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4.2 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4.2 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30 15: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
二、实验器材:矿泉水瓶、软管、气球、烧杯、火柴、燕尾夹、量筒、天平、小苏打、白醋
三、实验创新点或实验不足与改进:
(一)实验不足
1.活动2,教材中取60ml的白醋倒入装有5g小苏打的烧杯中,并盖上玻璃片,观察到烧杯里冒大量的气泡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只有少数学生知道冒气泡即有气体产生,对于全体学生而言直接给出这一结论,显得生硬,不贴近学生生活认知。
2.活动3,教材中在活动2的基础上,添加了空气组,设置了对比实验,通过用点燃的火柴分别检验空气和反应产生的气体,从而探究小苏与打白醋混合后的气体是不是新的物质,这里显然不够严谨,要探究小苏打和白醋反应是否产生新的气体,应该是两者反应前后反应装置内的气体相比较,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显然没有控制单一变量来进行对比试验,缺乏严谨性。
(二)改进与创新:
1. 改进、创新教学内容及目的
(1)针对活动2中冒气泡即产生气体,直接得出这一结论太生硬、不够直观的问题,此处可将活动改进为将白醋倒入锥形瓶装中,用装有小苏打的气球套住锥形瓶口,再将气球中的小苏打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反应,除了冒气泡外,还看到气球慢慢鼓起变大,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直观地知道气球变大,是因为有气体产生。
(2)针对活动3中,没有控制单一变量,不够严谨的问题,可改进为用点燃的火柴检验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前后反应装置内的气体。从而实现单一变量的控制,让实验结论更严谨。
(3)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个探究实验统一三个探究活动,在改进以上不足的同时让实验探究和实验器材更精简,提高实验效率。
2. 创新实验器材与目的
在实验中,用矿泉水瓶代替锥形瓶做主要的反应容器,便于器材的组装和切割。瓶身
设由上下两个孔,上孔贴有胶带,可开合,作为伸缩火柴的通道,用于检验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前后的气体。下孔连接软管,软管上夹着一个夹子,作为阀门控制软管开关,通过软管取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的混合液,用于拓展活动中检验酸碱性。

探究“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一体装置
实验一开始,胶带贴紧密封,软管阀门闭合,往瓶内倒入白醋后,瓶口套上装有小苏打的气球,即可开始反应和检验实验。
四、实验原理或实验设计思路
小苏打+白醋 二氧化碳+水+醋酸钠
实验中通过冒气泡和气球变大的现象得知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气体,接着设计对比实验来检验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气体是否为新的物质,即通过点燃的火柴检验,比较二者反应前后反应装置内气体的性质,发现反应前后两种气体性质不同,反应后的气体为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拓展活动中,由于小苏打和白醋分别是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实验中采用紫甘蓝汁作为酸碱检测试剂来检测小苏打、白醋和二者混合液,检测结果显示紫甘蓝汁与三种物质的显色结果都不同,从而得出二者混合液为新物质。
五、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小苏打与白醋的混合会产生新物质。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探究实验,对比,判断得出两者混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培养了对比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尊重事实证据,理解科学的客观性。
六、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观察比较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前后的现象,初步做出是否产生新物质的猜想和判断,并通过验证实验对比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分三个内容:
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前的特征和混合后的现象,知道二者混合产生气体
2.用点燃的火柴检验二者混合前后反应装置内的气体,知道产生的气体为新物质
3.拓展活动:用紫甘蓝汁分别检验小苏打、白醋、混合液,通过不同的现象知道二者混合液为新的物质。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厨房里常见的两样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小苏打、白醋)昨天老师在厨房里取这两样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小苏打和白醋都散在桌子上,你们猜他们两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自由猜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吧!
(二)新课讲授:
1.揭示探究主题
师:他们两混合在一起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现在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你们桌上的小苏打和白醋,记一记,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演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两混合会发生什么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取适量的白醋倒入装有小苏打的烧杯中),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吗?
生自由回答,个别学生回答:冒大量的气泡,是产生气体了。
师接着:没错,冒气泡说明有气体产生,不过好像好多同学都不知到,老师这有个简单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到两者混合产生气体,给你们提供气球和矿泉水瓶,想想具体怎么操作呢?
引导学生说出:往矿泉水瓶中倒入适量白醋,瓶口上套上装有小苏打的气球,把小苏打倒入瓶中,观察气球变化情况。
2.深入探究主题,展开讨论
师追问:二者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新的物质呢,我们如何展开验证实验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举手回答
3.引导学生设计、操作实验
师引导:要想知道是不是新的气体,就要对比混合前后气体的性质,你们觉得混合前瓶内是什么气体(生猜想是空气)混合后又是什么气体?用什么来检验混合前后气体的性质呢?(学生自由猜想)
师提示:点燃的火柴可以检验几种常见的气体,点燃的火柴遇见空气会怎样?(生:正常继续燃烧)我们可以用点燃的火柴来检验混合前后的气体,看它们的现象一不一样,如果现象不一样,我们可以判断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新的气体。如果一样,我们暂不能得出二者混合产生新气体,还需要继续探究。
师(出示反应装置):知道了原理,我们具体怎么操作呢?
师引导生说出实验操作方法:
量取60ml白醋,称取5g小苏打。观察白醋与小苏打的特点并记录。实验开始前,胶带贴紧密封,软管阀门闭合,往矿泉水瓶中倒入白醋,瓶口上套上装有小苏打的气球,混合前,打开上孔胶带,用点燃的火柴通过上孔放入瓶中,观察并记录火柴的情况,然后胶带贴紧密封。接着将气球内的小苏打倒入矿泉水瓶中,与白醋混合,观察瓶内和气球的情况并记录待停止反应后,撕开上孔胶带,即刻用点燃的火柴再次伸入瓶中,观察并记录火柴的情况。
4.学生进行实验
5.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学生结合观察记录表,小组讨论,对比分析判断,并汇报实验结果: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前,我们用点燃的火柴放在上端软管处发现木棒继续正常燃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我们看到冒大量气泡,同时气球变大再次直观说明有气体产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我们再次用点燃的火柴放在上端软管处发现点燃的小木棒立即熄灭了,说明混合前后瓶内气体性质不同,不是同种气体,产生的气体为新物质。
6.拓展活动
师:除了产生新气体外,两者混合还产生了什么新物质吗?
生猜测:液体可能也是新物质
师:怎么检验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样东西,紫甘蓝汁,它有一个特性,遇碱变绿,遇酸变红
生:我们可以用紫甘蓝汁来分别检验小苏打、白醋、混合液,对比看看紫甘蓝汁有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我们用3个烧杯分别装等量的小苏打、白醋、混合液,并各滴2滴紫甘蓝汁发现它们的显色反应分别是绿色、红色、淡淡的红色,说明它们分别是三种不同的物质,所以再次验证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新物质。
7.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小苏打与白醋的混合产生新的气体和液体。这种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8.课后
学生尝试用今天习得的知识与方法寻找身边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巩固学习的同时拓展学科知识。
八、实验效果与评价
本课改进并整合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认知,学生思维被激活,提升探究能力的同时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和证据意识。教学中还改进和创新了实验器材,精简实验过程,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效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