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战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冀中的地道战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9 16:5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8 冀中的地道战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冀中的地道是什么样的?
冀中的地道战是怎么产生的?
它有什么作用?
当你看到“地道战”三个字时,你想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怎样“战”的呢?“战”的结果又如何呢?
我会读
侵 略 筑 堡 党
丘 妨 蔽 陷 拐
初读课文
第1自然段:
介绍当时的情况。
第2自然段:
地道战的产生。
第3自然段:
概括介绍地道战的规模和作用。
第4自然段:
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
第5自然段:
详细介绍地道的出口。
第6自然段:
介绍地道怎样防火、防水、防毒气。
第7自然段:
介绍地道里的联络方式。
第8自然段:
介绍地道战的历史意义。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们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 )
2. 地道里面光线不好,比较昏暗。 ( )
3. 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旁边堆满荆棘。( )
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修筑封锁沟和封锁墙,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好处?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地道的内部构造分为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按顺序回答。
地道内部高、深、大洞、小洞、气孔
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回答问题。
1. 看看问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2. 回答正确率如何。
3. 能否快速而正确地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作者围绕地道战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地道的产生、作用。
2. 地道的式样、特点。
3. 地道战在中国抗争历史的地位。
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的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抗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的功用。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1.冀中人民特别勇敢,充满智慧,面对敌人的“扫荡”积极想办法。
2.地道设计得精巧、合理,让敌人根本想不到,他们对地道中的情况一无所知,摸不着头脑,而冀中人民对地面上的情况却了如指掌。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带着问题,______________默读课文的方法。学习了本课生字,同时积累了许多新学到的词语,简单了解了作者围绕地道战写了哪些内容。
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请写一篇读后感。
课后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