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哪种叶子更能代表秋天?
树叶
木叶
说“木叶”
林庚
林庚(1910—2006),字静希。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博古通今的文学史家,在文学、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20世纪30年代,林庚在清华大学读书,与吴组湘、李长之、季羡林号称清华园“四剑客”;晚年又与吴组湘、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林庚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出版过《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
学习任务
1.理解“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理解体会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2.学会通过把握关键句,快速理清文章结构的方法。了解文艺理论性文章从文学现象入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
3.提升鉴赏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培养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说”是一种文体。“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
说“木 叶 ”
干燥,黄褐色
繁茂,绿色
文
本
探
究
速读全文,理清思路。(关键句)
找出第一部分中含有“树”“叶”“木叶”“落木”的诗句。
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江连波,秋月照浦云歇山”;
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研读第一部分(1—3段)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树:
叶: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木叶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
■
“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请从第3段中找答案)
关 键 点
在“木”字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联想
(落) 木 (叶)
树(叶)
脱尽叶子
枝叶繁茂
绿
干燥
饱含水分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研读第二部分(4—6段),结合课文内容,筛选关键信息,找出“树”与“木”的不同。
秋风叶落
春夏之交
黄
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___的问题。
暗示性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木叶”与“树叶”不过一字之差,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种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阅读第七段,总结:
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味。
拓展延伸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月: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酒:愁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忧愁情绪
离别之情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脱俗之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圣洁 坚贞
传统意象凝固性
A春 秋 菊 月 梅
B萧瑟 高洁 傲然 生机勃勃 思念
传统意象凝固性
本文从“木叶”入手,分析了“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艺术差别,从而得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结论。文章语言浅显易懂,把深奥的诗歌规律巧妙地诠释了出来。
课堂小结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结束语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