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练习题】1-1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练习题】1-1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13 20:48:59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委蛇(yí)   焦灼(zhuó)   悖谬(bèi)
矫揉造作(jiāo)
B.木讷(nè) 证券(quàn) 龟裂(jūn)
悄然无声(qiǎo)
C.龋齿(qǔ) 气氛(fēn) 坍塌(tān)
顺蔓摸瓜(màn)
D.狙击(jū) 会稽(huì) 皴裂(cūn)
一曝十寒(pù)
解析:A项,“矫”应读“jiǎo”;C项,“蔓”应读“wàn”;D项,“会”应读“kuài”。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散sǎn 散漫 散落 散兵游勇 散装饼干
B.丧sàng丧失 丧钟丧权辱国 丧魂落魄
C.落luò 落户 落差 大大落落 落花流水
D.冠guān 衣冠 树冠 冠冕堂皇 冠状动脉
解析:A项,“散落”的“散”读“sàn”;B项,“丧钟”的“丧”读“sāng”;C项,“大大落落”的“落”读“luō”。
答案:D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渐变/渐染 爪子/张牙舞爪 宁可/宁缺毋滥
B.症结/症状 曾孙/曾几何时 里弄/弄巧成拙
C.塞车/活塞 刨冰/刨根究底 暴露/出乖露丑
D.连累/劳累 抹墙/转弯抹角 强求/强压怒火
解析:A项,jiàn/jiān,zhuǎ/zhǎo,nìng;B项,zhēng/zhèng,zēng/céng,lòng/nòng;C项,sāi,bào/páo,lù/lòu;D项,lěi/lèi,mò,qiǎng/qiáng。
答案:B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创伤  创面  创痛  独创
B.横肉  横行  横冲  横祸
C.咽喉  咽气  呜咽  咽头
D.角色  角逐  角力  角斗
解析:A项,chuānɡ,chuānɡ,chuānɡ,chuànɡ;B项,hénɡ,hénɡ,hénɡ,hènɡ;C项,yān,yàn,yè,yān。
答案:D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竣工  俊俏  崇山峻岭  骏马奔腾
B.脸颊  海峡  狭路相逢  汗流浃背
C.烘托  哄骗  山洪暴发  垂拱而治
D.狼藉  酝酿  书声琅琅  豁然开朗
解析:A项,均读jùn;B项,jiá,xiá,xiá,jiā;C项,hōng,hǒng,hóng,gǒng;D项,láng,niàng,láng,lǎng。
答案:C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芜杂/忤逆不孝   沆瀣/浑身解数
褒贬/针砭时弊 喟然/蔚然成风
B.剖析/一抔黄土 斡旋/龌龊不堪
蹊跷/修葺一新 亘古/绠短汲深
C.羁縻/所向披靡 熟稔/光阴荏苒
叶韵/一叶知秋 觊觎/嫉贤妒能
D.祛除/面面相觑 嗔怒/瞠目结舌
捩转/火中取栗 契约/锲而不舍
解析:A项,wú/wǔ,xiè,biǎn/biān,kuì/wèi;B项,pōu/póu,wò,qī/qì,gèn/gěng;C项,mí/mǐ,rěn,xié/yè,jì/jí;D项,qū/qù,chēn/chēng,liè/lì,qì/qiè。
答案:D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A.既  就能  进而  因而
B.即  才能  从而  因而
C.即  就能  从而  因而
D.既  才能  进而  因而
解析:“既……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所表示的条件,既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也可以是既成事实的。“才能”,副词,方才能够;“就能”,副词,立刻能,马上能。“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因果关系;“进而”表示在前一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为,表递进关系。表示因果关系时,“从而”只能引出积极的结果,“因而”则既可以引出积极的结果,也可以引出消极的结果。
答案:B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曾几何时,在国际文物拍卖市场上,华人富商以志在必得的气势,屡屡拍下具有标志意义的文物,无偿送给国家,这种爱国热情,真挚    坦诚,自然不容任何质疑,    无形当中,这种做法    助长了国际文物炒家利用中国人的爱国心理对中国财富进行的“二次掠夺”。以蔡铭超拍下圆明园兽首    “不付款”为标志,华人回购流失文物的“不差钱”心理将会彻底被终结。?
A.而 却 也 但   B.而 但 也 却
C.也 却 而 但 D.却 而 但 也
解析:“真挚”“坦诚”是并列关系,可用“而”连接;“但”和“却”都表转折,“但”的语气更重些,“却”相对较轻。
答案:B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评判历史人物。他居然将前代的杀手、同时代的违法者塑造成了英雄或准英雄。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刺客们不是经常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石上吗??
(2)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    什么都不得不舍弃。?
(3)李老师退休以后,每天遛遛鸟,打打拳,写写字,    就携二三老友,轻装简从,步山林,探溪源,尽享林泉之乐。?
A.兴许 致使 否则  B.兴许 致使 不然
C.或许 导致 否则 D.或许 导致 不然
解析:“兴许”表示有可能,或许,也许,多用于口语;“或许”意思同“兴许”,多用于书面。“导致”是引起或者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致使”作为动词表示因某种原因从而导致某一结果的发生或持续状态。“不然”有“不这样”的意思,是表选择性的连词;“否则”是“如果不这样”的意思,表对上作假设性否定。
答案:D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此次亚艺节晚会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韩国小天王Rain、神话成员金东万、乐坛教父申圣勋,日本著名歌手西城秀树,以及萧亚轩、陶喆、费玉清等都位列其中。
B.冼星海是中国著名音乐家,他在音乐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大文化领域的科技应用力度,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科技含量问题。
解析:B项,“不仅”应调至“过去”前。C项,“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并列不当。D项,语序不当,应将“加大文化领域的科技应用力度”移至“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科技含量问题”之后。
答案:A
二、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
母语文化及其他
陈先义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下,不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拟标题。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公元前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但是融合并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的“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这些文字,都是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教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方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根据中西方文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上,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他文字。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有例为证,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关于“母语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母语文化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纯洁的文化,但随着近年来“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它的安全已经受到了影响。
B.母语文化是民族主义精神的载体,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实质就是捍卫母语文化,延续民族主义精神。
C.母语文化是具有强大的融合力的文化,它能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汉语的文化表达。
D.母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当外来语强势入侵时,必须坚决捍卫汉语言文化的纯洁和历史传统。
解析:B项,“母语文化是民族主义精神的载体”和“延续民族主义精神”于文无据。
答案:B
12.下列对于“母语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母语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如近些年汉英文字混杂使用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而且我们的母语文化有可能被外来文化完全取代。
B.外来文化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母语文化的安全,而我们的母语文化还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外来文化的入侵,反而对外来文化采取了盲目崇拜的态度。
C.我们的母语文化历来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善于融合、改造、照搬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发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中都有照搬的内容。
D.吸收外来文化,使我们的母语文化变得更加丰富,但也不能因吸收外来文化而损害母语文化的纯洁和历史传统。
解析:A项,“我们的母语文化有可能被外来文化完全取代”错误,原文中只是说“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B项,对待外来文化的做法和态度的主体应该是“文化传承者”,而不是“母语文化”;C项,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对待外来文化不是照搬,故该项错。
答案:D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前,汉英文字混杂使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行文中都出现较多,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遭到侵害。
B.汉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通过改造、融合等途径,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
C.“咖啡”“电话”都是通过音译而进入汉语的,并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如今已没有人知道它们是外来词语了。
D.汉字具有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绝妙结合的特点,而且是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这些都是它优于西方其他文字之处。
解析:由原文第三段可知,“电话”是意译词,“没有人知道”说法太绝对。
答案: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