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KClO3═K++Cl5﹣+3O2﹣ B.HNO3═H++NO3﹣
C.Na2CO3═Na2++CO32﹣ D.CaCl2═Ca2++Cl﹣
2.一学习小组探究与能否反应产生。已知固体易升华,其蒸气为黄色。实验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前需要先通氮气,排尽空气,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一段时间后,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说明反应生成了氯气
C.从安全角度出发,应在装置A、B之间应添加冷凝装置,防止堵塞导管
D.除了氯气外,升华的、未除尽的都可使B中溶液变蓝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 +2H+=H2O
B.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 Ca2+ +2H2O
C.大理石跟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D.醋酸和氨水反应: H+ +OH-= H2O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将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B.将氯气溶于水中:
C.将金属钠放入水中:
D.将铁丝插入稀硫酸中:
5.如图所示,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粉末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上述反应中钠表现了还原性
C.上述反应中若有2.3g钠参与反应,则转移0.1mol电子
D.若将钠投入硫酸铜稀溶液中,也有红色物质生成
6.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Cu(OH)2+HCl;Cu(OH)2+CH3COOH
B.NaHCO3+H2SO4;Na2CO3+HCl
C.NaHSO4+NaOH;H2SO4+NaOH
D.BaCl2+H2SO4;Ba(OH)2+H2SO4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均为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碱)
8.在澄清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OH- B.H+、K+、、
C.Na+、Ba2+、Cl-、 D.H+、Cl-、Na+、
9.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a+、NO、Cl-、Cu2+ B.Mg2+、Cl-、OH-、K+
C.K+、Cl-、SO、NO D.K+、Fe3+、NO、Cl-
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Cl-、Mg2+、 B.Fe3+、Cu2+、OH-、
C.Ag+、Cl-、、Na+ D.H+、Na+、、
11.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用乙烯(,沸点为-103.9℃)脱硫(SO2)的方法,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脱硫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步骤ⅰ中,每消耗,有个生成
B.乙烯在该过程中作为氧化剂
C.该脱硫过程需要及时补充
D.氧化性:
12.《天工开物》记载“火法”炼锌:“炉甘石十斤,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炭饼作用为燃料和还原剂
B.装泥罐内有利于达到反应温度
C.冶炼Zn的反应方程式为:ZnCO3+2CZn+3CO↑
D.在“冷淀…”过程中,为更快冷却,泥罐不必封口
13.下列有关漂白粉和漂白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取漂白粉
B.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 NaCl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C.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所以可用于漂白纸张
14.粗盐中含有、等可溶性杂质和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实验室用下述方案模拟粗盐的精制:
粗盐滤液滤液精制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分液漏斗
B.试剂可选用BaCl2溶液,试剂2可选用Na2CO3溶液
C.调pH时,可选用盐酸或者硫酸
D.结晶时,应先加热蒸发形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然后冷却到室温
15.《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二、填空题
16.以下有十种物质:①氨水 ②稀硫酸 ③氯化氢 ④NaHSO4⑤蔗糖 ⑥二氧化碳 ⑦石墨 ⑧熔融氯化钠 ⑨氢氧化钠 ⑩碳酸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是___;属于电解质,且难溶于水的是___;属于化合物,但不是电解质的是___;不是电解质,但可以导电的是___;
(2)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⑦和SiO2在高温下可发生如下反应:3C+SiO2SiC+2CO↑(已知SiC中Si元素为+4价),上述反应中还原产物是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当有1.12L(标准状况下)CO气体产生时,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是__个。
17.(1)硝酸工业生产中含有二氧化氮的尾气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2NO2+Na2CO3=NaNO2+NaNO3+CO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
(2)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②C装置的作用是___。
③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
18.亚氯酸钠(NaClO2)是二氧化氯(ClO2)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实验室以氯酸钠(NaClO3)为原料先制得ClO2,再制备NaClO2粗产品,其流程如图:
已知:①ClO2可被NaOH溶液吸收,反应为2ClO2+2NaOH=NaClO3+NaClO2+H2O。
②无水NaClO2性质稳定,有水存在时受热易分解。
(1)反应Ⅰ中若物质X为SO2,则该制备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2)实验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进行。
①若X为硫磺与浓硫酸,也可反应生成ClO2。该反应较剧烈。若该反应在装置A的三颈烧瓶中进行,则三种试剂(a.浓硫酸;b.硫黄;c.NaClO3溶液)添加入三颈烧瓶的顺序依次为___(填字母)。
②反应Ⅱ中双氧水的作用是___。保持反应时间、反应物和溶剂的用量不变,实验中提高ClO2吸收率的操作有:装置A中分批加入硫黄、___(写出一种即可)。
(3)将装置B中溶液蒸发可析出NaClO2,蒸发过程中宜控制的条件为___(填“减压”、“常压”或“加压”)。
(4)反应Ⅰ所得废液中主要溶质为Na2SO4和NaHSO4,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且浪费资源。为从中获得芒硝(Na2SO4·10H2O)和石膏(水合硫酸钙),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___,将滤液进一步处理后排放(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和设备有:CaO固体、酚酞、冰水和冰水浴)。已知:CaSO4不溶于Na2SO4水溶液;Na2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所示。
19.装置A~D是高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若要选用上述装置制取,收集O2,并验证其具有某种性质,其中定要用到的品是MnO2。
①制取O2需要的装置为____,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
②利用装置C收集O2并验证其具有某种性质,其收集O2的方法为____;仪器d中的现象为溶液变浑浊,该反应验证了O2的____性。
(2)利用装置B和D测定室温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用到的试剂有稀H2SO4、孔雀石、蒸馏水、植物油。
①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其属于____(填“正盐”“碱式盐”或“碱”),将其写成氧化物的形式:____,仪器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下列有关H2SO4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二元强酸 b.非电解质 c.其中的氢元素没有还原性
②若仪器e中没加一层植物油,则测定结果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当1molH2SO4完全反应时,产生VmLCO2,室温下气体的摩尔体积=____L·mol-1。
四、计算题
20.已知 6NO2+8NH3=7N2+12H2O,当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2.8克时,
(1)根据上述方程式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参加反应的 NH3 在标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聚合硫酸铝铁[AlaFeb(OH)n(SO4)m·xH2O]是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广泛应用于工业污染水的处理。
(1)聚合硫酸铝铁能够净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aFeb(OH)m(SO4)n xH2O中a、b、m、n的代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测定聚合硫酸铝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准确称取8.810g样品溶于150mL 0.100mol L-1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加入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10.485g;
步骤二:另取相同质量的样品,溶于过量的氢碘酸,以磁力搅拌机搅拌,充分反应后,以0.500mol L-1Na2S2O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O6)
①步骤二中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计算确定聚合硫酸铝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氯酸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带负电的原子团,易溶于水但不能继续电离出氯离子和氧离子,因此不能拆写,正确写法是KClO3═K++ClO3-,A错误;
B、硝酸是易溶且完全电离的一元强酸,因此HNO3═H++NO3-,硝酸根离子不能继续电离,因而不能拆写,B正确;
C、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按2∶1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且完全电离,但2个钠离子应写成2Na+,正确写法为Na2CO3═2Na++CO32-,C错误;
D、违反电荷和原子守恒原理,氯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按1∶2组成的盐,易溶于水且完全电离,正确写法为CaCl2═Ca2++2Cl-,D错误;
答案选B。
2.B
【详解】A.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制取气体的反应在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为防止空气成分对实验的干扰,故A正确;
B.升华后产生的气体也为黄色,故B错误;
C.固体易升华,对于易升华的物质要注意采取安全措施,应在装置A、B之间应添加冷凝装置,防止堵塞导管,故C正确;
D.空气中的、、都有氧化性,均可将KI氧化为并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C
【详解】A.CuO是固体,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应该写化学式,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中Ca(OH)2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应该拆写为离子形式,B错误;
C.符合反应事实,遵循物质拆分原则,C正确;
D.醋酸是弱酸,氨水中的一水合氨是弱碱,它们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D错误;
故答案为C。
4.C
【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溶于水,应该用化学式表示,故A错误;
B.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为弱酸,应该用化学式表示,故B错误;
C.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将铁丝插入稀硫酸应该生成硫酸亚铁,,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由题意可知,熔化的钠与无水粉末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钠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
B.反应中钠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故B正确;
C.1mol金属钠失去1mol电子,2.3g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2.3g钠参与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0.1mol,故C正确;
D.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C
【详解】A.HCl为强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需要拆分成H+和Cl-,而CH3COOH为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拆分,保留化学式,故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故A错误;
B.NaHCO3与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 H+=H2O+CO2↑,Na2CO3与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 2H+=H2O+CO2↑,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故B错误;
C.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为:OH-+ H+=H2O,故C正确;
D.BaCl2 与 Na2SO4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SO42-=BaSO4↓,Ba(OH)2与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定是碱性氧化物,A正确;
B.是金属氧化物,但它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
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可能为氧化物,也可能为盐、酸等,C错误;
D.为酸性氧化物,但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为碱性氧化物,但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D错误;
答案选A。
8.B
【详解】A.与OH-反应生成,与OH-反应生成,、、OH-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A;
B.H+、K+、、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B;
C.Ba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Ba2+、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C;
D.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D;
选B。
9.C
【详解】A.Cu2+显蓝色,A项不选;
B.Mg2+和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二者不能大量共存,B项不选;
C.K+、Cl-、SO、NO四种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C项选;
D.Fe3+显黄色,D项不选;
答案选C。
10.A
【详解】A.Na+、Cl-、Mg2+、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Fe3+、Cu2+与OH-发生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Ag+与Cl-发生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H+与发生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D
【详解】A. 缺少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物质的量,故A错误;
B.乙烯和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碳和水,乙烯中的碳化合价升高,说明乙烯在该过程中作为还原剂,故B错误;
C. Cu+在反应中作催化剂,Cu+质量不变,因此该脱硫过程不需要及时补充Cu+,故C错误;
D.步骤ⅲ是氧气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则氧化性:O2>SO3,步骤ⅰ是三氧化硫和乙烯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碳和水,则氧化性: SO3>CO2,因此氧化性:,故D正确;
答案选D。
12.D
【分析】依据题意可知:碳酸锌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锌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ZnCO3+2CZn+3CO↑,反应后得到的锌为倭铅,据此解答。
【详解】A. 发生反应为ZnCO3+2CZn+3CO↑,该反应中煤炭饼作用为燃料和还原剂,故A正确;
B. 该反应需要高温下进行,所以装泥罐内的目的有利于保温,便于达到反应温度,故B正确;
C. 根据分析可知,冶炼Zn的反应方程式为:ZnCO3+2CZn+3CO↑,故C正确;
D. 若泥罐不封口,在较高温度下Zn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无法获得金属Zn,故D错误;
故选D。
13.B
【详解】A.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故A错误;
B. 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 NaCl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故B正确;
C.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与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分解生氧气,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 漂白性与氧化性有关,与稳定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4.B
【分析】粗盐经溶解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降去硫酸根离子,再加入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和钡离子,最后加入稀盐酸调pH,结晶之后可得精制盐。
【详解】A.过滤操作中不能使用分液漏斗,A错误;
B.试剂1选用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试剂2选用碳酸钠除去钡离子和钙离子,B正确;
C.调节pH只能使用盐酸,不能使用硫酸,会引入新杂质,C错误;
D. 氯化钠只能使用蒸发结晶,不能使用降温结晶,D错误;
故选B。
15.A
【详解】A.水产生的雾气是由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碘升华,故A错误;
B.“沙里淘金”说明了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故B正确;
C.爆竹爆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豆箕”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正确;
故选A。
16. ①② ③ ⑩ ⑤⑥ ①②⑦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NaOH=NaCl+H2O NaHSO4+NaOH=Na2SO4+H2O SiC 1:2 0.1NA
【详解】(1)①氨水属于混合物,一水合氨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溶液能够导电,但是氨水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②稀硫酸属于混合物,溶液中阴阳离子,溶液能够导电,但是稀硫酸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③氯化氢属于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阴阳离子,溶液能够导电,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氯化氢属于电解质;
④NaHSO4属于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出阴阳离子,能够导电,NaHSO4属于电解质;
⑤蔗糖属于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发生电离,蔗糖不能够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⑥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阴阳离子,溶液导电,但是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
⑦石墨属于单质,能够导电,但其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⑧熔融氯化钠能够导电,属于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⑨氢氧化钠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⑩碳酸钙属于电解质,难溶于水,不导电;
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②;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是③;属于电解质,且难溶于水的是⑩;属于化合物,但不是电解质的是⑤⑥;不是电解质,但可以导电的是①②⑦;
故答案是:. ①②; ③; ⑩; ⑤⑥; ①②⑦;
(2)满足H++OH-=H2O离子反应的条件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水和可溶性的盐,因此满足条件的反应有:H2SO4+2NaOH=Na2SO4+2H2O、NaHSO4+NaOH=Na2SO4+H2O; HCl+NaOH=NaCl+H2O;
故答案是:H2SO4+2NaOH=Na2SO4+2H2O、NaHSO4+NaOH=Na2SO4+H2O;HCl+NaOH=NaCl+H2O;
(3)3C+SiO2SiC+2CO↑(已知SiC中Si元素为+4价)反应中,碳由0价升高到+2价,降低到-4价,因此碳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且3molC中,有2molC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转移电子为2mol×(2-0)=4mol;有1molC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还原产物为Si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2mol=1:2;根据4e--2CO可知,当有1.12L(标准状况下)CO气体(物质的量为0.05mol)产生时,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量为0.1mol,个数为0.1NA;
故答案是:SiC;1:2; 0.1NA。
17. 1:1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a(ClO)2
【详解】(1)2NO2+Na2CO3=NaNO2+NaNO3+CO2↑中一半的N元素化合价由+4升高至+5,一半由+4降低至+3,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因此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2)①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Cl2为有毒气体,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因此利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③漂白粉中主要成分为CaCl2、Ca(ClO)2,其中具有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为Ca(ClO)2。
18. 2ClO3-+SO2═2ClO2+SO42- cba 作还原剂 水浴加热时控制温度不能过高(或加一个多孔球泡等) 减压 向废液中分批加入适量CaO固体并搅拌,用冰水浴控制反应温度,对浊液取样并滴加酚酞,至溶液呈浅红色时停止加入CaO。静置后过滤,用水洗涤沉淀2-3次得到石膏;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至32.4℃以下,接近0℃,过滤,所得晶体用冰水洗涤2-3次,低温干燥得到芒硝
【分析】用二氧化硫将NaClO3还原制得ClO2,ClO2和NaOH反应制得NaClO3和NaClO2,再用过氧化氢将NaClO3还原成NaClO2制得NaClO2粗品。
【详解】(1)SO2作还原剂,S化合价升高2,被氧化成SO42-,ClO3-作氧化剂,被还原成ClO2,Cl化合价降低1,结合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书写离子方程式:2ClO3-+SO2═2ClO2+SO42-,故答案为:2ClO3-+SO2═2ClO2+SO42-;
(2)①反应剧烈,浓硫酸只能在最后添加,结合流程图可知先加NaClO3,所以顺序为:先加NaClO3,再加S,最后加浓硫酸,故答案为:cba;
②反应Ⅱ中NaOH和ClO2反应生成NaClO3和NaClO2,过氧化氢的作用是将NaClO3还原成NaClO2,过氧化氢会分解,温度不宜太高,所以控制A中水浴加热时温度不过高,或者在B中搅拌、或者加一个多孔球泡,故答案为:作还原剂;水浴加热时控制温度不能过高(或加一个多孔球泡等);
(3)无水NaClO2性质稳定,有水存在时受热易分解,应该减压,让水分尽快蒸发,故答案为:减压;
(4)加入一定量CaO使NaHSO4反应成CaSO4,为了保证NaHSO4反应完,所加CaO需稍过量,CaO过量溶液就显碱性了,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加CaO,CaSO4不溶于Na2SO4水溶液,此时可用过滤、洗涤的方法得到石膏,此时滤液为Na2SO4溶液,还不是芒硝,从图上看,可将温度调整32.4℃以下,形成芒硝,析出芒硝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就可得芒硝了,为了使芒硝产率较高,可用冰水洗涤,降低因溶解损失的量,故答案为:向废液中分批加入适量CaO固体并搅拌,用冰水浴控制反应温度,对浊液取样并滴加酚酞,至溶液呈浅红色时停止加入CaO。静置后过滤,用水洗涤沉淀2-3次得到石膏;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至32.4℃以下,接近0℃,过滤,所得晶体用冰水洗涤2-3次,低温干燥得到芒硝。
【点睛】结合图象,温度低于32.4℃以下,硫酸钠结晶得到芒硝,温度降低,芒硝的溶解度减小,可用冰水洗涤减小损失率。
19.(1) B 2H2O22H2O+O2↑ 排水法 氧化
(2) 碱式盐 2CuO CO2 H2O Cu2(OH)2CO3+4H+=2Cu2++3H2O+CO2↑ ac 偏低 2V×10-3
【分析】利用气体制备装置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探究碱式碳酸铜与稀硫酸反应的产物,分析及评价。
【详解】(1)①实验室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如采用的是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属于固液常温型,需用装置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②利用装置C收集O2并验证其具有某种性质,根据装置图可知,其收集O2的方法为排水法;仪器d中的现象为溶液变浑浊,说明反应产生的硫单质,该反应验证了O2的氧化性;
(2)①由Cu2(OH)2CO3的化学式可知,Cu2(OH)2CO3含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合盐的定义,所以Cu2(OH)2CO3属于盐,另外阴离子除酸根离子外还含有氢氧根离子,应属于碱式盐;将其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2CuO CO2 H2O;
仪器c中碱式碳酸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
H2SO4属于电解质,为二元强酸,其中的氢元素化合价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答案选ac;
②若e中不放植物油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因为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因此不放植物油时结果偏低;
根据反应Cu2(OH)2CO3+4H+=2Cu2++3H2O+CO2↑,1molH2SO4完全反应时,产生VmLCO2,室温下气体的摩尔体积==2V×10-3 L·mol-1。
20. 3:4 17.92 L
【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6NO2+8NH3=7N2+12H2O,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至0价,作氧化剂,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至0价,作还原剂,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NO2作氧化剂,NH3作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2)由(1)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所以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又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2.8g (即物质的量为0.1mol),则氧化产物N2为0.4mol,还原产物N2为0.3mol,N2总的物质的量为0.3+0.4=0.7mol,根据方程式可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8mol,所以氨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mol×0.8mol=17.92L。
21. 聚合硫酸铝铁溶于水电离的Al3+、Fe3+可以水解形成胶体,具有吸附性 3a+3b=m+2n 混匀反应物,确保反应完全 Al2Fe(OH)3(SO4)3 24H2O
【详解】(1)聚合硫酸铝铁[AlaFeb(OH)m(SO4)n xH2O]在水中能够电离出Al3+、Fe3+,Al3+、Fe3+水解形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从而起到净水的作用;
(2)AlaFeb(OH)m(SO4)n xH2O中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所以3a+3b+(-1)×m+(-2)×2=0,所以得3a+3b=m+2n;
(3)①搅拌可以是反应物混合均匀,有利于反应物充分接触,使反应物完全反应;
②n(OH-)=2n(H2SO4)="0.15L×0.100" mol L-1×2=0.03mol,n(SO42-)=n(BaSO4)-n(H2SO4)=10.4850g/233g mol 1-0.15L×0.100 mol L-1=0.03mol,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O6,2Fe3++2I-=2Fe2++I2,则2Fe3+~I2~2Na2S2O3,n(Fe3+)=n(Na2S2O3)="0.02L×0.500" mol L-1=0.01mol,在AlaFeb(OH)m(SO4)n中离子所带电荷守恒,则n(Al3+)=1/3×(0.03mol+0.03mol×2-0.01mol×3)=0.02mol;8.810g样品中水的质量:m(H2O)=8.810g-0.02mol×27g mol-1-0.01mol×56 g mol-1-0.03mol×17 g mol-1-0.03mol×56 g mol-1="4.32" g,则n(H2O)=4.32g÷18g/mol=0.24mol,
所以n(Al3+):n(Fe3+):n(OH-):n(SO42-):n(H2O)=2:1:3:3:24,则硫酸铝铁的化学式为:Al2Fe(OH)3(SO4)3 2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