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自主学)
课 标 解 读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等方面的新变化。 1.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概括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说明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影响及对它的认识评价。 2.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宋同辽、西夏和金的关系,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宋代民族关系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学习难点】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
【知 识 清 单】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 背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 措施
(1)集权: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________;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________;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________。
(2)分权
①中央:由_________专掌军政,_________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并增设________为副相。枢密院又与“________”在调兵权与统兵权上进行分权。
②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_____________”。州一级增设___________,与知州彼此制约。
(3)抑制武将:制定了崇文抑武的方针。
3. 影响
(1)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_________。
(2)行政效率低下,政治风气因循守旧。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 边防压力
(1)宋辽关系: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_________”。
(2)宋与西夏关系: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_________”。
2. 财政危机:“岁币”和“岁赐”数目庞大;军队不断扩编,军费直线上升;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
三、王安石变法
1. 开始:1069 年,_________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 目的:_________。
3. 具体措施
(1)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2)强兵:实行“_________”的征兵制。
4. 影响
(1)意义:达到了_________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2)局限:_________效果不明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1. 南宋建立:1127 年,_________灭北宋,南宋建立,定都_________。
2. 宋金议和:1141 年,南宋与金订立_________。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岁贡”。形成了南宋与金________的局面。
【知 点 研 习】
1、构图解史 北宋对机构权力的分散
2、知识拓展 如何评价“崇文抑武”政策
“崇文抑武”政策指北宋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北宋制定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和军队。这一政策一方面使北宋军队战斗力减弱,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吃败仗;另一方面,这一政策使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社会安定。
3、导致北宋财政危机的“三冗”
(1)一职多官、恩荫、大兴科举等导致“冗官”。
(2)扩编军队导致“冗兵”。
(3)“冗官”“冗兵”,加之战争赔款、边疆危机、大兴土木等导致“冗费”。
(4)“冗官”“冗兵”“冗费”致使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的现象。
4、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1)目的: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2)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
(3)局限性
a.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
b.改革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4)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王安石变法是依靠地主阶级、以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统治为根本目的而实行的变法,其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制度不可能进行根本调整,社会主要矛盾也就得不到根本的缓和。
5、对两宋时期三次和议的认识
(1)两宋政府接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条件,是两宋政府软弱的表现。和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最终两宋政权仍然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2)三次和议,客观上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各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彼此之间虽然都经过激烈的战争,但后来又友好相处,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6、知识联网
【史 论 归 纳】
一、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崇文抑武,文人治国。这有利于巩固统一,但因文官不熟悉军务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一方面这有利于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现象。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这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的重要原因。
二、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由于封建地主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变法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其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中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其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4.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不当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当时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促使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合 作 探 究】
探究点 北宋专制集权的加强
史料一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史料二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与枢密对掌大政。
——《宋史·职官志》
史料三 本朝之所以立国定制,维持人心,期于永存而不可动者,皆以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为言。细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以二百余年所立之国,专务以矫失为得,而真所以得之之道独弃置而未讲! ——〔南宋〕叶适《水心集》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是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中央官职设置的特点。
(3)结合史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矫唐末之失”的影响。
【课 时 速 练】
1. 范仲淹曾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主持庆历新政。“参知政事”这一职务相当于 ( )
A. 宰相 B. 副宰相 C. 诸侯王 D. 钦差大臣
2. 986年,宋太宗派兵伐辽,“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该材料能够说明的是,当时 ( )
A. 枢密院掌管军政 B. 宰相基本不参与政事
C. 枢密院拥有统兵权 D. 北宋为征辽始设枢密院
3. 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 )
A. 辽
B. 西夏
C. 金
D.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