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 群文拓展
语 文
理论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真理的旗帜,进行理论的创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些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思想成果,深刻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极大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使社会主义参天大树在世界东方根深叶茂。
[群文阅读]
文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成果的过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党的旗帜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失败后,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头顶,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有识之士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编自辛鸣《思想建党 理论强党》等)
文本二 新时代中国青年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需要读懂马克思的深邃理论、革命实践和人生追求,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确立起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人生航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青年阶段是信仰形成的关键期,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年轻时的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把《共产党宣言》视为共产主义的“入门老师”,从此走上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正确道路;习近平同志在延安的知青岁月中,时刻不忘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树立了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新时代青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在学之愈深、信之弥坚中享受真理的“甜”味,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马克思是理论家,更是实践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进行实践,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许多理论有所区别的重要标志。我们在研读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宝库的同时,更需要意识到这座宝库的根基是火热而伟大的实践。正确的理论只有投入到生动的实践活动中,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这样前赴后继奔赴人类解放事业的洪流中,书写了气贯长虹、可歌可泣的历史。新时代青年只有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其价值才能真正体现,人生才能更加出彩。
从欧洲的巴黎公社到俄国的十月革命,再到南湖的扬帆起航,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全世界的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在伟大思想引领下乘风破浪、如火如荼,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想到现实的蜕变,都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向世人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一段名言:“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里所说的“超过”,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指出,当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学习掌握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了榜样。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新时代课题需要时代新人去解答。新时代青年是开创民族复兴的先锋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青年,读懂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是,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峰去眺望,用实践的镜子去观照,用人民的尺子去衡量,用时代的筛子去过滤,不断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理论特色,在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中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征途中书写新的青春篇章,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摘编自夏斌文《青年如何读懂马克思主义的“三美”》)
阅读思考
1.根据文本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答案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毛泽东思想。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新时代青年应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使之在中国得到不断发展和创新。
答案①掌握理论:读懂马克思的深邃理论,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②树立信仰:以马克思和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为榜样,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③联系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④实践创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⑤突显特色: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理论特色。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