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课件(共32张PPT)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抗日战争 课件(共32张PPT)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9 06:5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电影《八佰》中的“四行仓库 保卫战”是以中国近代史那一段历史为背景?
抗日战争
伟大的抗日战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历史原因:日本把侵略中国作为既定国策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及失业情况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失业人数 1400万 600万 300万 85万 300万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积蓄资本之不足。凡此军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一秘密文件
世界主要资本国家受经济危机影响,无暇东顾,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日本需要新的战争以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材料三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1933年4月对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谈话
内部原因:国共内战给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历史原因:日本把侵略中国作为既定国策
国际原因:世界主要资本国家受经济危机影响,无暇东顾,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日本方面:日本需要新的战争以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内部原因:国共内战给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日军今晨竟实行占据我沈阳 日关东军司令本庄已到沈阳
今晨据驻京日领馆方面传出惊人之消息,谓昨夜十一时,东北日军因中国军队有占领南满铁路之企图,遂与中国军队开火,于今晨一时占领沈阳北大营,今晨六时占领沈阳,日关东军司令本庄以到沈阳云云……...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八一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5年华北事变
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
侵华日军在沦陷区的统治和罪行
侵华日军在沦陷区的统治
政治:实行“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肆意开发沦陷区资源,滥发货币,掠夺沦陷区经济
文化:推行奴化教育,消弭沦陷群人民对统治者的仇恨
侵华日军罪行
开展细菌战
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利用人体进行试验,研究、制造细菌武器,用细菌武器进攻中国部队,屠杀中国人民。
1940年7月,日军满洲731部队和“荣”字1644部队派出飞机来到宁波投洒毒菌,1941年春天,日军满洲731部队又在湖南常德,投下带有鼠疫菌的毒物,使鼠疫在常德地区流行,几千人丧生。
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抗战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因日军进行细菌战而得传染病的人数达到1200万之多。
开展大屠杀:为消弭底层人民的反抗意志,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进行不同规模的大屠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南京大屠杀,据统计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面临民族危亡,全国人民是如何进行抗日救亡斗争的?
局部抗战:1931.9.18——1937.9
全面抗战:1937.7.7——1945.9
东北武装力量和爱国部队的抗争
东北三省沦陷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和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了抗日义勇军等武装力量。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称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东北抗日联军
杨靖宇
赵尚志
东北抗日联军情况表
部队名称 成立时间 领导人 活动范围
抗联第一路军 1936年6月 杨靖宇 辽宁、吉林两省东部
抗联第二路军 1938年1月 周保中 松花江下游地区
抗联第三路军 1939年5月 李兆麟 黑龙江北部
蒋光鼐
安德馨
蔡廷锴
宋哲元
冯玉祥
吉鸿昌
随着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脚步的不断逼近,一些国民党军队也开始奋起反抗
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全面在华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得到多地响应,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爱国学生和其他各界爱国人士的抗日运动
爱国工人举行罢工游行,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钞,,使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受到严重打击
世界各地华侨捐钱、捐物、参军不同形式支持国内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虽然全国军民,社会各界抗日热情强烈,但这些力量是分散的、局部的,难以对日本侵略者造成有效的打击。
需要一个统一高效的政府将这些力量组织起来
当时政治局势:国共内战仍然在继续,蒋介石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社会各界希望国共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西安事变和抗日统一战线形成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发动兵变,将其软禁。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张学良、杨虎城的八项救国主张
社会各界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国民党内部
何应钦等亲日派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宋美龄等亲美派主张和平解决
国际舆论:英美苏大多数国家为了维护在华利益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共产党: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后来的历史有着怎样影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标志: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影响:抗日战争进入有工农学兵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族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与的全民族抗战
国共合作宣言
全民族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拉开帷幕
1937年8月13日,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1937年8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对日本侵略进行自卫
八一三事变后,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卢沟桥事变图
自卫抗战声明书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了多场大会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
战役 时间 意义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0月 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张自忠将军殉国,是抗战以来中国战死的最高级别将领
敌后战场:1939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成为全国抗战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5个团,在华北敌后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反“扫荡”战役,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中,彭总在前线指挥关家垴战役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有着怎样的联系和不同呢?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联系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抗战路线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片面抗战 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全面抗战
战场范围 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 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作战规模和方式 多是兵团大会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小规模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国际局势逐渐向对中国有利方向发展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在形成。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
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局部地区的战略反攻
1944年开始,敌后抗日军民发起战略反攻。1945年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与盟国一起对日本进行最后的决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日方代表在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原因:
中国的抗日战争时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凝聚力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由中共倡导推动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
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是抗战走向胜利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加快了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
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抗战爆发原因:历史原因、国际原因、日本方面、中国内部原因
日军的侵略进程
1931:“九一八”事变后陆续占领中国东北三省
1935:发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蚕食华北
1937: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爆发
1938:武汉会战后,中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的殖民统治和罪行
沦陷区统治:政治、经济、军事
罪行:开展细菌战、屠杀中国军民
中国军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局部抗战
(1931.9.18—1937.9)
全面抗战
(1937.9—1945.9)
国共两个战场的贡献和比较
抗战的胜利
原因
历史意义
课后练习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战,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是( )
A、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B、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C
学完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某班同学出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
A、难忘九一八 B、血染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