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四大名楼总图
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
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
而岳阳楼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人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更是成为了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
岳 阳 楼 记
谪守( ) 属予( ) 浩浩汤汤(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淫雨霏霏( ) 隐曜( ) 潜形( ) 樯倾楫摧( )
薄暮冥冥( )岸芷汀兰( )皓月( ) 宠辱偕忘( ) 心旷神怡( ) 处江湖之远( )
zhé
huī
sāo
yín fēi
bó mínɡ
qián
zhǐ tīnɡ
hào
xié
yí
shānɡ
qiánɡ jí
zhǔ
yào
chǔ
读准字音
参照注释,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内容?(朗读时注意节奏和句读)
自由诵读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 /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yú)/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fú)/淫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读准节奏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hào)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阅读全文,疏通文意
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都在洞庭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不同吧?
参考译文:
(有时)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了下来,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舟上的花草,茂盛而青绿。偶尔或许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的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整体感知
登楼所见
登楼所感
登楼所寄
作 记 缘 由
洞 庭 全 景
阴
悲
晴
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忧后乐
读,体会语言美
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
——北宋诗人陈师道
比较下面这一组句子,从朗读的角度说说更喜欢哪一句的表达。
(1)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
(2)衔远山,吞长江。
从不同文体角度来说,两句都是不错的表达。但从诵读角度来讲,第(1)句更为舒缓,第(2)句节奏更明快,"衔""吞"炼字精当,更有气势,更能体现洞庭湖"波撼岳阳城"的壮观。
给上面的句子分别标上朗读节奏符号(/),再读一读。
(1)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
(2)衔/远山,吞/长江。
(2)句的对偶简洁明快,又包含着极大的张力,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
细细涵泳,这种对偶在具体表现上又有繁复的变化,有句内对,句间对,段间对,可谓匠心十足。请在文章找一找,读一读。
句内对:政通人和 唐贤今人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樯倾楫摧 虎啸猿啼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岸芷汀兰 心旷神怡
句间对:街远山,吞长江
进亦忧,退亦忧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段间对:第3段和第4段,这两段是排比段,也是骈偶段。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散句,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骈句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对偶,称为"骈四俪六”。
同桌或小组合作,可以对读,串读,个人读,小组读.....自由选择,标注节奏,尝试修改,两两比读,体会骈句缀玉联珠之感。也可以选择骈散结合的句子,通过骈句和散句的比读,感知万千气象。
示例:我们组选择的是句间对。我们发现在每一个并列短语中,还包含着主谓、动宾、偏正等结构,真是句里有乾坤。 如:朝晖/夕阴:朝夕相对,一晖一阴,风卷流云,变化万千。读的时候节奏似断若连,可以通过气息的延长来表现一天内景象的多样,从而表现出洞庭湖的阔大。如果改成"洞庭湖早晚阴晴变化",表意类似,但读起来没有"朝晖/夕阴"那么简洁,韵味不足。
朗读选择
朗读解说
朗读设计
一种贬谪
清人余诚说本文"通体俱在'谪守'上着笔"。意思是文章扣住"谪守"在写,你认同吗?
文章不仅写到滕子京的贬谪,还有诸多迁客骚人的贬谪,包括作者本人,当时也处在贬谪境遇之下。所以余诚说"通体俱在'谪守'上着笔",是有道理的。
背景补充: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chù zhì)、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qín)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主张。次年(1045)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
题为《岳阳楼记》,作者为什么不写楼,而要突出一种"贬谪"的生命状态呢?
作者是为抒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情感作铺垫,也就是说贬谪中的人,其心境是复杂的,或悲怨,或旷达。自古皆然。
作者自己本人也被贬谪过,他能切身体会其中深微之感慨。
两样风景
请画出文中的两种情感,并尝试读出悲、喜两种情绪。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两种情感?情和景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他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风景,即景生情。
他们原本心情各异,看到不同的风景,勾出或悲或喜的情感,是借景抒情。
景物和他们的心情互为影响,是情景交融。
这样的人,不管内心情感如何,都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情。这种环境可能是自然环境,也可能是政治环境。情随境迁,就是这些人真实的写照。
范仲淹自己当时也在贬谪之中,并不在岳州,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请结合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材料1:滕子京在楼成之后,向贬谪河南邓州的范仲淹发《求记书》一份。他说:"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他还请名家绘制《洞庭秋晚图》一本,随书附上,请范仲淹作记。
材料2:青年时代的范仲淹曾在安乡读书,而安乡濒临洞庭湖,所以他在洞庭湖边生活过四年左右的时间。
范公撰写此文,眼前景象,竟是根据一幅画和儿时记忆,驰骋想象,概括而成。由于古今迁客骚人登临观物,受审美主体喜怒哀乐和洞庭湖四时景物变化及天气阴晴不定的影响,产生大体两种情感:或悲,或喜,眼前自然出现两种景象:或阴,或晴。
请大家细细玩味一下这些景物,我们也可以称其为象,思考景、情如何契合。
任务一:描述这是一组 意象群。
朗读:用合适的语调演绎。
(1)阴:淫雨 阴风 浊浪 日星 山岳 商旅 樯楫 薄暮 虎猿
(1)写雨用"淫"修饰,突出雨连绵不断,给人以压抑之感,融意于象,是为意象。一串类似的意象,极写天气恶劣,人心酸楚,层层渲染,营造一种悲凉的意境。读的时候语调低沉,节奏比较舒缓。
洞庭风雨、虎叫猿嚎、阴森恐怖......
(2)晴:春景 波澜 天光 沙鸥 锦鳞 芷兰 长烟 皓月 浮光 静影 渔歌
(2)这一组意象群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朗读时宜带着轻松欢快的语调,节奏宜稍快。
春光明媚、安宁祥和、政通人和.....
任务二:体会炼字。
按照示例,从文章第3、4段选择词语品读。
示例一:淫雨霏霏:"霏霏"写阴雨连绵不断,毫无放晴之机。
示例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和""明"表现出一派祥和明朗的气象;"不惊"写波平浪静的安宁。
第3段的炼字契合各自意象,很容易触动"迁客骚人"脆弱的内心,让他们不堪重负的神经愈加敏感,心理防备轰然倒塌,从而只能"感极而悲"了。
第4段所有这些和意象相配的用字,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贴合"迁客骚人"内心的愉悦。
三 重 境 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界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分别。"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果说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属于迁客骚人的两重境界,那么范仲淹和他们一样吗?
悲喜两重景象是迁客骚人眼中的景象,表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但其共同特点都是"小我",始终囿于个人身世经历,悲也罢,喜也罢,本质上都没有跳脱开个人生活与情感范畴。
范仲淹:
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追慕古仁人,愿意与之同归。
心态的平和
政治追求
人生理想
表达决心
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古人又说"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至人无己",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范仲淹形象?
这是一个无我的典范形象。
这是一个无己的至人形象。
这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形象。
这是立于天地间的一个"大我"形象。这份"大我"超越于世间一切功名利禄之上,和"迁客骚人"的"小我"形成鲜明对照,是一种理想人格,彪炳史册,光耀千古。
这份大写的"我"究竟如何炼成?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发?请结合下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
材料一: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材料二: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宋·魏泰《东轩笔录》)
材料三:仲淹领延安,养兵畜锐,夏人闻之,相戒曰:"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宋·朱熹《三朝名臣录》七引《名臣传》)
材料四: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抵达任所邓州,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营造百花洲,并设立花洲书院,闲暇之余到书院讲学,邓州文运大振。
材料五:(范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而好施与,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凡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宋史》)
范仲淹的所作所为,确实和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是一致的。即使在贬谪地,范仲淹也从无"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虑;得意处,也不会"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他全心为公,心系于民,真正践行了他"先忧后乐"的政治情怀。
范仲淹少年即有"先忧后乐"之志,非一时之思。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份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能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初衷。
范仲淹文韬武略,内外兼修,其人格魅力令敌人也敬佩不已。
范仲淹无论在朝堂,抑或在地方,都能尽忠职守,自觉以天下为己任。
范仲淹乐善好施,赢得百姓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