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作业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作业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7 16:00:33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作业题
一、选择题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若让鸦片流毒于天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表明了林则徐主张(  )
A.利用鸦片增加税收 B.严禁鸦片
C.缓和与国关系 D.反对禁烟
【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知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银荒兵弱,国力日衰,因此林则徐主张严厉禁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虎门销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39年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2.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 与中国版图的缩小关系最大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
【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与中国版图的缩小关系最大的国家是俄国,故选D。
【点评】学生要知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由材料里的“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以知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A。
4.(2017·贵港)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的手段,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对中国领土的掠夺。
5.(2016·江西)如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颁发于(  )
A.虎门销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可知是《南京条约》,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宁波、上海、福州、厦门五处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同时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因而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重大掌握《南京条约》.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难度中等.
6.1842年,中英开战已两年,(清)道光帝竟然问道:“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与俄罗斯是否接壤?”这说明(  )
A. 道光皇帝积极备战
B.道光皇帝喜欢世界地理
C.清朝缺乏对外交往的条件
D.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答案】D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道光帝之所以出现题干中所描述的情景,是因为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中国不了解世界,处于闭塞、停滞、倒退的窘境。故选D
7.(2016八上·普宁期末)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大清帝国”“被英国打的颜面扫地”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下图中的历史遗址总是激起我们心中阵阵伤痛。看见它,就会联想到(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从天津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9.(2016·盐城)福州临近中国优质红茶的产地武夷山,近代是作为列强的原料榨取地而开港的.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选项A,《尼布楚条约》是古代史上中俄两国签订的平等的边界条约,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不符合题意,错误;《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符合题意,正确;选项C,《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不符合题意,错误;选项D,《辛丑条约》:中国赔款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即可解答.本题考查福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史实,需要准确掌握《尼布楚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10.下列关于第一、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第一子目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的内容:“鸦片战争后,英国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可知,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依据“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可知,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火烧圆明园的背景、情况和危害。
11.(2017九上·灌云月考)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侵略者”是指(  )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日本军队 D.八国联军
【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要求选出“侵略者”所指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即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并放火焚烧了圆明园。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影响。
12.(2020八上·会宁期末)“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英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答案】C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英法联军,故选C。
【点评】关于火烧圆明园,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860年10月,地点是在北京,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13.下列不平等条约条款中,不会出现在《天津条约》中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C.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D.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故ABC不符合题意;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4.“烟花三月下扬州”。如果你是导游,你将向游客推荐的扬州名胜古迹有(  )
①瘦西湖 ②平山堂 ③个园 ④圆明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江苏
【解析】【分析】扬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这里有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哈丁墓,仙鹤寺,明清私家园林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很明显圆明园在北京,不是扬州的名胜古迹,故可排l除④。所以此题选C。
15.(2015·黄石)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多万平方千米的条约是(  )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俄《北京条约》的内容。中俄《北京条约》是沙皇俄国和清朝于1860年11月14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清政府确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并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故选C。
16.(2015八上·岳阳期末)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指:(  )
A.赔款 B.开发通商口岸
C.关税协定 D.开设工厂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南京条约》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因为《南京条约》内容中的关税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考查《南京条约》相关的知识点。
17.(2021八上·聊城月考)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建立政权之后,开始乐享其成,不思进取,最终太平军内部争权夺利,以失败而告终。“他”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杨秀清 D.石达开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林则徐,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洪秀全, 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建立政权之后,开始乐享其成,不思进取,最终太平军内部争权夺利,以失败而告终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杨秀清,不符合题意;
D.石达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8.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焚毁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从天津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9.《天朝田亩制度》是天朝领袖们富有创意的伟大作品,最能反映农民阶级的大同思想。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代表了底层民众最迫切的生存要求
B.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是可以实现的
C.描绘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蓝图
D.这种理想本身充满空想,脱离实际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代表了底层民众最迫切的生存要求。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B说法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
ACD说法正确,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天朝田亩制度》发展了中国古代战争的平均思想,这是革命性的一面。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可能实现的。
20.(2021八上·聊城月考)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的认识。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动手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3)与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5)假如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作为火烧圆明园的见证者,你怎样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富有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清政府。帮凶。
(3)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都可以)
(5)一是揭露列强的暴行,再就是从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宫”是指圆明园,材料反映的是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2)根据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英法联军;据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帮凶角色。圆明园的主人是清政府。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时人们在吸食鸦片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1)根据材料一,谈一谈鸦片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
(2)导致材料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4)材料二中的战争结束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其条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案】(1)摧残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和体质;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2)虎门销烟;1839年。
(3)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或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南京条约》;
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的输入,首先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其次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直接威胁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使清政府财政收入日趋枯竭,百业萧条,市场凋敝;再次鸦片贸易使清王朝统治更趋衰败,军队日趋腐化,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些都严重地危害着清朝的统治,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世纪后半期起,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并在中国引起严重后果。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并于6月在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国船坚炮利”可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但是这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在南京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内容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点评】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过程和影响,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
23.读图回答问题
某校举办了一次“写中华之荣辱,书民族之正气”的影视剧巡演。如图所示是得以入选的影视剧。请你结合这些影视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如果想按这四部影视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巡演,其正确顺序是?
(2)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列强发动的哪两次侵略战争?请分别说出制造这些战争的侵略国家。
(3)在这些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屈辱的场景?(写出两例即可)
(4)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可以展现中华民族顽强抗争的历史事件?(需列举出两例)在这些抗争中,我们看到了民族英雄书写的中华民族不朽的战歌。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哪些精神与品质?
【答案】(1)D,A,C,B。
(2)鸦片战争、侵略国: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国:英国和法国。
(3)《南京条约》签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
(4)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中国人民不甘屈辱,不怕牺牲,英勇抗争的斗争精神等。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林则徐禁烟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鸦片战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1840年;选项B《火烧圆明园》反映的事件发生在1860年;选项C《太平天国》反映的事件发生在1851年,选项D《林则徐》反映的事件发生在1839年,因此其正确顺序是D、A、C、B。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侵略国是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国是英国和法国。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和法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在这些抗争中,我们看到了民族英雄书写的中华民族不朽的战歌。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民族英雄乃至中华民族不甘屈辱,不怕牺牲,英勇抗争的斗争精神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两次鸦片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作业题
一、选择题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若让鸦片流毒于天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表明了林则徐主张(  )
A.利用鸦片增加税收 B.严禁鸦片
C.缓和与国关系 D.反对禁烟
2.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 与中国版图的缩小关系最大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4.(2017·贵港)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5.(2016·江西)如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颁发于(  )
A.虎门销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6.1842年,中英开战已两年,(清)道光帝竟然问道:“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与俄罗斯是否接壤?”这说明(  )
A. 道光皇帝积极备战
B.道光皇帝喜欢世界地理
C.清朝缺乏对外交往的条件
D.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7.(2016八上·普宁期末)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8.下图中的历史遗址总是激起我们心中阵阵伤痛。看见它,就会联想到(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2016·盐城)福州临近中国优质红茶的产地武夷山,近代是作为列强的原料榨取地而开港的.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下列关于第一、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17九上·灌云月考)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侵略者”是指(  )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日本军队 D.八国联军
12.(2020八上·会宁期末)“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英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13.下列不平等条约条款中,不会出现在《天津条约》中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C.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D.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14.“烟花三月下扬州”。如果你是导游,你将向游客推荐的扬州名胜古迹有(  )
①瘦西湖 ②平山堂 ③个园 ④圆明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2015·黄石)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多万平方千米的条约是(  )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16.(2015八上·岳阳期末)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指:(  )
A.赔款 B.开发通商口岸
C.关税协定 D.开设工厂
17.(2021八上·聊城月考)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建立政权之后,开始乐享其成,不思进取,最终太平军内部争权夺利,以失败而告终。“他”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杨秀清 D.石达开
18.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焚毁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9.《天朝田亩制度》是天朝领袖们富有创意的伟大作品,最能反映农民阶级的大同思想。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代表了底层民众最迫切的生存要求
B.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是可以实现的
C.描绘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蓝图
D.这种理想本身充满空想,脱离实际
20.(2021八上·聊城月考)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动手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3)与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5)假如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作为火烧圆明园的见证者,你怎样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富有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时人们在吸食鸦片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1)根据材料一,谈一谈鸦片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
(2)导致材料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4)材料二中的战争结束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其条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3.读图回答问题
某校举办了一次“写中华之荣辱,书民族之正气”的影视剧巡演。如图所示是得以入选的影视剧。请你结合这些影视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如果想按这四部影视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巡演,其正确顺序是?
(2)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列强发动的哪两次侵略战争?请分别说出制造这些战争的侵略国家。
(3)在这些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屈辱的场景?(写出两例即可)
(4)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可以展现中华民族顽强抗争的历史事件?(需列举出两例)在这些抗争中,我们看到了民族英雄书写的中华民族不朽的战歌。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哪些精神与品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知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银荒兵弱,国力日衰,因此林则徐主张严厉禁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虎门销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39年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2.【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与中国版图的缩小关系最大的国家是俄国,故选D。
【点评】学生要知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由材料里的“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以知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的手段,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对中国领土的掠夺。
5.【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可知是《南京条约》,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宁波、上海、福州、厦门五处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同时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因而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重大掌握《南京条约》.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难度中等.
6.【答案】D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道光帝之所以出现题干中所描述的情景,是因为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中国不了解世界,处于闭塞、停滞、倒退的窘境。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大清帝国”“被英国打的颜面扫地”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从天津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9.【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选项A,《尼布楚条约》是古代史上中俄两国签订的平等的边界条约,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不符合题意,错误;《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符合题意,正确;选项C,《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不符合题意,错误;选项D,《辛丑条约》:中国赔款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即可解答.本题考查福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史实,需要准确掌握《尼布楚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10.【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第一子目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的内容:“鸦片战争后,英国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可知,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依据“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可知,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火烧圆明园的背景、情况和危害。
11.【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要求选出“侵略者”所指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即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并放火焚烧了圆明园。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影响。
12.【答案】C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英法联军,故选C。
【点评】关于火烧圆明园,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860年10月,地点是在北京,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13.【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故ABC不符合题意;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4.【答案】C
【知识点】江苏
【解析】【分析】扬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这里有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哈丁墓,仙鹤寺,明清私家园林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很明显圆明园在北京,不是扬州的名胜古迹,故可排l除④。所以此题选C。
15.【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俄《北京条约》的内容。中俄《北京条约》是沙皇俄国和清朝于1860年11月14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清政府确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并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故选C。
16.【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南京条约》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因为《南京条约》内容中的关税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考查《南京条约》相关的知识点。
17.【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林则徐,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洪秀全, 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建立政权之后,开始乐享其成,不思进取,最终太平军内部争权夺利,以失败而告终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杨秀清,不符合题意;
D.石达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8.【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从天津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9.【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代表了底层民众最迫切的生存要求。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B说法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
ACD说法正确,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天朝田亩制度》发展了中国古代战争的平均思想,这是革命性的一面。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可能实现的。
20.【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的认识。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选C。
21.【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清政府。帮凶。
(3)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都可以)
(5)一是揭露列强的暴行,再就是从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宫”是指圆明园,材料反映的是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2)根据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英法联军;据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帮凶角色。圆明园的主人是清政府。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2.【答案】(1)摧残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和体质;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2)虎门销烟;1839年。
(3)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或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南京条约》;
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的输入,首先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其次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直接威胁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使清政府财政收入日趋枯竭,百业萧条,市场凋敝;再次鸦片贸易使清王朝统治更趋衰败,军队日趋腐化,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些都严重地危害着清朝的统治,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世纪后半期起,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并在中国引起严重后果。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并于6月在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国船坚炮利”可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但是这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在南京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内容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点评】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过程和影响,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
23.【答案】(1)D,A,C,B。
(2)鸦片战争、侵略国: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国:英国和法国。
(3)《南京条约》签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
(4)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中国人民不甘屈辱,不怕牺牲,英勇抗争的斗争精神等。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林则徐禁烟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鸦片战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1840年;选项B《火烧圆明园》反映的事件发生在1860年;选项C《太平天国》反映的事件发生在1851年,选项D《林则徐》反映的事件发生在1839年,因此其正确顺序是D、A、C、B。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侵略国是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国是英国和法国。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和法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在这些抗争中,我们看到了民族英雄书写的中华民族不朽的战歌。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民族英雄乃至中华民族不甘屈辱,不怕牺牲,英勇抗争的斗争精神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两次鸦片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