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B.Fe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D.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NH3)4]SO4可通过CuSO4溶液与过量氨水作用得到
B.铁锈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2O3·nH2O
C.钙单质可以从TiCl4中置换出Ti
D.可用H2还原MgO制备单质Mg
3.已知:SO+I2+H2O=SO+2H++2I-,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NH、Cu2+、SO,向该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不含I- B.肯定不含NH C.可能含有SO D.可能含有I-
4.一定量的镁铝合金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3.36L氢气。若将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NO(气体的体积均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11.4g B.16.5g C.8.7g D.9.7g
5.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说明Br-还原性强于Cl-
B.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向溶液中加两滴碘水,溶液变蓝,则淀粉未水解
D.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变澄清,说明苯酚的酸性大于碳酸
6.归纳与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稀硫酸能与铁反应放出H2,所以浓硫酸与铁反应也一定能放出H2
B.因为Na可以与水反应放出H2,所以K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H2
C.因为CO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D.因为SO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SO2具有漂白性
7.《珠海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鱼骨菜叶——厨余垃圾
B.消毒剂及其包装物——有害垃圾
C.踩扁的易拉罐——其他垃圾
D.玻璃瓶——可回收垃圾
8.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绿色世纪”。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风能等洁净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研究煤和石油脱硫新技术,减少酸雨发生
9.某溶液中有Na+、Mg2+、Fe2+、Fe3+和Al3+四种离子,若向装有该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明显增加的阳离子是
A.Mg2+、Fe2+ B.Al3+、Fe3+
C.Fe3+、H+ D.Fe3+、Na+、H+
10.电视剧《老中医》在卫视上映,并且引起广泛关注。剧中陈宝国所饰演的翁泉海为我们展示了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中医用药讲究十八反和十八畏,其中有“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硫黄即硫单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磺是一种黄色晶体,易研成粉末
B.过量的硫与铁反应可生成
C.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水清洗
D.在自然界中硫多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富含氧气的地表附近
1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A.FeCl3 B.CuCl2 C.FeS D.SO3
12.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乙溶液褪色变成丙。甲、乙、丙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顺序是
A.SO3 、H2SO4、H2SO3 B.SO2、H2SO3、H2SO4
C.SO3、H2SO3、H2SO4 D.SO2、H2SO4、H2SO3
二、填空题
13.铜、铁、锌等质量合成的合金W g,加入FeCl3和盐酸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
(1)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_______,还可能有_______。
(2)若剩余固体为g,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_______,可能还有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
(3)若剩余固体为g,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
14.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 6H2O]又称莫尔盐,是一种浅绿色晶体。用硫铁矿(主要含FeS2、SiO2等)制备莫尔盐的流程如图:
(1)“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4FeS2+11O22Fe2O3+8SO2,则“酸浸”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
(2)“酸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证明“还原”后所得溶液中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是:取少许晶体置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滴加_____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不含有Fe3+。
15.化学与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1)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会增加雨水的含氮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为主,为减少SO2的污染和酸雨的形成,目前常应用石灰法脱硫。过程如下: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以生石灰为脱硫剂,在吸收塔中与废气中的SO2反应而将硫固定,最终生成CaSO4,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6.(1)铁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血红蛋白中存在_____价铁:医学上常用硫酸亚铁糖衣片治疗贫血,药片上糖衣的作用是_____。
(2)明矾能净水是因为其溶液中的Al3+的水解产物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请写出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白炽灯用金属钨作灯丝是因为_____。
(4)熔点比较:硬铝_____铝;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
(5)将铝条插入Hg(NO3)2溶液中,取出后用滤纸吸干,露置于空气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其原理是(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6)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请写出产物颜色变化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是城市的污染源之一,其主要成分为NO、CO、SO2等,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能使CO与NO均转化为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填化学式)。
(2)排放到空气中的SO2在氧气和水蒸气的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形成硫酸性酸雨,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工业上常采用石灰石对燃煤进行脱硫处理,其主要原理为CaCO3吸收SO2,同时与空气作用生成石膏(CaSO4),写出此过程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研究氮的循环对生产、生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氮的循环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化石燃料的燃烧通常不释放氮氧化物
C.植物秸秆的燃烧会释放氮氧化物,参与了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4)通常市售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70%,密度为1.42g·cm-3,则c(HNO3)=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mol·L-1,实验室长期保存浓硝酸的做法是_______。
18.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实验方案中的有关问题:
(一)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
试剂:3mol·L-1H2SO4、6mol·L-1HNO3、0.01mol·L-1KMnO4、NaOH稀溶液、20%KSCN溶液、蒸馏水。
(二)实验原理
Fe2+能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Fe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
(1)一位同学将少许样品溶于稀硝酸中,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由此得出为铁元素为+3价的结论。该结论是否合理___,并说明理由___。
(三)实验设计
(2)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全部为+3价;
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全部为+2价;
假设3:___。
(3)设计实验证明假设。请完成下表中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用滴管取一定量3mol·L-1H2SO4于试管中,加热煮沸数分钟以出去溶于其中的氧气。 无明显现象
步骤2:用药匙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滴管加入除氧的3mol·L-1H2SO4,并加热,充分反应后得A溶液。 固体溶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步骤3:取少许A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20%KSCN溶液,振荡 若溶液不呈红色,则假设2成立;若溶液呈红色,则假设1或假设3成立
步骤4:另取少许A溶液于试管中,___ 结合③,若___
19.Ⅰ.完成下列填空:
(1)钪(S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钪和铁都是过渡元素。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Sc与第二主族相邻,Sc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B族(填罗马数字);钪的最高价态可能是_______。
(2)下列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选项)。
A.原子半径: B.热稳定性:
C.溶解性: D.微粒种类:氢硫酸<氨水
Ⅱ.工业上以为原料,以为产品,实现了“向空气要氮肥”的目标。
(3)在如下价、类二维图中用“→”和途径中间产物的化学式。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的催化剂名称和反应条件):_______。
②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化学方程式(硝酸是该反应的唯一产物):_______。
(4)工业上常以氨为原料制硝酸。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具体催化剂)_______。
(5)硫酸铵[],也称肥田粉,是我国生产和施用最早的氮肥之一,写出硫酸铵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对环境的影响(各一条),并说明理由。
①_______。
②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为:加热烧杯中的水至沸腾,向沸水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A项正确;
B.FeCl2中Fe呈+2价,为中间价态,因此Fe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项正确;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反应后的溶液中无Fe3+,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会变红,C项错误;
D.生铁和钢都是碳铁合金,生铁中碳的含量高于钢中碳的含量,D项正确;
答案选C。
2.D
【详解】A.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反应,当氨水过量时发生反应生成[Cu(NH3)4]SO4,A选项正确;
B.在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生成氢氧化亚铁,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被氧化为Fe(OH)3:4Fe(OH)2+O2+2H2O=Fe(OH)3,Fe(OH)3分解即得铁锈:2Fe(OH)3=Fe2O3 nH2O+(3-n)H2O,故所得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 nH2O,,B选项正确;
C.钙还原性较强,钙单质可以从TiCl4中置换出Ti,C选项正确;
D.镁属于较活泼金属,不能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镁制备镁,而是常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D选项错误;
答案选D。
3.D
【分析】铜离子在溶液中呈淡蓝色,则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铜离子;由方程式可知,亚硫酸根离子的还原性强于碘离子,向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亚硫酸根离子,若亚硫酸根离子过量或恰好与溴水反应,碘离子未与溴水反应,则溶液中可能存在碘离子,由题意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铵根离子。
【详解】A.由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存在碘离子,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铵根离子,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亚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若亚硫酸根离子过量或恰好与溴水反应,碘离子未与溴水反应,则溶液中可能存在碘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Mg与NaOH溶液不反应,Al与NaOH反应生成氢气,n(H2)=3.36L÷22.4L·mol-1=0.15mol,由电子守恒可知n(Al)=(0.15×2)/(3-0)=0.1mol;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NO,n(NO)=4.48L÷(22.4L·mol-1)=0.2mol,由电子守恒可知,n(Mg)×2+n(Al)×3=0.2mol×(5-2),解得n(Mg)=0.15mol,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而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由Mg原子守恒可知,n[Mg(OH)2]=n(Mg)=0.15mol,则m[Mg(OH)2]=0.15mol×58g/mol=8.7g,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选C。
5.A
【详解】A.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说明氯气置换出溴,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可说明Br 还原性强于Cl ,故A正确;
B.该实验不能排除原溶液中是否含有铁离子,应该先加KSCN溶液,如果没有产生血红色,然后再加入氯水后产生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故B错误;
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向溶液中加两滴碘水,溶液变蓝,只能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淀粉,可能淀粉没有反应完,应该先用碱中和酸,使溶液显碱性,再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可说明淀粉没有水解,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并且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淀粉部分发生水解,故C错误;
D.苯酚浊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生成苯酚钠、碳酸氢钠,则酸性为苯酚大于碳酸氢根离子,而小于碳酸,故D错误;
答案选A。
6.B
【详解】A. 浓硫酸中+6价硫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铁加热条件下反应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故不会生成氢气,故A错误;
B. K的金属性强于Na故Na可以与水反应放出H2,所以K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H2,故B正确;
C. CO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碳酸,碳酸微弱电离使溶液导电,故碳酸是电解质,而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故C错误;
D. SO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4价S具有强还原性,可以还原酸性KMnO4溶液使之褪色,并不是漂白性,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C
【详解】A.厨余垃圾指的是家庭产生的有机易腐烂垃圾,包括食品交易、制作过程废弃的和剩余的食物,包括骨骼内脏、菜梗菜叶、果皮、茶叶渣、残枝落叶、剩菜剩饭等,故A说法正确;
B.有害垃圾指的是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物质,包括废电池、废墨盒、废油漆桶、过期药品、废灯管、杀虫剂等,故B说法正确;
C.其他垃圾指的是除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生活垃圾,包括烟头、一次性餐具、卫生纸、纸巾、陶瓷碗碟、宠物粪便等,踩扁的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C说法错误;
D.可回收物指的是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玻璃类、牛奶盒、金属类、塑料类、废纸类、废纸箱等,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8.B
【分析】“绿色世纪”是指减少垃圾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利用能源,开发新能源,以此来解答。
【详解】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可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节约化,符合“绿色世纪”的主题,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浪费了大量的木材,不符合“绿色世纪”的主题,故B错误;
C.开发风能等洁净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则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世纪”的主题,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研究煤和石油脱硫新技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所以减少酸雨发生,符合“绿色世纪”的主题,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9.D
【详解】对Mg2+来说,Mg2++2OH-=Mg(OH)2↓,Mg(OH)2+2H+=Mg2++2H2O,Mg2+不变;Al3++3OH-=Al(OH)3↓,Al(OH)3+3H+=Al3++3H2O,Al3+不变;Fe3++3OH-=Fe(OH)3↓,Fe(OH)3+3H+=Fe3++3H2O,又由于Fe2+转化为Fe3+,Fe3+增大;Fe2++2OH-=Fe(OH)2↓,加热下,4Fe(OH)2+O2+2H2O=4Fe(OH)3,Fe(OH)3+3H+=Fe3++3H2O,Fe2+转化为Fe3+,Fe2+大量减少;又加入了氢氧化钠和盐酸,Na+、H+增多。故增多的离子有Fe3+、Na+、H+。
正确答案为D。
10.A
【详解】A.硫黄即硫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A正确;
B.由于S的氧化性较弱,过量的硫与铁反应生成FeS,B错误;
C.硫难溶于水,试管内壁上的硫黄不能用水清洗,硫易溶于二硫化碳,可用二硫化碳溶解洗去硫,C错误;
D.硫性质较活泼,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富含氧气的地表附近,但在火山喷口附近和岩层深处存在硫单质即游离态的硫,D错误;
答案选A。
11.D
【详解】A.Fe和氯气点燃时直接化合生成FeCl3,故A不选;
B.Cu与氯气在点燃时能直接化合生成CuCl2,故B不选;
C.Fe与S在加热时反应直接化合生成FeS,故C不选;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硫,故D选;
故选D。
12.B
【详解】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SO2,甲SO2溶于水得溶液乙H2SO3,向乙H2SO3溶液中滴加溴水,乙溶液褪色变成丙H2SO4,则甲、乙、丙分别为SO2、H2SO3、H2SO4,答案B。
13.(1) Zn2+、Fe2+、Cu2+ H+、Fe3+
(2) Zn2+、Fe2+ H+ Fe3+、Cu2+
(3) Zn2+、Fe2+ Fe3+、Cu2+、H+
【详解】(1)氯化铁能溶解铜、锌、铁,而盐酸只能溶解锌、铁,又因为三种金属性强弱顺序是Zn>Fe>Cu,所以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Zn2+、Fe2+、Cu2+,可能还含有Fe3+、H+;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Zn2+、Fe2+、Cu2+;H+、Fe3+;
(2)若剩余固体为 g,因为金属还原性:Zn>Fe>Cu,则剩余的固体一定是铜,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Zn2+、Fe2+,而一定没有铁离子和铜离子,氢离子可能含有,也可能没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Zn2+、Fe2+;H+;Fe3+、Cu2+;
(3)若剩余固体为g,因为金属还原性:Zn>Fe>Cu,则剩余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Zn2+、Fe2+,而一定不会含有Fe3+、Cu2+、H+;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Zn2+、Fe2+;Fe3+、Cu2+、H+。
14.(1)SiO2
(2)
(3)KSCN
【详解】(1)硫铁矿(主要含FeS2、SiO2等)在空气中焙烧生成Fe2O3和SO2,加硫酸酸浸,Fe2O3溶于酸生成硫酸铁,SiO2不溶于酸,过滤得到的滤渣为SiO2;
(2)“酸浸”时Fe2O3溶于酸生成硫酸铁,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加入硫铁矿还原Fe3+,证明“还原”后所得溶液中不含有Fe3+,用KSCN溶液,实验方法是:取少许晶体置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不含有Fe3+。
15. N2+O2 =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CaCO3CaO+CO2 CaO+SO2 =CaSO3 2CaSO3 +O2 =2CaSO4
【详解】(1)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2+O2 =2NO ;2NO+O2=2NO2;3NO2+H2O=2HNO3+NO,进入土壤中,会增加雨水的含氮量;答案:N2+O2 =2NO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2)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CaO+CO2,以生石灰为脱硫剂,在吸收塔中与废气中的SO2反应方程式为:CaO+SO2 =CaSO3,亚硫酸钙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CaSO4,反应的方程式为:2CaSO3 +O2 =2CaSO4;答案:CaCO3CaO+CO2;CaO+SO2 =CaSO3;2CaSO3 +O2 =2CaSO4。
16. +2 保护层的作用,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 Al3++3H2O Al(OH)3+3H+ 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 小于 钙 长出“白毛” 2Al+3Hg(NO3)2=2Al(NO3)3+3Hg 4Al+3O2=2Al2O3 先产生白色沉淀,并逐渐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分析】(1)根据人体血液中的铁的形式分析,并根据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分析药片糖衣的作用。
(2)根据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氢离子书写离子方程式。
(3)根据钨的熔点高分析。
(4)根据合金的熔点低于成分金属分析。
(5)根据铝能置换汞分析。
(6)根据亚铁离子可以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而氢氧化亚铁沉淀迅速被氧化分析现象和反应方程式。
【详解】(1)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是二价铁,二价铁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缺铁容易导致人体贫血,所以医学上常用硫酸亚铁糖衣片治疗贫血,药片上糖衣起到保护层的作用,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故答案为+2;保护层的作用,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
(2)铝离子为弱碱阳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氢离子,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 Al(OH)3+3H+,故答案为Al3++3H2O Al(OH)3+3H+;
(3)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可以用作灯丝;故答案为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
(4)合金的熔点小于其成分金属,故硬铝的熔点低于铝;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答案为小于;钙(Ca)。
(5)将铝条插入Hg(NO3)2溶液中,取出后用滤纸吸干,露置于空气中,会看到铝条表面长出“白毛”,因为铝和Hg(NO3)2发生置换反应:2Al+3Hg(NO3)2=2Al(NO3)3+3Hg,而裸露出的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4Al+3O2=2Al2O3,故答案为长出“白毛”;2Al+3Hg(NO3)2=2Al(NO3)3+3Hg;4Al+3O2=2Al2O3;
(6)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并逐渐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17. NO AB 15.8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详解】(1)在催化剂条件下,CO与NO均转化为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可以推出该反应的方程式为:,此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故答案为:;NO;
(2)SO2在氧气和水蒸气的作用下形成酸雾,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碳,然后亚硫酸钙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所以总反应为:,故答案为:;;;
(3)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该过程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化石燃料中含有氮元素,燃烧产生氮的氧化物,所以化石燃料燃烧能够释放出氮氧化合物,故B错误;
C.植物秸轩含有氮元素,燃烧时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参与了氨的循环,故C正确;
故选AB;
(4),浓硝酸易挥发且见光易分解,故避光保存,故答案为:15.8;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18.(1) 不合理 因为HNO3会氧化催化剂中可能存在的二价铁,而不能确定样品中铁元素的价态
(2)催化剂中铁元素同时存在+2与+3价
(3) 滴加1~2滴0.01mol·L-1KMnO4溶液,振荡 若溶液呈紫红色,则假设1成立;若溶液紫红色褪去,则假设3成立
【分析】(1)
稀HNO3有强氧化性,若该铁的价态为+2价,则被氧化为+3价同样可使KSCN溶液变红色,故该结论不合理;答案为不合理;因为HNO3会氧化催化剂中可能存在的二价铁,而不能确定样品中铁元素的价态。
(2)
铁的氧化物中铁的存在价态有+2、+3价,所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有三种情况,分别为催化剂中铁元素全部为+3价;催化剂中铁元素全部为+2价;催化剂中铁元素同时存在+3价与+2价;答案为催化剂中铁元素同时存在+3价与+2价。
(3)
+2价铁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选用KMnO4溶液检验,即另取少许A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0.01mol·L-1KMnO4溶液,振荡,若溶液呈紫红色,则不含Fe2+离子,假设1成立;若溶液紫红色褪去,则含有Fe2+离子,假设3成立;答案为滴加1~2滴0.01mol·L-1KMnO4溶液,振荡;若溶液呈紫红色,则假设1成立;若溶液紫红色褪去,则假设3成立。
19.(1) ⅢB +3
(2)C
(3)
(4)
(5) 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不宜长期施用
【解析】(1)
Fe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从K到N层电子数分别是2、8、14、2,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Sc与第二主族相邻,Sc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ⅢB族;基态Sc的价电子为3d能级上的1个电子、4s能级上的2个电子,这些价电子完全失去时就得到其最高化合价,所以为+3价,故答案为:;ⅢB;+3;
(2)
A.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大,则r(S)>r(O),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r(N)>r(O),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所以这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的顺序是r(O)<r(N)<r(S),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N>S,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2S<NH3<H2O,故B错误;
C.能和水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氢化物易溶于水,氨气能和水形成分子间氢键、硫化氢和水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溶解性:H2S<NH3,故C正确;
D.氢硫酸中微粒有H2S、HS-、S2-、OH-、H+、H2O,氨水中含有NH3、H2O、NH3 H2O、OH-、H+、,则微粒种类:氢硫酸=氨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
①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方程式为;
②氮气和氧气在闪电作用下反应生成NO,反应方程式为;
③二氧化氮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反应方程式为;
(4)
氨的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5)
能和碱反应生成氨气,所以不要和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所以不宜长期施用,故答案为: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不宜长期施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