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检测卷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检测卷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9 02:4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六单元检测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艺术与科技,永远不应是割裂的。艺术作品通过呈现人们亲身经历的真实生活,不仅生动刻画出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更以一个“情”字道破了中国人的亲情、爱情、友情、家国情,这是传统的艺术形式。
但是,美与时代从来都是相互联系、 的。G20峰会开幕式当天,一面整合了科技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中国扇于西湖之上打开,扇面与湖面产生的镜像 ,形成一个圆,体现出中国崇(chóng)尚圆满、完美的传统精神,让观众眼花瞭乱。令世界 。刹(shà)那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掌声 。
观众们再次看到,在各种数字技术的支持下,艺术、技术等各领域人员跨界合作,打破时空界限,让艺术“活起来”。“数字文化生态系统”作为全新的文化基础设施,将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提供新的方式,并传递出工艺美术在当今时代的美学魅(mèi)力、技艺特色和前沿发展趋(qū)势。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chóng) B.刹(shà) C.魅(mèi) D.趋(qū)
B
【解析】B.刹(chà)。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勤奋拼搏 B.眼花瞭乱 C.遗产 D.前沿
B
【解析】B.眼花缭乱。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辅相成 融为一体 惊艳 经久不息
B.相得益彰 融为一体 惊悚 经久不息
C.相辅相成 互为一体 惊艳 经久不衰
D.相得益彰 互为一体 惊悚 经久不衰
A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生动刻画出中国人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内涵。
B.不仅生动刻画出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精神。
C.不仅生动刻画出中国人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精神。
D.不仅生动刻画出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内涵。
C
【解析】首先原句的定语缺失,文中罗列的精神没有主体,因此要加上“中国人”;而“内涵”和“刻画”,搭配不当。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建起来的林荫道上,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
A.③②④⑤① B.③④②⑤① C.④⑤①③② D.④②⑤①③
D
6.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2)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3)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 政入万山围子里 , 一山放出一山拦 。
(6)《登幽州台歌》中,“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表现作者独立于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7.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学校组织了一次“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4分)
(1)【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示例一:读经典书,做文明人。示例二: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
(2)【赏评广告】请你仿照示例,从“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中任选一则,进行赏评。(2分)
示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示例一:“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运用了对偶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
示例二:“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易于接受。
(二)名著阅读。(3分)
8.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3分)
康塞尔是我的仆人。他一向陪我出去旅行。这个诚实的青年是佛兰蒙人,我很喜欢他,他对我也很好。他是一个生性冷淡、循规蹈矩、一贯热心的人,对于生活中的突然事件并不惊奇,他的两手很灵巧,什么事都做得来,虽然他的名字叫做康塞尔(“劝告”的意思),可是人家不问他的时候,他决不发表意见……
“康塞尔!”
我第三次叫他。
他出来了。
“先生,叫我吗?”他进来的时候说。
“我是叫你。快给我准备,你自己也赶快准备,我们两小时以后就要出发。”
“随您先生的便。”康塞尔安静地回答。
(有删改)
(1)以上文段选自《海底两万里》,这是法国科幻作家
(填人名)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1分)
(2)小说讲述了
儒勒·凡尔纳
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一起随“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尼摩船长周游海底的故事 。(2分)
(三)临写与鉴赏。(3分)
9.请仔细观察左边的字帖,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将它们书写在田字格中。(1分)
10.颜真卿的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下列属于颜真卿的作品的是 图。(2分)

三、阅读(11~23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3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2分)
“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1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分)
表达了诗人对权贵阶层(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0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①,故称瑞②耳。体兼彩③,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有删改)
【注释】①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②瑞:吉,善。③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3)宜乎众矣 宜:
(4)即善绘者以意取似 善:

亲近而不庄重
应当
善于,擅长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或:嗅取香味的)。
15.甲文中的莲和乙文中的兰,同是花中的君子,它们的香味和气质品格都具有相同之处。莲的香味是:香远益清;兰的香味是:
。莲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气质品格是: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写出兰气质品格的句子是:
。(均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氲氲无所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6.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2分)
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用“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行等方面的特点来寄托自己清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和批判;乙文通过描写兰的特点和意趣,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赞美了兰高洁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兰的喜爱之情。(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乙】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绝不是艳丽炫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而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9分)
学生时代(节选)
茅 盾
①教国文的有四个老师,一个就是王彦臣,他现在不办私塾,到新学堂里来教书了,不过教的还是老一套,他教的好像是《礼记》。一个叫张济川,外镇人,他是中西学堂的高材生,由校方保送到日本留学两年回来的,他教《易经》,又兼教物理和化学,上化学课时,他在教室里做实验,使我们大开眼界。另外两个国文教师都是镇上的老秀才,一个教《左传》,一个教《孟子》。教《孟子》的姓周,虽是个秀才,却并不通,他解释《孟子》中“弃甲遗兵而走”一句,把“兵”解释为兵丁,说战败的兵,急于逃命,扔掉盔甲,肩背相磨,仓皇急走,就好像一条人的绳,被拖着走。但《孟子》的朱注明明说“兵”是武器,我们觉得他讲错了,就向他提出疑问,他硬不认错,直闹到校长那里。校长叫徐晴梅,是个廪生(秀才考得好可以领一笔奖学金,
称廪生),也是我父亲的朋友,他大概觉得不能让老秀才在学生面前丢脸,就说:“可能周先生说的是一种古本的解释吧?”
②图画课在当时一般的小学校里是不容易开的,因为教师实在难找。植材小学总算找到了一个,是镇上一位专门替人画尊容的画师。那时,乌镇还见不到照相,人死后,就请画尊容的画师来画一张尊容像,留作纪念。这位画师有六十多岁了,他教我们临摹芥子园画片,说:“临完了一部芥子园画片,不论是梅兰竹菊,山水,翎鸟,都有了门径。”但是他从不自己动手,只批改我们的画稿,他认为不对的地方,就赏一红杠,大书“再临一次”。
③对于音乐,我是喜欢的。音乐用的是沈心工编的课本,其中有一首《黄河》共四节,现在还记得第一节是“黄河,黄河,出自昆仑山,远从蒙古地,流入长城关,古来多少圣贤,生此河干。长城外,河套
边,黄沙白草无人烟,安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饮马乌梁海,策马乌拉山”。这首歌曲调悲壮,我很喜欢,但不甚懂歌词的意义,教音乐的徐先生,只教唱,不解释歌词。我问母亲。母亲为我详细解释,并及白草的典故,但乌梁海、乌拉山,母亲也不懂,只说这大概是外国的地名。
④进植材的第二年上半年有所谓童生会考。前清末年废科举办学校时,普遍流传,中学毕业算是秀才,高等学校毕业算是举人,京师大学堂毕业算是进士,还钦赐翰林。所以高等小学学生自然是童生了。我记不起植材同什么高等小学会考,只记得植材这次会考是由卢鉴泉表叔主持,出的题目是《试论富国强兵之道》。我把父亲与母亲议论国家大事那些话凑成四百多字,而终之以父亲生前曾反复解释的“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卢表叔对这句加了密圈,并作批语:“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
⑤卢表叔特地把这卷子给我的祖父看,又对祖母赞扬我。祖母把卷子给我母亲看后,仍把卷子还给卢表叔。
⑥母亲笑着对我说:“你这评论文是拾人牙慧的。卢表叔自然不知道,给你个好批语,还特地给祖父看。祖母和二姑妈常常说你该到我家的纸店做学徒了,我料想卢表叔也知道。他不便反对,所以用这方法。”又说:“去年祖母不许你四叔再去县立小学,卢表叔特地来对祖父说,‘这是袍料改成马褂了!’”原来我母亲为了让我继续念书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卢表叔把我童生会考的成绩到处宣扬,也是为了帮助我母亲减轻一点压力,使母亲能按照我父亲的遗嘱去做。
(选自《茅盾散文集》,有删改)
17.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他认为不对的地方,就赏一红杠,大书“再临一次”。
“赏”本是“赏赐”之意,句中是写、画的意思;“书”是写的意思,句中属于大词小用。“赏”与“书”均体现了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18.文章第①③段详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两部分内容?(3分)
第①段详写了学生与周老师因古文释义而发生争执一事,揭示了旧时学堂老师极爱面子及相互维护的事实;第③段详写了《黄河》第一节的歌词,说明了优秀的音乐能够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乃至于流传千古的道理。
19.你认为文中的卢表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答。(4分)
①卢表叔是一个能够把握学生心理、善于鼓励学生的人,这从文中卢表叔给“我”的评语中可以看出来;②卢表叔是一个知识不够渊博的人,这从文中母亲说他不知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是“拾人牙慧”可以看出来;③卢表叔是一个热心而又富有智慧的人,这从文中他得知“我”有可能辍学又不便反对,便拿“我”的卷子“给我的祖父看,又对祖母赞扬我”可以看出来;④卢表叔是一个肯为他人着想的人,这从文中他有意分担母亲的压力可以看出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10分)
谁敢动我的杨树
蔡 楠
①白杨树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他宁肯死掉也不愿意把双腿锯掉。
②白杨树的腿有毛病。医生说他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且双腿开始发生溃疡,需要截肢。不,我还要靠双腿走路,还要靠双腿干活养活妻儿呢!白杨树拐着双腿走出了医院,他在大街上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于是他在棺材铺订购了一口棺材。
③其实,白杨树不想死,他期待奇迹出现。他四处求医找药,希望民间土法能够治好他的腿。但是奇迹并没有垂青白杨树,老婆和儿女们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截了肢。
④白杨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为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的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他趁老婆不在家,喝了老鼠药爬进了棺材里。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却没死。老婆回家把他拖出了棺材,狠狠地骂着,白杨树你这个没良心的,死都不会死,你干嘛给自己喝假药?
⑤死不了怎么办?那就得活下去。要想活下去,就得给自己找点活。只有干活挣钱还债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⑥白杨树请人在轮椅的后面做了个后备箱。他就滚动着这个特殊的轮椅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出现在了高速公路两侧。他开始捡垃圾:废旧纸、破塑料、矿泉水瓶子……每天都能捡一后备箱。有了一点积蓄,他找到了村委会。他说,古洋河大桥以北的堤坡不能再随便取土了,大堤都挖没了,要是来了洪水怎么办?我给咱看着吧!我也不要工钱,你们就和水利局的说说,我承包两公里的堤坡,种树,种速生杨,承包费照交!
⑦村里和他签了合同。白杨树就在苗圃场订购了树苗,带上了特制的镐头铁锹,爬到了堤坡上。他扔掉了轮椅,摘掉了假肢,露出了粉红的嫩肉。他摸着那肉,愣了一下神,然后就用绳子将空空的裤腿缠上。他就坐在了地上,开始挖坑。白杨树的手就成了脚。他坐在地上,一锹一锹地挖着。堤坡上都是胶泥土,坚硬得很。手又不能像脚那样去踩锹,他就把短短的锹把拄在肚子上,用身体的力量推动铁锹。肚子累了,受不了了,他就换个方式,拿过镐头一下一下地刨。阳光照过来,还有风沙吹过来。白杨树的脸上有了汗有了土有了泥,汗水流下来,流到了嘴里,牙碜得不行;流到了地上,砸在新挖出来的土上,一砸一个窝儿。
⑧坑挖好了,白杨树种上了第一棵树。他拎着塑料水桶,爬着去古洋河里取水。他的腿没了假肢的保护,嫩肉被胶泥土硌得生疼。那疼是坚持不住的疼。他用手去摸腿,前面失去了依托,人一下子就滚到了河沟里。灌满水,他拉着拧上盖子的塑料桶,一下一下地往
堤坡上挪。他的身后是一溜湿淋淋的红水印。爬上来了,他把水灌进了树坑。小树吸了水,冒出了嫩芽。白杨树也觉得自己真正地从棺材里爬出来,像小树一样,活过来了。
⑨白杨树开始了长达八年的种树生涯。八番寒暑,他用坏了的铁锹有几十把,磨烂了的手套堆成了小山,两条曾经细皮嫩肉的残肢也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堤坡成了他的家,也成了他的乐园。那里变成了一片白杨树林。绿荫覆盖,鸟雀鸣唱。林下连着白洋淀的古洋河水,水平如镜,清澄透明,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惊得蛙声一片。白杨树在堤坡的树林里爬着,走着,转悠着,他搂着粗大的树干,像搂着自己的儿女。
⑩不,比自己的儿女还亲。树不让他生气,儿女却让他生气。这不,长大了的儿女带着一支砍伐队来树林里找他了。儿女说,爹,你看这树大了,该用它换钱了!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背对着儿女说,咱们的债务不是你娘和你们都还上了吗?还急着要钱干什么?
儿女说,我俩在城里每人按揭了一套楼房,想用这钱交首付呢!爹,你看,这3000多棵树,最小的也值100块呢!
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看着已经成年的孩子们。他说,种树的时候我是想有一天能用树换钱。可孩子们,现在我不了。我一棵树也舍不得砍了,你们没看出来这古洋河,这鱼儿,还有这鸟儿,需要这样一片树林吗?还是留下吧,留下比砍了重要!
儿女们早就和商家谈好了价钱,他们不砍就没有了面子,当然也没有了房子。他们就带着砍伐队绕过白杨树,向树林深处走去。白杨树就扔了轮椅,立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双腿又健康如初了。他跑到人们的前面,大声喊道,你们谁敢动我的杨树,我就动谁的脑袋,然后自己削下自己的脑袋,反正我的棺材早就准备了多年了——
众人惊在了那里。他们看见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攥在白杨树的老手上,寒光一闪一闪的。
(选自《芒种》,有删改)
20.通读全文,用精练的语言在A、B处补全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
腿病截肢→绝望自杀→捡废品包堤→A →种白杨树→B
坡堤挖坑
21.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舍命护树
这一美好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愉悦的心情。暗指白杨树用自己的辛勤努力给坡堤带来的变化。
22.小说中人物的动作是人物心理的外显与心灵的投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第⑩段中两个加点的“转”字分别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心理。(4分)
(1)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
表现出白杨树对儿女的愧疚之情,他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儿女的要求。
(2)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
表现白杨树内心的坚决,坚决保护这片林地不作丝毫妥协的决心。
23.小说的结尾有何妙处?(2分)
结尾刻画了白杨树舍命护树的场面,让故事陡生波澜,给人强烈的震撼;突出了老人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也要为家乡留下一方青山绿水的美好心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答出两点即可)
四、作文(40分)
24.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40分)
题一:请以《为歌唱》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生活自有精彩,感动需要表达。我们为自己的成长进步而感叹,为他人的精神气度而慨叹,为自然的美丽神奇而惊叹,为祖国的伟大辉煌而赞叹……
请以《送给你,我的感叹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若选题一,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的信息。
(4)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