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 (无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 (无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9 07:3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材料,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会促进私有制、国家和文明的发展,知道文明产生的标志及过程。 2.通过早期人类文明分布区域图和历史时间轴,梳理世界早期文明演进的历史轨迹,构建时空框架。 3.认识不同文明发展的共性和个性,理解地理环境因素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
“有趣”达成策略 走进历史,通过构建历史体系,梳理历史线索,体会历史味道。
“有效”达成策略 交流分享,合作探究,掌握应用。
一、【知识任务】获取知识。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要求:独立完成,认真规范。 ) 任务一:人类文明的产生(结合教材导言和第一目的内容,回答问题。) 1.概括文明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2.概况文明产生的一般过程,并说明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 任务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结合教材第二目的内容,回答问题。) 1.最初的文明主要分布在哪里?表现出怎样的特征? 2.根据教材,梳理古代各文明区域的成果 分布区域文明类型代表文明政治成就文化成就西亚:两河流域 大河文明古代巴比伦 东北非: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 南亚: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古代印度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海洋文明古代希腊
二、【能力任务】学以致用。运用上述知识,解决下列问题。(时间要求: ) 1.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 序言:“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照临黔首,光耀大地”。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据《汉谟拉比法典》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反映出特点。 2.种姓制度 材料二: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 ——《摩奴法典》 材料二反映了种姓制度怎样的特点? 3.雅典民主制度 材料三: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 材料五: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如何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 三、【素养任务】素养培育。所学内容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迁移。(时间要求: ) 1.早期文明多元的成因 材料一:“猛兽”:滔滔肆虐的洪水啊,无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揺让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肆虐的洪水却来将它淹没。 ——《全球通史》 材料二:“赠礼”: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育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呼吸。 ——《走进古埃及文明》 (1)结合材料,以古代西亚和埃及的主要成果或发展历程为例,说明自然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如何影响早期文明发展的 (2)根据所学回答,影响人类早期文明多元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 2.树立正确的文明观 材料三: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受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如何看待文明的多元性? 【作业】 一.巩固性作业: 1. 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为此法老建造了保存自己肉体的( ) A.神庙 B.金字塔 C.空中花园 D.宫殿 2. 按一般希腊人的观念,城邦就是人,完全不是城墙和船舰本身。城邦可以在本地,也可以集体迁徙到外地,甚至可以迁移到海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民集体是城邦的核心 B.城邦是全体希腊人的城邦 C.希腊城邦重视航海事业 D.城邦可以脱离地域而存在 3. 在印度种姓制度中,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的阶级是( ) A.首陀罗 B.吠舍 C.刹帝利 D.婆罗门 4. 以下有关两河流域文明文化成就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 B.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C.西亚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D.《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5. 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6. 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 7. 四大文明古国等古代文明能够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源自于( ) A.山川河海阻碍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B.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C.各文明早期都处于小国寡民状态 D.自然环境与历史条件的不同 二.预习性作业: 完成课本第2课文文本的预习和任务一 【知识拓展】 1. 种姓制度 在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于后期吠陀时代形成,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划分为四个种姓:第一等级称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第二等级称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第三等级称吠舍,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商人;第四等级称首陀罗,地位最低,需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四种姓之外还有“贱民”,称旃陀罗,处在社会最底层,为“不可接触者”。 种姓制度具有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特点。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寡头政治: 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原指少数人掌握的政权,如古希腊斯巴达的贵族政权。后通指由一小撮反动统治者操纵一切的政治制度。不仅是在政府之事务中服从少数人之统治的政治,而且在任何团体,诸如一个教堂、工会、学校,或者任何其他机关中,由少数人所管治者,均可称为寡头政治。 【我的收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