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测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测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30 08:1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卷
一、单选题
1.把7.4g 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c(Na+)=0.6mol/L。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后,所得固体质量是
A.2.12g B.3.51g C.4.22g D.5.28g
2.2022年8月8日,双鸭山10万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开工,建成后,年产值达50亿元。石墨及新材料如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等终端产品的研究备受瞩目。其中,富勒烯是一类具有封闭笼状结构的分子(最小的富勒烯是C20,最常见的是C60),关于C20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C20和C60的摩尔质量相同 B.二者物理性质相同
C.都属于单质,且互为同素异形体 D.等质量的C20和C60所含分子数相同
3.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
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用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
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有感光性
④某溶液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
⑤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氟化氢和氧气生成
⑥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小的是
A.200mL0.4mol/L的MgCl2溶液 B.500mL1mol/L的CaCl2溶液
C.500mL0.6mol/L的KCl溶液 D.1000mL5mol/L的NaCl溶液
5.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镁着火时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胃穿孔
C.小苏打可用作面点膨松剂 D.发霉的食品,可用硫磺熏蒸杀菌后食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的H2的体积为22.4L
B.0.012kgC-12含有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 德罗常数
C.17gN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D.N2和CO的摩尔质量都是28g
7.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8g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3NA
C.过量铜与含0.4 mol HNO3的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数大于0.2NA
D.常温下,1L pH=9的CH3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9 NA
8.向20 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入2 mol·L-1 NaOH溶液时,得到的Al(OH)3沉淀质量与所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若溶液中有Al(OH)3沉淀0.39g,则此时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
A.7.5 mL或15 mL
B.7.5 mL或17.5 mL
C.5.0 mL或17.5 mL
D.12.5 mL或17.5 mL
9.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的水溶液遇淀粉变蓝
B.煤经过液化和气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C.制造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我国预计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9 g Na2O2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33.6 L CH3Cl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6NA
C.将标准状况下6.72L的Cl2溶于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数目为NA
11.如下图所示,若锥形瓶内是水,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也是水,向烧杯内滴加水时,发现形管内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则烧杯内的物质是
A.过氧化钠 B.氧化钠 C.钠 D.碳酸钠
12.下列有关配制100mL1.0mol/L NaCl溶液的操作图示中,表示“定容”的是
A. B. C. D.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个O2分子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B.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16gO2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NA
D.0.5mol 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个数为NA
1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②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③1L2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含氯离子为4NA
④同温同压下,O2和Cl2的密度之比为32∶71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
A.L/mol B.kJ C.g D.L
二、填空题
16.将碳酸氢钠与过氧化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得到残余固体。
(1)写出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气体分别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残余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17.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状况下,1.92 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同质量的CH4和A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5∶8,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
(3)两个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X、Y,在25 ℃下,X中充入a g A气体,Y中充入a g CH4气体,X与Y内的压强之比是4∶11,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a∶b和质量比为a∶b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固体粉末,置于石棉网上,然后向包有过氧化钠的位置滴加少量水,结果脱脂棉剧烈燃烧。
(1)由脱脂棉剧烈燃烧可得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结论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2个结论。实验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
19.某“84”消毒液部分标签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mol·L-1(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某实验需用480 mL 2.0 mol·L-1NaClO的消毒液,现用NaClO固体配制。
①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②在配制过程中,除需要量筒、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外还必需的仪器有_______
(3)下列操作可能使配制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
A.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B.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
C.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烘干就直接使用
四、计算题
20.把5.1 g铝镁合金的粉末放入100 mL某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标准状况下收集到5.6 L H2。试计算(注意:无计算过程不给分):
(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_____________
(2)该合金中铝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_____
21. (1)在标准状况下,8.96L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7.6g,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g/mol,混合气体中的甲烷的体积为_____L,一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2)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MCl2)23.75g中含3.01×1个Cl-,则MCl2的物质的量是_____mol,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3)三种正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2mol NO3-、0.45mol Mg2+、0.4mol Cl-、SO42-,则n(SO42-)为_____mol。
试卷第2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把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后所得固体为氯化钠,根据钠离子守恒知,n(NaCl)=n(Na+)=c(Na+)V=0.6mol/L×0.1L=0.06mol,m(NaCl)= n(NaCl)M=0.06mol×58.5g/mol=3.51g,答案选B。
2.C
【详解】A.C20摩尔质量为240g/mol,C60摩尔质量为720g/mol,A错误;
B.C20和C60是不同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B错误;
C.都属于单质,且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C20和C60的摩尔质量不同,等质量的C20和C60所含分子数不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3.C
【详解】①卤素的钾盐中还原性最强的是碘化钾,错误;
②氯气可以置换溴,且溴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选择汽油萃取溴,正确;
③碘化银也具有感光性,见光易分解,错误;
④把I-氧化为碘单质的氧化剂很多,未必是氯水或溴水,错误;
⑤氟的氧化性很强,与水反应生成HF和O2,正确;
⑥氯气与水反应时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正确。
故选:C。
4.C
【详解】
A. 200mL0.4mol/L的MgCl2溶液中c(Cl-)=0.4mol/L×2=0.8mol/L;
B. 500mL1mol/L的CaCl2溶液中c(Cl-)=1mol/L×2=2mol/L;
C. 500mL0.6mol/L的KCl溶液中c(Cl-)=0.6mol/L×1=0.6mol/L ;
D. 1000mL5mol/L的NaCl溶液中c(Cl-)=5mol/L×1=5mol/L;
故选C。
5.C
【详解】A.镁在常温下与水缓慢反应,高温下与水剧烈反应,且泡沫灭火器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镁反应,所以金属镁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可采用干燥的土或沙掩盖灭火,A项错误;
B.碳酸钠俗名苏打,碱性较强,并且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和胃穿孔,B项错误;
C.酸氢钠俗名小苏打,受热分解或与酸反应均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小苏打可作膨松剂,C项正确;
D.发霉的食品已变质,用硫黄熏蒸产生二氧化硫,漂白杀菌后仍不能食用,D项错误;
答案选C。
6.B
【详解】A.没有告诉在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因此1mol的H2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故A错误;
B.0.012kg C-1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加 德罗常数,故B正确;
C.17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一个氨气中含10个电子,故1mol氨气中含10NA个电子,故C错误;
D.N2和CO的摩尔质量相等,都是28g/mol,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CD3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8g—CD3物质的量为=0.1mol,1个—CD3中含有9个中子,1.8g—CD3中含有中子物质的量为0.9mol,A项错误;
B.n(混合气)==0.5mol,若11.2L气体全为乙烯,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物质的量为0.5mol6=3mol,若11.2L气体全为环丙烷,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物质的量为0.5mol9=4.5mol,由于乙烯和环丙烷的比例未知,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物质的量介于3mol和4.5mol之间,B项错误;
C.若只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mol浓HNO3反应转移2mol电子,0.4molHNO3参加反应转移0.2mol电子,若只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8mol稀HNO3反应转移6mol电子,0.4molHNO3参加反应转移0.3mol电子,过量Cu与浓硝酸反应先生成NO2,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浓度减小,后生成NO,过量Cu与含0.4molHNO3的浓硝酸反应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大于0.2mol,C项正确;
D.CH3COONa属于强碱弱酸盐,CH3COO-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c(H2O)电离=c(OH-)=110-5mol/L,发生电离的水分子物质的量为110-5mol/L1L=110-5mol,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的计算,涉及同位素、水的电离程度的计算、混合物和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注意Cu与浓HNO3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浓度降低,反应发生变化,混合物的计算采用极限法。
8.B
【分析】先后发生Al3++3OH-=Al(OH)3↓,A点沉淀质量最大,此时铝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然后发生Al(OH)3+OH-=+2H2O,沉淀质量逐渐减小,B点沉淀溶解完。
【详解】最大Al(OH)3沉淀为0.39g,则最大n[Al(OH)3]==0.005mol,若参加反应的n(AlCl3)= 0.005mol,需消耗NaOH0.015mol,V(NaOH)==0.0075L=7.5mL;若参加反应的n(AlCl3)=0.01mol,需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0.01mol×3+(0.01mol-0.005mol)=0.035mol,V(NaOH)==0.0175L=17.5mL。所以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7.5 mL或17.5 mL;故选B。
9.C
【详解】A、碘单质遇淀粉能变蓝,但是在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不是单质碘,选项A错误;
B、煤的气化和液化均是化学变化,选项B错误;
C、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选项C正确;
D、硅属于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故火星探测器携带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晶体硅,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0.B
【详解】A.一个过氧化钠中含有2个Na+和一个过氧根离子,39 g Na2O2为0.5mol,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1.5NA,A项错误;
B.标准状况下,CH3Cl为气体,33.6 L为1.5 mol,每个CH3Cl中含有4个共价键,所以1.5 mol CH3Cl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6NA,B项正确;
C.将标准状况下6.72L Cl2为0.3mol,溶于水中含有HCl、HClO和Cl2,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A,C项错误;
D.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至少有2 mol I 被氧化,转移电子数目一定大于或等于3NA,D项错误;
故答案选B。
11.B
【详解】A.过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并生成氧气,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但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仍然比右边低,故A错误;
B.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反应中没有气体生成,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故B正确;
C.钠加入水中放热并生成氢气,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但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仍然比右边低,故C错误;
D.碳酸钠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也无气体放出,故U形管内液体几乎不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A.该步骤为溶解,A项错误;
B.该步骤为将烧杯中液体转移液体至容量瓶中,B项错误;
C.该步骤为胶头滴管加水定容至刻度线,C项正确;
D.该步骤为摇匀,D项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A.NA个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没有明确是否为标准状况,体积不一定为22.4L,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22.4L乙醇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16gO2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故C正确;
D.没有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0.5mol L-1的Na2SO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选C。
14.A
【详解】①标准状况下,11.2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因此0.5mo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由于两种气体均为双原子分子,含有的原子数为NA,故正确;
②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所以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故正确;
③1L、2mol/L的氯化镁溶液含有溶质为2mol,1个氯化镁中含有2个氯离子,因此2molMgCl2中含有氯离子数目为4NA,故正确;
④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可知,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因此同温同压下,O2和Cl2的密度之比为32∶71,故正确;
故选A。
15.A
【详解】气体摩尔体积单位是L/mol,故选:A。
16.(1)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2)C
【解析】(1)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的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均能与Na2O2反应,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2)
由,可知16.8g碳酸氢钠即0.2mol分解生成0.1moNa2CO3、0.1molCO2、0.1molH2O,然后11.7g过氧化钠即0.15mol,先与0.1molCO2反应生成0.1mol碳酸钠,剩余0.05mol过氧化钠与0.05mol水反应生成0.1molNaOH,最后的固体的物质为0.2mol碳酸钠及0.1molNaOH;故答案为C。
17.(1)64
(2)
(3)
(4)
【分析】在非标准状况下,计算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摩尔质量时,可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进行分析,即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1)
,,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故答案为:64;
(2)
温度、压强相同时,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故答案为:;
(3)
温度、体积相同时,气体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故答案为:;
(4)
体积比为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质量比为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故答案为:;。
18. 有氧气生成 有大量的热放出 2Na2O2+2H2O=4NaOH+O2↑ ①打开分液漏斗上口塞,打开旋塞K,使水由漏斗流下;②将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木条复燃;③导管口B处有气泡冒出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知,脱脂棉剧烈燃烧,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中有助燃性气体生成,即得出的结论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并有助燃气体放出;如果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则需要打开K使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在A处放一带火星的木条即可,由此分析。
【详解】(1)脱脂棉剧烈燃烧,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中有助燃性气体生成,则实验结论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并氧气生成,故答案为有氧气生成;有大量的热放出;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3)氧气具有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性质,所以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A处,如果木条复燃,则有氧气生成,反之无氧气生成;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该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能使集气瓶内空气的压强增大;如果B导管插入盛水的小烧杯中,有气泡冒出,证明此反应放热。
19.(1)4.0
(2) 74.5 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3)AC
【解析】(1)
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
①需用480 mL 2.0 mol L-1NaClO的消毒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然后取出480 mL即可,所以需要NaClO的质量:0.5 L×2.0 mol L-1×74.5 g mol-1=74.5g;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用到的仪器:烧杯、药匙、托盘天平、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缺少必须的仪器: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3)
A.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导致溶质部分损耗,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A选;
B.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B不选;
C.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C选;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D不选;
E.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烘干就直接使用,对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E不选;
故选:AC。
20. 5mol/L 2.7 g
【分析】镁铝合金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0.25mol,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列方程式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合金中铝的质量。
【详解】标况下5.6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设5.1g镁铝合金中含有镁物质的量为xmol,含有铝物质的量为ymol,则
Mg+2HCl=MgCl2+H2↑
1 2 1
x 2x x
2Al+6HCl=2AlCl3+3H2↑
2 6 3
y 3y 1.5y
x+1.5y=0.25
24x+27y=5.1
解得:x=0.1;y=0.1
(1)反应消耗的盐酸的总物质的量为:0.1mol×2+0.1mol×3=0.5mo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Cl)==5mol/L,
故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
(2)该合金中铝的质量m(Al)=n×M=0.1mol×27g/mol=2.7g
故该合金中铝的质量2.7g。
21. 19g/mol 6.72L 2.8g 0.25 24 0.15mol
【详解】(1)甲烷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为7.6g,体积为8.96L,在标况下是0.4mol,所以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7.6g÷0.4mol=19g/mol,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 g/mol,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28 g/mol,根据十字交叉法:,甲烷占了3/4,物质的量为0.3mol,体积为6.72L,一氧化碳占了1/4,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2.8g。故答案为19,6.72,2.8。
(2)3.01×1023个Cl-的物质的量是0.5mol,则MCl2的物质的量是0.25mol,MCl2的摩尔质量是23.75g÷0.25mol=95g/mol,故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2×35.5=24。故答案为0.25,24。
(3)根据电荷守恒,n(NO3-)+2n(SO42-)+n(Cl-)+ n(OH-)= 2n(Mg2+)+n(H+),氢离子和氢氧根浓度很小,可以忽略,故n(SO42-)=0.15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