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29 18:07:55

文档简介

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尽管地球上拥有大量的水,但是“水荒”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因此人人都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标志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是(  )
A. B. C. D.
2、宁波人民在建设美丽家园时,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方式
C.对垃圾分类后再放入指定的垃圾桶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转化成“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
A.花瓣的呼吸作用 B.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
C.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下图是小美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景,其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熄灭酒精灯
C. 闻气味 D. 倾倒液体
5、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6、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过程,下列动物的生长时期流程图表示不正确的是(  )
A.蚕的生长时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B.青蛙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小青蛙→成蛙
C.蝗虫的生长时期:受精卵→幼虫→成虫
D.人的生长时期:受精卵→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7、下列是小贝同学关于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8、“人面桃花相映红”描述的桃花色彩鲜艳,如图为桃花结构模式图及某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第9题图)
A.桃花是单性花,图中表示的是有性生殖过程
B.④是桃花中最重要的结构,只要有④就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C.图中A表示桃花进行传粉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借助风力来完成
D.③是子房,未来会发育成桃子
9、如图所示为两只相同规格颜色分别为黑色和白色的气球,充入等质量的氦气后,在阳光下暴晒10min(气球都没有爆炸),则会发现(  )
A.白色的气球体积较大 B.黑色的气球体积较大
C.它们的体积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0、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 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是凝固
C. 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 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吸收热量
11、如图表示人体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对其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①表示精子 B. ②代表子官
C. ③是新生命的开始 D. ④在输卵管内完成
1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下列微生物分析合理的是( )
A. ①常用于制作酸奶 B. ②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C. ③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 ④能独立生活在自然界
13、阳光给我们送来了光和热,阳光是地球上万物生长之源, 没有阳光,地球上也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A.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
B.如图阳光的色散现象,红光偏折程度小在白屏上侧
C.红外线最主要的作用是热作用,可以加热物体
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和消毒,但是过强会伤害皮肤,甚至引起皮肤癌
14、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 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C.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物质最多的是乙
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16、小灵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NaCl)溶液50 g。其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置溶液需要计算、称量、溶解等步骤,以上操作均无误
B. 部分氯化钠固体从药匙中撒落,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用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仰视刻度线,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D. 等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如有液体溅出,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7、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不对应的是( )
A. 依据性质和高度不同,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B. 依据溶液所含溶质的多少,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C. 依据土壤中砂粒、粉粒、黏粒比例不同,将土壤分为砂土、黏土、壤土
D. 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18、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质量相等
B.t2℃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少的为a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a
19、下列实验装置中,关于水的作用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硫在中氧气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便于观察气泡现象并得出结论 只是为了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 冷却溅落的融熔物,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A. A B. B C. C D. D
20、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能否耗尽氧气?查阅资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当氧气体积分数达到50%左右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小晨同学利用图甲装置进行探究,测量氧气在容器中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图乙可以看出,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好选择红磷,因为红磷着火点比较高,安全,且测得的值最精确
B. 从图乙可以看出,铁也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
C. 铁丝在充满纯氧的集气瓶中燃烧完,装置冷却后,打开瓶塞,进入空气,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上述实验发生反应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简答题(每空1分,共20分)
2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杂交水稻是将一个品种水稻的花粉传到另一种水稻的花的柱头上,使其后代获取水稻的杂种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这种传粉方式称为   ,(填“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其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2、如图是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请读图回答:
(1)大豆种子中,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 。(填字母)
(2)对玉米幼苗来说,构成新一代的植物体是图中种子的哪些结构组成的?(填字母) 。 在玉米种子中滴加碘液会变蓝色的结构是 。(填字母)
(3)一粒种子能够萌发成一株幼苗,从种子的结构来说,最关键的是 。
A.子叶中有充足的营养物质 B.种皮对种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C.胚根可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D.具有完整且有生命力的胚
23、牟山湖物产丰美,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这里的白杨梅、大闸蟹、白条鱼名扬浙东。2017年7月19日,在牟山湖畔上首次发现了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大多生长在水质良好的淡水中,这说明,经过几年的治理,牟山湖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1)如图甲是牟山湖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
A.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 B.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C.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在牟山湖生态系统中,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数量不断变化,但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3)牟山湖中的所有大闸蟹构成_____。(填“种群”或“群落”)
(4)如图乙是一种生活在清洁江河、湖泊中的桃花水母,为世界级濒危物种,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请你写一条导致桃花水母濒临灭绝的可能原因:_____。
24、何老师得重感冒后去医院输液,护士用碘酒对他手臂进行消毒,在碘酒中,溶剂是 。输液所用的生理盐水规格为2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其所含溶质的质量为 克。护士给他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的功能是利用 的作用,使液体顺利往下流。
25、2021年温州受到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福建东部、浙江东部出现大雨和暴雨。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1)地球上的水循环如图甲所示,台风可以将海洋上的水汽带到陆地,这一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__环节(填序号)
(2)台风带到陆地上的是淡水,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如乙图所示,占地球上淡水水量最多的是____水。
(3)当台风来临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________。(可多选)
A.转移海岛人员 B.躲到广告牌下避风
C.外出的大船继续作业 D.将阳台上的盆栽搬入屋内
(4)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根据甲图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施加影响。(填序号)
26、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往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可以增强溶液导电性(硫酸不参与反应),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溶液100克进行实验,有20克水被电解,则此时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   管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填“左管”或“右管”)
(3)此实验能证明水是由 组成。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决定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他们选择了水和酒精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A、B两个容器放在同一通风的环境中,还需设置B组的温度为________℃。
(2)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过程,绘制了容器中水和酒精在蒸发时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C为酒精,D为水。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环境中的湿度越大,水分蒸发得越慢,如果将A组的环境湿度调节为50%,请在图乙中画出容器中水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8、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   的位置不变,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
(4)通过该探究实验,当成像清晰时,可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有 。
A.烛焰形 B.三角形 C.圆形 D.棱形
29、竹子,高风亮节,常受古代文人墨客的青睐,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竹的“虚心,有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竹子中气体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准备活动: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排水法收集到了几瓶(瓶子容积均为200mL)气体。
探究活动一:小兰同学探究收集的竹子里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①操作:向一瓶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②实验现象: ;
③结论:竹子里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探究活动二:小立同学探究竹子里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他用一瓶气体按乙装置组装并测定。
①液体C是浓度较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较好的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②实验结束时,松开止水夹,结果流入B瓶的水为6mL,竹子里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 。
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小立测定的结果明显小于真实的竹子里气体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并指出“偏小”与前面的准备活动有关,你分析小立测定“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
分析解答题(31题6分,32题6分,33题8分,共20分)
30、202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届时该场馆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 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为了缓解此种环境问题我们平时也可以采取 措施。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
31、小科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如图甲所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表示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是   (填“A”或“B”);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此时的大气压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水沸腾在过程中有 特点
(3)小科在实验中把水煮沸的时间过长,现想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32、四个实验小组在室温20℃时分别取不同质量的食盐,逐渐加入到各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克 50 50 50 50
食盐的质量/克 12.5 17.5 22.5 27.5
溶液质量/克 62.5 67.5 m 68
表格中m值为
第一组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若欲使第一组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多少克?
若欲使第二组所得溶液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恒温蒸发多少克水?(保留一位小数)
试卷第8页,共8页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5 CDCBA 6-----10 BBDBA
11---15 BCACA 16----20 CDCBC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0分)
21、 异花传粉;有性生殖 22、E GHIK J D
23、A 自动调节 种群 水污染或过度捕捞(合理给分)
24、酒精 2.25 大气压 25、 3 冰川 AD 6
26、7.5% 左管 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7、(1)30 ;(2)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在湿度,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相同时,酒精蒸发得比水快;( 3)
28、(1)烛焰和纸筒(小孔) (2)没有控制孔的大小(面积)相同
(3)小孔越大,成像越明亮(4)A
29、石灰水变浑浊 3% 收集时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解答题(31题6分,32题6分,33题8分,共20分)
30、温室效应; 植树造林或少使用煤等矿石燃料; 左
31、(1)液化;A (2)98;小于 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热水的量少一些(合理给分)
32、68 20% 62.5 1.4
体积
0
C
D
时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