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单元过关训练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沼气和煤层气的主要成分均是甲烷
B.水泥、玻璃、青花瓷、水晶、玛瑙都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
C.碳化硅(SiC)的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和轴承
D.储氢合金可用于以为燃料的汽车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固体的试管中滴加浓硫酸 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酸性:硫酸>硫化氢
B 将与以物质的量之比1∶4混合充满试管,倒置在饱和食盐水中,用可见光照射 混合气体颜色变浅,饱和食盐水进入到试管中 与反应的某些产物呈液态或易溶于水
C 工业上用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备粗硅 生成可燃性气体,得到黑色固体粗硅 非金属性:C>Si
D 向发黄的浓硝酸中通入 黄色褪去 浓硝酸中混有
A.A B.B C.C D.D
3.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下关于常见的有机物的性质和应用分析正确的有
①乙烯和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②聚氯乙烯和四氟乙烯都是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③聚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④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合成乙醇
⑤苯中无碳碳双键,化学性质稳定,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⑥氯仿(三氯甲烷)是工业上常用的一种溶剂,工业上常用和按体积比1∶3混合制取,且产物纯净
⑦聚乙烯常用于制造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它可以用来直接包装食品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并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合理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5.传统酿酒过程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蒸粮 拌曲 堆酵 馏酒
A.“蒸粮” 时适当鼓风可加快燃烧速率
B.“拌曲”时加入的酒曲起催化作用
C.“堆酵” 过程中淀粉会发生水解
D.“馏酒”得到的馏出物为纯净物
6.材料的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古以来我国的陶瓷制品享誉海内外,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兽首冠人像使用的青铜属于合金
C.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制造特种防护服的芳纶纤维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3、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
B.CO2的结构式:O-C-O
C.的电子式:
D.K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KHSO4=K++
8.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
B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酸化,再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有
C 将铜片和Al金属片同时插入浓硝酸中铜片溶解 证明金属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
A.A B.B C.C D.D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原因 结果
A 草酸钙是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卤水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
B 三氯化铁具有氧化性 三氯化铁可作净水剂
C 聚氯乙烯塑料稳定性比聚乙烯塑料强 用聚氯乙烯塑料袋来盛装食品
D 天然气含碳量比液化石油气低 燃气灶将天然气改为液化石油气时需增大空气进入量
A.A B.B C.C D.D
10.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酸检测时用到的“拭子”由尼龙纤维制成,尼龙纤维属于有吸附性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为增强口罩的密封性,均放了鼻梁条,有的鼻梁条是铝合金的,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中国空间站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D.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酸雨的形成都与有关
11.乙硼烷化学式为,其结构如图所示,是一种强还原性物质,易水解,水解方程式为。可用硼氢化钠()为原料反应制得乙硼烷。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 B.2.8g 完全水解,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2
C.可与甲醇反应生成 D.能用和稀硫酸反应制备
12.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与卤化氢反应时断裂②键
C.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②键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键
13.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生活现象 化学知识
A 铝箔常作为食品、药品的包装材料 铝是不活泼的金属且性质稳定
B 佩戴N95口罩能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N95口罩具有吸附、过滤等作用
C 手艺人将白砂糖制成造型奇特的“棉花糖” 白砂糖的主要成分蔗糖是高分子化合物
D 美国对中国进行计算机芯片技术封锁 计算机芯片主要成分是SiO2
A.A B.B C.C D.D
14.下列关于乙烷、乙烯、乙炔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 ②乙烷属于饱和烃,乙烯、乙炔属于不饱和烃
③乙烯、乙炔能使溴水褪色,乙烷不能使溴水褪色 ④它们都能燃烧
⑤它们都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A.①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5.按要求填空
Ⅰ.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回答下列问题:
(1)硫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氨气的电子式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_______。
(3)硫酸钾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4)在加热条件下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某些烃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5)丁的分子式是_______,写出戊的结构简式_______
(6)写出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Ⅲ.烃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制得烃的衍生物,例如由丙烯可以制得丙烯酸(CH2=CHCOOH)、乳酸()等。
(7)丙烯酸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8)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9)木糖醇[]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在人体中的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可作为糖尿病人的热能源。请预测木糖醇的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
16.氢化铝锂(LiAlH4)、硼氢化钠(NaBH4)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制备氢化铝锂方法是:首先高温高压合成氢化铝钠,然后与氯化锂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Na+Al+2H2NaAlH4;NaAlH4+LiClLiAlH4+NaCl。上述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NaBH4的电子式为_______,其与水反应生成NaB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还原能力(单位质量转移电子数):LiAlH4_______(填“>”“=”或“<")NaBH4。
(4)工业上湿法合成NaBH4路线如下:
①"合成”步骤中常将NaH分散到矿物油中再与硼酸三甲酯[化学式:B(OCH3)3,易溶于矿物油中]反应,其目的是_______。
②“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7.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如图,在甲试管中依次加入3mL乙醇、2mL浓硫酸、2mL乙酸。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地加热3~5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1)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并溶解挥发出的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开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分离方法是________。
(4)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
18.阅读科技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胜利闭幕,本届冬奥会大量使用了高科技。
材料1: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中神奇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该技术就是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是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再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降温降压达到-20℃至-15℃,再相变蒸发吸热完成制冷和制冰的过程。该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
材料2:冬奥会服装中的“黑科技”。本次冬奥会颁奖礼仪服装的衣服内胆里特意添加了第二代石墨烯发热材料,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导热系数非常高。穿着礼仪服装前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石墨烯发热服会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此外,比赛服装中的科技含量更高,例如速滑竞赛服中,含有弹性超强的橡胶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体力消耗。
(1)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_。
(2)第二代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它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优良的导体,画出构成石墨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与普通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C.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D.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烯可以还原氧化铜
(4)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的优点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天然气、沼气和煤层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相同的,均为甲烷,A正确;
B.水晶、玛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是硅酸盐,B错误;
C.碳化硅(SiC)是共价晶体,其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和轴承,C正确;
D.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H2,并与H2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储氢合金可用于以氢气为燃料的汽车,D正确;
故选B。
2.B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向盛有固体的试管中滴加浓硫酸,实验现象为生成淡黄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不能得到酸性:硫酸>硫化氢的结论,A错误;
B.与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混合物和HCl,HCl极易溶于水,且有卤代烃为液态,则光源照射下一段时间,试管内液面上升,得到结论:与反应的某些产物呈液态或易溶于水,B正确;
C.工业上用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备粗硅和可燃性CO气体,为非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得到非金属性:C>Si的结论,C错误;
D.发黄的浓硝酸中含有二氧化氮,可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溶液黄色褪去,浓硝酸中不含,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①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水褪色,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不相同,①错误;
②聚氯乙烯是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而四氟乙烯不是高分子材料,②错误;
③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不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③错误;
④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④正确;
⑤苯中无碳碳双键,化学性质稳定,但苯可以燃烧,能发生氧化反应,⑤错误;
⑥用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多步取代同时发生,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所以很难控制取代基的数目,⑥错误;
⑦聚乙烯常用于制造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聚乙烯无毒,它可以用来直接包装食品,⑦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2个;
故选B。
4.B
【分析】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并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可选溴水除去乙烯,然后干燥即可,或选酸性高锰酸钾除去乙烯,再选碱液除去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后干燥,以此来解答。
【详解】乙烯与溴的CCl4发生加成反应产生液态1,2-二溴乙烷,除去了杂质乙烯,但乙烷溶于CCl4,且溴易挥发,故不能除杂,①不符合题意;
②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生液态1,2-二溴乙烷,除去了杂质乙烯,而乙烷与溴水不能反应,逸出后乙烷与碱石灰也不能反应,可以被碱石灰干燥,故能够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②符合题意;
③乙烯会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CO2气体,乙烷与酸性KMnO4溶液不能反应,然后通过NaOH溶液,CO2被NaOH溶液吸收除去,但得到的乙烷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不是纯净干燥的乙烷,③不符合题意;
④乙烯会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CO2气体,而乙烷与酸性KMnO4溶液不能反应,因此混合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后为气体乙烷、CO2及水蒸气的混合物,通过碱石灰后除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气体,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可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并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的实验操作是②④,故合理选项是B。
5.D
【详解】A.鼓风可以增加氧气浓度,加快燃烧速率,故A正确;
B.酒曲是一种催化剂,加入酒曲在酿酒时可以起催化作用,故B正确;
C.“堆酵”过程中,酿酒原料所含淀粉在糖化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故C正确;
D.“馏酒”主要是蒸馏过程,通过把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所以“馏酒”得到的馏出物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6.C
【详解】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
B.青铜属于铜合金,为金属材料,故B正确;
C.碳纤维主要成分为碳单质,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芳纶纤维为合成纤维,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 中子数为143、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质量数为143+92=235,原子符号:,故A错误;
B. 碳与氧形成双键,CO2的结构式:O=C=O,故B错误;
C. 的电子式:,故C正确;
D. 硫酸是强电解质,K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KHSO4=K++,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乙烯中C=C能与溴加成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A正确;
B.先加入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BaSO4等,溶液中不一定存在,B错误;
C.Al与浓硝酸反应产生致密的Al2O3而阻止进一步反应,不能根据这一性质比较金属性强弱,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产生的HCl具有酸性,D错误;
故选A。
9.A
【详解】A.豆腐中含有钙离子,菠菜中含有较多草酸,两者一起煮,生成草酸钙,草酸钙是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故A正确;
B.氯化铁可作净水剂,是利用Fe3+水解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吸附凝聚水中悬浮固体小颗粒,因此氯化铁作净水剂,与氯化铁的氧化性无关,故B错误;
C.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聚氯乙烯塑料会释放出一些有毒的小分子,因此聚氯乙烯不能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故C错误;
D.天然气、石油气均为碳氢化合物,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消耗的O2为x+,其值越大,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越多,因此燃气灶将天然气改为液化石油气时,需要减小空气进入量,故D错误;
答案为A。
10.C
【详解】A.尼龙纤维是聚酰胺类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A正确;
B.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正确;
C.碳纤维是碳的一种单质,是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
D.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D正确;
故选C。
11.C
【详解】A.由乙硼烷的结构示意图可知,乙硼烷分子中B-H-B是特殊的3中心2电子共价键,所以1mol乙硼烷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故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乙硼烷水解时,氢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被氧化、又降低被还原,乙硼烷是反应的还原剂,水是氧化剂,1mol乙硼烷完全水解,反应转移6mol电子,则2.8g乙硼烷完全水解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故B错误;
C.乙硼烷还原性强,甲醇中羟基的氢活泼,可以被还原成,反应与水解原理一样,易得出会生成,故C正确;
D.稀硫酸中有大量的水,根据信息可知乙硼烷易水解,因此不能用稀硫酸来制取,故D错误。
答案选C。
12.C
【详解】A.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羟基中的O—H键断裂,A项正确;
B.乙醇与卤化氢反应时生成卤代烃,断裂②化学键,B项正确,
C.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时,断裂①和③化学键,C项错误;
D.乙醇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键①②③④⑤全部断裂,D项正确;
故选C。
13.B
【详解】A.铝是活泼的金属,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因此铝箔常作为食品、药品的包装材料,故A错误;
B.N95口罩具有吸附、过滤等作用,因此佩戴N95口罩能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故B正确;
C.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为二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晶体硅为半导体材料,计算机芯片主要成分是Si,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4.D
【详解】①乙烷、乙烯和乙炔结构不相似,分子式也不同,所以它们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故①正确;
②乙烷是饱和烃,乙烯、乙炔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乙烯和乙炔是不饱和烃,故②正确;
③乙烯、乙炔中碳碳不饱和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乙烷和溴水不反应因而不能使溴水褪色,故③正确;
④它们都属于有机物,都能燃烧,故④正确;
⑤乙烯和乙炔中碳碳不饱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烷性质稳定和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所以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15.(1) 第三周期第ⅥA族
(2)
(3)K2SO4=2K++SO
(4)2H2SO4(浓)+CCO2↑+2SO2↑+2H2O
(5) C3H8 CH3CH2CH2CH2CH3
(6)2CH3CH3+7O24CO2+6H2O
(7)羧基
(8)CH2=CH2+H2OCH3CH2OH
(9)氧化反应,酯化反应
【详解】(1)硫元素的质子数16,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ⅥA族。氨气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2)硫化钾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
(3)硫酸钾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SO。
(4)在加热条件下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CO2↑+2SO2↑+2H2O。
(5)丁是丙烷,分子式是C3H8,戊是正戊烷,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3。
(6)乙是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3+7O24CO2+6H2O。
(7)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8)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
(9)中含有羟基,因此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等。
16.(1) 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应
(2) NaBH4+4H2O=4H2↑+Na[B(OH)4]或NaBH4+2H2O=NaBO2+4H2↑
(3)=
(4)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B(OCH3)3+4NaOH=3CH3ONa+NaBH4
【解析】(1)
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第一个反应是化合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故第二个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2)
NaBH4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离子构成,离子是B和H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其电子式为 ;NaBH4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a[B(OH)4]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H4+4H2O=4H2↑+Na[B(OH)4]或NaBH4+2H2O=NaBO2+4H2↑。
(3)
LiAlH4和NaBH4中的H均为-1价,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做还原剂,等物质的量的LiAlH4和NaBH4中的H物质的量相等,LiAlH4和NaBH4的摩尔质量均为38g/mol,所以LiAlH4和NaBH4的还原能力相等。
(4)
①硼酸三甲酯易溶于矿物油中,将NaH分散到矿物油中再与硼酸三甲酯反应,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②“合成”反应是B(OCH3)3和NaH反应生成CH3ONa和NaBH4,化学方程式为:B(OCH3)3+4NaOH=3CH3ONa+NaBH4。
17.(1)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2)BC
(3) 分液漏斗 当漏斗中的液体分成清晰的两层后,取下分液漏斗顶部的塞子,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然后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4)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酯化反应
【分析】浓硫酸密度大,应将浓硫酸加入到乙醇中,以防酸液飞溅,乙酸易挥发,冷却后再加入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除去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可以通过分液操作分离,必须使用的仪器为分液漏斗;乙酸乙酯的密度较小,在混合液上层,所以乙酸乙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实验中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同时该反应生成水,浓硫酸吸水,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故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①与挥发出的乙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溶解部分挥发出的乙醇;②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析出,故答案为BC。
(3)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分离不相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应采用分液的方法,使用分液漏斗,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4)制取乙酸乙酯的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该反应为酯化反应。
18.(1)橡胶
(2) 是
(3)AD
(4)碳排放趋近于零,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环保
【详解】(1)橡胶中的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答案为橡胶。
(2)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石墨是优良的导体,石墨烯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A.石墨烯是石墨的单质,石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流体与普通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
C.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是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气态或液态,分子间都是有间隔的,故C错误;
D.石墨烯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则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烯可以还原氧化铜,故D正确;
答案AD。
(4)从第一段最后一句文字可以看出,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的优点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故答案为碳排放趋近于零,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