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福州将军敬穆项向道光皇帝上奏:“今自夷人来厦开市……洋布洋棉……充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
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中国产品完全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D.列强入侵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解析 据“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手工业产品(棉布)的市场竞争力不敌洋布洋棉,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其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故选C项。
2.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判断表中企业 ( )
时间
地点
国籍
企业名称
1843年
香港
英
阿白丁船坞
1843年
上海
英
墨海书馆
1845年
广州
英
柯拜船坞
1845年
宁波
美
美华书院
1846年
广州
美
丹麦岛船坞
A.属于商品输出的形式 B.得到清政府的允许
C.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D.属于近代企业
答案 D
解析 表中企业的关键信息有:时间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地点是中国城市,国籍是英美。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资本输出的形式,A项错误;此间在华企业未得到清政府的允许,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这些企业运用机器生产,属于近代企业,D项正确。
3.(2014·芜湖市模拟题)“道光中,行海运,岁漕百万,由沪至天氏亦借沙船,官商称便。自汽船盛行后,搭客运货,更为利便,而沙船之业遂衰,即海运亦归招商局承办。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这表明 ( )
A.汽船使传统的沙船航运日渐衰败
B.轮船招商局垄断国内所有航运业
C.沙船业和汽船业都由官府控制
D.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答案 A
解析 据“汽船盛行后”“沙船之业遂衰”“寥落如晨星矣”可知A项正确;BCD项都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4.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了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之后又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李鸿章说:“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突出影响在于 ( )
A.取代外商企业在华的统治地位 B.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
C.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D.促进官办企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洋务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项夸大事实。CD项观点本身正确,但均片面。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均属于民族企业,故B项正确。
5.下表是中国近代两个时期近代工业的统计数据,对表格的分析正确的是 ( )
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10万元)
时间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
合计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1872-1894
53
47
9.6%
19
162
33.1%
103
280
57.3%
175
489
1895-1913
463
908
41%
86
295
13%
136
1031
46%
685
2 234
注: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A.商办企业的发展极为艰难
B.官办企业一直是近代工业的主体
C.外资企业在工业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
D.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答案 C
解析 从表格可以看出,两个时期商办企业一直呈上升发展状态,没有表现出“极为艰难”,A项错误;官办企业比重逐渐下降,不能说一直是近代工业的主体,排除B项。D项指的是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和部门分布上的不均衡,从表格不能看出;材料可以看出外国企业占据一半左右,居于优势地位,故选C项。
6.江苏著名实业家荣德生、荣宗敬,1896年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这些企业能够创办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方官员的支持 B.总督高度重视
C.政府宽松政策 D.企业家的执着
答案 C
解析 据时间“189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是这些企业得以创办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
7.1913年张謇在其《实业政见宣言书》中主张:“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为首。”这体现张謇 ( )
A.冲破传统观念的改革精神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C.致力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D.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张謇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途径的思想,故选C项。
8.《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载:“……中国无产阶级的很大一部分较之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些,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此观点意味着中国 (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里产生了最早的无产阶级
B.早期资产阶级主要来源于地主、官僚和商人
C.无产阶级产生早、来源多、群众基础广
D.早期资产阶级的人数相对较少,缺乏基础
答案 C
解析 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诞生于在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不符;D项与材料结论无关;故选C项。
9.近代著名实业家荣德生曾感叹说:“天道变,世道却不变。我只想老老实实办实业,可是不靠官场、不依赖乡绅就一事无成。”这表明 ( )
A.荣德生思想僵化,坚持“天道” B.荣德生想投身官场,升官发财
C.封建势力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要符合中国国情
答案 C
解析 通过“不靠官场、不依赖乡绅就一事无成”可知荣德生发展实业受到官场、乡绅等封建势力的阻碍,故选C项。
10.下表是一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这说明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一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
一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A.国际形势和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
C.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D.近代民族工业自身局限性
答案 A
解析 表格反映了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故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形势和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故选A项。
11. 20世纪初,宣扬实业救国论的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1905年把振兴实业、讲求物质说成是“救国至急之方”,攻击革命派的“自由、革命、民主、自立之说”,是所谓“毒溺中国之药”。上述现象说明实业救国论 ( )
A.正确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C.对中国政治变革将起到一定阻碍作用 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答案 C
解析 在清朝反动政权下,是不可能仅仅依靠振兴实业来救国的,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才能为振兴实业创造必要的政治前提。所以实业救国口号并没有揭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项错误;B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表明实业救国论反对资产阶级革命,这将对中国的政治变革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C项正确。
12. 1943年初,重庆的经济部门发表的一份工业报告中说:国民党统治区的3 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 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这表明 ( )
A.当时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C.当时中西部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答案 D
解析 抗战期间,日本或毁灭或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排除A项;该报告表明,抗战时期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数量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将沿海企业内迁,从而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故D项正确。B项观点错误。抗战期间,中西部地区成为抗战的后方基地,而“全国经济重心”仍是东南沿海地区,排除C项。
二、材料分析题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 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 510荷盾,获利651 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二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植茶面积(万亩)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2-1837(平均)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1894
841.6
420.8
207.5
213.3
1901
674.6
337.3
210
127.3
材料三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 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 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3分)
答案 (25分)
(1)影响:促进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也造成欧洲白银大量地流入中国;茶叶贸易的冲突,成为北美殖民地革命的导火线。(任答四点8分)
原因:中国江南地区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中国茶叶产量大且质量好;工业革命茶叶消费成为时尚。(任答两点4分)
(2)趋势:19世纪30-80年代,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增长;19世纪90年代后,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回落。(任答一点2分,两点3分)
增长原因:鸦片战争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经济逐渐解体,加速农产品商品化;口岸增开、关税降低,促使中外贸易激增。(5分)
回落原因:国际市场上印度茶的竞争;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等。(5分)
14.(2014·开城中学模拟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从中国掠夺农产,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生丝的贸易差不多全部操纵在英国人手里。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起,生丝的出口量不断上升,这一年超出了1万担,咸丰八年(1858年)达6.9万担。茶叶的贸易相当大部分也是英国人所独占。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出口量即达53万担,超过战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此后出口量继续上升。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871年前后,广东番禺县“女红以纺织为业,近洋纱自外国至,质松价贱,末俗趋利,以充土纱,遂多失业者矣”。
——谯珊《近代城市消费生活变迁的原因及其特点》
材料三 1931-1936年中国东北地区进出口统计表
项目年份
进口净值(千关两)
出口净值(千关两)
1931
152 676
322 076
1932
171 385
269 076
1933
273 434
236 322
1934
332 087
237 272
1935
302 975
188 421
1936
397 307
292 613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分析洋纱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分析1931-1936年中国东北地区进出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4分)
答案 (1)情况:出口的是丝、茶等农产品,且出口量迅速增加;丝、茶的贸易为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操纵。(3分)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门户被打开;西方列强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材料。(2分)
(2)影响:洋纱取代土纱,使纺与织分离,手工业者破产失业。洋纱占领中国市场,外国侵略者掠夺中国财富。使中国人民生活更加贫困。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4分)
(3)特点:进口基本呈增长趋势,出口基本呈下降趋势。(2分)原因: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并把东北变成其殖民地,加强了对东北的商品倾销和经济掠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