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3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见,双方互称“先生”(下图)。“先生”这一称呼普遍使用开始于( )
A.鸦片战争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洋务运动后 D.辛亥革命后
2.当代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二十四史”是对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合称,清朝乾隆帝皇帝钦定其目。1921年,北洋政府又批准新增“一史”,合称“二十五史”。这里新增“一史”是指( )
A.《史记》 B.《汉书》 C.《新元史》 D.《明史》
4.孙中山最具有前瞻性却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现在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问题是( )
A.民权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 D.人文主义
5.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辛亥革命
6.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7.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今年是他逝世90周年。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 )
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
C.领导北伐战争 D.成立中国同盟会
8.下列历史人物图片与文字材料对应有误的是( )
A.图一: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B.图二: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图三: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D.图四: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9.《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下列对“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0.1912年3月13日,孙中山称:妇女缠足“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该恶习在中国流行了1000多年,说明在历史上中国妇女( )
A.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平等 B.思想落后,害家凶国
C.足不出户,五谷不分 D.受到了严重的封建束缚
11.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反映了当时( )
A.人民当家作主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D.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12.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纲领。这纲领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13.2015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4周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 )
A.民国12年 B.民国13年 C.民国14年 D.民国15年
14.这次革命“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材料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15.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16.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的组织是(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强学会
17.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趋势
B.第一期探索是洋务运动
C.第二期探索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第三期探索有绝对肯定东西方文化的倾向
18.近代中国人民在救国的探索过程中,还通过创办各种书刊、杂志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将下列书刊、杂志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A.①——b ②——a ③——c B.①——a ②——c ③——b
C.①——b ②——c ③——a D.①——c ②——b ③——a
19.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20.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 )
①民权主义 ②民主主义 ③民生主义 ④民族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21.下图中的五位人物分别是谁,请你写出他们的名字,并且举出一件与他们有关的大事件。
(1)图1姓名 事件
(2)图2姓名 事件
(3)图3姓名 事件
(4)图4姓名 事件
2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民族复兴征程上不朽的里程碑。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辛亥革命带来的巨变有哪些?
23.每年的10月10日,台湾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活动。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3)请你列举两个国共合作下的重要历史事件。
(4)作为当今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2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探索史、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句话中的“书”指的是哪一著作?其作者是谁?
(2)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的名称是什么?负责设计和修建这一铁路的杰出工程师是谁?
(3)请写出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
(4)请写出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的名称。它是哪一事件保留的唯一措施?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中,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
(2)请你说出材料一中,这一派别开展的主要活动。
(3)材料二是哪个组织的政治纲领?总理是谁?
(4)材料二中,后来,这个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是哪三大主义?作用什么?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摘自2001年《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九十年前”具体指哪一年
(2)材料中这场“革命”指什么革命 “先生”是指谁
(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的第一次剧变”,原因是什么
(4)“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哪些 (介绍3个即可)
27.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与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对撞,交汇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思想认知的变化。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呜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明末士人朱宗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对五口通商痛心疾首,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李鸿章曾就《烟台条约》中“添开口岸”条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甲午战败后,伍廷芳认为,中国不如主动打开国门,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应是“利多弊少”。 ——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纛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
材料四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学东渐”时候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对比情况?
(2)据材料二,指出国人对“通商开埠”认识的变化轨迹。
(3)据材料二,指出清廷主张“自开商埠”与“条约口岸”本质上有何不同?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中的具体体现。
(5)根据材料四中邓小平的这段话,中国确立了什么政策?
28. 某中学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布置了一个探究课题: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实现了三次历史性伟大巨变。请围绕这个中心搜集资料,设计问题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材料和设计的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翻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做神来供奉。
材料二: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实现了第三次历史性巨变,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
根据材料回答:
(1)第一次革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领导的什么革命?
(2)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和第二次革命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中“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评价和材料二进行比较研究,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5)指出材料三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6)请你分别说出领导三次革命的三个伟人。
(7)和“第一次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第二、三次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独立和富强的主要原因,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你知道这两次革命中找到的正确道路分别是什么吗?
29.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根据下列图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作者写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谁的译著?该译著宣传的进步观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革命指导思想叫什么?以其为指导思想的革命对中国政局有何重大影响?
(4)以材料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写两个)?1918年开始该运动的新内容是什么?
30.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最先践行这一思想的事件是?
(2)图二译著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最早提出该观点的是谁?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有何重要意义?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成功的革命活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 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开始改变陈规陋习,剪辫易服,废除跪拜礼,取消老爷等称呼代之以先生,君。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可知是指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 《新元史》是柯劭忞于所撰图书,成书于1920年,他以《元史》为底本,斟酌损益,重加编撰,前后用了三十年时间才完成。次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1922年刊行于世。这样,原来中央政府承认的官修史书“二十四史”就成了“二十五史”,若再加上《清史稿》则称为“二十六史”。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十五史”。
4.【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 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是指由国民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这是孙中山针对当时资本主义各国社会问题的“积重难返”而提出的,是对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所以符合“最具前瞻性”、“最为曲高和寡”的评论;而今世界各国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下,尤其是当今的中国更是注重民生,所以符合“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 严重问题”等评论。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历史由帝王专制史向民主政治史的转型,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6.【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的准确识记。
7.【答案】C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黄埔军校建立
【解析】【分析】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图一是林则徐,A项诗句表明了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图二是左宗棠,B项诗句颂扬了它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图三是邓世昌,C项诗句赞扬了他在黄海海战的壮烈表现;图四是孙中山,而D项诗句是1935年毛泽东在彭德怀率领红军勇猛打退敌军骑兵的追击后赞扬他而创作的军旅诗,所以对应有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人物的事迹。
9.【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B两项错误;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属于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故C错误。只有D项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10.【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束缚很严重,不允许妇女出门,就给他们缠足。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识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反映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正确答案是B。
12.【答案】C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纲领。这纲领是,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13.【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为民国元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故1912+14-1=1925年。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据此可知是辛亥革命。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上面对联肯定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功绩。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评价孙中山。
16.【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大会推举了孙中山 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同盟会的知识。
17.【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第一期指洋务运动,第二期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以《新青年》为主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但新文化运动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偏向,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
18.【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因此①——c ②——b ③——a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
19.【答案】A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中的“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可知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
20.【答案】D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知识。
21.【答案】(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或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
(2)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或创办《新青年》杂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任书记)。
(3)毛泽东;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或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重庆谈判、领导湖南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
(4)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西安事变;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只有识图正确才能正确释图。题中各图均为历史名人,课本上都有这些人物的照片,只要平时留意,不难辨认。(1)图1人物是孙中山。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1924年,在广东黄埔创办黄埔军校等。(2)图2人物是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开始领导新文化运动;1921年,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等。(3)图3人物是毛泽东。1921年,在上海参加中共一大;1927年,在湘赣边领导秋收起义,之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遵义会议后,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在这以后,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取得了巨大成绩。(4)图4人物是张学良与杨虎城。1936年,他们共同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释图能力。
22.【答案】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巨变: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等成为潮流。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1)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 辛亥革命使社会发生巨变: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社会习俗发生变化: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等成为潮流。
【点评】(1) 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识记。(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23.【答案】(1)三民主义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北伐战争,黄埔军校。
(4)以国家民族大业为己任,勇为天下先,对革命忠诚执着的精神等。
【知识点】北伐战争;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黄埔军校建立
【解析】【分析】(1)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1926年的北伐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4)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为了维护革命成果,孙中山先后又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我们应学习孙中山以国家民族大业为己任,勇为天下先,对革命忠诚执着的精神等。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识记。(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的准确识记。(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合作重要成果的识记。(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历史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4.【答案】(1)《海国图志》;魏源。
(2)京张铁路 ;詹天佑。
(3)同盟会。
(4)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抗争。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御西方的侵略,这一主张在当时来讲是比较先进的,但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改变,是难以实现“制夷”的。(2)结合所学,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就曾经派遣留学生,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他回国之后,主持修建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的铁路修筑工作。在此之前,中国也有铁路,但没有一条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这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3)结合所学,1894年孙中山就在檀香山创建了兴中会,但这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同盟会,有了具体的纲领、革命目标、革命的机关刊物、革命的旗帜,这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也是五四运动的中心之一。京师大学堂最初兴建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唯一保留下来的成果。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抗争。(2)本题考查的是京张铁路的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4)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的名称.
25.【答案】(1)洋务派
(2)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创办新式海陆军 ,兴办新式教育。
(3)中国同盟会 ;总理是孙中山。
(4)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作用: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知识点】洋务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2)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轮船招商局等一些民用工业;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因此,本题答案: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教育。(3) 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8年,孙中山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还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本题答案:中国同盟会;孙中山。(4)1908年,孙中山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还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本题答案: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作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实施者。(2)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派的主要活动。(3)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4)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
26.【答案】(1)1911年
(2)辛亥革命 ; 孙中山
(3)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创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等。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材料中的“九十年前”具体指1911年,根据材料的出处,尅呀的日到答案,摘自2001年《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具体算法是2001-90=1911年。(2)材料中这场“革命”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先生”是指孙中山。(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的第一次剧变”,原因是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创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1)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2)从认为“开埠有害”到“利弊参半”,甚至“利多弊少”。
(3)主权不同。
(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5)对外开放。
【知识点】对外开放;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到:中国在天文律历等方面都不如西方;在一些器物的制作技术方面也不如西方。总结起来就是中国落后于西方。故本题答案: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2)根据材料:刚开埠时,认为会祸患中国。后来李鸿章认为“利弊各半”。后来伍廷芳认为,“利多弊少”。综合之后,故本题答案:从认为“开埠有害”到“利弊参半”,甚至“利多弊少”。(3)“自开商埠”是清政府主动开放,主权在清政府;而“条约口岸”则是通过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的,主权不再中国。故本题答案为:主权不同。(4)首先,三民主义之得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根据材料,民族主义是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故本题答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5)根据材料四,邓小平说中国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指的是对外开放。故本题答案:对外开放。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总结,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总结,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开商埠”与“条约口岸”本质上有何不同。(4)本题主要考查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中的具体体现。(5)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中国确立的政策。
28.【答案】(1)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
(3)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等。
(5)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6)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阅读材料可知此材料简单介绍了第一次革命及实现的第一次社会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一次革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领导的辛亥革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2)阅读材料可知此材料简单介绍了第二次革命及实现的第二次社会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材料二中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3)通过对前两问的解答和探究,在结合我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民主革命时期,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他们面临的共同的革命任务既要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又要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既反帝反封建,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材料一简单介绍了第一次革命及实现的第一次社会巨变,既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帝制。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而材料二中的第二次革命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等”的结论。(5)阅读材料可知此材料简单介绍了第三次革命及实现的第三次社会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材料三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6)通过三则材料和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实现了三次历史性伟大巨变。领导这三次革命的三个伟人分别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7)与“第一次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第二、三次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独立和富强的主要原因,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这两次革命中找到的正确道路分别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1)此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4)此题为材料分析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5)此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点。(6)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9.【答案】(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3)三民主义;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4)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传播马克思主义。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观察材料一及提示《海国图志》,可知其作者是魏源;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目睹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他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为此,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2)观察材料二及提示《天演论》,可知其作者是严复。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他以很大震动。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在《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3)观察材料三及提示可知作者是孙中山。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观察材料四及提示《新青年》,可知文化运动。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从1918年开始,新文化运动的新内容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点评】(1)此题通过图片考查魏源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通过图片考查严复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通过图片考查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4)此题通过图片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30.【答案】(1)洋务运动
(2)达尔文
(3)三民主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民主; 科学;从学技术(器物)—学政治制度—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判断,图片一是《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他写此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最先践行这一思想的事件是19世纪60年代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以“师夷长技”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2)根据材料判断,图片二书名是《天演论》,作者是严复编译的,目的就是引进西方的进化论,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最早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的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他还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中。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3)根据材料判断,图片三是《民报》,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三民主义,其最大的功绩就是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4)根据材料判断,图片四是《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和主要阵地,它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从图一到图二、图三再到图四,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由浅入深。(5)根据材料判断,图五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成功的革命活动。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2)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观点。(3)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4)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5)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俄国的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3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见,双方互称“先生”(下图)。“先生”这一称呼普遍使用开始于( )
A.鸦片战争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洋务运动后 D.辛亥革命后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 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开始改变陈规陋习,剪辫易服,废除跪拜礼,取消老爷等称呼代之以先生,君。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当代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可知是指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二十四史”是对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合称,清朝乾隆帝皇帝钦定其目。1921年,北洋政府又批准新增“一史”,合称“二十五史”。这里新增“一史”是指( )
A.《史记》 B.《汉书》 C.《新元史》 D.《明史》
【答案】C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 《新元史》是柯劭忞于所撰图书,成书于1920年,他以《元史》为底本,斟酌损益,重加编撰,前后用了三十年时间才完成。次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1922年刊行于世。这样,原来中央政府承认的官修史书“二十四史”就成了“二十五史”,若再加上《清史稿》则称为“二十六史”。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十五史”。
4.孙中山最具有前瞻性却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现在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问题是( )
A.民权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 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是指由国民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这是孙中山针对当时资本主义各国社会问题的“积重难返”而提出的,是对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所以符合“最具前瞻性”、“最为曲高和寡”的评论;而今世界各国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下,尤其是当今的中国更是注重民生,所以符合“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 严重问题”等评论。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辛亥革命
【答案】D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历史由帝王专制史向民主政治史的转型,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6.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的准确识记。
7.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今年是他逝世90周年。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 )
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
C.领导北伐战争 D.成立中国同盟会
【答案】C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黄埔军校建立
【解析】【分析】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下列历史人物图片与文字材料对应有误的是( )
A.图一: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B.图二: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图三: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D.图四: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答案】D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图一是林则徐,A项诗句表明了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图二是左宗棠,B项诗句颂扬了它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图三是邓世昌,C项诗句赞扬了他在黄海海战的壮烈表现;图四是孙中山,而D项诗句是1935年毛泽东在彭德怀率领红军勇猛打退敌军骑兵的追击后赞扬他而创作的军旅诗,所以对应有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人物的事迹。
9.《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下列对“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B两项错误;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属于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故C错误。只有D项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10.1912年3月13日,孙中山称:妇女缠足“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该恶习在中国流行了1000多年,说明在历史上中国妇女( )
A.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平等 B.思想落后,害家凶国
C.足不出户,五谷不分 D.受到了严重的封建束缚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束缚很严重,不允许妇女出门,就给他们缠足。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反映了当时( )
A.人民当家作主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D.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识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反映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正确答案是B。
12.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纲领。这纲领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答案】C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纲领。这纲领是,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13.2015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4周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 )
A.民国12年 B.民国13年 C.民国14年 D.民国15年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为民国元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故1912+14-1=1925年。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这次革命“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材料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据此可知是辛亥革命。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5.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上面对联肯定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功绩。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评价孙中山。
16.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的组织是(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强学会
【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大会推举了孙中山 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同盟会的知识。
17.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趋势
B.第一期探索是洋务运动
C.第二期探索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第三期探索有绝对肯定东西方文化的倾向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第一期指洋务运动,第二期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以《新青年》为主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但新文化运动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偏向,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
18.近代中国人民在救国的探索过程中,还通过创办各种书刊、杂志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将下列书刊、杂志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A.①——b ②——a ③——c B.①——a ②——c ③——b
C.①——b ②——c ③——a D.①——c ②——b ③——a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因此①——c ②——b ③——a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
19.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A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中的“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可知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
20.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 )
①民权主义 ②民主主义 ③民生主义 ④民族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知识。
二、综合题
21.下图中的五位人物分别是谁,请你写出他们的名字,并且举出一件与他们有关的大事件。
(1)图1姓名 事件
(2)图2姓名 事件
(3)图3姓名 事件
(4)图4姓名 事件
【答案】(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或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
(2)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或创办《新青年》杂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任书记)。
(3)毛泽东;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或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重庆谈判、领导湖南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
(4)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西安事变;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只有识图正确才能正确释图。题中各图均为历史名人,课本上都有这些人物的照片,只要平时留意,不难辨认。(1)图1人物是孙中山。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1924年,在广东黄埔创办黄埔军校等。(2)图2人物是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开始领导新文化运动;1921年,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等。(3)图3人物是毛泽东。1921年,在上海参加中共一大;1927年,在湘赣边领导秋收起义,之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遵义会议后,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在这以后,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取得了巨大成绩。(4)图4人物是张学良与杨虎城。1936年,他们共同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释图能力。
2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民族复兴征程上不朽的里程碑。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辛亥革命带来的巨变有哪些?
【答案】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巨变: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等成为潮流。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1)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 辛亥革命使社会发生巨变: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社会习俗发生变化: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等成为潮流。
【点评】(1) 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识记。(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23.每年的10月10日,台湾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活动。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3)请你列举两个国共合作下的重要历史事件。
(4)作为当今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案】(1)三民主义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北伐战争,黄埔军校。
(4)以国家民族大业为己任,勇为天下先,对革命忠诚执着的精神等。
【知识点】北伐战争;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黄埔军校建立
【解析】【分析】(1)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1926年的北伐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4)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为了维护革命成果,孙中山先后又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我们应学习孙中山以国家民族大业为己任,勇为天下先,对革命忠诚执着的精神等。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识记。(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的准确识记。(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合作重要成果的识记。(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历史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探索史、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句话中的“书”指的是哪一著作?其作者是谁?
(2)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的名称是什么?负责设计和修建这一铁路的杰出工程师是谁?
(3)请写出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
(4)请写出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的名称。它是哪一事件保留的唯一措施?
【答案】(1)《海国图志》;魏源。
(2)京张铁路 ;詹天佑。
(3)同盟会。
(4)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抗争。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御西方的侵略,这一主张在当时来讲是比较先进的,但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改变,是难以实现“制夷”的。(2)结合所学,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就曾经派遣留学生,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他回国之后,主持修建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的铁路修筑工作。在此之前,中国也有铁路,但没有一条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这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3)结合所学,1894年孙中山就在檀香山创建了兴中会,但这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同盟会,有了具体的纲领、革命目标、革命的机关刊物、革命的旗帜,这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也是五四运动的中心之一。京师大学堂最初兴建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唯一保留下来的成果。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抗争。(2)本题考查的是京张铁路的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4)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的名称.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中,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
(2)请你说出材料一中,这一派别开展的主要活动。
(3)材料二是哪个组织的政治纲领?总理是谁?
(4)材料二中,后来,这个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是哪三大主义?作用什么?
【答案】(1)洋务派
(2)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创办新式海陆军 ,兴办新式教育。
(3)中国同盟会 ;总理是孙中山。
(4)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作用: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知识点】洋务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2)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轮船招商局等一些民用工业;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因此,本题答案: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教育。(3) 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8年,孙中山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还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本题答案:中国同盟会;孙中山。(4)1908年,孙中山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还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本题答案: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作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实施者。(2)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派的主要活动。(3)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4)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摘自2001年《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九十年前”具体指哪一年
(2)材料中这场“革命”指什么革命 “先生”是指谁
(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的第一次剧变”,原因是什么
(4)“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哪些 (介绍3个即可)
【答案】(1)1911年
(2)辛亥革命 ; 孙中山
(3)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创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等。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材料中的“九十年前”具体指1911年,根据材料的出处,尅呀的日到答案,摘自2001年《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具体算法是2001-90=1911年。(2)材料中这场“革命”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先生”是指孙中山。(3)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的第一次剧变”,原因是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创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与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对撞,交汇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思想认知的变化。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呜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明末士人朱宗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对五口通商痛心疾首,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李鸿章曾就《烟台条约》中“添开口岸”条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甲午战败后,伍廷芳认为,中国不如主动打开国门,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应是“利多弊少”。 ——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纛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
材料四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学东渐”时候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对比情况?
(2)据材料二,指出国人对“通商开埠”认识的变化轨迹。
(3)据材料二,指出清廷主张“自开商埠”与“条约口岸”本质上有何不同?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中的具体体现。
(5)根据材料四中邓小平的这段话,中国确立了什么政策?
【答案】(1)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2)从认为“开埠有害”到“利弊参半”,甚至“利多弊少”。
(3)主权不同。
(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5)对外开放。
【知识点】对外开放;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到:中国在天文律历等方面都不如西方;在一些器物的制作技术方面也不如西方。总结起来就是中国落后于西方。故本题答案: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2)根据材料:刚开埠时,认为会祸患中国。后来李鸿章认为“利弊各半”。后来伍廷芳认为,“利多弊少”。综合之后,故本题答案:从认为“开埠有害”到“利弊参半”,甚至“利多弊少”。(3)“自开商埠”是清政府主动开放,主权在清政府;而“条约口岸”则是通过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的,主权不再中国。故本题答案为:主权不同。(4)首先,三民主义之得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根据材料,民族主义是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故本题答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5)根据材料四,邓小平说中国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指的是对外开放。故本题答案:对外开放。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总结,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总结,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开商埠”与“条约口岸”本质上有何不同。(4)本题主要考查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中的具体体现。(5)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中国确立的政策。
28. 某中学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布置了一个探究课题: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实现了三次历史性伟大巨变。请围绕这个中心搜集资料,设计问题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材料和设计的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翻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做神来供奉。
材料二: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实现了第三次历史性巨变,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
根据材料回答:
(1)第一次革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领导的什么革命?
(2)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和第二次革命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中“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评价和材料二进行比较研究,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5)指出材料三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6)请你分别说出领导三次革命的三个伟人。
(7)和“第一次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第二、三次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独立和富强的主要原因,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你知道这两次革命中找到的正确道路分别是什么吗?
【答案】(1)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
(3)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等。
(5)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6)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阅读材料可知此材料简单介绍了第一次革命及实现的第一次社会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一次革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领导的辛亥革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2)阅读材料可知此材料简单介绍了第二次革命及实现的第二次社会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材料二中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3)通过对前两问的解答和探究,在结合我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民主革命时期,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他们面临的共同的革命任务既要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又要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既反帝反封建,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材料一简单介绍了第一次革命及实现的第一次社会巨变,既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帝制。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而材料二中的第二次革命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等”的结论。(5)阅读材料可知此材料简单介绍了第三次革命及实现的第三次社会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材料三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6)通过三则材料和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实现了三次历史性伟大巨变。领导这三次革命的三个伟人分别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7)与“第一次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第二、三次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独立和富强的主要原因,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这两次革命中找到的正确道路分别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1)此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4)此题为材料分析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5)此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点。(6)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9.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根据下列图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作者写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谁的译著?该译著宣传的进步观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革命指导思想叫什么?以其为指导思想的革命对中国政局有何重大影响?
(4)以材料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写两个)?1918年开始该运动的新内容是什么?
【答案】(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3)三民主义;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4)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传播马克思主义。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观察材料一及提示《海国图志》,可知其作者是魏源;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目睹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他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为此,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2)观察材料二及提示《天演论》,可知其作者是严复。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他以很大震动。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在《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3)观察材料三及提示可知作者是孙中山。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观察材料四及提示《新青年》,可知文化运动。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从1918年开始,新文化运动的新内容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点评】(1)此题通过图片考查魏源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通过图片考查严复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通过图片考查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4)此题通过图片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30.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最先践行这一思想的事件是?
(2)图二译著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最早提出该观点的是谁?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有何重要意义?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成功的革命活动?
【答案】(1)洋务运动
(2)达尔文
(3)三民主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民主; 科学;从学技术(器物)—学政治制度—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判断,图片一是《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他写此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最先践行这一思想的事件是19世纪60年代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以“师夷长技”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2)根据材料判断,图片二书名是《天演论》,作者是严复编译的,目的就是引进西方的进化论,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最早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的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他还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中。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3)根据材料判断,图片三是《民报》,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三民主义,其最大的功绩就是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4)根据材料判断,图片四是《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和主要阵地,它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从图一到图二、图三再到图四,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由浅入深。(5)根据材料判断,图五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成功的革命活动。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2)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观点。(3)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4)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5)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俄国的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