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
语 文
文章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俗话说,“三分文,七分改”。修改文章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围绕主旨、观点、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看文章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恰当,是否体现了作文的要求,是否易于被读者接受等。
文章修改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一、着眼全篇,宏观把握。
面对写完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看文章立意是否明确,所选材料是否恰当、典型;再考虑文章整体框架方面,看文章谋篇布局是否合理,结构是否紧凑,过渡是否自然。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权衡 得失。
二、重视开头和结尾的修改。
作文要注意开头结尾的章法。如开头开门见山,或引用诗文富有诗意,或排比、反复增强语势;结尾或呼应开头,或议论作结,或含蓄表现,或点明话题。
三、小处着手,细致检查。
1.是否有标题,标题是否恰当。
2.是否有遗漏字、多余的字、错别字。
3.是否有语病。
4.标点是否有误(标点的位置是否恰当;切忌随手一点,或一逗到底)。
5.是否符合格式要求(特别是应用文的格式是否正确)。
6.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四、重视文面,规范修改。
考场作文尽量少修改,如若修改,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给人以眉目清楚之感。考场作文的修改不像练笔作文那样随意,应该精而当,既要改到文章要害处,又要注意保持卷面的美观。
当然,我们平时要养成自己动笔之前列提纲的习惯。思路没有想好之前决不动笔,提纲写成后要反复修改,直至自己满意后再动笔。这样,思路通了,提纲有了,书写成文就变得容易了,写出的作文也会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作文片段修改举例:
修改角度一:灵活运用长句和短句
[病例]
静坐在书屋中,盘膝而坐。握着一本古书,捧起了一杯新茶,茶香和书香,满口满目,不亦乐乎 ……读书也是一种味道,一种真真切切的味道,非常纯净,纯净得让你不会有一丝杂念。……读《三国演义》,读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激烈处我们会拳头紧握;平和处,心尤澎湃;苍凉处也一定会潸然泪下。不是丝丝缕缕的儿女情长,而是战鼓紧响的壮怀激烈,是一代代英豪战场洒血的壮举,是会让你心灵落泪的味道,品一品,那是一种淡淡的、苍凉的味道。
读书,犹如品人生、品世界、品心灵、品自己,不会让你迷失,只会让你找回更真实的自我;不会让你悸动不安,只会让你心境平和,如一池静水。
[点拨]
文段把读书的感受真切地表达了出来,修改时可以让长短句交替出现,使文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优例]
静坐书屋,盘膝而坐。握一本古书,捧一杯新茶,茶香,书香,满口满目,不亦乐乎 ……读书也是一种味道,一种真真切切的味道,纯净得让你不会有一丝杂念。……读《三国演义》,读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激烈处,拳头紧握;平和处,心尤澎湃;苍凉处,潸然泪下。不是丝丝缕缕的儿女情长,而是战鼓紧响的壮怀激烈,是一代代英豪战场洒血的壮举,是会让你心灵落泪的味道,品一品,那是一种淡淡的、苍凉的味道。
读书,犹如品人生、品世界、品心灵、品自己,不会让你迷失,只会让你找回更真实的自我;不会让你悸动不安,只会让你心境平和,如一池静水。
修改角度二:重视句间关系
[病例]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担 何事不可为 爱国和奋斗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要想建功立业,奋斗是体现,是结果;爱国是方向,是前提。“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即使空喊口号,却不去奋斗,不去行动,也不能称之为爱国。检验一名知识分子是否爱国,不看表态,而看表率;不看说得如何,而看做得如何。黄旭华,为了祖国的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林俊德,为了祖国的核试验,五十年扎根戈壁大漠……他们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以奋斗彰显报国至诚,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大写的科学家。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因为,也有少数知识分子,轻视了“大”,而追求“小”;轻视了理想,而追求私利。有的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总想让“翅膀”挂满黄金;有的喜欢追名逐利,总是急功近利,不愿坐冷板凳,更不愿一生只干一件事。诸如此类,背离了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优良传统,也难以做到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
[点拨]
写作要根据句间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并注意分句之间的逻辑关联。“结果”和“前提”相比,“前提”应在前;“即使”表假设,“却”表转折,复句关系不成立,也应修改;“奋斗”和“行动”相比,应先“行动”,再“奋斗”;“因为”表因果关系,但句中不存在因果关系,句中是表转折关系的复句,所以应修改。
[优例]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担 何事不可为 爱国和奋斗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要想建功立业,爱国是方向,是前提;奋斗是体现,是结果。“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如果空喊口号,而不去行动,不去奋斗,也不能称之为爱国。检验一名知识分子是否爱国,不看表态,而看表率;不看说得如何,而看做得如何。黄旭华,为了祖国的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林俊德,为了祖国的核试验,五十年扎根戈壁大漠……他们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以奋斗彰显报国至诚,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大写的科学家。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然而,也有少数知识分子,轻视了“大”,而追求“小”;轻视了理想,而追求私利。有的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总想让“翅膀”挂满黄金;有的喜欢追名逐利,总是急功近利,不愿坐冷板凳,更不愿一生只干一件事。诸如此类,背离了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优良传统,也难以做到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
修改角度三:关注语序
[病例]
当天宫一号遨游于浩瀚的宇宙之中,首次太空授课的观众中有我充满渴求的身影。我是多么希望能够投身于我最热爱的航天航空事业!而在我醉心于学习,向着未知的太空进发之时,中国亦在追梦的路上创造、前行、拼搏:互联网高度普及、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我想,当你拾起这个尘封的时光瓶时,我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自豪成为航空队伍中的一员,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一分力量,与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的奋斗相交融,我们的梦想怒放于时代的枝头,写就“中国梦”的春暖花开,写就中国的春意盎然。这种充满哲学意义的联结,是千年以来“天下大同”的思想传承,是我们血脉里的团结一心,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全面小康的道德追求,是不懈地追求美好生活的核心。
[点拨]
“创造、前行、拼搏”语序不当,应先“前行、拼搏”,再“创造”;“自豪”应修饰“一员”;“中国”和“中国梦”相比,应先“中国”,再“中国梦”。
[优例]
当天宫一号遨游于浩瀚的宇宙之中,首次太空授课的观众中有我充满渴求的身影。我是多么希望能够投身于我最热爱的航天航空事业!而在我醉心于学习,向着未知的太空进发之时,中国亦在追梦的路上前行、拼搏、创造:互联网高度普及、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我想,当你拾起这个尘封的时光瓶时,我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成为航空队伍中自豪的一员,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一分力量,与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的奋斗相交融,我们的梦想怒放于时代的枝头,写就中国的春意盎然,写就“中国梦”的春暖花开。这种充满哲学意义的联结,是千年以来“天下大同”的思想传承,是我们血脉里的团结一心,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全面小康的道德追求,是不懈地追求美好生活的核心。
修改文章:
善待生命的光与影
光明是美妙的,它使生命的泉水凉爽可口;光明是美好的,它使生命的歌声意蕴深刻;光明是令人激动的,它使如诗的生命热情奔放。但光明到来之时,阴影也会出现,它会使生命的征程布满荆棘。我们做的,只能是走出阴影,迎接,乘上开往春天的地铁,奔赴明日的征程。①
正如托翁所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人生抑或人性总有不完美之处,万物亦然。峰巅上的雪莲,在生命的绝地,也会挺起傲然的尊严;狂浪上的海燕,在生命的险境里,也会发出快乐的呐喊;黑暗中挣扎的蛹,在生命的寂寞里,也会磨炼出飞舞的翅膀。不朽的生命,总是在考验中绽放永恒的灿烂。②
我们无法抹去光明下留存的影子,不仅在于这是自然法则的约束,更在于抹去了光或影,也就等于在无形中扼杀了事物的美。美源自何处 我想,是光影变幻间赋予的灵动。光明下的阴影,使光明更加真实灵动,物如此,人亦然。想起欧阳修这位以谦逊被人称赞的文豪,却在一次酒后自诩自己的《明妃曲》前篇是连李白、杜甫也无法写出的杰作。然而一次酒酣时的自夸,能否就将他的谦恭品格抹杀呢 相反,这一“得意忘形”的人生“阴影”,活脱脱地还原出了一个活泼灵动的文人形象。更不用提苏轼早年写于奏章用以弹劾的刻薄之语,这也不能抵消他中晚年后那份圆融真挚的情怀。人在光与影中不断成熟,苏轼的年轻气盛也在后来化为了灵动,这不正是光明与阴影间的调和与交织所赋予的真实灵动之美吗
同样,人性的阴影,亦使得阴影后的光明更加感人。越明亮的地方就会有越漆黑的影子。当你接受了影子,就可以享受最明亮的阳光。③人性的光辉,在历史背后永远屹立;人性的阴影,使得光明更加动人,岂不美哉
因而,人性之美、事物之美,在于融洽地调和了光与影。阴阳太极,周而复始;物极必反,生生不息。老子的智慧渗透在太极的包容互化之道中,这太极之道正是对光明与阴影的完美诠释。又如作画,泼墨留白之道,也是光影变化之理。光与影之意义,也在于此。
我们的一生无法十全十美,只有善待生命中那些不完美的光影变幻,才能在风云间奏响人生调和圆融、光影交织的名曲。④
①开篇的排比句看起来句式整齐,却是不合逻辑的;而且开篇侧重谈的是光明的作用,淡化了“光与影”的关系,开篇点题不能做到水到渠成,也不能很好地引起下文。
②这些例子没有突出前文提及的“不完美”的地方,虽然句子优美,但脱离了主题。
③这段文字与“人性的阴影”关系不大。文章的事实论据、道理论据都应该为中心观点服务,而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
④结尾不能和标题、前文很好地照应起来,显得思路不严谨,结构不完整。
升格作文
善待生命的光与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色清朗,其明亮固然赋予了梅花“月照花林皆似霰”的清澈,而仅仅目睹月色的皎洁是无法领略到梅影横斜的曼妙之意的。光明下的阴影,就如事物中的不完美之处,然而这一不完美,又使事物的美更加真实可感。①
正如托翁所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人生抑或人性总有不完美之处,万物亦然。白璧微瑕,相比于无瑕之美玉,虽然看似稍逊一筹,然而美玉似光,微瑕似影,即便残缺也无法掩饰其自然之美,正如光影永远相随而无法割裂。我们无法遮蔽日月的光华,也无法抹去淤泥的污浊,事物的两面无法合并为一面,光影相随,而事物的本质却不为其所阻碍。②
我们无法抹去光明下留存的影子,不仅在于这是自然法则的约束,更在于抹去了光或影,也就等于在无形中扼杀了事物的美。美源自何处 我想,是光影变幻间赋予的灵动。光明下的阴影,使光明更加真实灵动,物如此,人亦然。想起欧阳修这位以谦逊被人称赞的文豪,却在一次酒后自诩自己的《明妃曲》前篇是连李白、杜甫也无法写出的杰作。然而一次酒酣时的自夸,能否就将他的谦恭品格抹杀呢 相反,这一“得意忘形”的人生“阴影”,活脱脱地还原出了一个活泼灵动的文人形象。更不用提苏轼早年写于奏章用以弹劾的刻薄之语,这也不能抵消他中晚年后那份圆融真挚的情怀。人在光与影中不断成熟,苏轼的年轻气盛也在后来化为了灵动,这不正是光明与阴影间的调和与交织所赋予的真实灵动之美吗
同样,人性的阴影,亦使得阴影后的光明更加感人。纳粹分子辛德勒最后良心发现,积极营救落难的犹太人,让人性的阴影随着黎明的到来而消散;史书中钩心斗角、成王败寇的故事很多,却并不能掩盖史书背后如赵氏孤儿等故事中人性的光辉。③人性的光辉,在历史上永远屹立;人性的阴影,使得光明更加动人,岂不美哉
因而,人性之美、事物之美,在于融洽地调和了光与影。阴阳太极,周而复始;物极必反,生生不息。老子的智慧渗透在太极的包容互化之道中,这太极之道正是对光明与阴影的完美诠释。又如作画,泼墨留白之道,也是光影变化之理。光与影之意义,也在于此。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绘月影:“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④我们的一生无法十全十美,只有善待生命中那些不完美的光影变幻,才能在风云间奏响人生调和圆融、光影交织的名曲。
①修改后的开篇文字引用林逋、张若虚的诗句,指出欣赏明月与花影需要光影交织,由此入题论述“人生的变化、魅力、美源自光与影”,将“光与影”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充满辩证色彩。
②修改后的文字恰到好处地证明了“万物”中的“不完美”的一面,和前文一脉相承,联系密切。
③修改后的文字使用了事实论据,更好地阐释了“人性的阴影”和“光明”的辩证话题。
④最后以朱自清的名句收尾点题,开头由诗句中的“光影”始,结束依然用名句的“光影”收,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