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哈姆莱特》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哈姆莱特》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8 20:5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必修下册学案
第6课 哈姆莱特(节选)
作者背景: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写作背景: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英国戏剧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的另一个时代,封建制度正在衰落,资本主义正在崛起。哈姆雷特是古代丹麦王子。莎士比亚故意将哈姆雷特重新置于伊丽莎白统治末期的英国现实中。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荡不安,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正,充分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关知识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代表这一时期文学最高水平的就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
一、文字辨识
(1)牙慧     (2)剑鞘     (3)难堪     (4)虔敬    
(5)怪诞     (6)忏悔     (7)迷惘     (8)蟊贼    
(9)繁文缛节     (10)戕害     (11)国玺     (12)揩汗    
二、词语辨识
(1)篡夺·抢夺
二者都有“夺取”的意思。篡夺: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抢夺:指用强力把别人的东西夺过来。
(2)掩盖·掩饰·掩藏
掩盖:泛指直接遮蔽起来,不使显露。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掩饰:着重指用粉饰等手段加以遮盖。多带贬义。对象较窄,多用于抽象事物。掩藏:着重指隐藏。对象常是人、物,有时也可是抽象事物。使用范围较广。
(3)变换·变幻
变换:意为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从一种换成另一种,其过程或结果一般是具体的,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等。变幻:意为不规则地改变,即变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如“风云变幻”等。
练习:
(1)沟通·勾通
①亲切的称呼,简单的对话,    了受压抑者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②当年就是他——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奸,    了日本鬼子来村里烧杀抢掠。
(2)工夫·功夫
①全公司员工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下    学文化、学技术,争当知识型员工。
②全班员工花了大半天    ,终于疏通了管道,排除了故障。
(3)果然·居然
①他的脸色很不好看,愣了半晌,突然说:“    不出我的所料!李黑牛介绍的,本是咱王庄创造的经验哪!”
②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现在    有了一头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
(4)浅薄·肤浅
①应唤起民众之良知,挽风气于    之境,救道德于沦丧之地,则我中华文化必能复兴,且于复兴中得以重建。
②有人认为,科学消费就是有了问题就要投诉,由此可见,人们对科学消费的认识还很模糊    。
三、简答题
1.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在这一部分,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了他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应如何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个片断,情节紧张激烈,扣人心弦,请说说这一部分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台词,揣摩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选部分有哪些激烈的矛盾冲突?应怎样理解这些矛盾冲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剧结尾哈姆莱特走向了死亡,所幸的是,他能够在临死前手刃仇人,与仇人同归于尽,大家觉得他的复仇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huì (2)qiào (3)kān (4)qián (5)dàn (6)chàn (7)wǎng (8)máo (9)rù (10)qiāng (11)xǐ (12)kāi
二、(1)①沟通 ②勾通
(2)①功夫 ②工夫
(3)①果然 ②居然
(4)①浅薄 ②肤浅
三、1.奥斯里克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不少笑料。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作者却饶有兴致地描绘了他自以为文雅知礼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以及哈姆莱特对他的嘲弄。这种情节是插科打诨性的,具有调节欣赏者的情绪、活跃舞台气氛的作用。
2.乔特鲁德、雷欧提斯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了事件的发展。在比剑中,克劳狄斯要致哈姆莱特于死地,拿毒酒为哈姆莱特祝贺,王后替哈姆莱特喝下了毒酒,使得哈姆莱特能继续决斗,雷欧提斯的不忍也给哈姆莱特留下了最后杀死克劳狄斯的机会,为父亲报了仇。
3.(1)哈姆莱特身上不乏智慧、勇敢,不乏对爱情的忠贞,不乏对人自身的肯定。当得知父亲是被害死的之后,发誓报仇;奥菲利娅死后,他甚至为了证明自己最爱奥菲利娅而和她的哥哥雷欧提斯厮打决斗,所有这些都表现出对人自身的肯定。但他几乎憎恨一切,认为丹麦是一座监狱,与“时代脱节”,流露出厌世情绪。他有坚定的复仇信念,但却一再延宕,犹豫不决,他遵从国王的安排,和雷欧提斯比武,最终身亡。因此,哈姆莱特主要性格的鲜明,并不能掩盖他性格的多面性。
(2)克劳狄斯先想借英国国王之手除掉哈姆莱特,失败后又想借雷欧提斯之剑杀死哈姆莱特,并预备了毒酒作为万全之策,足见他的阴险狡诈、残暴狠毒;他有柔情的一面,他没有直接杀死哈姆莱特,主要是考虑到王后的心情,王后的心情牵动着他的心。
4.节选部分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人物之间的矛盾,二是人物内心的矛盾。人物之间的矛盾:克劳狄斯是杀死哈姆莱特父王的凶手,同时又想使用借刀杀人的计谋除掉哈姆莱特,阴谋失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想通过比剑杀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此时也想除掉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的矛盾,是哈姆莱特误杀了雷欧提斯的父亲,雷欧提斯的妹妹也因为哈姆莱特而亡,雷欧提斯要复仇。人物内心的矛盾:哈姆莱特内心人文主义与现实的冲突,一方面他认为事事由天定,自己所遭遇到的厄运是上天的安排;一方面他又要除掉新国王。对待母亲,一方面他爱自己的母亲;但又因为母亲嫁给了新国王,又出言讥讽母亲。对待奥菲莉娅,一方面他十分爱她;一方面又因为要复仇,害怕殃及她。雷欧提斯的内心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想处死杀死自己父亲的仇人;但对手哈姆莱特高尚的品格又使他不忍下毒手。作为母亲的乔特鲁德内心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她爱着自己的儿子哈姆莱特,一方面她又要维护新国王的尊严。比如她替儿子喝下新国王为祝贺哈姆莱特比剑胜利而准备的毒酒,最大的目的是缓和儿子和新国王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出现,使得戏剧的冲突激烈,情节扣人心弦。
5.观点一:哈姆莱特的复仇是成功的。虽然他丧失了生命,但是他最后能够手刃自己的杀父仇人——克劳狄斯。另外在这场人伦与命运的悲剧中,并没有让人们对“监狱”一样的人世绝望,至少,人们看到了人性和美德的光辉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观点二:哈姆莱特的复仇是失败的。他虽然手刃了仇人,但是他本来可以花更小的代价去完成复仇任务,偏偏由于他的延宕和犹豫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连累了他的母亲及一个正直的人——雷欧提斯,这又怎么能说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