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统计 总复习 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3 统计 总复习 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30 10:1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计 总复习 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三种统计图的差异和共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分析数据。
2.在观察、思考、比较、交流、辨析等活动中进一步理解统计图的特点,积累合理选择统计图的经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与他人交流中获取知识的快感,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关于统计图的复习,本课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通过对统计图的复习可使学生巩固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统计图,进一步发展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整理、分析数据方法的能力,发展学生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感受统计的价值。
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了解了各自的特点,能用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对各个统计图的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合理选择统计图,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图的作用,并能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我的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定位提升学生能力的复习课。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将创设一些灵活、有干扰信息的数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此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本节课我将在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上多下功夫,力求使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有一定的提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三种统计图的差异和共性,结合具体的情境,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回顾旧知 引出课题
1.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统计图。想一想你们学习过哪些统计图,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预设:①条形统计图 数量多少,便于比较
②折线统计图 数量多少,看清变化的趋势
③扇形统计图 反映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整体把握,开门见山,讲求实效。】
活动2【活动】二、灵活选择 感受特点
一、灵活选择 感受特点
(一)出示信息,明确任务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条信息,独立阅读信息,明确内容。
(依次出示信息)
2、同学们我们以往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可以用这样的统计表,但如果想更直观的表示数据,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预设:统计图
3、可是,这三条信息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数据更合适呢 请你们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数学化情境,体会统计图收集和整理数据方面的直观形象的特点,提出问题为下面合理选择统计图做准备。】
(二)交流辨析 感受特点
1、第一条信息你选择哪种统计图 为什么
预设:这个统计表是反映每种树占总体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以用扇形统计图。
小结:看来我们有时通过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就能合理地选择统计图。
【设计意图:第一条信息的选择并不难,主要是帮助学生积累合理选择的经验和方法,如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分析的方法。】
2、第二条信息你选择哪种统计图
(1)说一说你是怎么选择的,为什么
预设:①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看出每天的最高气温,便于比较温差。
②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每天的最高气温,而且还能看出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
(2)老师把同学们的选择展示到屏幕上:
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统计就是这样,虽然统计一件事但是往往大家的出发点不同,就会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3)继续出示ppt:(数据逐渐增多)
如果老师将数据继续增加,变成了统计四月这个月的最高气温情况,你会选择哪种统计图呢 说一说理由
预设:选择折线统计图①绘制方便②也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③能看清变化的趋势,所以折线统计图反映的信息更加全面。
(4)出示北京市大兴区4月最高气温情况统计图:
根据这个统计图你们能发现哪些信息 说一说。
预设:①某天的最高气温情况 ②气温变化趋势 ……
追问:你能根据这幅统计图推断一下5月1日的最高气温可能是多少度吗 说一说理由。(结合变化趋势和极端数据进行推断)
小结:同学们,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事物的变化趋势,还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的推断,看来它真的很全面。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主要体现以下三点:首先,使学生体会到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其次,通过增加数据使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统计连续数据时的优势,感受其特点,提高学生选择分析方法的能力;再次,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通过分析作出判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出示第三条信息:
(1)想一想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数据更合适呢
预设:①复式条形统计图,因为可以看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是多少,便于数据之间的比较。
②复式折线统计图 ,因为表示的也是气温情况,便于看出气温变化的趋势,所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互动交流,体会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把握引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理解以下下问题:
①第二条信息我们一致认为用折线统计图,同样是表示温度,应该看变化趋势,你们怎么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呢
预设:第二条信息是同一座城市内多天的最高气温,应该是看变化的,而第三条信息是不同城市的温度,应该是作比较的。
②追问:不同地区的温度情况就不能用折线统计图了吗,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两个城市之间温度比较的折线统计图呀
预设:这个统计表只是统计一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折线统计图应该看很多天的变化趋势;统计表中是一个城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看不出什么变化。
③同学们那我们能不能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画一条折线呢
预设:统计一个城市几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可以这样画,多个城市的最高和最低气温不能连在一起。
(3)老师听懂了,你们的意思是说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像时间与时间那么有关系,出示ppt(边演示边说明):
如果老师把北京和太原两座城市去掉,然后再把它们调换位置,这时,刚才我们描述的折线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折线描述的变化趋势发生了变化
(4)看来城市和城市之间还不能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那么,什么样的数据就能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呢,对比第二条信息和第三条信息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数据与数据之间存在紧密相连的关系。
小结:就像1日到7日这样连续的数据时我们就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而像北京、太原或者杨树、柳树这样的数据时我们通常用条形统计图。
(5)老师把第三条信息也绘制成了统计图,出示ppt:
①你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填写红色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的意思吗
②这里空着的两个城市一个是厦门、一个是沈阳,它们应分别填在哪呢 (说一说理由)
导语:通过刚才的交流相信同学们对三种统计图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用统计图解决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首先,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交流、辨析,提高学生合理选择统计图的能力。其次,渗透折线统计图表示连续数据;条形、扇形统计图表示分类数据的特点,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共性和差异。再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知识完成统计图,体会数据背后蕴含的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活动3【练习】三、拓展练习 提高能力 
三、拓展练习 提高能力
1、根据信息完成统计图:
(1)出示问题:老师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围绕着“你最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只写一项) ”的问题,对本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你会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数据
预设:①条形统计图 ②扇形统计图
(2)说一说你选择这种统计图的原因。
预设:①想知道每种体育项目的具体人数
②想知道每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3)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也把这两种统计图绘制出来了,出示ppt:你能结合你们所学过的知识完成这两幅统计图吗
(4)展示交流解题方法
预设:①结合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
②利用方程解决
③结合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
……
小结:同学们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体会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决问题,体会数据的随即性
(1)这是学校1至6年级学生的人数,出示ppt:
已知六年级学生比五年级学生多20人,请你补全下表,然后再算一算全校学生中最喜欢踢毽子运动的人数可能为多少人?
(2)独立解决问题
预设:120+100+180+160+160+(160+20)=900(人) 900×20%=180(人)
(3)提出问题:
①算式中“(160+20)”表示什么意思 (六年级人数)
②“120+100+180+160+160+(160+20)=900(人)”这一串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全校总人数)
③这里的“20%”表示什么意思 (抽样人数的20%)
(4)这个20%既然表示抽样人数的20%,你为什么用全校的人数乘这个20%呢
预设:①只有1个20% ②这个20%作为参考
(5)如果这个20%作为参考的话,你们得出的180人可能比实际的人数怎样呢 预设:可能多也可能少
小结:同学们,我们只调查了少量的人数就能推断出全校喜欢踢毽子同学大概的人数,看来统计真能给我们带来便利。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体验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特点,帮助学生经历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的过程,体会数据的随即性,进一步感受统计的价值。】
活动4【测试】课后检测
1.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   )统计图。
(2)医院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3)要统计某小学1~6年级各年级人数应选用(   )统计图。
(4)要了解学校各种支出金额与总支出金额的关系,可选择(   )统计图。
目的:检查学生合理选择统计图的能力。
2.想要了解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学科”情况,你准备怎样调查数据 调查到的数据适合用哪种统计图表示 在纸上画出统计图并分析。
目的:开展统计的实践性活动,帮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