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蛋白质》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科技、生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属于营养物质,在人体内能被分解为葡萄糖
B.新冠病毒颗粒直径在80~120nm之间,在空气中能形成固溶胶,可较远距离传播
C.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
D.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可获得人造脂肪
2.从古至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熟鸡蛋返生”引发网络热议,天然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变性
B.中国画师二次创作《神奈氚冲浪里》讽刺日本核废水,的半衰期为12年,60年后浓度降为1/32
C.“神舟十二”的控制计算机完全使用国产芯片,其主要成分是
D.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众多。“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文中的纸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蔗糖都是单糖
B.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作用下,醇脱水生成烯烃
C.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D.萘( )不是苯的同系物,其一氯代物有2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都含有羰基,对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表现出还原性
B.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肽键的形成有关
C.橡胶的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好
D.氨基酸既易溶于水,又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溶剂
5.下列对相关实验操作、现象的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铝箔插入稀硝酸中 无现象 铝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B 向Na2S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非金属性:Cl>S
C 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 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未发生水解
D 取少量FeCl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KI与FeCl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A.A B.B C.C D.D
6.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量分数0.5%的过氧乙酸溶液能高效杀死病毒,用过氧乙酸与苯酚溶液混合可以提高消杀效率
B.华为首款5G手机搭载了麒麟980芯片,此芯片主要成分是硅
C.疫苗必须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疫苗蛋白质变性
D.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源热能、生物质能能体现“低碳、环保”的理念
7.化学与环境、工农业生产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作食品防腐剂
B.在食品包装袋内放入铁粉可以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
C.在葡萄酒中添加微量作抗氧化剂
D.根据纤维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蚕丝与棉花
8.中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方法,部分核心反应如下。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DHA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C.3.0 g HCHO与DHA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为0.1NA
D.第一步反应中,生成1 mol CH3OH转移电子数为2NA
9.能源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于制作车辆风挡的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
B.典型的“绿色能源”——生物柴油中含有芳香烃
C.糯米砂浆被称为“有机砂浆”,是由于糯米的主要成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
D.聚四氟乙烯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家用不粘锅内侧涂层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热分解可以生成炭黑 B.呈冰状的乙酸溶液称为冰醋酸
C.花生油可以制得肥皂 D.电器开关外壳的主要成分是酚醛树脂
1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 B.烷烃沸点的高低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
C.乙醇、硫酸铜、氢氧化钠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D.聚氯乙烯不能使溴水褪色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可使其变性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在酸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C.顺-2-丁烯和反-2-丁烯加氢产物不相同
D.DNA分子中的一个碱基与另一个碱基形成氢键,不同碱基间形成的氢键数目不同
13.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实验室制氯气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B.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浓)
C.苯酚浊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后变澄清:
D.用热的溶液去除油污(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
15.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放的焰火是焰色试验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此焰色试验是由于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使某些金属元素发出特殊颜色的光,所以焰色试验是化学反应
B.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以及煤的干馏和液化都能促使人们更有效地使用化石能源,有利于节能和环保
C.石英坩埚耐高温,可用来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
D.用84消毒液与酒精混合使用能更有效杀灭新冠病毒
二、填空题
判断
16.24g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A。(_______)
17.由于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_______)
18.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_______)
19.在冶金工业的烟道废气中,常混有大量的SO2和CO,它们都是大气的污染物,在773K和催化剂(铝矾土)的作用下,使二者反应可收回大量的硫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CO═2CO2+S.请判断该反应式写的是否正确。(_______)
20.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_______)
21.蛋白质的盐析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据此可以分离和提纯蛋白质。(_______)
22.1mol甲苯中有6molC﹣H共价键。(_______)
23.现行的元素周期表共18个纵行,18个族,七个周期。(_______)
24.金属阳离子一定只具有氧化性。(_______)
25.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_______)
26.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和纤维素是两种重要的多糖,这两种物质______(填“能”或“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淀粉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在常温常压下,油脂既有呈固态的,也有呈液态的。某液态油脂的一种成分的结构简式为 ,则该油脂______(填“能”或“不能”)使溴水褪色,该油脂在热的NaOH溶液中水解的产物有C17H35COONa、C17H33COONa、C15H29COONa和______。
(3)发育出现障碍,患营养缺乏症主要是由摄入蛋白质不足引起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盐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该变化叫做______。
(4)合成 的单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三、实验题
27.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固体有机物A的分子组成,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酒精灯等已略去)。
取17.1gA放入装置中,通入过量燃烧,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当燃烧完全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若A的摩尔质量为342g/mol,C装置增重9.9g,D装置增重26.4g,则A的分子式___________。
(3)A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A可发生水解反应,1molA可水解生成2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则A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8.花椒油是从花椒籽中提取的一种香精油,具有挥发性,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花椒籽粉,经分离提纯得到花椒油。
实验步骤:
i.在装置A中的圆底烧瓶中装入2/3容积的水,加2~3粒沸石。同时在装置B中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0g花椒籽粉和50mL水。
ii.加热装置A中的圆底烧瓶,当有大量水蒸气产生时关闭弹簧夹,进行蒸馏。
iii.向馏出液中加入食盐至饱和,再用15mL乙醚萃取2次,将两次萃取的醚层合并,加入少量无水Na2SO4;将液体注入蒸馏烧瓶,蒸馏得花椒油。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
(2)步骤ii中,当观察到_____现象时,可停止蒸馏。蒸馏结束时,下列操作的顺序为______(填标号)。
a.停止加热 b.打开弹簧夹 c.关闭冷凝水
(3)在馏出液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加入无水Na2SO4的作用是_______。
(4)实验结束后,用稀NaOH溶液清洗冷凝管(冷凝管中的残留物以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为测定花椒油中油脂的含量,取20.00mL花椒油溶于乙醇中,加入92.00mL0.5000mol L-1NaOH的乙醇溶液,搅拌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加水配成200.0mL溶液,从中取出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0.1000mol L-1HCl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消耗HCl溶液20.00mL。则该花椒油中含有油脂_______g L-1(油脂用表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4)。
四、计算题
29.10g某天然油脂完全水解需要1.8gNaOH,1kg该油脂进行催化加氢,需消耗12g,才能进行完全。请推断1mol该油脂中平均含有碳碳双键的物质的量________。
30.取30.0 g牛奶样品,将所含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氨,用25.00 mL 1. 00 mo1/L的硫酸将其完全吸收,再加入19.00mL2.00 mol/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生成硫酸钠和硫酸铵。请计算:
(1)样品中蛋白质转化生成的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1。
(2)样品蛋白质中含氮元素的质量_______g。
(3)若蛋白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0%,则样品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纤维素虽然属于营养物质,但人体内不含有纤维素水解酶,不能被分解为葡萄糖,A不正确;
B.新冠病毒悬浮在空气中,能形成气溶胶,可较远距离传播,B不正确;
C.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可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从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C正确;
D.油脂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利用此反应可获得人造脂肪,D不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天然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变性,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该变化不可逆,A正确;
B.3H的半衰期为12年,则60年发生了5次衰变,浓度降为,B正确;
C.芯片主要成分是,C错误;
D.这里的“纸”是丝质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蔗糖为二糖,故A错误;
B.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作用下,部分卤代烃可脱水生成烯烃,故B错误;
C.用质谱仪测定的有机物的最大质合比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红外光谱仪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基团,故C错误;
D.苯的同系物是指含有一个苯环且侧链均为烷烃烃基的物质,故萘不是苯的同系物,根据等效氢可知其一氯代物有2种,如图所示: ,故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A.葡萄糖是多羟基醛,没有羰基;如蔗糖不能直接使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表现出还原性,A项错误;
B.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单体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内部存在多个肽键,B项正确;
C.橡胶的硫化程度不宜过高,否则失去弹性,C项错误;
D.氨基酸既易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醇、乙醚等溶剂,D项错误;
故答案选B。
5.D
【详解】A.将铝箔插入稀硝酸中,不会出现钝化现象,A错误;
B.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的酸性比的酸性强,但比较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需要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氢化物的酸性强弱不能确定非金属强弱关系,B错误;
C.用新制的悬浊液检验葡萄糖,需要碱性环境,淀粉水解后没有加碱至溶液呈碱性,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淀粉未水解,C错误;
D.向KI溶液中滴加,若没有剩余说明反应是完全的,因此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该反应是有限度的,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A.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苯酚具有强还原性,二者溶液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消杀效率,故A错误;
B.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手机芯片的制作,故B正确;
C.高温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疫苗必须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疫苗蛋白质变性,故C正确;
D.使用太阳能、风能、地源热能、生物质能,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会减少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有害气体的释放,所以能体现“低碳、环保”的理念,故D正确;
故选A。
7.A
【详解】A.氯化钠虽然不能使蛋白质变性,但常用作食品防腐剂,A错误;
B.铁具有强还原性,所以食品包装袋内放入铁系保鲜剂可以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在葡萄酒中添加微量,可作抗氧化剂,C正确;
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而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燃烧时没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D正确。
故选A。
8.C
【详解】A.淀粉与纤维素分子中含有的单糖单元数目不同,因此二者的分子式不同,故二者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根据物质分子式可知DHA分子中含有2个亲水基羟基,因此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有机溶剂,B错误;
C.HCHO分子式是CH2O,DHA分子式是C3H6O3,二者的最简式都是CH2O,最简式的式量是30,故3.0 g HCHO与DHA的混合物中含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则其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1NA,C正确;
D.第一步反应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反应产生1 mol CH3OH转移6 mol电子,则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B
【详解】A.有机玻璃透光性好,易加工,可用于制作车辆风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经加聚得到,A项正确;
B.典型的“绿色能源”——生物柴油属于酯类,不含有芳香烃,B项错误;
C.糯米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C项正确;
D.聚四氟乙烯化学性质稳定,耐化学腐蚀,耐溶性好,耐高温,可用于家用不粘锅内侧涂层,D项正确;
答案选B。
10.B
【详解】A.CH4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CH4C+2H2,A正确;
B.纯的乙酸又称为冰醋酸,B错误;
C.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称为皂化反应,可生成肥皂,C正确;
D.酚醛树脂具有绝缘和性质稳定的特点,属于热固性塑料,故可以做电器开关外壳,D正确;
故选B。
11.B
【详解】A.乙酸可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乙醇不能与之发生反应,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互溶,两者现象不同,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鉴别两者,A正确;
B.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烷烃沸点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B错误;
C.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和某些有机物都能使蛋白质变性。乙醇、硫酸铜、氢氧化钠均能使蛋白质变性,C正确;
D.聚氯乙烯中无不饱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D正确;
故选B。
12.D
【详解】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发生盐析,不是变性,故A错误;
B.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在酸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分子式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两者的n值不同,则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
C.顺-2-丁烯和反-2-丁烯加氢产物都是丁烷,丁烷不存在顺反异构,C项错误;
D.在DNA分子中碱基A和碱基T通过两个氢键形成碱基对,碱基G和C通过三个氢键形成碱基对,D项正确;
答案选D。
13.D
【详解】A.实验室制氯气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化学方程式为(浓),B错误;
C.苯酚酸性比碳酸弱,不能生成二氧化碳,苯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C错误;
D.用热的溶液去除油污(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A.糖类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O)m,故常称为碳水化合物,A正确;
B.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B正确;
C.蛋白质中除了碳、氢、氧三种元素,还有氮元素,还可能含有磷、硫等元素,C错误;
D.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不同,故不是同分异构体,D正确;
故选C。
15.B
【详解】A.火药的燃烧过程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低沸点的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石油的裂化可以把长链烃变为短链烃,裂解可以得到短链不饱和烃;煤的干馏可以得到煤焦油、粗氨水、焦炉气等,煤的液化可得甲醇等,因此以上的变化过程,都能促使人们更有效地使用化石能源,有利于节能和环保,B正确;
C.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二氧化硅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用石英坩埚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C错误;
D.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而乙醇具有还原性,二者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降低各自的杀毒效果,D错误;
答案选B。
16.错误 17.错误 18.正确 19.正确 20.正确 21.正确 22.错误 23.错误 24.错误 25.错误
【解析】16.每个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24g镁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24g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A,故错误;
17.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而与晶体的熔点和硬度无关,故错误;
18.在进行过滤操作时,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故正确;
19.SO2和CO在773K和催化剂(铝矾土)的作用下,生成S和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CO2CO2+S,故正确;
20.NaCl是离子化合物,且Na+的最外层是8个电子,则1.00molNaCl中所含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故正确;
21.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析出沉淀,说明饱和硫酸钠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性变小,此过程叫做蛋白质的“盐析”为物理变化;再向试管里加入足量的蒸馏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变澄清,说明盐析是可逆过程,可以采用多次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故正确;
22.甲苯的结构简式为,则1mol甲苯中有8molC﹣H共价键,故错误;
23.现行的元素周期表共18个纵行,七个周期,但只有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0族和第Ⅷ族,其16个族,故错误;
24.Fe2+有氧化性,也有较强还原性,则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具有氧化性,故错误;
25.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教头滴管不能插入试管内部,且应垂直悬空,以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26.(1) 不能
(2) 能
(3) α—氨基酸 变性
(4) 、HCHO 缩聚反应
【详解】(1)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n值为不确定值,所以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混合物,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在催化剂作用下淀粉在水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不能;;
(2)由结构简式可知,油脂-C17H33和-C15H29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则该油脂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油脂在热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17H35COONa、C17H33COONa、C15H29COONa和丙三醇,丙三醇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能; ;
(3)蛋白质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在酶的作用下,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各种α—氨基酸;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盐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的变化叫作蛋白质的变性,故答案为:α—氨基酸;变性;
(4)由结构简式可知,合成酚醛树脂的反应为催化剂作用下,部分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和水,则反应的单体为 、HCHO,故答案为: 、HCHO;缩聚反应。
27. 吸收H2O 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防止对实验产生干扰 防止倒吸 C12H22O11
【分析】A为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装置C中装有浓硫酸,可以吸收生成的H2O;装置D中装有碱石灰,可以吸收生成的CO2;装置E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防止对实验产生干扰。
【详解】(1)装置C中装有浓硫酸,可以吸收生成的H2O;装置E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防止对实验产生干扰;当燃烧完全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防止倒吸;
(2)A的摩尔质量为342g/mol,17.1g A的物质的量为,C装置增重9.9g,说明生成了9.9g H2O,生成H2O的物质的量为,A中含有1.1mol H原子,A中H原子个数为,D装置增重26.4g,说明生成了26.4g CO2,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A中含有0.6mol C原子,A中C原子个数为,0.6mol C和1.1mol H原子的质量为,则A中含有O原子,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A中O原子个数为,则A的分子式为C12H22O11;
(3)C12H22O11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A可发生水解反应,1molA可水解生成2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则A为蔗糖,其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8.(1)平衡气压,以免关闭弹簧夹后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
(2) 仪器甲处馏出无油状液体 bac
(3) 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除去花椒油中的水(或干燥)
(4)+3NaOH→3R1COONa+
(5)442.0
【分析】A中产生水蒸气进入B中,将花椒籽粉中的花椒油蒸出,仪器甲处馏出无油状液体,可停止蒸馏,向馏出液中加入食盐至饱和,再乙醚萃取,将萃取的醚层注入蒸馏烧瓶,蒸馏可得花椒油。
(1)
装置A中玻璃管与空气连通,平衡气压,以免关闭弹簧夹后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
(2)
花椒油难溶于水,是油状液体,仪器甲处馏出无油状液体,可停止蒸馏。为防止倒吸,蒸馏结束时,.打开弹簧夹、停止加热、关闭冷凝水,操作的顺序为bac。
(3)
在馏出液中加入食盐,可以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无水Na2SO4是干燥剂,加入无水Na2SO4的作用是除去花椒油中的水。
(4)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OH→3R1COONa+。
(5)
设该花椒油中含有油脂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3x=0.0920L×0.5mol L-1-0.02L×0.1mol L-1,x=0.01mol,则该花椒油中含有油脂g L-1。
29.4mol
【详解】1mol天然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消耗3mol氢氧化钠,由10g某天然油脂完全水解需要1.8g氢氧化钠可知,油脂的摩尔质量为=g/mol,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mol碳碳双键能消耗1mol氢气, 1kg油脂的物质的量为=1.5mol,1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6mol,则1kg该油脂进行催化加氢消耗12g氢气可知,1mol该油脂中平均含有碳碳双键的物质的量=4mol,故答案为:4mol。
30.(1)
(2)0.168
(3)4%
【分析】蛋白质转化生成的氨用25.00 mL 1. 00 mo1/L的硫酸将其完全吸收,反应方程式为,再加入19.00mL2.00 mol/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生成硫酸钠和硫酸铵,即19.00mL2.00 mol/L氢氧化钠与剩余硫酸刚好反应,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据分析可知,硫酸吸收完氨后,剩余硫酸物质的量为;所以氨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所以吸收了氨的物质的量为;
故答案为;
(2)样品蛋白质中氨的物质的量为,所以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为,所以氮元素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0.168;
(3)氮元素的质量为0.168,且蛋白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0%,所以30.0 g牛奶样品共有蛋白质,所以样品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守恒的应用,注意转换过程中N元素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