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现代小学数学第七册备课
2004年7月
教学内容分数的认识(一)
小数的教学
三步运算和综合应用的教学
统计表和条形图的教学第一单元:分数的认识(一) <分数的认识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第七册)内容包括“初步认识分数、简单的分数计算”。
第二阶段(第九册)分数的认识(二)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十册将学习“分数的加减、分数的综合应用”。第一单元:分数的认识(一)
初步认识分数。
分数的含义,分数的读写,
分子分母的含义,分数单位。
简单的分数计算。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乘以整数。
第一单元:分数的认识(一) 教材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操作活动。
1、 对不同大小的纸两等分,先认识1/2及其意义。讨论出:
(1)1/2表示单位1的一部分,是平均分成两份后的其中一份。
(2)相同单位1相应的1/2的具体量相同,与均分的形式无关。
(3)不同单位1相应的1/2的具体量不同。
2、涂色表示1/4,2/4,3/4,引导学生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第一单元:分数的认识(一) 第2个层次例[2]
(1)以“1”为标准,从“自然数”与“分数”的比较中,揭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自然数是对“1”的积累,分数是对“1”的均分)
(2)配合图示,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并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一单元:分数的认识(一)第3层次
(1)通过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2/7,3/7,5/7分和合,引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达到意义的理解。图式对照
(2)从相同分数连加引出分数乘整数,教材注意在加和乘对照训练中感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不概括计算法则。
使学生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乘整数的初步计算中,加深对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认识。第一单元教学注意点1、了解班级学生在学分数以前已经具备的相关知识。
2、以1为发展线索,链接整数与分数,体现1的积累与1的均分,这样学生很自然在整数与分数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统一于一个系统中。
3、第一阶段的定位:初步感知(分数定义不出现),积累经验,形成表象。
初步感知:“平均分”作为教学重点。初步感知1/2所代表的具 体数量与单位“1”有关。
积累经验:通过图形直观积累经验。
形成表象:看到1/4你想起了什么?
4、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需要变式练习(数-图、数-数、图-数)。
第一单元:分数的认识(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交流
------崇文实验学校 黄金荣
第13页 智力游戏教学设计交流
------胜利小学 许含英
第二单元:小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所有小数 所有分数
乘法运算定律
小数除以整数
循环小数认识小数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乘整数第二单元:小数 1、认识小数 例1 通过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所表示的其中一份的十进分数中引出0.1,0.01,0.001,然后通过5角=5/10元,5/10=0.5改写训练,初步认识小数。第二单元:小数 1、认识小数十进分数的表示(图示):
1元=10角 1角=(1/10)元
1米=10分米 1分米=(1/10)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100)米
1米=1000毫米 1毫米=(1/1000)米
用小数表示:
1元是1角的10倍,1角是1元的1/10。第二单元:小数 1、认识小数〈例题分析〉
例2:从质量的计量中,将分数形式改写为小数形式,引出若干小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第二单元:小数 1、认识小数〈例题分析〉
例2:选哪条路径教学?0.1千克→ 1/10千克→ ( )克是1千克的1/10? → 100克
100克→100克是1千克的几分之几?→1/10千克→0.1千克1千克是100克的10倍,100克是1千克的1/10.
第二单元:小数 1、认识小数例3借助直观图,通过对1与0.1, 0.01 , 0.001之间关系的分析,感知小数的十进制计数法,认识计数单位、数位名称和数位顺序。第二单元:小数 1、认识小数例4介绍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1.5与2.3
(1) 1.5里有15个0.1,2.3有23个0.1。
(2) 1.5整数部分是1, 2.3整数部分是2。
(3)画图比较。
如:把下面的小数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9 0.908 0.089 0.98 0.89 0.098 p23第7题
先分组, 竖起来比较比它们横着比较方便
第二单元:小数2、小数的性质〈例题分析〉
教材通过整数末尾添0的比较,以及把直尺上的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分别表示为以米为单位的分数与小数的形式,引出小数的性质。 改动第二单元:小数3、小数加减法 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笔算法则、验算方法等都基本相同。
〈例题分析〉
例1:教材从实际问题入手,在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比较中,感受相同单位相加的道理。第二单元:小数3、小数加减法〈例题分析〉
例2:介绍了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小数加减法的适用性。
加法运算定律、减法性质是以前学过,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借此机会让学生复习巩固,查漏补缺。
减法性质运用(学生出错比较多) :去括号后要变号。
书30页(1)7.2 - 0.58 - 3.42
(2)12.83 -(6. 83+5.7)多练习
3、小数加减法〈学习难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的处理。
〈学习注意点〉
1、养成“小数点对齐”的习惯。
2、重视验算习惯。
学生易错内容:
1、小数加减计算结果忘加小数点。
2、整数减小数。如:40 – 1.356 3 – 0.0253、小数加减法误:
纠正措施
(1)补足位数
(2)验算
(3)对比练习 (比较整数减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000 – 1356 774 – 68
400 – 13.56 77.4 – 0.68 8
- 5.08
3.08 4.1
- 0.01
4.09第二单元:小数4、小数乘整数 教材通过将十进分数改写成小数,从分数乘整数引出小数乘整数,共安排4个例题。
〈例题分析〉
例1、例2从小数加法和小数乘整数的比较中,使学生感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3通过求一个数点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引出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是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乘整数〈例题分析〉
例4利用小数点右移引起小数值变化的规律,分析将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的方法。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高级单位的名数与低级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换算。
加强综合练习(辨析练习)
如 :325km=( )km( )m 0.38cm=( )dm=( )mm
4.08t=( )t( )kg 0.17m=( )dm
2t48kg=( )t = ( )kg 5m6cm=( )m=( )cm
从进率为10、100、1000过渡到进率为60、24等。
如:105分=( )小时 2.5小时=( )分
432秒=( )分( )秒第二单元:小数小数除以整数 教材先通过实例引出小数除以整数的算式,然后通过6个例题分析计算方法。
〈例题分析〉
例1、例2是除数为一位数的除法。
例3是除数为两位数的除法。
例4是整数除以整数而商是小数的除法。第二单元:小数小数除以整数〈例题分析〉
例5通过求一个数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引出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是原数的1/10,1/100,1/1000……
例6利用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值变化的规律,分析将低级单位名数转化为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第二单元:小数教材在学了整数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第二单元:小数第二单元教学注意点1、注意分、小数的对照,加强它们沟通联系。
分小数互化是难点。见书P22 书P31
2、注意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
3、发挥数轴作用,加强数轴上填数的指导见书P16。
4、小数加减法(与分数,整数加减计算法则同)强化单位相同才能计算。
计算过程中的共同点:满十进一,退一作十。
5、小数读写要求,带、纯小数不出现。第二单元:小数乘法运算定律 教材通过实例的分析,介绍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题目中明确要求简算的要简算,如果没有要求简算的,只要能简算一定要简算。
培养学生时时刻刻有简算的意识,能自觉地进行简算。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虽然千变万化,灵活多变,但是不管题目怎么变,还是具有基本的简算思路。
简算思路——目的,将几个数凑成整数-------实质上减少计算的过程。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拆数(两数之和或积)
〈学习难点〉乘法运算定律难把握。
(1)乘法分配律学生不理解。相对来说,分易,合难。(2)拆数和、积混在一起易出错。
误: 0.25×48=(0.25×40)×(0.25×8)=10×2=20
加强对比训练:
80.8×125 80.8×125
=(10.1×8)×125 =(80+0.8)×125
= =
2.5×32 2.5×99
= 2.5× ○ = 2.5× ○ 乘法运算定律 第二单元:小数循环小数 教材在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认识循环节,掌握循环小数的特征。
一课时的新授课需要分三课时,分别是初步认识,理解概念一节;除法中的循环小数一节、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一节(四舍五入没有正式出现过)。同时,基本训练中的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有的除的小数7位还没有循环。学生在表示循环小数有一些问题。第三单元 三步运算和应用本单元的混合运算,主要是三步计算式题。学生已经学过“先乘除后加减”的混合运算顺序,小括号的使用方法,以及脱式计算两步计算式题。
本单元的三步计算式题是整数四则运算的重点阶段。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第三单元 三步运算和应用例题分析
例1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例2在第二级运算中又含有乘除混合运算。
例3出现了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教材为了突出掌握运算顺序这一重点,安排了两项训练:数相同,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所得结果不相同;数相同,运算符号相同,括号的位置不同,运算的顺序和所得的结果都不相同。此时,在运算过程中加强了脱式计算和递等式书写层次与格式的指导。第三单元 三步运算和应用综合应用这一节,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以秋游活动为主题,安排了设计租车方案和设计购票方案两项活动。这些内容作为小学数学中的“课题研究”,和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区别。
举例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图的教学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整理数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等内容。
了解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看到过一些统计图表,在学习前面的教材中也接触过表内填数、看图表计算等知识,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从整理数据开始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复式统计图。
注意点:因为复式统计图表涉及的数量关系复杂,学生不易分类,制表时难以确定纵横栏目;制图时,对于纵轴上数量的比例关系和横轴上各点、各条形的位置也都难以确定,且对制图不但要求制作正确,还要工整美观,需要有一定的绘制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学习中困难的地方。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图的教学教材的编排从简单到复杂,在学生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条形图的基础上,再教学复式条形图。将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便于将两者沟通,使统计表的学习更为形象,也能使学生领会统计图的教学意义。
教学内容除包括统计图表在工农业生产方面、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外,增加了儿童所熟悉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在练习中增加了看图回答问题、看图计算的练习,增强了识图的训练。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让统计知识得到实际应用,并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小明在2001年4月的一张报纸上看到下面这张统计图:(1)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调查:我家所在城市的水费单价是( )元/吨,这个月用水( )吨。算一算:要缴水费( )元。(2) 四(1)班图书角有各类图书120本,其中童话书有42本、作文书有18本,漫画书占了总数的1/4本,其余的是科技书。请你根据藏书情况分别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四(1)班图书角藏书情况统计表
单位:本 月 日根据填好的统计表制作统计图: 四(1)班图书角藏书情况统计图
单位:本 月 日
童话书 作文书 漫画书 科技书期末质量分析汇总表说明
思维训练第七册介绍
小学数学四年级竞赛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