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 2.4 自然灾害知识梳理和练习
一、填空题
1.(2019八上·吉林月考)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 、 、 等
【答案】地震;滑坡;泥石流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大部分是发生在地势较陡峭的高原、丘陵、山地地区。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2.(2019八上·江津月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和 。
【答案】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有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和地震和火山。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3.(2017八上·江津月考)夏秋季节,经常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气象灾害是 。
【答案】台风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的特殊天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在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漩,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会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故答案填台风。
故答案为:台风。
【点评】考查气象灾害台风对我国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4.(2016八上·濮阳期中)在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活动强烈时,就会爆发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时,就会导致 灾害发生.
【答案】寒潮;洪涝 干旱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影响极大,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冬季风是西北风、东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使冬季北方寒冷干燥,南方影响较小;夏季风是东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我国冬季风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冬季风活动强烈,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寒潮.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根据题意.故答案为:寒潮;洪涝、干旱.
【点评】本题考查季风对我国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5.(2015八上·白银期中)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是 .
【答案】干旱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解: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故答案为:干旱.
【点评】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6.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洪涝/地震)、干旱、台风和寒潮等。
(2)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华北/西北)地区。
(3)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 (南/北)的地区。
(4)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西北内陆/东南沿海)地区。
(5)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 (北方大陆/南部海洋)与冰雪洋面。
(6)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撒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撒离,可以暂时躲在 (小开间/大开间)的墙角。
【答案】洪涝;华北;南;东南沿海;北方大陆;小开间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
(1)根据我国气象灾害的类型回答,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台风和寒潮等,故填:洪涝。
(2)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虽然西北更缺水,但是华北地区工农业发展速度快,用水量大,所以干旱灾害来到就更多。
(3)由于秦岭—淮河是800毫米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故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而且有时夏季风来得早,去得晚,所以降水多,故判断,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
(4)台风的源地主要是在西北太平洋,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
(5)寒潮的源地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故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 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6)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撒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撒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掌握逃生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单选题
(2023八上·惠东期末) 2021年7月和10月,河南省和山西省先后分别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各地受灾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河南和山西暴雨的水汽主要是( )
A.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 B.冬季风从南部海域带来的
C.冬季风从北部海域带来的 D.夏季风从西北部海域带来的
8. 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个人和家庭做法正确的是( )
A.平时在家中囤积大量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B.提升游泳技能,遇到被困人员要下水施救
C.洪涝后物资短缺,浸泡过的食物及时食用
D.洪涝来袭时,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答案】7.A
8.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点评】(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由于我国位于太平洋的东岸,太平洋的西侧,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夏季风的进退对我国的降水有很大的影响,夏季风如果推进缓慢,会导致南涝北旱,而夏季风如果推进过快,则会导致北涝南旱。通常来说夏季风在4、5月份开始从南向北推进,10月份离开我国。
(2)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7.河南省和山西省地处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属于季风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故2021年7月和10月河南和山西暴雨的水汽主要是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8.洪涝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当关注到暴雨灾害预警时,及时做好食物储备即可,平时无需囤积大量食物,排除A;洪涝时,水流快,水中环境复杂,盲目下水可能产生危险,应保证自身安全下,尽可能帮助被困人员,排除B;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可能发霉变质被污染,不能食用,排除C;洪涝来袭时,尽量到较高地方,减少被淹的危险,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八上·龙胜各族期末) 下图为某地理现象成因关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关联图中某气象灾害可能是( )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旱灾
10. 最容易发生该气象灾害的地区是( )
A.柴达木盆地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答案】9.D
10.C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9.读图可知,该地理现象的形成的自然原因是降水量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城市人口密集,用水量大,灌溉用水多,加剧缺水程度,故该图描述的气象灾害是旱灾现象,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10.由上题可知,该气象灾害是旱灾。柴达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是长年缺水的地区,不属于旱灾,A错;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春季气温回升较慢,蒸发量不大;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使地表水资源较多;多年冻土使地下水下渗较少。因此旱灾不严重,B错;华北地区是国内重要的农耕地区,这里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春季暖湿的夏季风尚未来临,降水稀少,同时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加剧了旱情,C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雨季较长,又地处长江入海口,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旱灾不严重,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1.(2023八上·长顺期末)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为了增强同学们的防灾自救意识和逃生技能,同学间展开讨论,以下哪名同学的做法不可取( )
A.小明:地震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的空旷地带
B.天天:发生泥石流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C.小红:寒潮入侵时并不可怕,可以和伙伴一同去滑雪、打雪仗
D.阿云:台风来临时,关闭门窗,不外出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减少地震震落物体对自身的伤害,A不符合题意;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有利于躲避泥石流,B不符合题意;寒潮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直接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不利于外出滑雪、打雪仗,C符合题意;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应关闭门窗,不外出,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023八上·昭阳期末)在各大城市相继推出“共享单车”之后,“共享雨伞"也来了,下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结合图文完成问题。
12.只考虑降雨的影响,下列城市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广州 B.北京 C.拉萨 D.乌鲁木齐
13.2021年7月20日起,郑州连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这次灾害对郑州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郑州此次暴雨的水汽最可能来源于()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2.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只考虑降雨的影响,四个城市中广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北京位于北方地区,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地区,拉萨位于青藏地区,故广州降水最大,“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故排除BCD选项,故答案为:A。
13.中国夏季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故A、B错误;河南省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故7月的此次郑州暴雨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来自太平洋,故C正确,D错误;故排除ABD选项,故答案为:C。
(2023八上·长春期末)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A地区旱灾多发,旱灾的发生时间及其原因是()
A.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
B.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风还未到达
C.秋季---夏季风南撤迅速,降水少
D.冬季---受干燥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15.下列关于寒潮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寒潮路径
B.影响季节仅限于冬季
C.对农业生产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D.主要受到冬季风影响
【答案】14.B
15.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4.由图可知,图中A地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春旱出现在北方广大地区和华南沿海、西南地区,以A华北地区尤为严重。这是因为暖湿的夏季风尚未来临,降水稀少,同时农田需水量大,而气温回升快,春季蒸发旺盛加剧了旱情。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5.据图可知,①代表台风路径,②代表寒潮路径,故A错误;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指的是来自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是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可能会使体弱多病的牲畜冻害,也会造成农田的一些病虫害冻死,故D正确,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3八上·长春期末) 2022年5月11—13日,广东省发生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个地市气象部门发布最高暴雨预警,当地中小学因此停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受此次强降雨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A.泥石流 B.寒潮 C.干旱 D.洪涝
17. 遭遇强降雨天气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及时关好门窗②携带雨具外出玩耍
③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④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6.D
17.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6.暴雨是指在24小时内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受强降雨的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在我国,暴雨通常出现在夏季;A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B寒潮一般出现在冬季,C干旱不会由暴雨带来,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7.遇强降雨天气时,应该及时关好门窗;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也要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等,不宜携带雨具出外玩耍。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③④,故答案为:C。
18.(2023八上·广州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5月22日2时04分,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立刻冲出房间,乘坐电梯逃生②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空旷地带③如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或墙角④逃生时用手或物品护住头部,半蹲前行⑤打包贵重物品一起带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空旷地带;如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或墙角;逃生时用手或物品护住头部,半蹲前行,②③④正确。不能乘坐电梯,以防电梯故障和停电,①错误;不能贪恋财物,⑤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遇到地震时如果位于室外,应迅速离开房屋和树木等有可能倒塌的建筑,来到广场等宽阔的地方。如果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内,则千万不要通过电梯逃生,应尽快躲到卫生间的角落这种管道交错的三角区域等待救援。
19.(2023八上·广州期末)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小自然灾害的影响( )
①建立预警机制②修建防灾减灾工程
③普及逃生自救知识④提前做好救灾物资储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减小自然灾害的措施有:①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可以马上进行救灾;②重视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例如植树造林、修护坡工程等;③大型工程建设尽量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地区;④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自然灾害监测预报;⑤储备救灾物资;⑥加强国民普及逃生自救知识等。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0.(2023八上·龙川期末)读“我国部分地区主要气候灾害发生频次统计资料图”,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北部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 读“我国部分地区主要气候灾害发生频次统计资料图”分析可知,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东南地区。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21.(2023八上·榆树期末)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当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
A.台风来临时,在广告牌下避风
B.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C.滑坡发生时,近距离观看震撼场景
D.地震来临时,迅速乘坐电梯逃生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 台风来临时,不要在广告牌下避风,刮到了会砸伤,故A错误;泥石流时,向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山坡跑安全性最高,是最佳的逃生方向,故B正确;滑坡发生时,不能近距离观看震撼场景,故C错误;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在家里时用枕头护住头部,千万不能乘坐电梯逃生,以免发生更大的伤害,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023八上·海伦期末)我国地域广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2.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多于内陆 B.农村多于城市
C.南方山区易发泥石流 D.北方高原多发台风
23.自然灾害中,直接与冬季风相关的是( )
A.雷电和冰雹 B.高温和干旱
C.台风和风暴潮 D.寒潮和冻害
【答案】22.C
23.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 (1)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2)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冬季风)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22.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在空间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地区有不同自然灾害分布,因此沿海和内陆、农村和城市都各有不同;南方山区地形崎岖,且夏季多暴雨,容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台风多发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北方高原远离海洋且地势较高,几乎不受台风灾害的直接影响。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A. 雷电和冰雹多发于夏季,A不符合题意;
B.我国的高温天气常出现在夏季,北方地区旱灾常出现在春季,南方地区旱灾多出现在夏季,B不符合题意;
C.我国的台风灾害多发于夏秋季的东部沿海地区,并由此引发台风风暴潮,C不符合题意;
D.寒潮与冻害是我国冬季常见的自然灾害,直接与冬季风相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3八上·中山期末)我国东部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水不稳定,是气象灾害频发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出现频次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大于10次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部沿海地区 D.东、中部地区
25.导致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破坏严重 B.气象预报不精准
C.季风降水不稳定 D.人类不合理活动
26.缓解干旱灾害的合理措施有( )
①搬离干旱地区 ②跨区域调水
③修建水库、季节调水 ④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4.D
25.C
26.D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点评】(1)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由于中国华北地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旱灾造成的损失更大。
(2)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3)本题考查缓解干旱灾害的合理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24.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大于10次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5.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因此容易引发旱涝灾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6.要想缓解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②跨区域调水、③修建水库、季节调水、④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等。但不能①搬离干旱地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7.(2022八上·青岛期末)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与其对应的气象灾害、发生的季节正确的是( )
A.E—台风—夏秋季节 B.F—寒潮—冬春季节
C.G—梅雨—春末夏初 D.H—洪涝—夏秋季节
【答案】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E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处于内陆,且地势高,夏季受不到台风的影响,故A错误;F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地势高,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故B错误;G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梅雨发生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故C错误;H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多雨,且地势低平,故夏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8.(2022八上·甘井子期末)寒潮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2022年12月16—17日,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寒潮天气侵袭。下列地区受寒潮影响小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结合选项来看,云贵高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北部有山脉的阻挡,受寒潮影响小。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三、综合题
29.(2021八上·岚皋期末)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结合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郑州所在的地区是 灾害频发地区,但在2021年7月末其遭到暴雨袭击,降水量远超往年年平均降水量,反映了该年夏季风势力 (较强、较弱)。
(2)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其气候原因是 。
(3)位于南部沿海的广州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霜雪罕见,其原因是 ;但夏秋季节,广州易受 的影响,多狂风暴雨,造成严重危害。
(4)除气象灾害外,我国地质灾害的危害也很严重。试写出一例甲地区易发生的地质灾害: 。
【答案】(1)干旱;较强
(2)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3)纬度低,距离寒潮发源地远;台风
(4)地震、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写出一例即可)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郑州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干旱灾害频发的地区,郑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太平洋夏季风的影响。但是2021年灾害频发地区,但在2021年7月末其遭到暴雨袭击,降水量远超往年年平均降水量,反映了该年夏季风势力较强。
(2)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区,因为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地势低平,容易受水灾威胁。
(3)读寒潮路径可知,寒潮来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距离很远,在加上重重山脉阻挡,冷空气很难到达,所以霜雪罕见。广州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距离台风的发原地较近,所以易受台风危害。
(4)读图可知,甲地区是我国的横断山区,这里山高谷深、降水多,地形崎岖,最多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30.(2021八上·兴城期末)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种类 ,分布 。
(2)据图可知,在东北地区常发生的是我国常见自然灾害中的 灾害;在西南地区常发生的是 和 灾害。
(3)据图可推断,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和洪涝。
(4)我国西南地区除图示的自然灾害外,还常发生地震。这是因为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板块向 板块挤压从而引发地震,而地震时如果恰逢天降大雨则易进一步引发 和 等灾害。
【答案】(1)多;广
(2)低温冻害(寒潮);滑坡;泥石流
(3)干旱
(4)亚欧;印度洋;滑坡;泥石流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自然灾害主要分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台风等,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读图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
(2)读图可知,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较近,所以冬季漫长寒冷,受寒潮的影响最大,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低温冻害是该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在我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降水丰富,多暴雨,所以该地区最常见的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
(3)读图可知,无论是北方地区的华北和东北,还是南方地区的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南沿海,都分布着干旱、洪涝等灾害。所以我国最常见的灾害是干旱和洪涝灾害。
(4)根据板块的分布和板块学说的观点可知,我国西南山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或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所以多地震,如果地震时,恰逢天降大雨则易进一步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点评】(1)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 2.4 自然灾害知识梳理和练习
一、填空题
1.(2019八上·吉林月考)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 、 、 等
2.(2019八上·江津月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和 。
3.(2017八上·江津月考)夏秋季节,经常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气象灾害是 。
4.(2016八上·濮阳期中)在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活动强烈时,就会爆发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时,就会导致 灾害发生.
5.(2015八上·白银期中)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是 .
6.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洪涝/地震)、干旱、台风和寒潮等。
(2)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华北/西北)地区。
(3)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 (南/北)的地区。
(4)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西北内陆/东南沿海)地区。
(5)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 (北方大陆/南部海洋)与冰雪洋面。
(6)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撒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撒离,可以暂时躲在 (小开间/大开间)的墙角。
二、单选题
(2023八上·惠东期末) 2021年7月和10月,河南省和山西省先后分别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各地受灾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河南和山西暴雨的水汽主要是( )
A.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 B.冬季风从南部海域带来的
C.冬季风从北部海域带来的 D.夏季风从西北部海域带来的
8. 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个人和家庭做法正确的是( )
A.平时在家中囤积大量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B.提升游泳技能,遇到被困人员要下水施救
C.洪涝后物资短缺,浸泡过的食物及时食用
D.洪涝来袭时,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2023八上·龙胜各族期末) 下图为某地理现象成因关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关联图中某气象灾害可能是( )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旱灾
10. 最容易发生该气象灾害的地区是( )
A.柴达木盆地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11.(2023八上·长顺期末)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为了增强同学们的防灾自救意识和逃生技能,同学间展开讨论,以下哪名同学的做法不可取( )
A.小明:地震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的空旷地带
B.天天:发生泥石流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C.小红:寒潮入侵时并不可怕,可以和伙伴一同去滑雪、打雪仗
D.阿云:台风来临时,关闭门窗,不外出
(2023八上·昭阳期末)在各大城市相继推出“共享单车”之后,“共享雨伞"也来了,下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结合图文完成问题。
12.只考虑降雨的影响,下列城市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广州 B.北京 C.拉萨 D.乌鲁木齐
13.2021年7月20日起,郑州连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这次灾害对郑州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郑州此次暴雨的水汽最可能来源于()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2023八上·长春期末)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A地区旱灾多发,旱灾的发生时间及其原因是()
A.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
B.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风还未到达
C.秋季---夏季风南撤迅速,降水少
D.冬季---受干燥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15.下列关于寒潮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寒潮路径
B.影响季节仅限于冬季
C.对农业生产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D.主要受到冬季风影响
(2023八上·长春期末) 2022年5月11—13日,广东省发生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个地市气象部门发布最高暴雨预警,当地中小学因此停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受此次强降雨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A.泥石流 B.寒潮 C.干旱 D.洪涝
17. 遭遇强降雨天气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及时关好门窗②携带雨具外出玩耍
③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④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2023八上·广州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5月22日2时04分,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立刻冲出房间,乘坐电梯逃生②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空旷地带③如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或墙角④逃生时用手或物品护住头部,半蹲前行⑤打包贵重物品一起带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19.(2023八上·广州期末)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小自然灾害的影响( )
①建立预警机制②修建防灾减灾工程
③普及逃生自救知识④提前做好救灾物资储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2023八上·龙川期末)读“我国部分地区主要气候灾害发生频次统计资料图”,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北部地区 D.西北地区
21.(2023八上·榆树期末)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当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
A.台风来临时,在广告牌下避风
B.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C.滑坡发生时,近距离观看震撼场景
D.地震来临时,迅速乘坐电梯逃生
(2023八上·海伦期末)我国地域广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2.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多于内陆 B.农村多于城市
C.南方山区易发泥石流 D.北方高原多发台风
23.自然灾害中,直接与冬季风相关的是( )
A.雷电和冰雹 B.高温和干旱
C.台风和风暴潮 D.寒潮和冻害
(2023八上·中山期末)我国东部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水不稳定,是气象灾害频发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出现频次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大于10次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部沿海地区 D.东、中部地区
25.导致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破坏严重 B.气象预报不精准
C.季风降水不稳定 D.人类不合理活动
26.缓解干旱灾害的合理措施有( )
①搬离干旱地区 ②跨区域调水
③修建水库、季节调水 ④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2022八上·青岛期末)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与其对应的气象灾害、发生的季节正确的是( )
A.E—台风—夏秋季节 B.F—寒潮—冬春季节
C.G—梅雨—春末夏初 D.H—洪涝—夏秋季节
28.(2022八上·甘井子期末)寒潮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2022年12月16—17日,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寒潮天气侵袭。下列地区受寒潮影响小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三、综合题
29.(2021八上·岚皋期末)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结合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郑州所在的地区是 灾害频发地区,但在2021年7月末其遭到暴雨袭击,降水量远超往年年平均降水量,反映了该年夏季风势力 (较强、较弱)。
(2)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其气候原因是 。
(3)位于南部沿海的广州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霜雪罕见,其原因是 ;但夏秋季节,广州易受 的影响,多狂风暴雨,造成严重危害。
(4)除气象灾害外,我国地质灾害的危害也很严重。试写出一例甲地区易发生的地质灾害: 。
30.(2021八上·兴城期末)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种类 ,分布 。
(2)据图可知,在东北地区常发生的是我国常见自然灾害中的 灾害;在西南地区常发生的是 和 灾害。
(3)据图可推断,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和洪涝。
(4)我国西南地区除图示的自然灾害外,还常发生地震。这是因为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板块向 板块挤压从而引发地震,而地震时如果恰逢天降大雨则易进一步引发 和 等灾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地震;滑坡;泥石流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大部分是发生在地势较陡峭的高原、丘陵、山地地区。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2.【答案】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有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和地震和火山。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3.【答案】台风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的特殊天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在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漩,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会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故答案填台风。
故答案为:台风。
【点评】考查气象灾害台风对我国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4.【答案】寒潮;洪涝 干旱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影响极大,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冬季风是西北风、东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使冬季北方寒冷干燥,南方影响较小;夏季风是东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我国冬季风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冬季风活动强烈,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寒潮.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根据题意.故答案为:寒潮;洪涝、干旱.
【点评】本题考查季风对我国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5.【答案】干旱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解: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故答案为:干旱.
【点评】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6.【答案】洪涝;华北;南;东南沿海;北方大陆;小开间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
(1)根据我国气象灾害的类型回答,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台风和寒潮等,故填:洪涝。
(2)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虽然西北更缺水,但是华北地区工农业发展速度快,用水量大,所以干旱灾害来到就更多。
(3)由于秦岭—淮河是800毫米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故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而且有时夏季风来得早,去得晚,所以降水多,故判断,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
(4)台风的源地主要是在西北太平洋,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
(5)寒潮的源地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故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 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6)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撒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撒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掌握逃生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7.A
8.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点评】(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由于我国位于太平洋的东岸,太平洋的西侧,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夏季风的进退对我国的降水有很大的影响,夏季风如果推进缓慢,会导致南涝北旱,而夏季风如果推进过快,则会导致北涝南旱。通常来说夏季风在4、5月份开始从南向北推进,10月份离开我国。
(2)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7.河南省和山西省地处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属于季风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故2021年7月和10月河南和山西暴雨的水汽主要是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8.洪涝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当关注到暴雨灾害预警时,及时做好食物储备即可,平时无需囤积大量食物,排除A;洪涝时,水流快,水中环境复杂,盲目下水可能产生危险,应保证自身安全下,尽可能帮助被困人员,排除B;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可能发霉变质被污染,不能食用,排除C;洪涝来袭时,尽量到较高地方,减少被淹的危险,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9.D
10.C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9.读图可知,该地理现象的形成的自然原因是降水量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城市人口密集,用水量大,灌溉用水多,加剧缺水程度,故该图描述的气象灾害是旱灾现象,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10.由上题可知,该气象灾害是旱灾。柴达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是长年缺水的地区,不属于旱灾,A错;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春季气温回升较慢,蒸发量不大;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使地表水资源较多;多年冻土使地下水下渗较少。因此旱灾不严重,B错;华北地区是国内重要的农耕地区,这里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春季暖湿的夏季风尚未来临,降水稀少,同时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加剧了旱情,C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雨季较长,又地处长江入海口,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旱灾不严重,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减少地震震落物体对自身的伤害,A不符合题意;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有利于躲避泥石流,B不符合题意;寒潮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直接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不利于外出滑雪、打雪仗,C符合题意;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应关闭门窗,不外出,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2.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只考虑降雨的影响,四个城市中广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北京位于北方地区,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地区,拉萨位于青藏地区,故广州降水最大,“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故排除BCD选项,故答案为:A。
13.中国夏季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故A、B错误;河南省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故7月的此次郑州暴雨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来自太平洋,故C正确,D错误;故排除ABD选项,故答案为:C。
【答案】14.B
15.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4.由图可知,图中A地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春旱出现在北方广大地区和华南沿海、西南地区,以A华北地区尤为严重。这是因为暖湿的夏季风尚未来临,降水稀少,同时农田需水量大,而气温回升快,春季蒸发旺盛加剧了旱情。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5.据图可知,①代表台风路径,②代表寒潮路径,故A错误;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指的是来自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是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可能会使体弱多病的牲畜冻害,也会造成农田的一些病虫害冻死,故D正确,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6.D
17.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6.暴雨是指在24小时内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受强降雨的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在我国,暴雨通常出现在夏季;A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B寒潮一般出现在冬季,C干旱不会由暴雨带来,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7.遇强降雨天气时,应该及时关好门窗;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也要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等,不宜携带雨具出外玩耍。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③④,故答案为:C。
18.【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空旷地带;如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或墙角;逃生时用手或物品护住头部,半蹲前行,②③④正确。不能乘坐电梯,以防电梯故障和停电,①错误;不能贪恋财物,⑤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遇到地震时如果位于室外,应迅速离开房屋和树木等有可能倒塌的建筑,来到广场等宽阔的地方。如果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内,则千万不要通过电梯逃生,应尽快躲到卫生间的角落这种管道交错的三角区域等待救援。
19.【答案】D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减小自然灾害的措施有:①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可以马上进行救灾;②重视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例如植树造林、修护坡工程等;③大型工程建设尽量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地区;④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自然灾害监测预报;⑤储备救灾物资;⑥加强国民普及逃生自救知识等。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0.【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 读“我国部分地区主要气候灾害发生频次统计资料图”分析可知,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东南地区。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21.【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 台风来临时,不要在广告牌下避风,刮到了会砸伤,故A错误;泥石流时,向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山坡跑安全性最高,是最佳的逃生方向,故B正确;滑坡发生时,不能近距离观看震撼场景,故C错误;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在家里时用枕头护住头部,千万不能乘坐电梯逃生,以免发生更大的伤害,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答案】22.C
23.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 (1)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2)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冬季风)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22.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在空间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地区有不同自然灾害分布,因此沿海和内陆、农村和城市都各有不同;南方山区地形崎岖,且夏季多暴雨,容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台风多发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北方高原远离海洋且地势较高,几乎不受台风灾害的直接影响。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A. 雷电和冰雹多发于夏季,A不符合题意;
B.我国的高温天气常出现在夏季,北方地区旱灾常出现在春季,南方地区旱灾多出现在夏季,B不符合题意;
C.我国的台风灾害多发于夏秋季的东部沿海地区,并由此引发台风风暴潮,C不符合题意;
D.寒潮与冻害是我国冬季常见的自然灾害,直接与冬季风相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24.D
25.C
26.D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点评】(1)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由于中国华北地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旱灾造成的损失更大。
(2)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3)本题考查缓解干旱灾害的合理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24.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大于10次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5.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因此容易引发旱涝灾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6.要想缓解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②跨区域调水、③修建水库、季节调水、④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等。但不能①搬离干旱地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7.【答案】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E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处于内陆,且地势高,夏季受不到台风的影响,故A错误;F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地势高,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故B错误;G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梅雨发生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故C错误;H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多雨,且地势低平,故夏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8.【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结合选项来看,云贵高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北部有山脉的阻挡,受寒潮影响小。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9.【答案】(1)干旱;较强
(2)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3)纬度低,距离寒潮发源地远;台风
(4)地震、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写出一例即可)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郑州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干旱灾害频发的地区,郑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太平洋夏季风的影响。但是2021年灾害频发地区,但在2021年7月末其遭到暴雨袭击,降水量远超往年年平均降水量,反映了该年夏季风势力较强。
(2)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区,因为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地势低平,容易受水灾威胁。
(3)读寒潮路径可知,寒潮来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距离很远,在加上重重山脉阻挡,冷空气很难到达,所以霜雪罕见。广州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距离台风的发原地较近,所以易受台风危害。
(4)读图可知,甲地区是我国的横断山区,这里山高谷深、降水多,地形崎岖,最多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30.【答案】(1)多;广
(2)低温冻害(寒潮);滑坡;泥石流
(3)干旱
(4)亚欧;印度洋;滑坡;泥石流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自然灾害主要分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台风等,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读图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
(2)读图可知,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较近,所以冬季漫长寒冷,受寒潮的影响最大,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低温冻害是该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在我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降水丰富,多暴雨,所以该地区最常见的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
(3)读图可知,无论是北方地区的华北和东北,还是南方地区的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南沿海,都分布着干旱、洪涝等灾害。所以我国最常见的灾害是干旱和洪涝灾害。
(4)根据板块的分布和板块学说的观点可知,我国西南山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或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所以多地震,如果地震时,恰逢天降大雨则易进一步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点评】(1)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