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二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
语 文
语言的锤炼
人靠衣裳马靠鞍。优美的语言,好比漂亮的衣裳,让人赏心悦目。一篇文章要想得到读者的青睐,没有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的精彩语言是不行的。好的语言,如饮醇酒,如品香茗,如沐春风,使人内心愉悦,通体舒畅。因此,在高考中,优美的语言也就成了作文得高分的亮点之一。那么,如何锤炼语言呢
一、妙引诗词名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言警句、民谚俗语、诗词佳句等,文辞华美,语言精练。如果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这些名言名句,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能使文章平添文采。
如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中的一段:
寂寞是什么 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里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 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二、善用修辞手法
要想让描写的景物鲜活起来,运用恰当的修辞是必不可少的。如同我们做菜时光是主料不加配料,想必那菜也无味得很。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是这样描写荷花的: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羞涩”本是人所具备的情态,作者用其来描绘荷花,表现了荷花的轻盈多姿;同时将荷花比喻为明珠、星星与刚出浴的美人,使读者感受到了荷花的晶莹闪亮与纯洁。想想看,如果去掉了这些修辞,这篇文章还会被人奉为经典吗
三、描写生动细腻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抒情散文,只要对环境、人物、事件等内容进行细腻、逼真而精彩的描写,就会使文章文采洋溢。
如《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后,贾母设宴宴请诸人,刘姥姥的一席“表演”,引逗得大家大笑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各种不同的笑,伴随着各自的动作,体现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在这里,我们看到他们各自不同的情态,听到他们发出的不同笑声,真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四、灵活运用各种句式
文章中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搭配,可以使语言摇曳多姿,参差错落,从而产生美感。议论文可适当多用长句,记叙文可多用短句。
如高考优秀作文《山水有责,长征有路》的开篇:
是鹰,就要搏击长空,翱翔千里;是虎,就要雄啸深山,威震一方。花开一季,自有其艳;草青一生,自成其景。每一个物种,有每一个物种的使命;每一片山水,有每一片山水的责任;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长征!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国际大都市,只用了30年,堪称举世之创举!
长短句的交错使用,开篇即给读者以音韵铿锵、节奏明快之美感。
五、富有哲理性
富于哲理的语句,充满着理性的思维,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令人深思,使人警醒。
如高考优秀作文《不深不浅种荷花》中的一段文字:
蝶翼翩翩,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便深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关,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 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
这段文字不仅紧扣话题,而且具有哲思,引人遐想。词汇丰富,语言华丽,对话题主旨进行了富有诗情和哲理的阐述。
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谐统一,熔于一炉,不仅能体现文章思想的深度,而且能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宗璞的《报秋》: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有景有情有思,真正将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
当然,要让笔下文采飞扬,还必须广采博学增加语言积累,还要多向生活学习,多向美文学习,多做课外摘抄,多记诵诗词歌赋。
“操千曲而后晓声”,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
例文点评
承受是一种分量
“今晚真不想回家,不回那个可怜的家!”瑛抹着眼泪,拖着沉重的脚步徘徊在夜幕下。
1.文章的主人公为什么“不想回家”
没有月亮的夜晚,很黑。白天里那仿佛童话一般的金黄色的白桦树这时也无影无踪,身旁的潺潺流水似乎在向情人诉说着无限委屈,夹杂在田野里的昆虫凄凉地叫着,使人感到秋天的一丝凉意。
瑛坐在地上,眼前浮现出刚刚发生的那一幕……迈进门,瑛就见父亲异乎寻常地点燃了一根旱烟,皱着眉头吧嗒吧嗒地抽着。母亲像哭过似的。瑛预料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果然,大家闷闷地坐了一会儿,父亲艰难地先开了口:“瑛呀,你明天不要去报名了——钱……钱还没凑齐呢!”
“什么 不报名 ”瑛像突然跌入了冰窖,透心的寒意击得她茫然失色,她不敢相信这句话是真的,但她潜意识的一片茫然告知她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瑛的心在沉,在沉。
2.第2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跌入了冰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很长时间的一段沉默。
“她爸,要不,再想想法子。瑛这孩子可是考上了重点中学,还是咱乡里第一名的苗子,要是不上,可毁了她一辈子。”
母亲沉重的话语刺得瑛一激灵,“一辈子,一辈子……”瑛的脑海里反复出现这三个字。是的,一辈子,我要走出去,我要换个活法!
“爸,咱再借些钱!学期放假我就在县里打工挣学费,下一学年再不从家里要钱。”瑛从来没有这样恳求过父亲,她怕多病的父亲更为难。
父亲听到女儿的哭腔,那铜黄色的脸一下子拉长了,泪水从心底里流出来。
4.“在沉,在沉”“一辈子,一辈子……”,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泪水从心底里流出来”,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他看着贴满奖状的小屋,看着勤奋懂事的女儿,再看看自己病残的双腿,鼻子不禁一酸。自己这辈子就窝在了这穷沟沟儿,孩子有了这样好的机会,为人父的他怎忍心将孩子的希望浇灭 心沉如磐,他抬头看见傍晚的霞光依然红得刺眼。怎样的沉重都要迎来明天的太阳,明天就要交学费了。他好像看见自己的女儿笑得花一样的脸,漂亮的书幸福地躺在女儿的怀里。他默默地拄起拐杖。
“她爸,你去做啥 ”
“去村主任家看看。”父亲的话很平和,却很有分量。
“爸!……”瑛欲言又止,泪已夺眶而出,她掂得出父亲决定的重量。
6.文章多用感叹句,这样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承受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分量,在必经的路口,瑛听见了飒飒的白桦树响,秋天必是华美的,因为它承受了沉甸甸的过往,承受了沉甸甸的收获——承受需要力量。
7.结合文章结尾,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内涵。
点评无力承受沉重的学费负担这一主题在文章中并不鲜见,作者为了充分表现这一主题,精心锤炼语言。在文中,作者用几个精准的动词,把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斗争刻画得入木三分。“拉长”“抬头”“拄起”三个词语分别展现了人物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为愁所困—寻求出路—坚定决心”,将一个为了孩子的未来而甘愿承担一切的残疾父亲的形象凸显出来。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