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2023·达州)生物学作为医学、药学和卫生学的基础,其重要价值之一是增进人类的健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位置为胸骨下段约处
B.恶性肿瘤、艾滋病、青霉素过敏等都属于“生活方式病”
C.青少年应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合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D.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
【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生活方式病;艾滋病及其预防;免疫及其功能;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位置为胸骨下段约1/3处,按压速度每分钟至少100次,A正确;
B、恶性肿瘤属于生活方式病,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青霉素过敏是由于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免疫方面的疾病,B错误;
C、青少年应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合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避免沉迷网络以及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信息,C正确;
D、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核心是保持心情愉快,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心肺复苏三步:C胸外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C当病人发生心跳骤停的情况,应该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通过按压改变心脏的压力,从而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
A使病人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抬下颏,保持头后仰,解开衣领,放松腰带。如果病人口中有异物,要取出。
B救护者一手抬起病人的下颏,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子,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在1秒以上。
(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的胸廓随着吹气起伏,并且吹气后能够从口部排出)
CAB依次循环,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红润时,说明抢救有效。
(2)“现代文明病”就是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作用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等。
(3)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4)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现代文明病”,如: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拒绝毒品等。
2.(2023·达州)浮萍是一种漂浮植物,通过植株上细小的纤毛形成的一层空气带而浮在水面上生长,通常用种子进行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葫芦藓和浮萍都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的
B.浮萍的生长只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C.浮萍能浮在水面上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浮萍细胞的细胞膜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苔藓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由信息可知,浮萍通常用种子进行繁殖,属于种子植物,而葫芦藓是孢子植物,用孢子进行繁殖,A错误;
B、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只是对氮、磷、钾的无机盐需求量高,B错误;
C、浮萍能浮在水面,接触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绝对的,因此依旧会有细胞不需要的物质通过,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绿色植物根据繁殖方式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含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根据子叶的数量多少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被子植物拥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也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2)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绿色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施肥主要是为了给植物提供无机盐。
(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
(4)细胞的结构及作用如下:
①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和选择性);
③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液泡:内含各种物质(色素、糖等);
⑤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3.(2023·达州)花萼山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美,是人们康养度假的胜地。某校生物研学小组对该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绘制了图一花萼山森林生态系统部分成分示意图(①~④表示某种生理活动,a、b、c表示丙中的三种生物)和图二生态系统组成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花萼山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图一中乙合成的有机物
B.图一中③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重要作用
C.一般情况下,花萼山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
D.图一中甲对应图二中③,若图一受有毒物质污染,则食物网中c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图一中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①是分解作用,②是呼吸作用,③是光合作用,④是呼吸作用;图二中①是生产者,②是动物,③是分解者,④是阳光、温度、水分等;
A、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
B、图一中的③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来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正确;
C、花萼山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农田生态系统多,营养结构更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更强,C正确;
D、图一中甲是消费者,与图二中的③成分相同;图一中最长的食物链是乙→a→b→c,c的营养级最高,累积的有毒物质最多,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能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后,开始在生态系统中以化学能、热能等形式进行传递,被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占太阳能的很小一部分。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无法从生物体内排出,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往往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越稳定。
4.(2023·达州)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早在2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被称为“活化石”,其存在对研究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银杏所属的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长期使用的结果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D.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学说;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
【解析】【解答】A、银杏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而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是被子植物,A错误;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遗传变异和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米勒模拟原始海洋、原始大气等环境,证明原始海洋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氨基酸),而没有证明原始海洋可以形成有机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
D、在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中发现,孔子鸟身体结构既有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有和鸟类有相同之处,因此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绿色植物根据繁殖方式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含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根据子叶的数量多少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被子植物拥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也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前提是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3)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4)米勒模拟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在通过电极模拟闪电和降雨后,最终在模拟原始海洋的溶液中发现了有机小分子。
5.(2023·达州)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蔬菜大棚实践基地对菠菜生长过程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研究。图一表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视野中的菠菜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三表示大棚内菠菜叶肉细胞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二氧化碳释放和吸收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当光线较暗时,除选用大光圈外,还可用图一⑤的凹面来对光
B.图二中③的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C.图三中DE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与图二中的⑤部分闭合有关
D.制作菠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需要用镊子撕取一小块透明的材料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片的结构;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图一中①为目镜,②为物镜,③为粗准焦螺旋,④为细准焦螺旋,⑤为反光镜;图二①为叶脉,②为上表皮,③为叶肉,④为下表皮,⑤为气孔;
A、当光线较暗的时候,可以将⑤反光镜从平面镜转为凹面镜,也可以将遮光器从小光圈调成大光圈,A正确;
B、图二中的③叶肉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两者共有的是线粒体,B正确;
C、图三DE段下降的原因是中午气温过高,植物失水太快,因此植物关闭部分气孔,从而导致二氧化碳不足,光合下降,与⑤气孔的部分闭合有关,C正确;
D、在制作“菠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需要先将叶片放到小木板上,然后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横向迅速切割叶片,再用镊子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以简单归纳为:找→移→转→调。
①找:使用低倍镜、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
②移:将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往哪里偏就往哪里移);
③转:转动转换器,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视野会变大、变暗;
④调:①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光;②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2)细胞的结构及作用如下:
①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和选择性);
③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液泡:内含各种物质(色素、糖等);
⑤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3)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站。
6.(2023·达州)夏季蚊子肆虐,蚊子叮咬后不仅让人奇痒难受,还容易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下列四种示意图分别表示培育能抵抗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埃及伊蚊的过程,蚊子的发育过程,某植物的一种生殖方式,鸟卵的结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乙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乙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B.由图可知,同青蛙一样,蚊子的发育过程也属于完全变态
C.如图属于无性生殖,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D.在鸟卵的孵化过程中,图中④⑤与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功能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无性生殖;鸟卵的结构;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图中给埃及伊蚊注射抗登革热病毒基因,属于转基因技术,以产生的变异是由于基因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
B、图中的昆虫发育过程经历了蛹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蚊子属于这种发育方式,但青蛙的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两者不同,B错误;
C、图中展示的是嫁接,属于植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后代只保留了母本的遗传特征,C正确;
D、鸟卵的④卵黄和⑤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而玉米种子中提供营养物质的主要是胚乳,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将已知功能性状的基因,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转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受体生物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获得新的品种,生产新的产品。比如:转基因大豆、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等。
(2)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
(3)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包含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4个时期;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4)嫁接是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之一,一般方法是把植物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上(砧木),使它们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继续发育。嫁接的关键技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可以使两者新产生的细胞互相连接,提高嫁接的成功率。
(5)鸟卵包含卵壳、卵壳膜、气室、卵白、系带、卵黄、卵黄膜、胚盘等结构;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系带使卵黄固定在卵白中央;卵黄膜保护卵细胞;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胚盘内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7.(2023·达州)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某校学生依据教材进行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和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如图表示实验过程中的部分图示,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一③表示植物放置于暗室一昼夜,暗室内装有开启的红色安全灯
B.图一①与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的目的不同
C.在光照条件下,图一②中的甲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又进行呼吸作用
D.图二中将燃烧的蜡烛放进瓶内,火焰立刻熄灭了,是因为瓶里缺少氧气
【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图一中的③表示的是对植物进行暗处理,主要的目的是消耗或者运走植物体内原有的有机物,因此暗室内不能安装任何光源,A错误;
B、图一中的①滴加碘液是为了检测内部是否有淀粉存在,起染色作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是为了给细胞进行染色,便于观察,因此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染色,B正确;
C、图一中的②甲部分为见光部分,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乙部分为遮光部分,只能进行呼吸作用,C正确;
D、燃烧的蜡烛是为了检测是佛还存在氧气,而种子萌发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进瓶内,火焰会立刻熄灭,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将其中一片叶片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作为对照(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一片没有被塑料袋包扎的叶片”和“一片被塑料袋包扎的叶片”;
④把两个叶片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滴加碘液,发现“没有被塑料袋包扎的叶片”变成蓝色,而“被塑料袋包扎的叶片”没有变蓝色,说明绿叶能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检测氧气的产生和消耗: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用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在光合作用实验中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碘液的作用是染色、鉴定淀粉的形成。
8.(2023·达州)某区着力发展以科技、现代、适度规模为特征的设施农业,建立了蓝莓现代农业园区,使蓝莓产量提高20%至30%,含糖量提高2度至3度。如图表示蓝莓植株的结构层次示意图(a、b表示某种生理过程,①~⑨表示某种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蓝莓果肉主要由图中④构成,④的细胞壁厚,液泡较大
B.①②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
C.蓝莓果实是由图中⑨发育而来的,蓝莓果实的形成与雄蕊无关
D.衣藻经过a和b过程形成根、茎、叶,它们与蓝莓花都属于器官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植物体的组织;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图中的a表示分裂,b表示分化,①为保护组织,②为输导组织,③为机械组织,④为营养组织,⑤为分生组织,⑥为雄蕊,⑦为柱头,⑧为花柱,⑨为子房;
A、蓝莓果肉富含营养物质,主要由④营养组织组成,营养组织的细胞壁比较薄,液泡大,能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A错误;
B、①保护组织和②输导组织的细胞都是经过b分化过程形成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均存在稳定性差异,B正确;
C、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但果实的形成需要经过传粉、受精,因此与雄蕊有关,C错误;
D、衣藻属于藻类,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的分化的概念: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2)植物的五大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3)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其主要特征是: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常见的藻类植物有海带、紫菜、衣藻、蓝藻等。
(4)一朵花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包含雄蕊和雌蕊,雄蕊包含花药和花丝,雌蕊包含柱头、花柱、子房。
(5)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雄蕊的传粉后受精,由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9.(2023·达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4月20日,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7%(2661例)。目前“阳了”的人,大多是此前没有感染过的人。从未“阳过”的人,要加强个人防护,适量储备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的药品。另外,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二次感染,接种疫苗仍是有效的防护措施。
(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从未“阳过”的人,属于图一中的 (选填“甲”、“乙”或“丙”)。
(2)图二和图三表示两种药品,其中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的是图 所示药品。
(3)从免疫的类型上看,接种疫苗后所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该免疫主要是由免疫器官 组成的。
(4)除接种疫苗外,为预防感染新冠病毒,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至少写一种做法)。
【答案】(1)乙
(2)二
(3)免疫细胞
(4)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等。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1)图一中的甲携带病毒,属于传染源,乙接受新冠病毒可变为传染源,说明乙是易感人群;从未“阳过”的人,体内没有携带病毒,属于乙易感人群;
故填:乙;
(2)图二没有明确的OTC标识,说明它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缩写是Rx;图三右上角有红色的OTC标识,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购买,因此必须凭借处方购买的是图二;
故填:二;
(3)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注射疫苗时身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故填:免疫细胞;
(4)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因此在预防新冠时可以选择戴好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等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加强体育锻炼、接种疫苗等保护易感人群的相关措施。
故填: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等。
【分析】(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传染病的三个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③易感人群。
(3)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4)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往往有抗体和淋巴细胞的参与。
(5)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6)药物分为两大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就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而非处方药就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消费者可以根据说明书自己诊断、自我治疗。
(7)处方药的缩写是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
(8)非处方药的缩写是OTC,红色为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指导购买和使用;绿色为乙类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出售,也可以在超市、商场等地方销售。
10.(2023·达州)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后,晓晓同学观察到自己和弟弟明明的眼皮存在不同表现形式,为此她对自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以下图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
(1)晓晓的父母是双眼皮,晓晓是单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图一可表示 (选填“男”或“女”)性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
(3)生物的性状是由 (填图二中序号)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要受环境的影响。
(4)若父亲的X染色体上存在一种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传递给儿子明明的概率为 。
(5)就控制眼皮单双的基因而言,在生殖过程中,母亲传递给儿子明明的基因是 (用A、a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答案】(1)变异
(2)男
(3)③
(4)0
(5)A或a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遗传指的是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指的是亲代与子代或者子代间的差异性,晓晓的父母是双眼皮,晓晓是单眼皮,亲子代之间存在差异性,属于变异现象;
故填:变异;
(2)人的染色体第1~22对为常染色体,最后一对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大小一致为XX,是女性,性染色体大小不一致为XY,是男性,图一中最后一对大小不一致,为男性;
故填:男;
(3)图二①为染色体,②为蛋白质,③为DNA,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控制性状的是③DNA上的特殊片段;
故填:③;
(4)父亲会将X染色体传给女儿,会将Y染色体传给儿子,若父亲的X染色体上存在一种致病基因,该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因此传给儿子的概率为0;
故填:0;
(5)据图三分析可知,父亲双眼皮和母亲双眼皮生出晓晓单眼皮,单眼皮为隐性,晓晓的基因组成为aa,晓晓的一个a来自于父亲,另一个a来自于母亲,父亲和母亲的均为双眼皮,基因组成为Aa,因此母亲可能给明明A或a。
故填:A或a。
【分析】(1)遗传学上有两个基本现象:遗传和变异。遗传指的是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指的是亲代与子代或者子代间的差异性。
(2)生物体主要有两类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数目为23对,组成为22对+XX(女性)或22对+XY(男性)。人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减半,不再成对存在,数目为23条,组成为22条+X(女性)或22条+X/22条+Y(男性)。
(3)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1.(2023·达州)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国已春播粮食7.6亿亩,其中春小麦已播过八成。为研究小麦作物相关情况,某生物实践小组绘制了图一小麦种子结构示意图,图二根尖结构示意图,图三小麦幼苗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分别表示某种生理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
(1)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 (填图一中序号)组成。
(2)小麦作物主要通过根尖 (填图二中序号)部位吸收水分。
(3)为保证小麦作物有效地进行 (填图三中字母),应注意合理密植。
为探究小麦种子的萌发是否受烟草浸出液的影响,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其它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
项目组别 种子数量(粒) 处理方式 观察发芽情况
甲培养皿 50 每天滴加适量烟草浸出液 \
乙培养皿 50 每天滴加与甲培养皿等量的清水 \
(4)该实验设计中设置乙培养皿的目的是 。
(5)某小组成员提出滴加烟草浸出液和清水时均不能浸没种子,原因是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 。
【答案】(1)③④⑤⑥
(2)⑦
(3)A
(4)形成对照
(5)空气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根尖的结构及功能;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1)图一中①为果皮和种皮,②为胚乳,③为子叶,④为胚芽,⑤为胚轴,⑥为胚根,胚包含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③子叶;
故填:③④⑤⑥;
(2)图二⑦为成熟区,上有根毛,是根部吸水的主要结构;⑧为伸长区,是根部长得最快的部位;⑨为分生区,是进行细胞分裂的场所;⑩根冠,属于保护组织,能保护幼根;
故填:⑦;
(3)图三中A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光合作用;B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为呼吸作用;C产生水蒸气,为蒸腾作用;合理密植是为了使植物获得更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故填:A;
(4)实验探究的是“小麦种子的萌发是否受烟草浸出液的影响”,变量为烟草浸出液,因此实验需要设置一组没有烟草浸出液的对照组,还需要设置一组有烟草浸出液的实验组,表中乙组不含烟草浸出液,属于对照组,作用是与甲组形成对照;
故填:形成对照;
(5)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如果将液体浸没种子,会导致种子在水中没有充足的空气进行呼吸作用,影响种子萌发。
故填:空气。
【分析】(1)菜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含:种皮、胚;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含种皮、胚、胚乳。
(2)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4)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5)植物的根部有四个区域: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细胞并且开始分化,分化出根毛和导管,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②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③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根冠:属于保护组织,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起保护作用。
(6)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 / 1四川省达州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2023·达州)生物学作为医学、药学和卫生学的基础,其重要价值之一是增进人类的健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位置为胸骨下段约处
B.恶性肿瘤、艾滋病、青霉素过敏等都属于“生活方式病”
C.青少年应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合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D.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
2.(2023·达州)浮萍是一种漂浮植物,通过植株上细小的纤毛形成的一层空气带而浮在水面上生长,通常用种子进行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葫芦藓和浮萍都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的
B.浮萍的生长只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C.浮萍能浮在水面上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浮萍细胞的细胞膜
3.(2023·达州)花萼山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美,是人们康养度假的胜地。某校生物研学小组对该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绘制了图一花萼山森林生态系统部分成分示意图(①~④表示某种生理活动,a、b、c表示丙中的三种生物)和图二生态系统组成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花萼山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图一中乙合成的有机物
B.图一中③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重要作用
C.一般情况下,花萼山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
D.图一中甲对应图二中③,若图一受有毒物质污染,则食物网中c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4.(2023·达州)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早在2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被称为“活化石”,其存在对研究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银杏所属的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长期使用的结果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D.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5.(2023·达州)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蔬菜大棚实践基地对菠菜生长过程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研究。图一表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视野中的菠菜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三表示大棚内菠菜叶肉细胞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二氧化碳释放和吸收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当光线较暗时,除选用大光圈外,还可用图一⑤的凹面来对光
B.图二中③的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C.图三中DE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与图二中的⑤部分闭合有关
D.制作菠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需要用镊子撕取一小块透明的材料
6.(2023·达州)夏季蚊子肆虐,蚊子叮咬后不仅让人奇痒难受,还容易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下列四种示意图分别表示培育能抵抗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埃及伊蚊的过程,蚊子的发育过程,某植物的一种生殖方式,鸟卵的结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乙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乙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B.由图可知,同青蛙一样,蚊子的发育过程也属于完全变态
C.如图属于无性生殖,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D.在鸟卵的孵化过程中,图中④⑤与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功能相同
7.(2023·达州)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某校学生依据教材进行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和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如图表示实验过程中的部分图示,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一③表示植物放置于暗室一昼夜,暗室内装有开启的红色安全灯
B.图一①与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的目的不同
C.在光照条件下,图一②中的甲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又进行呼吸作用
D.图二中将燃烧的蜡烛放进瓶内,火焰立刻熄灭了,是因为瓶里缺少氧气
8.(2023·达州)某区着力发展以科技、现代、适度规模为特征的设施农业,建立了蓝莓现代农业园区,使蓝莓产量提高20%至30%,含糖量提高2度至3度。如图表示蓝莓植株的结构层次示意图(a、b表示某种生理过程,①~⑨表示某种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蓝莓果肉主要由图中④构成,④的细胞壁厚,液泡较大
B.①②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
C.蓝莓果实是由图中⑨发育而来的,蓝莓果实的形成与雄蕊无关
D.衣藻经过a和b过程形成根、茎、叶,它们与蓝莓花都属于器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9.(2023·达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4月20日,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7%(2661例)。目前“阳了”的人,大多是此前没有感染过的人。从未“阳过”的人,要加强个人防护,适量储备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的药品。另外,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二次感染,接种疫苗仍是有效的防护措施。
(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从未“阳过”的人,属于图一中的 (选填“甲”、“乙”或“丙”)。
(2)图二和图三表示两种药品,其中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的是图 所示药品。
(3)从免疫的类型上看,接种疫苗后所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该免疫主要是由免疫器官 组成的。
(4)除接种疫苗外,为预防感染新冠病毒,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至少写一种做法)。
10.(2023·达州)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后,晓晓同学观察到自己和弟弟明明的眼皮存在不同表现形式,为此她对自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以下图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
(1)晓晓的父母是双眼皮,晓晓是单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图一可表示 (选填“男”或“女”)性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
(3)生物的性状是由 (填图二中序号)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要受环境的影响。
(4)若父亲的X染色体上存在一种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传递给儿子明明的概率为 。
(5)就控制眼皮单双的基因而言,在生殖过程中,母亲传递给儿子明明的基因是 (用A、a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1.(2023·达州)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国已春播粮食7.6亿亩,其中春小麦已播过八成。为研究小麦作物相关情况,某生物实践小组绘制了图一小麦种子结构示意图,图二根尖结构示意图,图三小麦幼苗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分别表示某种生理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
(1)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 (填图一中序号)组成。
(2)小麦作物主要通过根尖 (填图二中序号)部位吸收水分。
(3)为保证小麦作物有效地进行 (填图三中字母),应注意合理密植。
为探究小麦种子的萌发是否受烟草浸出液的影响,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其它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
项目组别 种子数量(粒) 处理方式 观察发芽情况
甲培养皿 50 每天滴加适量烟草浸出液 \
乙培养皿 50 每天滴加与甲培养皿等量的清水 \
(4)该实验设计中设置乙培养皿的目的是 。
(5)某小组成员提出滴加烟草浸出液和清水时均不能浸没种子,原因是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生活方式病;艾滋病及其预防;免疫及其功能;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位置为胸骨下段约1/3处,按压速度每分钟至少100次,A正确;
B、恶性肿瘤属于生活方式病,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青霉素过敏是由于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免疫方面的疾病,B错误;
C、青少年应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合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避免沉迷网络以及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信息,C正确;
D、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核心是保持心情愉快,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心肺复苏三步:C胸外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C当病人发生心跳骤停的情况,应该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通过按压改变心脏的压力,从而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
A使病人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抬下颏,保持头后仰,解开衣领,放松腰带。如果病人口中有异物,要取出。
B救护者一手抬起病人的下颏,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子,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在1秒以上。
(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的胸廓随着吹气起伏,并且吹气后能够从口部排出)
CAB依次循环,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红润时,说明抢救有效。
(2)“现代文明病”就是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作用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等。
(3)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4)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现代文明病”,如: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拒绝毒品等。
2.【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苔藓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由信息可知,浮萍通常用种子进行繁殖,属于种子植物,而葫芦藓是孢子植物,用孢子进行繁殖,A错误;
B、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只是对氮、磷、钾的无机盐需求量高,B错误;
C、浮萍能浮在水面,接触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绝对的,因此依旧会有细胞不需要的物质通过,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绿色植物根据繁殖方式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含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根据子叶的数量多少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被子植物拥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也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2)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绿色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施肥主要是为了给植物提供无机盐。
(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
(4)细胞的结构及作用如下:
①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和选择性);
③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液泡:内含各种物质(色素、糖等);
⑤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3.【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图一中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①是分解作用,②是呼吸作用,③是光合作用,④是呼吸作用;图二中①是生产者,②是动物,③是分解者,④是阳光、温度、水分等;
A、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
B、图一中的③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来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正确;
C、花萼山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农田生态系统多,营养结构更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更强,C正确;
D、图一中甲是消费者,与图二中的③成分相同;图一中最长的食物链是乙→a→b→c,c的营养级最高,累积的有毒物质最多,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能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后,开始在生态系统中以化学能、热能等形式进行传递,被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占太阳能的很小一部分。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无法从生物体内排出,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往往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越稳定。
4.【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学说;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
【解析】【解答】A、银杏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而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是被子植物,A错误;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遗传变异和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米勒模拟原始海洋、原始大气等环境,证明原始海洋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氨基酸),而没有证明原始海洋可以形成有机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
D、在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中发现,孔子鸟身体结构既有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有和鸟类有相同之处,因此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绿色植物根据繁殖方式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含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根据子叶的数量多少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被子植物拥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也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前提是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3)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4)米勒模拟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在通过电极模拟闪电和降雨后,最终在模拟原始海洋的溶液中发现了有机小分子。
5.【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片的结构;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图一中①为目镜,②为物镜,③为粗准焦螺旋,④为细准焦螺旋,⑤为反光镜;图二①为叶脉,②为上表皮,③为叶肉,④为下表皮,⑤为气孔;
A、当光线较暗的时候,可以将⑤反光镜从平面镜转为凹面镜,也可以将遮光器从小光圈调成大光圈,A正确;
B、图二中的③叶肉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两者共有的是线粒体,B正确;
C、图三DE段下降的原因是中午气温过高,植物失水太快,因此植物关闭部分气孔,从而导致二氧化碳不足,光合下降,与⑤气孔的部分闭合有关,C正确;
D、在制作“菠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需要先将叶片放到小木板上,然后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横向迅速切割叶片,再用镊子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以简单归纳为:找→移→转→调。
①找:使用低倍镜、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
②移:将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往哪里偏就往哪里移);
③转:转动转换器,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视野会变大、变暗;
④调:①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光;②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2)细胞的结构及作用如下:
①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和选择性);
③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液泡:内含各种物质(色素、糖等);
⑤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3)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站。
6.【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无性生殖;鸟卵的结构;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图中给埃及伊蚊注射抗登革热病毒基因,属于转基因技术,以产生的变异是由于基因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
B、图中的昆虫发育过程经历了蛹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蚊子属于这种发育方式,但青蛙的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两者不同,B错误;
C、图中展示的是嫁接,属于植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后代只保留了母本的遗传特征,C正确;
D、鸟卵的④卵黄和⑤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而玉米种子中提供营养物质的主要是胚乳,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将已知功能性状的基因,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转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受体生物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获得新的品种,生产新的产品。比如:转基因大豆、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等。
(2)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
(3)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包含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4个时期;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4)嫁接是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之一,一般方法是把植物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上(砧木),使它们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继续发育。嫁接的关键技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可以使两者新产生的细胞互相连接,提高嫁接的成功率。
(5)鸟卵包含卵壳、卵壳膜、气室、卵白、系带、卵黄、卵黄膜、胚盘等结构;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系带使卵黄固定在卵白中央;卵黄膜保护卵细胞;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胚盘内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7.【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图一中的③表示的是对植物进行暗处理,主要的目的是消耗或者运走植物体内原有的有机物,因此暗室内不能安装任何光源,A错误;
B、图一中的①滴加碘液是为了检测内部是否有淀粉存在,起染色作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是为了给细胞进行染色,便于观察,因此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染色,B正确;
C、图一中的②甲部分为见光部分,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乙部分为遮光部分,只能进行呼吸作用,C正确;
D、燃烧的蜡烛是为了检测是佛还存在氧气,而种子萌发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进瓶内,火焰会立刻熄灭,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将其中一片叶片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作为对照(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一片没有被塑料袋包扎的叶片”和“一片被塑料袋包扎的叶片”;
④把两个叶片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滴加碘液,发现“没有被塑料袋包扎的叶片”变成蓝色,而“被塑料袋包扎的叶片”没有变蓝色,说明绿叶能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检测氧气的产生和消耗: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用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在光合作用实验中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碘液的作用是染色、鉴定淀粉的形成。
8.【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植物体的组织;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图中的a表示分裂,b表示分化,①为保护组织,②为输导组织,③为机械组织,④为营养组织,⑤为分生组织,⑥为雄蕊,⑦为柱头,⑧为花柱,⑨为子房;
A、蓝莓果肉富含营养物质,主要由④营养组织组成,营养组织的细胞壁比较薄,液泡大,能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A错误;
B、①保护组织和②输导组织的细胞都是经过b分化过程形成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均存在稳定性差异,B正确;
C、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但果实的形成需要经过传粉、受精,因此与雄蕊有关,C错误;
D、衣藻属于藻类,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的分化的概念: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2)植物的五大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3)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其主要特征是: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常见的藻类植物有海带、紫菜、衣藻、蓝藻等。
(4)一朵花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包含雄蕊和雌蕊,雄蕊包含花药和花丝,雌蕊包含柱头、花柱、子房。
(5)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雄蕊的传粉后受精,由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
9.【答案】(1)乙
(2)二
(3)免疫细胞
(4)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等。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1)图一中的甲携带病毒,属于传染源,乙接受新冠病毒可变为传染源,说明乙是易感人群;从未“阳过”的人,体内没有携带病毒,属于乙易感人群;
故填:乙;
(2)图二没有明确的OTC标识,说明它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缩写是Rx;图三右上角有红色的OTC标识,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购买,因此必须凭借处方购买的是图二;
故填:二;
(3)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注射疫苗时身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故填:免疫细胞;
(4)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因此在预防新冠时可以选择戴好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等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加强体育锻炼、接种疫苗等保护易感人群的相关措施。
故填: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等。
【分析】(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传染病的三个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③易感人群。
(3)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4)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往往有抗体和淋巴细胞的参与。
(5)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6)药物分为两大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就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而非处方药就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消费者可以根据说明书自己诊断、自我治疗。
(7)处方药的缩写是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
(8)非处方药的缩写是OTC,红色为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指导购买和使用;绿色为乙类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出售,也可以在超市、商场等地方销售。
10.【答案】(1)变异
(2)男
(3)③
(4)0
(5)A或a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遗传指的是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指的是亲代与子代或者子代间的差异性,晓晓的父母是双眼皮,晓晓是单眼皮,亲子代之间存在差异性,属于变异现象;
故填:变异;
(2)人的染色体第1~22对为常染色体,最后一对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大小一致为XX,是女性,性染色体大小不一致为XY,是男性,图一中最后一对大小不一致,为男性;
故填:男;
(3)图二①为染色体,②为蛋白质,③为DNA,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控制性状的是③DNA上的特殊片段;
故填:③;
(4)父亲会将X染色体传给女儿,会将Y染色体传给儿子,若父亲的X染色体上存在一种致病基因,该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因此传给儿子的概率为0;
故填:0;
(5)据图三分析可知,父亲双眼皮和母亲双眼皮生出晓晓单眼皮,单眼皮为隐性,晓晓的基因组成为aa,晓晓的一个a来自于父亲,另一个a来自于母亲,父亲和母亲的均为双眼皮,基因组成为Aa,因此母亲可能给明明A或a。
故填:A或a。
【分析】(1)遗传学上有两个基本现象:遗传和变异。遗传指的是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指的是亲代与子代或者子代间的差异性。
(2)生物体主要有两类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数目为23对,组成为22对+XX(女性)或22对+XY(男性)。人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减半,不再成对存在,数目为23条,组成为22条+X(女性)或22条+X/22条+Y(男性)。
(3)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1.【答案】(1)③④⑤⑥
(2)⑦
(3)A
(4)形成对照
(5)空气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根尖的结构及功能;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1)图一中①为果皮和种皮,②为胚乳,③为子叶,④为胚芽,⑤为胚轴,⑥为胚根,胚包含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③子叶;
故填:③④⑤⑥;
(2)图二⑦为成熟区,上有根毛,是根部吸水的主要结构;⑧为伸长区,是根部长得最快的部位;⑨为分生区,是进行细胞分裂的场所;⑩根冠,属于保护组织,能保护幼根;
故填:⑦;
(3)图三中A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光合作用;B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为呼吸作用;C产生水蒸气,为蒸腾作用;合理密植是为了使植物获得更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故填:A;
(4)实验探究的是“小麦种子的萌发是否受烟草浸出液的影响”,变量为烟草浸出液,因此实验需要设置一组没有烟草浸出液的对照组,还需要设置一组有烟草浸出液的实验组,表中乙组不含烟草浸出液,属于对照组,作用是与甲组形成对照;
故填:形成对照;
(5)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如果将液体浸没种子,会导致种子在水中没有充足的空气进行呼吸作用,影响种子萌发。
故填:空气。
【分析】(1)菜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含:种皮、胚;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含种皮、胚、胚乳。
(2)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4)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5)植物的根部有四个区域: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细胞并且开始分化,分化出根毛和导管,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②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③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根冠:属于保护组织,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起保护作用。
(6)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