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30 10:0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我知道下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济公传》 《水浒传》 B.装载 记载 C.挑水 挑战 D.磨难 难题
2.找出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风刀双剑 B.前赴后继 C.寒冬腊月 D.人仰马翻
3.找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 )
A.大好河山 B.精忠报国 C.赤胆忠心 D.名垂青史
4.下面反义词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轻松——沉重 B.正确——错误
C.拥护——同意 D.批评——表扬
5.下列句中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到秋天,人们都络绎不绝地来到此地观赏枫叶。
B.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C.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D.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她还是呕心沥血地刻苦努力。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XX公司已被我们收购,大家要抓紧时间做好______和管理工作。
②这家商场的购物环境不错,广告宣传也做了不少,但营业额一直很低。_____商场得做做市场调查,找找原因。
③这些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抓紧干,______早一点完成任务。
A.接收 看来 尽量 B.接收 可见 尽快
C.接洽 看来 尽量 D.接洽 可见 尽快
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明捧着刚买来的书,如饥似渴地读着。
B.他是有名的“拖拉机”,做事情总是藕断丝连,拖拖拉拉。
C.林晓很高,体育课上他总是亭亭玉立地站在队伍的最后。
8.下列各组词中,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故意——得意 强盛——昌盛 侮辱——凌辱 威风——威武
B.欺骗——欺诈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尊重——遵守 取笑——嘲笑
C.招待——款待 打发——消磨 立刻——立即 面不改色——不动声色
D.取笑——嘲笑 吩咐——嘱咐 冷笑——狞笑 安居乐业——流离失所
9.加下划线词语是贬义词的一项是( )
A.有时,傻二哥还到票房去唱两段,老是乐呵呵的。
B.从来没听说他有学名,冲他这股傻劲 , 人们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傻二哥。
C.虽然她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
D.晚上瞎摸乱闯,跌到深谷里就把我这材料队长“报销”了!
10.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B.《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
C.毛泽东写的《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散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每个人都要为他人着想。
D.《腊八粥》这篇课文详细描写了等粥的过程,略写了喝粥的过程。
11.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反问)
B.麦子长势差,稀稀拉拉,又细又黄,像狗尾巴草一样短小干瘪。(比喻)
C.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夸张)
D.秋以蹁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拟人)
1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郑重其事地约好,暑假一起去旅行。
B.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
C.他大学毕业之后也没有找工作,整天无济于事。
D.对于这种行为,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13.选词填空
这艘货船,( )是逆风行驶,( )帆没有张起来。
A.因为……所以……
B.即使……也……
C.无论……都……
14.对下面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A.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不负责的态度后者是负责的态度。
B.“糟蹋”在这里是浪费的意思。
C.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律动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15.《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妈妈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是因为( )
A.妈妈亲眼看到的。 B.妈妈最了解“我”。 C.住在鸟窝里的小动物偷偷地告诉了妈妈。
16.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凡然/而长,……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不正确的。
B.“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写出了师襄对“小溪流水”和“乐曲”共同感受——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C.“他不得不这样做”和“他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17.你认为哪一句话最能表达对草地的喜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
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C.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18.下面关联词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之所以被毁灭,是因为中华不振啊。
B.王爷爷的生活很悠闲,不是遛鸟观花,而是下棋唱戏。
C.我们不仅需要来自母亲的爱的力量,还需要来自父亲的严格要求。
D.人活一世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果因此而满腹牢骚,那么只会使你的生活更加灰暗。
19.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七八个星/天夕卜,两三点雨/山前。
C.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0.“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21.李白、王昌龄、苏轼、欧阳修、李商隐、王安石、杨万里这些文人中属于宋代的有( )
A.王昌龄、苏轼、欧阳修、李商隐
B.李白、李商隐、王安石、杨万里
C.王昌龄、苏轼、王安石、杨万里
D.苏轼、欧阳修、杨万里、王安石
2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
B.赵州桥是一座多么了不起的现代建筑。
C.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能_____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______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_____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_____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B.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C.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24.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他没有叫出声。
B.他差一点叫出声。
C.他不能不叫出声。
D.难道他叫出声来了吗?
2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听了宣讲团成员的演讲,我们每个人都热血沸腾了。
B.①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②每次出差归来,爸爸都会给我讲一些他遇到的新鲜事。
C.①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②太阳冲破云层,把光明洒向大地。
二、填空题
26.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包庇( ) 驰chěng( ) 攒动( ) 气něi( )
膝盖( ) chuò学 ( ) 炽热( ) 干hé ( )
27.比一比,再组词。
瞻( ) 潮( ) 瑕( ) 讯( )
檐( ) 嘲( ) 暇( ) 迅( )
2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轻轻地( ) 聪明的( ) ( )的问题
奇怪地( ) 香甜的( ) ( )的饭菜
一( )鱼塘 一( )果园 一( )小溪
一( )石碑 一( )队旗 一( )荷花
29.按要求,写词语。
(1)赞不绝口—口是心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表情的成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AABC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0.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
(1)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 )
(2)难道我们不应该留恋童年吗?( )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4)骆驼在树旁跪下,树枝在风中慈祥的抚摸着它,一切都那么安详。( )
31.补充词语。
( )( )乐业 自( )自( ) 丢( )( )甲
( )山( )岭 飞( )( )石 惊涛( )( )
口( )( )河 ( )( )其谈 高( )远( )
( )( )无声 风( )雨( ) 天( )地( )
3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冠”是____结构的字,部首是____。“冠”有两个读音,在“勇冠三军”一词中应读____。“冠”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帽子;②居第一位;③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请你给下列词语中的“冠”选择恰当的解释。
A.夺冠( ) B.怒发冲冠( ) C.树冠( )
33.古诗句默写。
(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3)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
(4)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
(5)人们在探究学问时,时常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往往会有陆游在《游山西记》中所说的那种“_________”的感觉,但如果能怀有坚定的信心,继续前行,锲而不舍,就一定会出现“________”的光辉前景!
34.填空。
(1)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
(2)_____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3)___________________,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_________________。(《浪淘沙》)
(4)早霞不出门,___________________。
(5)燕子低飞蛇过道,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读音相同的选项即可。
B装载(zài)—记载(zǎi)
C挑水(tiāo)—挑战(tiǎo)
D磨难(nàn)—难题(nán)
2.A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形。字形是小学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同学们要想做好此类题目,最重要的是拼音知识过关,字形掌握牢固。同学们平时要多听、多读、多写,可以结合字义来记忆字形。拼音知识扎实了,字形掌握牢固了,同学们做此类题的正确率会很高。本题中,风刀双剑——风刀霜剑。
3.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分类,在本题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项。
大好河山:意思是无限美好的祖国国土。
精忠报国: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赤胆忠心:形容十分忠诚。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BCD都是描写人物形象的。A不是。
4.C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的反义词,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词语。
C选项拥护的意思是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反义词是叛逆、反驳、反对。同意是近义词。
5.D
【详解】此题考查成语搭配是否恰当,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意思,然后看句子意思和这个词语是否能搭配。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夜以继日: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心神不宁的样子。
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多用来形容工作、事业、文艺创作等方面用心的艰苦。在这句话中用呕心沥血不太合适,这句话前半句是“虽然取得了好成绩,后面应该是不骄傲”所以可以填“不骄不躁”。
6.A
【详解】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接收:①收受。②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③接纳。
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
看来:①粗略地判断。②就所能看到或判定的范围来说。
可见:承接上文,表示可以做出判断或结论。
尽量:基本含义为达到最大限度。
尽快:尽量加快。
7.A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能力,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句子的意思和结构看搭配是否合适。
如饥似渴:意思是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在本句中形容对书的渴望,很合适。
藕断丝连:藕被折断时还有许多丝连着不断。比喻相互间没有彻底断绝关系。不适合本句中形容人拖拖拉拉的性格。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在这里形容林晓的站姿不是很合适,可以用“挺拔”。
8.C
【详解】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就是意思相近的词语。
A选项故意的近义词应该是有意;
B选项得意扬扬的近义词是洋洋自得;尊重的近义词敬重;
D选项冷笑的近义词是嘲笑;安居乐业的近义词是安家乐业;
9.D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的感彩。词语的感彩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三种: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褒义词带有主观的肯定,表扬,赞美的色彩;贬义词正好相反,带有否定、贬斥的色彩;中性词在描述事物,行为或者现象的时候不带有主观色彩。
A乐呵呵:指傻二哥很乐观,所以是褒义词。
B傻劲:指傻二哥很老实,憨厚。所以是褒义词。
C顽皮:贪玩爱闹。这里是褒义词。
D报销:指摔死了。所以是贬义词。
10.C
【详解】毛泽东写的《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议论文。
11.A
【详解】A选项原句中的问句有问有答,所以是设问。
12.C
【详解】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万象更新:意思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无济于事:意思是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用词不当。应改为他大学毕业之后也没有找工作,整天无所事事。
司空见惯:意思是看惯了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13.A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关联词。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
无论……都:表示条件关系。
14.A
【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糟蹋:浪费,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让人生更有意义。
15.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妈妈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是因为妈妈最了解“我”。
16.B
【详解】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B选项中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孔子的弹奏技巧,“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是听到的。说明孔子的弹奏技巧已经到了十分高超的地步。
17.C
【详解】最喜欢:不是一般地喜欢;特别地喜欢。通过分析这三个句子,C项句子最能表达人物对草地的喜爱。
18.B
【详解】1.“之所以”是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用法是:之所以……(结果)是因为……(原因),这个等同于,因为……(原因)所以……(结果)。
2.“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它错判成递进关系、选择关系或转折关系。
“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
本题中,我们应该将“不是……而是……”换为“不是……就是……”。
3.“不仅……还……” 表示指不止这一个(项),还有类似的。
4.“如果……那么……”表示因果关系。
19.C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古诗文在朗读时的停顿,学习古诗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中的停顿,这对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大有帮助。下面是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方法,可供参考:
1.“四言诗”按照意义或者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
2.“五言诗”按照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大漠|孤烟|直。
3.“七言诗”按照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次,在古文当中,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并且句式结构相同,前后停顿要一致。
因此第三项C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0.C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故“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
21.D
【详解】考查诗人朝代。苏轼、欧阳修、杨万里、王安石是宋代诗人,李白、王昌龄、李商隐是唐代诗人。
22.B
【详解】本题考查了同学们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B.赵州桥是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
23.B
【详解】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积淀:①长期积累沉淀(多指某种思想、文化、经验等)②积累沉淀形成的思想、文化、经验等。
凝聚:①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②聚集;积聚。
见证:①当场目睹可以作证。②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
写满:满……都是。
24.C
【详解】考查理解句子意思。A、B、D项的意思都是他没有叫出声。C项双重否定表肯定,他叫出声。
25.C
【详解】本题考查了多义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一词多义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能在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即可。
26. bì 骋 cuán 馁 xī 辍 chì 涸
【解析】略
27. 瞻望 潮湿 瑕疵 口讯 屋檐 嘲笑 应接不暇 迅速
【解析】略
28. 呼唤 孩子 敏感 声音 西瓜 可口 池 个 条 个 面 朵
【解析】略
29. 非同小可 可望而不可及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滔滔不绝 沾沾自喜
【解析】略
30. 拟人 反问 比喻 拟人
【解析】略
31. 安 居 暴 弃 盔 弃 崇 峻 沙 走 骇 浪 若 悬 夸 夸 瞻 瞩 鸦 雀 风 雨 高 厚
【解析】略
32. 上下 冖 guàn ② ① ③
【详解】考查查字典。
“冠”字是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是“冖”。“冠”字是有两个读音:
[guān]1.帽子。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
[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3.居第一位。4.指冠军。
“勇冠三军”的意思是勇敢在全军里数第一。形容英勇过人。“冠”应该读guàn。
夺冠:夺取冠军。冠:居第一位。
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竖起,顶起了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冠:帽子。
树冠:乔木树干的上部及其枝叶。冠: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
33. 铁马冰河入梦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 除却巫山不是云 绝知此事要躬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略
34.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月落乌啼霜满天 八月涛声吼地来 卷起沙堆似雪堆 晚霞行千里 大雨不久就来到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