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反应的 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H1
b. H2
c. H3
d. H4
e. H5
A. H1= H2- H4 B. H2>0, H4>0
C. H1= H2+ H3- H5 D. H3> H5
2.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此现象可作为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被反应掉的依据
B.向少量的火柴头浸泡液中滴加、稀和,检验火柴头中的氯元素
C.制备摩尔盐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加热至液体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D.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溶液混合加热后,用稀硫酸进行酸化
3.如图甲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尿素(H2NCONH2)直接转化为对环境友好物质的原电池装置。现利用甲装置产生的电能对乙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进行电解(A、B皆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M电极反应式:H2NCONH2+H2O+6e-=CO2↑+N2↑+6H+
②当A电极产生11.2mL气体(标况)时,则N电极消耗25×10-4mol气体
③甲中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
④A电极应与X相连接
⑤反应一段时间后,乙装置U型管中的溶液pH变大
A.①③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中所含的原子数为4
B.中含极性键的数目为20
C.标准状况下,溶于水,溶液中、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为
D.锌一铜稀硫酸原电池中,当电路中有2个电子通过时,产生
5.工业上常用软锰矿生产纯净的MnO2,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少量SiO2、Al2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过程中有氢气生成
B.“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有H2SiO3
C.“纯化”过程中应先加MnO2,再调pH=5,过滤
D.“电解”时MnO2在电解池阳极生成,溶液pH值降低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钠与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C.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D.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9kJ的热能,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7.已知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1,又知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向1L1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醋酸,恰好完全反应。其焓变ΔH1、ΔH2、ΔH3的关系是( )
A.ΔH1>ΔH2>ΔH3 B.ΔH1<ΔH2<ΔH3 C.ΔH1=ΔH2>ΔH3 D.ΔH1>ΔH3>ΔH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是正极,其质量不断减少 B.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铜电极发生反应为
9.科学家研制了一种全氯无膜液流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因无膜而具有很高的电压效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因选用溶解而无需离子交换膜
B.用该电池电解精炼铜,放电时,阳极溶解64g铜Cu
C.充电时,向电极b迁移,并在b极生成
D.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
10.2020年6月,清华大学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比过去使用的任何材料都更加稳定。电池示意图如下,总反应为FeC2O4F+KC6C6+KFeC2O4F。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KC6-e-=K++C6
B.充电时,阳极反应:KFeC2O4F-e-=FeC2O4F+K+
C.充电时,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02mol时,碳电极增加的质量为0.78g
D.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产生4.48L气体时,通过隔膜的K+为0.2mol
11.该科研小组探究用磷酸铁锂电池处理含的酸性废水,以得到有用的FePO4,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连接K1甲池中铁电极附近总反应为4Fe2++O2+4H++4PO=4FePO4↓+2H2O
B.乙池中电解质a可以用Li2SO4水溶液
C.连接K1,甲池中石墨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连接K2给乙池充电,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LiFePO4+xe-=Li1-xFePO4+xLi+
12.已知下图所示的原电池在工作时,右池中Y2O转化为Y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左池电极反应式:X4++2e-=X2+
B.每消耗1molY2O,转移3mol电子
C.改变右池溶液的c(H+),电流强度不变
D.左池中阴离子数目增加
13.关于焓和反应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值越小,物质越稳定
B.化学反应中焓变等于反应热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无关
D.化学反应的焓变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得
二、填空题
14.有关电化学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图1是工业上用电解法在强碱性条件下除去废水中的的装置,发生的反应有
ⅰ.
ⅱ.
ⅲ.
①石墨电极上发生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电解过程中有关微粒的定向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电子由电极b经导线流向铁电极
B.电流由铁电极经溶液流向石墨电极
C.移向石墨电极
D.移向铁电极
③为了使电解池连续工作,需要不断补充_______。
(2)图2是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一空气电池,该电池工作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图2
①电极为_______极(填“正”或“负”),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若离子选择性膜只允许通过,电池工作过程中,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则正极室的碱性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放电过程中,消耗36.5 g硼化钒,电路中转移_______mol电子。
15.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奥运会火炬常用的燃料为丙烷、丁烷等。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1=-2220kJ/mol,正丁烷的燃烧热△H2=-2878kJ/mol;异丁烷的燃烧热ΔH3=-2869.6kJ/mol。
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奥运火炬燃烧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
B.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C.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
②已知1mol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是285.8kJ,现有6mol由氢气和丙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3649kJ,则该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____。
(2)利用氢气可以制取工业原料乙酸。已知:
Ⅰ.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870.3kJ·mol-1
Ⅱ.C(s)+O2(g)=CO2(g) ΔH=-393.5kJ·mol-1
Ⅲ.H2(g)+O2(g)=H2O(l) ΔH=-285.8kJ·mol-1
①相同质量的CH3COOH、C、H2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
②利用上述信息计算反应:2C(s)+2H2(g)+O2(g)=CH3COOH(l) ΔH=___________。
16.(1)甲烷(CH4)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CH4与氧气反应,将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通常用氢氧化钾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①该燃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随着电池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的碱性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铅蓄电池的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2PbSO4+2H2O,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当外电路通过2mol电子时消耗H2SO4___________mol;充电时,铅蓄电池负极与直流电源极相连,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的铸铁锅长期不用时会因腐蚀而出现红褐色锈斑,铁锅的锈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中的___________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锂离子电池具有质量小、体积小、储存和输出能量大等特点,是多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的常用电池。一种锂离子电池构造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通过电解质迁移入晶格中,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①a电极为该电池的___________极;
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包含电子的转移,使这些反应在电解池中进行时称为电有机合成。
电有机合成反应条件温和,生产效率高。电解合成1,二氯乙烷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离子交换膜X为___________交换膜(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③阳极区发生的液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8.铅蓄电池是常用的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液为稀硫酸。该电池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请根据上述情况判断:
(1)该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放电时发生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该蓄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酸性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已知硫酸铅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生成时附着在电极上。试写出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铅的电解精炼是工业上实现废铅回收以及粗铅提纯的重要手段。铅的电解精炼在由PbSiF6和H2SiF6两种强电解质组成的水溶液中进行。从还原炉中产出的某粗铅成分如下表所示:
成分 Pb Cu Ag Fe Zn Sn 其它
质量分数% 97.50 1.22 0.12 0.15 0.09 0.64 0.28
①电解精炼时阳极泥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电解过程中,粗铅表面会生成SiF6气体,写出该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一④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IA 0
1 ①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③、⑤、⑥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写出⑤和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②的某核素可用于文物年代的测定,该核素有8个中子,该核素的符号是______
(4)比较元素②、⑦和⑧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大小_____
(5)①④两种元素可组成的一种既有极性共价键也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该物质的电子式______
(6)①和④的单质可组成燃料电池,正极反应物为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若电解溶液为稀硫酸,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
20.为了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其装置如图:
(1)丙装置中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丁装置中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电池的放电过程中,甲装置中溶液质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丁装置中溶液碱性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3)当甲装置导线中转移0.3 mol电子时,正极生成气体________L(标准状况下);假设开始时乙装置中两电极质量相等,导线中转移0.3 mol电子时,两电极质量相差________g。
21.回答问题:
(1)已知C(s、金刚石)+O2(g)=CO2(g) △H=-395.4 kJ·mol-1,C(s、石墨)+O2(g)=CO2(g) △H=-393.5 kJ·mol-1。则石墨中C-C键键能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金刚石中C-C键键能。
(2)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CH4(g)+H2O(g)=CO(g)+3H2(g) △H1=+206.2 kJ·mol-1
CH4(g)+CO2(g)=2CO(g)+2H2(g) △H2=-247.4 kJ·mol-1
则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
22.(1)2016年9月我国成功利用大功率运载火箭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如图是一定量肼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1mol气态水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
①该反应属于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写出该火箭推进器中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③若该火箭推进器中H2O2有24mol共价键发生断裂,则反应释放出的热量为__kJ。
(2)在25℃、101kPa下,1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55.6kJ。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3)下表中的数据表示破坏1mol化学键需消耗的能量(即键能,单位为kJ·mol-1):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 414 489 565 158
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H:CH4(g)+4F2(g)=CF4(g)+4HF(g) △H=__。
(4)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金红石(TiO2)制钛,涉及的步骤为:TiO2—TiCl4—Ti,已知:C(s)+O2(g)=CO2(g) ΔH=-393.5kJ/mol ①
O2(g)+2CO(g)=2CO2 (g) ΔH=-566kJ/mol ②
TiO2(s)+2Cl2(g)=TiCl4(s)+O2(g) ΔH=+141kJ/mol ③
写出金红石与氯气、石墨制取TiCl4(s)和CO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23.装置如图所示,C、D、E、F、X、Y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请回答:
(1)B极是电源的________极,C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丁中X极附近的颜色逐渐____________(填“变深”或“变浅”)。
(3)若甲、乙装置中的C、D、E、F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4)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H应该是______(填“铜”或“银”),电镀液是__________溶液。常温下,当乙中溶液的c(OH-)=0.1mol·L-1时(此时乙溶液体积为500mL),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5)若甲烧杯是在铁件表面镀铜,已知电镀前两电极质量相同,电镀完成后将它们取出,洗净、烘干、称量,发现二者质量相差7.68g,则电镀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____mol。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方程式a可由方程式b-方程式d得到,根据盖斯定律, H1= H2- H4,A正确;
B.反应CO2+C2CO为吸热反应,故反应d为放热反应, H4<0,B错误;
C.方程式a可以由方程式b+方程式c-方程式e得到,根据盖斯定律, H1= H2+ H3- H5,C正确;
D.方程式c-方程式e可得方程式CO2+C2CO,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盖斯定律, H3- H5>0,故 H3> H5,D正确;
故选B。
2.D
【详解】A.电化学反应较化学反应快,锌和铁在酸性条件下可形成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较快,可用于判断,故A正确;
B.火柴头中含有,检验氯元素,应把 还原为,酸性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向少量的火柴头浸泡液中滴加、稀和,发生的离子反应为,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元素,故B正确;
C.将蒸发皿置于水浴上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结晶薄膜为止,放置冷却,得晶体,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以防温度过高导致,分解,故C正确;
D.用稀硫酸进行酸化,可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沉淀,影响实验结论,应用硝酸酸化,故D错误;
故选D。
3.A
【详解】①H2NCONH2在负极M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H2NCONH2+H2O-6e-=CO2↑+N2↑+6H+,故①错误;
②根据图示,A极产生的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为氢气,则A为阴极,当A电极产生11.2mL气体(标况)时,物质的量为=0.0005mol,转移电子0.001mol,则N电极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25×10-4mol,故②正确;
③M是负极,N是正极,H+透过离子交换膜由左M极移向右N极,故③错误;
④A电极为阴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即与X相连接,故④正确;
⑤反应一段时间后,乙装置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pH变大,故⑤正确;
不正确的有①③,故选A。
4.D
【详解】A.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无法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原子数,A项错误;
B.1个分子中含7个极性键,的物质的量为,则中含极性键的数目为,B项错误;
C.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溶于水发生可逆反应,溶液中还存在分子,则溶液中、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小于,C项错误;
D.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中,按计算,当个电子通过时,产生,D项正确。
故选D。
5.B
【分析】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少量SiO2、Al2O3,加入较浓的硫酸和铁屑后MnO2被还原为Mn2+,Al2O3溶解为AlCl3,SiO2不反应,为过滤后的滤渣,再加入二氧化锰氧化Fe2+生成Fe3+后,调节pH=5,除去杂质铁和铝元素生成沉淀,电解Mn2+生成MnO2。
【详解】A.“溶解”过程中硫酸变稀硫酸后会与铁屑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得,“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有SiO2,故B错误;
C.“纯化”过程中应先加MnO2氧化Fe2+生成Fe3+后,再调pH=5,过滤,故C正确;
D.“电解”时Mn2+失电子生成MnO2,故在电解池阳极生成,发生反应Mn2+-2e-+2H2O=MnO2+4H+,故溶液pH值降低,故D正确;
故选B。
6.D
【详解】A.化学反应伴随着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A正确;
B.钠与水剧烈反应,浮于水面并熔化成小球,说明该反应发热,属于放热反应,故B正确;
C.化学键断裂需要吸热,形成化学键会放热,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变化引起的,故C正确;
D.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9kJ的热能,说明金刚石的能量更高,由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7.B
【详解】①浓硫酸溶液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则浓硫酸与1L1mol·L-1的NaOH溶液反的ΔH1<ΔH;②稀硫酸与1L1mol·L-1的NaOH溶液反应的ΔH2等于ΔH;③稀醋酸为若电解质,电离时会吸收热量你,则稀醋酸与1L1mol·L-1的NaOH溶液的ΔH3>ΔH,综上分析有ΔH1<ΔH2<ΔH3,故选B。
答案选B
8.B
【详解】A.Z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因此锌是负极,Zn失电子生成Zn2+,质量不断减少,A错误;
B.Zn为负极,失电子生成锌离子,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B正确;
C.该装置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
D.铜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D错误;
故答案选B。
9.B
【分析】根据装置图可知,放电时为原电池,氯气得电子生成氯离子,则b电极为正极,a电极为负极,充电时,为电解池,b为阳极,a为阴极,据此分析。
【详解】A.Cl2易溶于CCl4,但Na+不溶于CCl4,所以用CCl4溶解Cl2就无需离子交换膜,故A正确;
B.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阳极可能有、等活泼金属放电,所以1molCl2放电时,转移2mol电子,阳极不一定溶解1mol即64gCu,故B错误;
C.充电时,b为阳极,Cl-向电极b迁移,并在b极生成Cl2,故C正确;
D.充电时,电极a为阴极,电极反应为NaTi2(PO4)3+2Na++2e-=Na3Ti2(PO4)3,故D正确;
答案为B。
10.D
【详解】A.由总反应FeC2O4F+KC6C6+KFeC2O4F知:放电时,负极KC6失去电子生成C6,负极反应为KC6-e-=K++C6,A正确;
B.由总反应FeC2O4F+KC6C6+KFeC2O4F知:充电时,C6得电子在阴极反应,则KFeC2O4F在阳极反应,阳极反应为KFeC2O4F-e-=FeC2O4F+K+,B正确;
C.充电时碳电极为阴极,反应式为C6+ e-+ K+= KC6,碳电极增加的质量即K+的质量,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02mol时,K+的物质的量也为0.02mol,质量为0.02mol ×39g/mol=0.78g ,C正确;
D.未提到标况下,无法用计算,D错误;
故选D。
11.A
【分析】由图可知,连接K1时:乙装置为原电池,a极为负极,b为正极,甲为电解池,石墨为阴极,Fe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通入的O2把生成的Fe2+氧化为Fe3+,Fe3+与反应生成FePO4;连接K2直流电源给乙池充电,电极b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LiFePO4-xe-=Li1-xFeO4+xLi+,a极为阴极,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连接K1时,甲池中石墨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Fe电极为阳极,Fe失去电子变为Fe2+,通入的O2 Fe2+氧化为Fe3+,Fe3+与反应生成FePO4,故铁电极附近总反应为4Fe2++O2+4H++4PO=4FePO4↓+2H2O,A正确;
B.金属锂能与水反应,所以电解质a不能是水溶液,B错误;
C.连接K1时,甲池为电解池,铁电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石墨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
D.连接K2给乙池充电,电极b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LiFePO4-xe-=Li1-xFeO4+xLi+,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2.D
【详解】A.右池中Y2O转化为Y3+,Y元素化合价降低,右池为正极、左池为负极;左池电极反应式:X2+-2e-=X4+,故A错误;
B.Y2O转化为Y3+,每消耗1molY2O,转移6mol电子,故B错误;
C.氢离子参与右池反应,故改变右池溶液的c(H+),电流强度变化,故C错误;
D.左池为负极,盐桥中阴离子流入左池,左池中阴离子数目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A.物质所具有的焓值越低,通常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能量越低通常物质越稳定,A正确;
B.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通常等于焓变,恒容条件下反应热不等于反应中的焓变,B错误;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有关,C错误;
D.有些化学反应的焓变不能通过实验直接测得,需要通过设计反应路径通过盖斯定律进行计算而获得,D错误;
故选A。
14.(1) 氧化 B NaOH
(2) 负 不变 5.5
【分析】(1)根据题给信息,除去废水中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电解法使氧化成, 氧化成,第二步用氧化,在强碱性条件下,最终转化成。第一步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应发生在电解池的阳极,因此铁电极不能作阳极,只能作阴极,石墨电极作阳极,电源中a为正极,b为负极;
(2)根据电池反应总方程式,空气中的氧气在复合碳电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复合碳电极为正极,那么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根据离子选择膜的性质来确定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题目据此解答。
【详解】(1)①根据分析,石墨电极是阳极,阳极上和失去电子氧化生成和,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在强碱性条件下,电极反应式为;
②A.电解池中铁电极是阴极,石墨电极是阳极,电源中a为正极,b为负极,电子由电极b经导线流向铁电极,A正确;
B.电流由电源正极a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经溶液流向铁电极,再经导线流向电源负极b,B错误;
C.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即、移向石墨电极,C正确;
D.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即移向铁电极,D正确;
故选B;
③阳极反应为、、,阴极反应为,理论上处理2mol时消耗6mol,此时阳极共失去10mol,同时共消耗12molNaOH,阴极生成10molNaOH,总反应需要消耗2molNaOH,所以要使电解池连续工作,需要不断补充NaOH;
(2)①由总反应可知,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作负极,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②若离子选择性膜只允许通过,原电池工作时,由正极区通过离子交换膜移向负极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若电路中转移4mol,正极生成4mol,有4mol通过离子选择性膜移向负极,所以正极室的碱性保持不变;
③36.5g硼化钒的物质的量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所以消耗36.5g硼化钒()时电路中转移电子。
15.(1) BC 5:1
(2) H2 -488.3kJ·mol-1
【分析】(1)
①A.火炬燃烧时发光发热,所以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A正确;
B.异丁烷和正丁烷所含碳氢键个数相同,B错误;
C.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正丁烷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异丁烷多,所以正丁烷的能量更高,则正丁烷不如异丁烷温度,C错误;
综上所述选BC;
②设混合气体中氢气为x mol,丙烷为y mol,则有x+y=6、285.8x+2220y=3649,联立可解得x=5 mol,y=1 mol,即氢气和丙烷的物质的量比为5:1;
(2)
①假设质量均为1g,则CH3COOH放出的热量为kJ,C放出的热量为kJ,氢气放出的热量为kJ,>>,所以放出热量最多的是H2;
根据盖斯定律,Ⅱ×2+Ⅲ×2-Ⅰ可得2C(s)+2H2(g)+O2(g)=CH3COOH(l)的ΔH=(-393.5kJ·mol-1)×2+(-285.8kJ·mol-1)×2-(-870.3kJ·mol-1)= -488.3kJ·mol-1。
16. O2+2H2O+4e﹣=4OH﹣ CH4+10OH﹣﹣8e﹣=CO+7H2O 减小 Pb+SO﹣2e﹣=PbSO4 2 PbSO4+2e﹣=Pb+SO
【分析】碱性条件下,甲烷在负极失电子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根据电池总反应判断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变化;铅蓄电池中,Pb失电子为负极,PbO2为正极;由总反应判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充电时,铅蓄电池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阴极上PbSO4得电子生成Pb。
【详解】(1)①该燃料电池碱性条件下,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甲烷在负极失电子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7H2O。故答案为:O2+2H2O+4e﹣=4OH﹣;CH4+10OH﹣﹣8e﹣=CO+7H2O;
②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即CH4+2O2+2OH-═CO+3H2O,反应过程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pH减小,随着电池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2)铅蓄电池的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2PbSO4+2H2O,铅蓄电池中,Pb失电子为负极,PbO2为正极,放电时,负极上Pb失电子生成硫酸铅,负极的反应式是Pb+SO﹣2e﹣=PbSO4,当外电路通过2mol电子时消耗2molH2SO4;充电时,铅蓄电池负极与直流电源极相连,作阴极,阴极上PbSO4得电子生成Pb,其电极反应式是PbSO4+2e﹣=Pb+SO。故答案为:Pb+SO﹣2e﹣=PbSO4;2;PbSO4+2e﹣=Pb+SO。
17.(1) 吸氧
(2) 负
(3) 阴离子
【详解】(1)红褐色锈斑是氧化铁,是氢氧化铁分解得到的,根据氧元素守恒,故铁锅的锈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中的吸氧腐蚀,正极是氧气分子和水分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故正极反应式是。
(2)放电过程中,锂失去电子变成,故a电极是电源负极,通过电解质迁移入晶格中,生成,而和b电极相连,则b电极是电源的正极。每有一个进入到晶格中,则同时通过b电极有一个电子进入到晶格中,故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①从电解合成1,二氯乙烷的实验装置图,可知Na+通过离子交换膜Y,进入到阴极区转化为氢氧化钠。在阳极区,氯化亚铜失去电子变成氯化铜,则Cl-通过离子交换膜X进入到阳极区,故离子交换膜X为阴离子交换膜。
②阴极区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根据阳极区域液相反应中的各物质前的箭头符号,可知反应物有乙烯和氯化铜,生成物是1,二氯乙烷和氯化亚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氯化亚铜在阳极失去电子又生成氯化铜,如此循环。
18. Pb 氧化 减小 Cu、Ag
【分析】(1)铅蓄电池中,负极上金属失电子化合价升高;
(2)铅蓄电池工作时,硫酸参加反应生成硫酸铅,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3)工作时,该铅蓄电池正极上Pb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4)①电解精炼时阳极泥的主要成分是金属性弱的铜和银等;
②电解过程中,粗铅表面会生成SiF6气体是SiF62-失电子生成。
【详解】(1)铅蓄电池中,根据原电池反应式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知,Pb中Pb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所以Pb作负极;
(2)铅蓄电池工作时,硫酸参加反应生成硫酸铅同时生成水,导致硫酸浓度降低、酸性减小;
(3)工作时,该铅蓄电池正极上Pb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PbO2+SO42-+2e-+4H+═PbSO4+2H2O;
(4)①电解精炼时阳极泥的主要成分是比铅活泼性差的铜和银,元素符号:Cu、Ag;
②电解过程中,粗铅表面会生成SiF6气体,该电极反应式:SiF62--2e-═SiF6。
19. N3->Na+>Al3+ Al(OH)3+NaOH=NaAlO2+2H2O HClO4>H2CO3>H2SiO3 O2 H2-2e-=2H+
【分析】结合周期表结构可知①到⑧分别为H、C、N、O、Na、Al、Si、Cl,结合元素周期表、律相关知识解答。
【详解】(1)③、⑤、⑥的离子分别为N3-、Na+、Al3+,三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三者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3->Na+>Al3+,故答案为:N3->Na+>Al3+;
(2)⑤和⑥即Na和Al,二者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故答案为:Al(OH)3+NaOH=NaAlO2+2H2O;
(3)可用于文物年代的测定,故答案为:;
(4)②、⑦和⑧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H2CO3、H2SiO3、HClO4,酸性:HClO4>H2CO3>H2SiO3,故答案为:HClO4>H2CO3>H2SiO3;
(5)①④两种元素(H、O)可组成的一种既有极性共价键也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为H2O2,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6)①和④的单质(H2、O2)可组成氢氧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中氧气在正极得电子,燃料(氢气)在负极失电子,若电解溶液为稀硫酸,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H+,故答案为:O2;H2-2e-=2H+。
20. Al-3e-+4OH-=AlO+2H2O CH4+10OH--8e-=CO+7H2O 增加 减弱 3.36 18
【详解】(1)丙装置中Al为负极,Mg为正极,负极上Al失去电子生成AlO,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H2O;丁装置是燃料电池,石墨电极为正极,铂电极为负极,碱性条件下,甲烷在负极失去电子生成碳酸钾,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7H2O。
(2)甲装置中总反应为镁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H2↑+MgSO4,则溶解24 g Mg时生成2 g H2,溶液质量增大;丁装置中总反应为,反应消耗KOH,溶液碱性减弱。
(3)甲装置中Mg为负极,Al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则n(H2)=n(e-)=0.15 mol,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0.15 mol×22.4 L·mol-1=3.36 L;乙装置中Fe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Pt为正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则转移2 mol电子时两极质量差为64 g+56 g=120 g,所以导线中转移0.3 mol电子时,两电极质量相差×0.3 mol=18 g。
21.(1)大于
(2)CH4(g)+2H2O(g)=CO2(g)+4H2(g) △H=+659.8 kJ·mol-1
【解析】(1)
已知①C(s、金刚石)+O2(g)=CO2(g) △H=-395.4 kJ·mol-1,
②C(s、石墨)+O2(g)=CO2(g) △H=-393.5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整理可得C(s、金刚石)=C(s、石墨) △H=-1.9 kJ·mol-1,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金刚石含有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石墨多,石墨的能量低。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所以石墨中C-C键键能大于金刚石中C-C键键能;
(2)
已知①CH4(g)+H2O(g)=CO(g)+3H2(g) △H1=+206.2 kJ·mol-1
②CH4(g)+CO2(g)=2CO(g)+2H2(g) △H2=-247.4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2-②,整理可得CH4(g)+2H2O(g)=CO2(g)+4H2(g) △H=+659.8 kJ·mol-1。
22. 放热 N2H4(g) +2H2O2(l)= 4H2O(g)+ N2 (g) △H=-641.6kJ/mol 2566.4kJ CH4(g)+ 2O2 (g) =CO2 (g)+ 2H2O (l) △H=-889.6kJ/mol -1928 kJ/mol TiO2(s)+2Cl2(g)+2C(s)= TiCl4(s) +2CO(g)△H=-80 kJ/mol
【分析】(1)①根据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②根据方程式计算;
③1个H2O2反应时断开3条共价键,则24mol共价键发生断裂,有8mo H2O2参与反应;
(2)25℃、101kPa下,甲烷燃烧热吻生成CO2和液态水时释放的热量;
(3)旧键的断裂吸热,新键的形成放热;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详解】(1)①根据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一定量肼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1mol气态水时,释放的热量为160.4kJ,N2H4(g) +2H2O2(l)= 4H2O(g)+ N2 (g) △H=160.4×4=-641.6kJ/mol;
③1个H2O2反应时断开3条共价键,则24mol共价键发生断裂,有8mo H2O2参与反应,则释放的热量为641.6×4=2566.4kJ;
(2)25℃、101kPa下,1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55.6kJ,1mol即16g时释放的热量为889.6kJ,则 CH4(g)+ 2O2 (g) =CO2 (g)+ 2H2O (l) △H=-889.6kJ/mol;
(3)旧键的断裂吸热,新键的形成放热,根据方程式可得,△H=414×4+158×4-489×4-565×4=-1928 kJ/mol;
(4)根据盖斯定律,③+①×2-②可得TiO2(s)+2Cl2(g)+2C(s)= TiCl4(s) +2CO(g),△H=+141-393.5×2+566=-80 kJ/mol。
23.(1) 负 2H2O-4e-=O2↑+4H+(或4OH--4e-=O2↑+2H2O)
(2)变浅
(3)1∶2∶2∶2
(4) 铜 AgNO3 5.4
(5)0.12
【分析】由C、D、E、F、X、Y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可知,F电极附近有碱生成,则F电极上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为串联电解池的阴极,所以C、E、G、X是阳极,D、F、H、Y是阴极,连接阳极的电极A是电源的正极、连接阴极的电极B是电源的负极。
【详解】(1)由分析可知,电极B是电源的负极;C极为串联电解池的阳极,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或4OH--4e-=O2↑+2H2O);
(2)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铁胶粒向阴极Y移动,则电极X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
(3)由分析可知,C、D、E、F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4OH--4e-=O2↑+2H2O、Cu2++2e-=Cu、2Cl-=Cl2↑+2e-、2H++2e-=H2↑,当电路中转移电子为1mol时,各电极生成单质的量分别为0.25mol、0.5mol、0.5mol、0.5mol,则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2;
(4)电镀装置中,镀层金属必须做阳极,镀件做阴极,所以H应该是镀件铜,电解质溶液中含银离子,应为AgNO3溶液,当乙中溶液的c(OH-)=0.1mol·L-1时时,由电极反应2H++2e-=H2↑可知,放电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5L=0.05mol,当转移0.05mol电子时,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108g/mol×0.05mol=5.4g;
(5)若甲烧杯是在铁件表面镀铜,已知电镀前两电极质量相同,电镀完成后将它们取出,洗净、烘干、称量,发现二者质量相差7.68g,说明阳极溶解的铜的物质的量为=0.06mol,则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06mol×2=0.12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