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期中)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期中)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8 18:30:44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2.0分)
(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北部湾城市群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广东省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昌江县。下图示意北部湾位置,下表示意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经济联系强度,数值越大,表示经济联系强度越大。据此完成问题。
城市 南宁 北海 防城港 钦州 玉林 崇左
南宁 - 4.34 5.81 13.39 4.65 11.53
北海 4.34 - 0.14 1.37 1.38 0.11
防城港 5.81 0.14 - 3.91 0.46 0.17
钦州 13.39 1.37 3.91 - 0.77 0.25
玉林 4.65 1.38 0.46 0.77 - 0.38
崇左 11.53 0.11 0.17 0.25 0.38 -
1.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  )
A.内部城市间经济联系弱 B.港口城市辐射作用更强
C.内部经济空间联系差异小 D.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2.在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中,南宁与玉林经济相互带动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是(  )
A.玉林经济受广东省影响大 B.南宁经济受海南省影响大
C.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小 D.两地交通运输不通畅
3.为提高北海和防城港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扩大海洋资源开发 B.提高城市等级
C.产业分工错位发展 D.扩大城市范围
(2023·浙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构成。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高达2045亿元,其各项价值量占比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小题。
4.属于图中“其它”项目的是(  )
A.农林产品 B.科普教育 C.休闲旅游 D.净化空气
5.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 B.科研价值高 C.森林面积大 D.纬度跨度大
(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下图为2016年四川、湖北、上海三省市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上海、湖北、四川 B.湖北、四川、上海
C.上海、四川、湖北 D.四川、湖北、上海
7.造成上海与四川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
A.自然资源分布的差异 B.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C.地理位置的差异 D.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8.(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地表崎岖,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mm,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mm。哈尼族人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水质,改善生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D.可以获得清洁水源
9.(2019高三上·南岗月考)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142.6°E,38.1°N)的9.0级大地震,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发生核泄漏事故。下图是“福岛核电站泄露辐射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常规能源缺乏,核电技术成熟 B.靠近核燃料地,运费低
C.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D.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
(2)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露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风向 B.洋流、海陆分布
C.地形、海陆分布 D.风向、洋流
(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碳交易是指政府将碳排放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排放单位可以通过市场购入或售出其相对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额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碳交易起源于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设计的一种国际贸易机制。如图示意某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百分比及其人均碳排放量,据此回答下列题。
10.国际碳交易的形成可以促使(  )
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渐减少②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将不受限制
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④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由图可以看出,美国、欧盟、印度、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  )
①中国的人口总数多,碳排放总量较多②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碳排放量多
③欧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碳排放量低④印度的人口总数少,碳排放总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各国由于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不同,在具体责任上应有所区别,这意味着(  )
A.全球各国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一样的
B.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C.发达国家碳排放少,承担的责任小
D.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多,承担的责任大
(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3.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
①耕地减少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④物种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在农牧交错带,宜(  )
A.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
B.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
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
15.(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流失,基岩裸露,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流域内石灰岩岩层广布,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下图为乌江流域地形坡度与土壤厚度(mm)关系图,下表为流域内不同地形年平均土壤侵蚀强度(吨/km2).
年平均侵蚀量(吨/km2)
山地 643.4
盆地 190.6
谷地 16.3
(1)简析乌江流域地形坡度与土层厚度的对应关系。
(2)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土地石漠化的危害。
(3)针对不同地形,分别提出发展农业生产、保护耕地资源的具体措施。
16.(2021高二下·定远开学考)阅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资料二:“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资料三: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1)分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
(2)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3)概述南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17.(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耕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某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状况图。
材料二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结果表(单位:km2)。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合计
4060.24 1373.12 -1781.36 173.67 -28.79 3796.88
注:表中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2000年至2013年的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
材料三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意在统筹粮食主产区发展和粮食安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提高粮食综合保障能力。2020年,河南省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河南省正在推进由“中原粮仓”到“主食厨房”的转变。
(1)概括河南省水田的空间分布特征。
(2)描述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为有效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简述河南省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3.C
【知识点】城市及其辐射功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点评】随着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城市之间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变得更紧密;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大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对外辐射能力提高。大都市对周边辐射带动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活力;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进程。
1.CD.根据材料“ 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经济联系强度,数值越大,表示经济联系强度越大 ”和表格信息可知,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经济联系强度南宁的强度最大,其余城市较小,差距较大,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C错误,D正确。
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南宁和其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强,A错误。
B.防城港、北海等港口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较小,B错误。
故答案为:D。
2.A.南宁与玉林经济相互带动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得,玉林接近广东,受广东省的城市辐射带动强,故A正确。
B.南宁地理位置距离海南较远,因此受海南影响小,故B错误。
C.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故C错误。
D.图示没有显示交通信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BD.北海和防城港相距较近,两地均为靠近海洋,交通便利,因此扩大城市范围和提高城市等级不能增强经济联系强度,故BD错误。
A.扩大海洋资源开发,不能够促进双方协作,故A错误。
C.可以通过产业分工错位发展,加强两地之间经济交流,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4.D
5.C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
【解析】【点评】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和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同时还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与美学享受。
4.ABC、农林产品、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分别属于物质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服务,ABC错误;
D、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因其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故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中的其它项目,D正确。
故答案为:D。
5.A、土壤肥力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
B、科研价值高是该公园GEP高的表现,而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
C、海南位于热带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海洋性显著,水热条件好,森林面积广阔,能够提供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较高,C正确;
D、海南岛面积较小,其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纬度跨度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6.A
7.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东部地区包括: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1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港、澳、台。特征处于工业化后期,经济较发达;科技水平较高;资金相对雄厚;核心区加快发展,区域内部差异大;网络系统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化;对外开放程度高。中部地区包括:晋、豫、皖、赣、鄂、湘,6个省级行政区。特征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科技水平较低;资金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二、三、一”;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陕、甘、宁、青、新;川、渝、黔、滇、藏、桂,12个省级行政区。特征处于工业化中前期,经济水平较低;资源丰富;资金、技术相对薄弱;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东北地区:黑、吉、辽,3个省级行政区。特征处于工业化中期,跟中部地区相当。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产业比重越大,区域经济越发达,三地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上海,其次是湖北,四川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根据图中①②③第三产业的比重可以判定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上海、湖北、四川,故答案为:A。
7.AC.资源、位置属于自然原因,AC错误。
D.上海和四川的劳动力都很丰富,D错误。
B.上海比四川经济发展水平高,从社会条件来看,上海比四川对外开放程度高是主要因素,B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1)A
(2)D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该州地表崎岖,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mm,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mm ”可知,该地降水量大,山地坡度大,有水土流失问题,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①正确;位于山地的上部,可以固定表土,净化地表径流,改善水质条件,改善生态环境,②正确;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主要作用于平原且相对干旱、多风沙的地区,该区域风沙较少,③错误;净化空气与美化环境主要是森林对城市的作用,该区域在乡村,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④错误。故答案为:A。
(2)D.梯田属于农业耕作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会污染水资源,村寨位于森林的下方和梯田的上方,即可获得森林净化过且未受到农业污染的清洁的水源,D正确。
A.劳动强度与耕作时间、方式、机械化程度有关,与居住地无关,A错误。
B.山区为避免洪涝灾害,一般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但并不是一定要修建在梯田上方,在此处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但不是如此布局的原因,B错误。
C.可以观赏梯田美景,但在别处也能观赏,并不是如此布局的原因,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森林有许多功能,在不同区域的森林主要功能不同。河流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北方地区防风林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城市绿地主要功能是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海防林主要功能是减少海浪侵蚀海岸。
9.【答案】(1)A
(2)D
【知识点】亚洲
【解析】【分析】(1)日本地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而日本科技水平高,核电技术成熟,所以日本核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较高,故A正确;日本没有靠近核燃料地,故B错误;核能一旦发生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故C错误;日本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不是日本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2)福岛核电站核泄露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核泄露辐射污染的范围不断向东扩展,日本东部海域位于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内,盛行风也是导致辐射污染的海水向东扩展的原因,所以ABC错误,故选D。
【点评】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沿岸地区利用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减温降湿的作用;对生物的影响,上升补偿流或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对航海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省时省力,逆着洋流航行费时、费力费能源。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答案】10.C
11.A
12.B
【知识点】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大量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削弱。
(2)危害:①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造成人口迁移;②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可能导致干旱、洪涝、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④影响城市和港口功能的发挥,造成经济损失;⑤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有利——高纬度地区变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高纬度地区受益不能补偿中低纬度受损。
(3)措施:①(不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②(少排)控制污染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废气回收利用;③(达标排)加强环境监测,对污染物处理后达标排放;④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的覆盖率;⑤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⑥加强环保执法;⑦ 加强国际合作。
10.由材料可知,碳交易是为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可以促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渐减少,①正确;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多余的碳排放配额抵消自身碳排放配额的不足,也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因此发达国家会受限制,②错误、④正确;碳交易不会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③错误。故答案为:C。
11.中国由于人口众多,虽然人均碳排放量较低,但碳排放总量较多,①正确;美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大,因此人均碳排放量多,②正确;欧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③错误;印度是人口大国,④错误。故答案为:A。
12.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历史和现实责任,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的,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高的,因此,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故答案为:B。
【答案】13.C
14.D
【知识点】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与治理;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称,是农业生产边际地带,是生态脆弱带。我国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向西南延伸,经内蒙东南、冀北、晋北直到鄂尔多斯陕北.它位于华北与内蒙的交界区上,向西已涉及西北区,是从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的广阔地带。
1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农牧交错带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②③正确;因生态退耕造成的耕地减少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①错误;农牧交错带物种多样性减少不明显,④错误。故答案为:C。
14.A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牧交错带属于生态脆弱区,扩大载畜量、开垦荒地都容易导致植被破坏,造成生态破坏,AB错误。
C.当地水分条件较差,大量植树造林,会造成当地水资源更加紧缺,C错误。
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1)坡度越大,土层越薄。因为坡度大,地表径流速度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所以土层越薄。
(2)石漠化地区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多发。
(3)谷地地区:发展耕作业;盆地地区,修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山地: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保护植被。
【知识点】成土因素;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我国耕地资源概况;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土壤越薄。由材料可知,当地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易发水土流水,地形坡度越大,地表径流流速越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厚度越小,土壤越薄。
(2)根据材料可知,土地石漠化是指表层土壤流失、植被减少、基岩裸露的现象。表层土壤流失、植被减少、基岩裸露,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减弱,表层土壤变得疏松,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且由于表层土壤流失、植被减少、基岩裸露,所以石漠化山地植被减少,岩石裸露,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水旱灾害多发。
(3)不同地形区土壤侵蚀量不同。山地地区土壤侵蚀量最大,应该以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为主;盆地地区水土流失较少,可以考虑修筑梯田,减少水土流失,发展耕作业;谷地地区水土流失较少,可以发展耕作业。
【点评】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16.【答案】(1)沿海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水较丰富;河水泛滥;海水倒灌
(2)缓解上海市能源紧张;改善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上海市大气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3)距离上海近;地理位置优越;距消费市场近;水陆交通便利;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考查区域湿地广布的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水文和土壤角度作答。盐城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较丰富,且区域内河网密度,地表水充足;但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加上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湿地广布。
(2)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入区的影响,主要有缓解区域能源紧缺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考查产业转移的转入地优势区位分析,包括转入地与转出地之间的地理位置优势;市场条件方面。南通靠近主要消费市场;交通条件方面,临近长江,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相比上海市均占优势。
故答案为:(1)沿海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水较丰富;河水泛滥;海水倒灌。(2)缓解上海市能源紧张;改善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上海市大气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3)距离上海近;地理位置优越;距消费市场近;水陆交通便利;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
【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等
17.【答案】(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淮河流域(东南部)的面积较大。
(2)变化:部分耕地转化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化为耕地;总体看耕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
原因:城市发展,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湿;开发未利用的土地、草地。(任答两点)
(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挖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提高粮食产业附加值;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完善粮食市场的营销体系。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河南省水田主要分布于黄河沿岸和东南部的淮河沿岸;淮河流域的水田面积高于黄河流域沿岸的水田面积。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部分耕地转化成了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部分耕地转化成了林地,部分耕地转化成了水域,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工矿居民用地占用大量耕地;退耕还林还水域,改善生态环境。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草地和未利用地转化成耕地,主要是由于人们开垦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使耕地面积有无所增加。
(3)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粮食储备机制,提高粮食安全性;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良种,发展粮食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完善粮食市场机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等。
【点评】保证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①严守耕地红线,保证耕地面积。②加大技术投入,培育良种,提高粮食单产。③改善自然条件,减轻灾害影响,保证粮食稳产。④完善交通,加大粮食的跨区域调剂。⑤增加粮食进口渠道,促进粮食进口渠道的多元化。⑥建立粮食储备。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2.0分)
(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北部湾城市群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广东省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昌江县。下图示意北部湾位置,下表示意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经济联系强度,数值越大,表示经济联系强度越大。据此完成问题。
城市 南宁 北海 防城港 钦州 玉林 崇左
南宁 - 4.34 5.81 13.39 4.65 11.53
北海 4.34 - 0.14 1.37 1.38 0.11
防城港 5.81 0.14 - 3.91 0.46 0.17
钦州 13.39 1.37 3.91 - 0.77 0.25
玉林 4.65 1.38 0.46 0.77 - 0.38
崇左 11.53 0.11 0.17 0.25 0.38 -
1.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  )
A.内部城市间经济联系弱 B.港口城市辐射作用更强
C.内部经济空间联系差异小 D.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2.在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中,南宁与玉林经济相互带动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是(  )
A.玉林经济受广东省影响大 B.南宁经济受海南省影响大
C.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小 D.两地交通运输不通畅
3.为提高北海和防城港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扩大海洋资源开发 B.提高城市等级
C.产业分工错位发展 D.扩大城市范围
【答案】1.D
2.A
3.C
【知识点】城市及其辐射功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点评】随着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城市之间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变得更紧密;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大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对外辐射能力提高。大都市对周边辐射带动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活力;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进程。
1.CD.根据材料“ 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经济联系强度,数值越大,表示经济联系强度越大 ”和表格信息可知,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经济联系强度南宁的强度最大,其余城市较小,差距较大,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C错误,D正确。
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南宁和其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强,A错误。
B.防城港、北海等港口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较小,B错误。
故答案为:D。
2.A.南宁与玉林经济相互带动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得,玉林接近广东,受广东省的城市辐射带动强,故A正确。
B.南宁地理位置距离海南较远,因此受海南影响小,故B错误。
C.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故C错误。
D.图示没有显示交通信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BD.北海和防城港相距较近,两地均为靠近海洋,交通便利,因此扩大城市范围和提高城市等级不能增强经济联系强度,故BD错误。
A.扩大海洋资源开发,不能够促进双方协作,故A错误。
C.可以通过产业分工错位发展,加强两地之间经济交流,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3·浙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构成。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高达2045亿元,其各项价值量占比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小题。
4.属于图中“其它”项目的是(  )
A.农林产品 B.科普教育 C.休闲旅游 D.净化空气
5.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 B.科研价值高 C.森林面积大 D.纬度跨度大
【答案】4.D
5.C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
【解析】【点评】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和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同时还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与美学享受。
4.ABC、农林产品、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分别属于物质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服务,ABC错误;
D、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因其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故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中的其它项目,D正确。
故答案为:D。
5.A、土壤肥力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
B、科研价值高是该公园GEP高的表现,而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
C、海南位于热带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海洋性显著,水热条件好,森林面积广阔,能够提供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较高,C正确;
D、海南岛面积较小,其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纬度跨度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下图为2016年四川、湖北、上海三省市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上海、湖北、四川 B.湖北、四川、上海
C.上海、四川、湖北 D.四川、湖北、上海
7.造成上海与四川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
A.自然资源分布的差异 B.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C.地理位置的差异 D.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答案】6.A
7.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东部地区包括: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1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港、澳、台。特征处于工业化后期,经济较发达;科技水平较高;资金相对雄厚;核心区加快发展,区域内部差异大;网络系统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化;对外开放程度高。中部地区包括:晋、豫、皖、赣、鄂、湘,6个省级行政区。特征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科技水平较低;资金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二、三、一”;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陕、甘、宁、青、新;川、渝、黔、滇、藏、桂,12个省级行政区。特征处于工业化中前期,经济水平较低;资源丰富;资金、技术相对薄弱;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东北地区:黑、吉、辽,3个省级行政区。特征处于工业化中期,跟中部地区相当。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产业比重越大,区域经济越发达,三地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上海,其次是湖北,四川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根据图中①②③第三产业的比重可以判定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上海、湖北、四川,故答案为:A。
7.AC.资源、位置属于自然原因,AC错误。
D.上海和四川的劳动力都很丰富,D错误。
B.上海比四川经济发展水平高,从社会条件来看,上海比四川对外开放程度高是主要因素,B正确。
故答案为:B。
8.(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地表崎岖,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mm,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mm。哈尼族人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水质,改善生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D.可以获得清洁水源
【答案】(1)A
(2)D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该州地表崎岖,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mm,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mm ”可知,该地降水量大,山地坡度大,有水土流失问题,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①正确;位于山地的上部,可以固定表土,净化地表径流,改善水质条件,改善生态环境,②正确;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主要作用于平原且相对干旱、多风沙的地区,该区域风沙较少,③错误;净化空气与美化环境主要是森林对城市的作用,该区域在乡村,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④错误。故答案为:A。
(2)D.梯田属于农业耕作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会污染水资源,村寨位于森林的下方和梯田的上方,即可获得森林净化过且未受到农业污染的清洁的水源,D正确。
A.劳动强度与耕作时间、方式、机械化程度有关,与居住地无关,A错误。
B.山区为避免洪涝灾害,一般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但并不是一定要修建在梯田上方,在此处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但不是如此布局的原因,B错误。
C.可以观赏梯田美景,但在别处也能观赏,并不是如此布局的原因,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森林有许多功能,在不同区域的森林主要功能不同。河流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北方地区防风林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城市绿地主要功能是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海防林主要功能是减少海浪侵蚀海岸。
9.(2019高三上·南岗月考)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142.6°E,38.1°N)的9.0级大地震,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发生核泄漏事故。下图是“福岛核电站泄露辐射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常规能源缺乏,核电技术成熟 B.靠近核燃料地,运费低
C.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D.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
(2)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露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风向 B.洋流、海陆分布
C.地形、海陆分布 D.风向、洋流
【答案】(1)A
(2)D
【知识点】亚洲
【解析】【分析】(1)日本地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而日本科技水平高,核电技术成熟,所以日本核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较高,故A正确;日本没有靠近核燃料地,故B错误;核能一旦发生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故C错误;日本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不是日本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2)福岛核电站核泄露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核泄露辐射污染的范围不断向东扩展,日本东部海域位于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内,盛行风也是导致辐射污染的海水向东扩展的原因,所以ABC错误,故选D。
【点评】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沿岸地区利用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减温降湿的作用;对生物的影响,上升补偿流或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对航海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省时省力,逆着洋流航行费时、费力费能源。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碳交易是指政府将碳排放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排放单位可以通过市场购入或售出其相对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额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碳交易起源于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设计的一种国际贸易机制。如图示意某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百分比及其人均碳排放量,据此回答下列题。
10.国际碳交易的形成可以促使(  )
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渐减少②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将不受限制
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④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由图可以看出,美国、欧盟、印度、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  )
①中国的人口总数多,碳排放总量较多②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碳排放量多
③欧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碳排放量低④印度的人口总数少,碳排放总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各国由于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不同,在具体责任上应有所区别,这意味着(  )
A.全球各国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一样的
B.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C.发达国家碳排放少,承担的责任小
D.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多,承担的责任大
【答案】10.C
11.A
12.B
【知识点】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大量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削弱。
(2)危害:①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造成人口迁移;②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可能导致干旱、洪涝、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④影响城市和港口功能的发挥,造成经济损失;⑤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有利——高纬度地区变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高纬度地区受益不能补偿中低纬度受损。
(3)措施:①(不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②(少排)控制污染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废气回收利用;③(达标排)加强环境监测,对污染物处理后达标排放;④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的覆盖率;⑤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⑥加强环保执法;⑦ 加强国际合作。
10.由材料可知,碳交易是为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可以促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渐减少,①正确;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多余的碳排放配额抵消自身碳排放配额的不足,也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因此发达国家会受限制,②错误、④正确;碳交易不会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③错误。故答案为:C。
11.中国由于人口众多,虽然人均碳排放量较低,但碳排放总量较多,①正确;美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大,因此人均碳排放量多,②正确;欧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③错误;印度是人口大国,④错误。故答案为:A。
12.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历史和现实责任,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的,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高的,因此,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3.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
①耕地减少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④物种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在农牧交错带,宜(  )
A.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
B.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
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13.C
14.D
【知识点】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与治理;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称,是农业生产边际地带,是生态脆弱带。我国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向西南延伸,经内蒙东南、冀北、晋北直到鄂尔多斯陕北.它位于华北与内蒙的交界区上,向西已涉及西北区,是从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的广阔地带。
1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农牧交错带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②③正确;因生态退耕造成的耕地减少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①错误;农牧交错带物种多样性减少不明显,④错误。故答案为:C。
14.A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牧交错带属于生态脆弱区,扩大载畜量、开垦荒地都容易导致植被破坏,造成生态破坏,AB错误。
C.当地水分条件较差,大量植树造林,会造成当地水资源更加紧缺,C错误。
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
15.(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流失,基岩裸露,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流域内石灰岩岩层广布,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下图为乌江流域地形坡度与土壤厚度(mm)关系图,下表为流域内不同地形年平均土壤侵蚀强度(吨/km2).
年平均侵蚀量(吨/km2)
山地 643.4
盆地 190.6
谷地 16.3
(1)简析乌江流域地形坡度与土层厚度的对应关系。
(2)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土地石漠化的危害。
(3)针对不同地形,分别提出发展农业生产、保护耕地资源的具体措施。
【答案】(1)坡度越大,土层越薄。因为坡度大,地表径流速度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所以土层越薄。
(2)石漠化地区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多发。
(3)谷地地区:发展耕作业;盆地地区,修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山地: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保护植被。
【知识点】成土因素;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我国耕地资源概况;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土壤越薄。由材料可知,当地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易发水土流水,地形坡度越大,地表径流流速越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厚度越小,土壤越薄。
(2)根据材料可知,土地石漠化是指表层土壤流失、植被减少、基岩裸露的现象。表层土壤流失、植被减少、基岩裸露,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减弱,表层土壤变得疏松,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且由于表层土壤流失、植被减少、基岩裸露,所以石漠化山地植被减少,岩石裸露,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水旱灾害多发。
(3)不同地形区土壤侵蚀量不同。山地地区土壤侵蚀量最大,应该以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为主;盆地地区水土流失较少,可以考虑修筑梯田,减少水土流失,发展耕作业;谷地地区水土流失较少,可以发展耕作业。
【点评】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16.(2021高二下·定远开学考)阅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资料二:“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资料三: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1)分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
(2)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3)概述南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答案】(1)沿海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水较丰富;河水泛滥;海水倒灌
(2)缓解上海市能源紧张;改善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上海市大气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3)距离上海近;地理位置优越;距消费市场近;水陆交通便利;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考查区域湿地广布的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水文和土壤角度作答。盐城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较丰富,且区域内河网密度,地表水充足;但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加上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湿地广布。
(2)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入区的影响,主要有缓解区域能源紧缺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考查产业转移的转入地优势区位分析,包括转入地与转出地之间的地理位置优势;市场条件方面。南通靠近主要消费市场;交通条件方面,临近长江,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相比上海市均占优势。
故答案为:(1)沿海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水较丰富;河水泛滥;海水倒灌。(2)缓解上海市能源紧张;改善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上海市大气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3)距离上海近;地理位置优越;距消费市场近;水陆交通便利;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
【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等
17.(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耕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某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状况图。
材料二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结果表(单位:km2)。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合计
4060.24 1373.12 -1781.36 173.67 -28.79 3796.88
注:表中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2000年至2013年的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
材料三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意在统筹粮食主产区发展和粮食安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提高粮食综合保障能力。2020年,河南省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河南省正在推进由“中原粮仓”到“主食厨房”的转变。
(1)概括河南省水田的空间分布特征。
(2)描述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为有效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简述河南省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淮河流域(东南部)的面积较大。
(2)变化:部分耕地转化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化为耕地;总体看耕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
原因:城市发展,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湿;开发未利用的土地、草地。(任答两点)
(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挖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提高粮食产业附加值;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完善粮食市场的营销体系。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河南省水田主要分布于黄河沿岸和东南部的淮河沿岸;淮河流域的水田面积高于黄河流域沿岸的水田面积。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部分耕地转化成了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部分耕地转化成了林地,部分耕地转化成了水域,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工矿居民用地占用大量耕地;退耕还林还水域,改善生态环境。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草地和未利用地转化成耕地,主要是由于人们开垦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使耕地面积有无所增加。
(3)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粮食储备机制,提高粮食安全性;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良种,发展粮食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完善粮食市场机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等。
【点评】保证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①严守耕地红线,保证耕地面积。②加大技术投入,培育良种,提高粮食单产。③改善自然条件,减轻灾害影响,保证粮食稳产。④完善交通,加大粮食的跨区域调剂。⑤增加粮食进口渠道,促进粮食进口渠道的多元化。⑥建立粮食储备。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