5 搭石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 搭石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9 15:3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搭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五上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统编教材继“预测”“提问”后安排的第三个阅读策略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目的是帮助学生学得好的阅读方法,并在平时的阅读中主动去运用这些方法,从而习得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使阅读更加高效,成为积极的阅读者。阅读策略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要基于学生真实的阅读经历,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针对这一策略的阅读提示非常明确:“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发现搭石给我们带来“画一般的美感”。让学生阅读时寻找到画面,再从画面中体现情感。习近平总书记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同样,民风也是社会价值的缩影。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能代代传承,搭石上的谦让、搭石上的尊老,都是美好的乡情。
学情分析
默读从二年级就开始训练,要求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经过两年的练习,学生已经能够掌握这一要求,但快速地默读,这一要求没有强化,也没有在具体教学中得以落实。关于阅读速度,新老课标在目标要求中都提得非常明确,“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但有这样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没有对如何快速默读进行过相关指导,这一要求也仅停留在课标上。本单元就“提高阅读速度”这一策略作了递进式的目标设计,第一课是“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第二课是“连词成句地读”,第三课是“借助关键词句快速读”,第四课是“带着问题快速读”,每一课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以上要求都是直接指向“快速阅读”。
教学目标
读准多音字“行”“间”,联系上下文理解“人影绰绰”“汛期”等词语
明确速读的要求,集中注意力,可以运用“不停读、不回读”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提升阅读效率。
借作业本课后题梳理文章画面情节并抓关键词句品读文本,初步感受乡亲们之间为他人着想、和谐礼让、敬老爱老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
闪读游戏(训练) 注意力集中,对文本有初步印象
介绍游戏:课堂开始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最强大脑挑战赛,在屏幕上有很多四字词语,老师给你们半分钟的时间,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记下他们,看看谁是最强大脑,能记住最多的词语。
请大家看一看,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特点呢?第一行都是表示景物的词语,第二行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第三行则都是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这些词语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有关。
揭题,齐读课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一起齐读课题。
让我们来看看《搭石》的学习提示。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根据情况解释不回读,出示课后学习伙伴)
板贴:不懂不停 不要回读
板块二:学习速读,交流体验
学习要求一:快速默读课文,并记录读完的时间,思考搭石是什么?
计时请学生们默课文,读完记录时间并举手,看看谁读得最快。
同学们这篇《搭石》除去标点符号共600个字左右,新课标要求我们每分钟默读300个字,所以如果你在两分钟内默读完成说明你已经达标啦。
“采访”最快读完孩子说体验。
不仅要读得快,我们也要找得准。有谁能说说搭石是什么?
明确搭石是什么(第一自然段,相机学习多音字“间”)
那么作者围绕搭石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板块三:提取信息,梳理画面
学习要求二:再次快速默读文本思考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完成学习单填空。
交流明确:说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板贴)
小结: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可以帮助我们又快又准地找到关键信息,读书更有效率
在作者的眼中,搭石是怎样的呢?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风景)我们都爱家乡的美景,但作者不写山,不写水,偏偏说那普普通通的石块是一道风景。这搭石究竟美在哪呢?让我们再次深入课文去细细品味。
板块四:聚焦画面,品味乡情
学习要求三:小组合作: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汇报小贴士:
结合关键语句交流想法,不要泛泛而谈
可以结合朗读或演一演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
结合学生交流,引导从词句中品味美好情感。(ppt超链接相机指导)
一组汇报完后问其他组有没有补充。
摆搭石
预设:
我对老人摆搭石的画面印象深刻。他热心的放下自己的事,帮助乡亲们调整搭石,可以看出他是个替他人着想的人。
点拨:
你能用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吗?(生读)老人本来应该是受人照顾的,但他却一心想着他人。你觉得他在摆搭石的时候心里会想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感动和敬佩,把这幅画面再来读一读吧。(生朗读,师板书:心有他人)
走搭石
预设1:
我对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印象深刻。人们走搭石的时候要做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连贯流畅,配合默契,非常的协调有序。
①品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俗话说:“紧走搭石慢过桥。”说明搭石走得越快才越稳。老师也把这些“石头”带到了现场,有哪一组愿意上来演一演?
生结合体验说体会,怪不得文中说——(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这就要求人们走的连贯流畅。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我们再来连贯流畅的读一读——(读),男生读前半句,女生接后半句——(读)。
②品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在这幅画面中,我们体会到了协调有序的动作美。你还体会出了什么呢?(生:声音美,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你觉得美在哪?(生:作者把走搭石的声音比喻成音乐。)
让我们来欣赏欣赏这美妙的音乐吧!(播放一行人走搭石的声音)脚步声成了音符,走搭石的嗒嗒声成了欢快的乐曲,让我们从听觉上,也有了美的享受。
③品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如果在电影里,刚刚人们协调有序的脚步就是特写镜头,那么我们现在把镜头拉远,(课件图片),美不美呀?这样的画面让你想起了哪些词语?(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说到“人影绰绰”,绰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解释(①宽;不狭窄。②宽裕;富裕。③形容姿态柔美。)联系课文,你想选择哪个解释?(生:第三个),非常正确,那么你能把字义带入到词语当中,来解释这个词吗?(生:形容人影倒映在水面,姿态柔美的样子。)很好,那么此时,你又能感受到哪种美呢?(生:画面美)让我们带着美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预设2:
我对两个人同时过河走搭石的画面印象深刻。乡亲们互相谦让,总是让对方先走,还要说几句家常,说明乡亲们感情非常深厚。
点拨: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呢?(生读)在互相礼让中,体会到了乡亲们深厚的情谊。请你们用朗读来赞美他们的情谊吧!(板书:互相礼让)
预设3:
年轻人背老人过河的画面让我印象深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我体会到了对老人的尊敬爱护。
点拨:哪些词语打动了你?(俯下身子、理所当然)从这些词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乡亲们对老人的尊敬。(板书:尊老敬老)
板块四:升华情感,迁移运用
快速阅读刘章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结合文章前的学习提示,开始你的阅读,读完后记下时间,举手示意。
(1)记录阅读时间:用时几分钟?
(2)检测阅读效果:了解了哪些内容?
2.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刘章爷爷为什么要写《搭石》了吗?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他对“搭石”的那份特殊情谊?
3.小结:同学们,课文中的人和事无一不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但作者却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生活的细微和平常处发现和感受美。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你也有那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察觉平凡事物中的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