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张PPT)
第二单元
8 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节选) 党费
语 文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外拓展 比较阅读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荷 花 淀
《荷花淀》不是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而是一位作家和一个民族的还乡梦。
[资源助读]
作者简介
“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
孙犁(1913—2002),中国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犁长期从事党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培养了刘绍棠等大批知名作家和业余文学创作骨干,被誉为“我国报刊史上一代编辑典范”,20世纪80年代获全国老编辑荣誉奖。他的作品显示了成熟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作品背景
《荷花淀》是孙犁1945年创作的。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听到从冀中平原来的同志讲过两个战斗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的故事,这个素材触发了孙犁的创作灵感。1945年,孙犁在延安写成了《荷花淀》。
相关常识
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又称“白洋淀派”,以孙犁为代表。代表作品为孙犁的《荷花淀》。该派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主要作家有刘绍棠、韩映山等。
诗体小说
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特点如下:
1.朴素清新舒缓的情节。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
2.淡化的人物素描。写人不以外貌为主,而是注重神似,抓住传神之处,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其精神世界。
3.诗意的自然环境描写。孙犁小说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诗的情调、诗的感情,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
4.纯朴自然清新的语言。孙犁小说语言凝练、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shǔn
fú
juē
líng
ǒu
qiú
lǒu
yāo
jìn
diàn
zhǎng
zhàng
hèng
héng
jù
jū
lēnɡ (leng)
léng
2.写对字形
悔
诲
晌
响
慰
熨
壁
璧
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爱情上的)。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4.词语辨析
震动·振动
震动:①颤动;使颤动。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振动:也叫振荡,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相同点:都有“物体因外力作用、影响而颤动”的意思。
不同点:“震动”侧重于不规则的、较强烈的颤动,“振动”侧重于有规律的振荡。
例句 ①受俄乌冲突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能源市场 。
②有许多车友经常抱怨他们的摩托车一跑起来就 得厉害。
震动
振动
精致·精制
精致:精巧细致。 精制:在粗制品上加工;精工制造。
相同点:两者都有“精细”的意思。
不同点:“精致”是形容词,“精制”是动词。
例句 ①这工艺品很 。
②在生橡胶里加硫黄 ,就成了普通橡胶。
精致
精制
小二黑结婚(节选)
《小二黑结婚》的出现,是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坛发生彻底变化的报春花。
[资源助读]
作者简介
“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小说家。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的各式人物形象。他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作品背景
1943年,在中共北方局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的赵树理在奉命深入辽县(今山西左权县)农村搞调研时,听到了一对青年男女岳冬至和智英祥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双方父母等的阻挠,以致岳冬至被人打死的悲剧故事。于是,自小就生长在山西这片沃土上,有着深厚生活积淀的赵树理即以此为原型,很快创作出一部鞭挞封建思想、赞扬婚姻自主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相关常识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将对人物情景的描写融于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练,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hóu
ɡuà
chěnɡ
qiè
chèn
chēnɡ
duò
pà
yín
xiānɡ
shěnɡ
xǐnɡ
2.写对字形
赔
陪
倍
经
径
胫
镶
嚷
壤
嘻嘻
嬉
熹
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4.词语辨析
其间·期间
其间:那中间,其中;指某一段时间。 期间:(某段)时期里面。
相同点:两者都有“时间”的意思。
不同点: “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如“在此期间”“这期间”等。
例句 ①安宁蟠桃会明日“开园”, 将组织文艺演出等多项活动。
②我们现在回到在本次会议 大家需要处理的一些问题上来。
其间
期间
因缘·姻缘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缘分。 姻缘:指婚姻的缘分。
相同点:两者都有“缘分”的意思。
不同点:“因缘”强调因果关系,“姻缘”侧重婚姻。
例句 ①如果我们能理解各自文明产生的背景 ,就能以宽容平等的心态接纳对方。
②千里 一线牵,本是一桩美事,但目前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很多婚恋平台却布满了精心设计的套路。
因缘
姻缘
拍手称快·额手相庆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掌叫好。 额手相庆:两手在胸前相握,举到额头,表示庆幸、庆贺。
相同点:两者都有“赞好”的意思。
不同点:“拍手称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额手相庆”大都用来表示庆幸,形容高兴和喜悦的心情。
例句 ①该市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记者采访所到之处,群众都 。
②正当投资分析家们 之际,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
拍手称快
额手相庆
党 费
[资源助读]
作者简介
军人作家王愿坚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作品背景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突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央根据地瑞金的围攻,开始了艰难而伟大的长征;留下一支部队在闽粤赣边区领导群众坚持敌后斗争,一边寻找机会打击敌人,一边通过一条条看不见的“交通线”,与各地地下党组织保持着联系,领导着斗争。当各地组织因敌人“移民并村”被搞乱后,党组织马上命人下山把“并村”以后的地下党组织联络起来。《党费》的故事便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说叙述了当时对敌斗争中的一个故事,反映了闽粤赣边区的革命者热爱党、热爱红军,在党的领导下艰苦顽强地与敌人进行斗争的史实。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gàn
guàng
ào
chà
mǒ
mò
mā
jiǎo
qiè
yù
jì
hé
hè
huó
2.写对字形
僻
癖
辟
瞅
揪
腌
淹
庵
棚
绷
①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②形容路弯弯曲曲;③形容说话、
写文章不直截了当。
(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
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4.词语辨析
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万籁俱寂:一切声音都停息了,形容四周非常寂静。
相同点:两者都有“十分静,没有一点声音”的意思。
不同点:“鸦雀无声”一般形容人群或人群聚集活动的场所,指“安静”;而“万籁俱寂”多指形容辽阔的自然环境,指“清静”。
例句 ①两个多小时的会议里,全场 ,全体与会人员凝神屏气,表情肃穆。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 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
鸦雀无声
万籁俱寂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堂精研
研读任务一 聚焦小说手法,分析典型人物
[情境导入] 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具有持久的魅力,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时至今日还成为人们讨论的对象。《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这三篇小说也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让我们走进故事,分析人物形象。
1.《荷花淀》一文的对话描写极其传神,试举例分析对话的作用。
点拨 ①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
“你总是很积极的”既透露出水生嫂舍不得丈夫离开的绵绵情意,又表现出她为丈夫积极投身革命而感到骄傲。
②揭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展开并推动情节发展。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为下面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为妇女们突遇敌船埋下伏笔。
③注重表现人物发展变化的思想性格,深化小说的主题。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谁比谁落后多少呢!”说明这些本来注重个人感情的妇女们,思想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经过战斗的考验,思想觉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2.《荷花淀》中,水生嫂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进步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性格特征。
点拨 ①勤劳善良。她编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的能干与勤快。丈夫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奉养公公,下要育护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②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地和众伙伴去探望丈夫,对丈夫一往情深。③深明大义。丈夫参军,她没有拖后腿,虽然她不想让丈夫走。丈夫去别人家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他,体现了她的忠贞和坚强。
3.结合《小二黑结婚》所选文本,试分析二诸葛、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
点拨 同:两人都具有封建迷信思想,都反对儿女自由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
异:①二诸葛是虔诚地迷信,迷信成了他认识生活、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尺;三仙姑则是虚假地迷信,迷信成了她欺骗别人、害人利己的手段。
②二诸葛既是一个封建家长制的维护者,同时又是一个善良、厚道的父亲;三仙姑则是一个无情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
4.阅读《党费》,简要概括黄新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点拨 通过“我”与黄新的两次接触,围绕缴党费所发生的事件,塑造了黄新这样一个坚持敌后斗争、勇敢机智、对党一片忠诚的共产党员的形象。
作者把主人公放置在敌与我、血与火的尖锐矛盾和生死对立中加以刻画,从同志情与母女情的理智抉择中凸显其对党、对革命的一颗红心。人物性格发展貌似平面单线条,而实际上已呈现出丰满厚实的立体状。
研读任务二 理清故事脉络,梳理情节内容
[情境导入] 人人都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我们能学到知识、认识世界,但并不是人人都擅长讲故事,而优秀的作家就是擅长讲故事的人。学习课文,学会听故事——梳理文章情节,学会讲故事——分析情节设置的手法。
5.《荷花淀》使用了双线索行文,请你试着找出来。
点拨 小说有两条线索,“水生嫂们”的活动贯穿全文的始终,是小说的主线;地区队的行动大都是侧面交代,仅在伏击相会的高潮处交叉,接着又分开进行。
6.《荷花淀》以青年妇女们的成长作为结尾,请结合主旨分析其合理性。
点拨 ①青年妇女们的成长合乎情理。从助夫参战到感受战争再到投身抗战,符合事情的发展规律,呼应了上文“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②充分显示出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威力,更广泛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积极性,说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③展望未来式的写法让作品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深化了主题。
7.阅读《小二黑结婚》(节选),说说其情节结构有什么特色。
点拨 这篇小说的故事性特别强。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又连贯完整,很吸引人,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
小说全篇每一节都设有小标题,类似章回小说的一回。文章节选的是其中四节,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和结局部分,恶霸受到镇压,旧思想受到批评,两位“神仙”有了转变,年轻人追求自由婚姻获得成功。
作者善于组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按时间顺序叙述,一环扣一环,前后衔接得紧凑严密,读来清晰自然。作品以叙述故事为主,在叙述中突出人物形象,其他描绘(如景物和心理描写)从简,并融入故事叙述之中。
8.阅读小说《党费》,思考删除小说中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 不好。原因:①内容方面,小说中写黄新的孩子蘸盐水、抓腌豆角等事,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②人物方面,黄新为了缴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黄新对党的忠诚。③主旨方面,孩子在小说中有象征意义,让“我”将孩子带上山,意味着党和红军后继有人。
研读任务三 了解时代背景,赏析典型环境
[情境导入] 典型人物的塑造离不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人物生活、斗争、成长的场所。离开了典型环境,人物就像离开水的鱼,没有生存能力。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我们能清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寄托在人物身上的情感。通过分析作者在文中设置的环境的特点,我们能感知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及意图。
9.《荷花淀》的环境描写是一大特色,请快速勾画出文中的景物描写,认真品读,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点拨 ①月夜编席候夫(第1~3段)
景物:高升的月亮、干净凉爽的院子、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像雪地和云彩一样洁白的苇席、一片银白的荷花淀、水面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新鲜的荷香。作用: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充分展示了荷花淀的美丽富饶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为后文水生嫂毅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②正午探夫遇敌前对淀上风光的描写(第40段)
写了中午时分寂静而辽阔的水面风光,表现了心情的转换,烘托出平静、轻快的气氛,与接下来即将遇到的危险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中午遇敌时荷花淀风光(第61段)
用“密密层层”“铜墙铁壁”“迎”“挺”“监视”等词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白洋淀妇女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洋溢着必胜的信念,歌颂人民战争。
10.试着从现实性的角度分析《小二黑结婚》(节选)的环境描写反映了解放区当时哪些状况。
点拨 ①经济层面。小说通过讲述二诸葛“不宜栽种”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小农生产方式和靠天吃饭的局面。
②政治层面。通过小二黑被捆送区政府以后,二诸葛见了区长就要求“恩典恩典”,三仙姑见了区长“趴下就磕头”,连声称“区长老爷”,说明当时农民的脑子里充满了官贵民贱的意识。
③社会层面。通过二诸葛给小二黑收留童养媳,以“命相不对”为由拒绝小二黑和小芹的亲事;三仙姑私自做主为小芹订婚,收了吴先生的彩礼等,说明当时的农村盛行父母包办婚姻。
11.《党费》是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请举例分析这篇文章是如何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表现主旨的。
点拨 (示例)文章写八角坳黑沉沉的,无声无息,“活像个乱葬岗子”,阴森可怖,“白鬼”在有气没力地喊叫,打破了寂静,加重了环境的狰狞和阴沉。这种对一个村庄的描写,也是当时血雨腥风的社会现实的写照,用以突出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
研读任务四 分析艺术特色,把握主题情感
[情境导入] 有人说《荷花淀》是通过爱情来描写抗战的,有人说《小二黑结婚》(节选)是通过爱而不得的障碍来描写解放区解放这个话题的,也有人说《党费》是通过写爱情中对另一半工作的支持来写抗日战争这个话题的。对于这三篇作品,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让我们一起通过下面的任务来分析其艺术特色,感悟作品表达的主题情感。
12.孙犁先生说过:“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荷花淀》一文便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美,请结合文本探讨这篇小说表现了怎样 的美。
点拨 ①爱情美。水生嫂为了丈夫的嘱托可以牺牲生命;青年妇女牵挂丈夫,她们可以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探夫;我们的战士在“顺手丢”中温柔关爱尽显无余。这就是白洋淀青年男女的纯朴而忠贞的爱情。
②亲情美。如“爹哩 ” “小华哩 ”如果说水生每次回家必问的话,那么这一次会不会带有一丝不安 因为第二天水生就要去大部队了。谁说战士无情 谁说战士不顾家 他们心疼家人,梦萦故乡,然而国难当头,他们只有舍小家而顾大家。“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这就是浓浓的亲情。
③爱国情。为了保卫家乡,打退敌人,男人积极上前线,女人支持丈夫,父亲支持儿子,乡亲支持战士。有这样的爱国情怀,有这样的凝聚力,我们的革命能不胜利吗 忠贞的爱情、浓浓的亲情,都统一在高尚的爱国情中。
13.《荷花淀》可以说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我们在文章中并没有感到战争的残酷、无情,反而看到了一幅幅纯美的画面。有人说这样写淡化了战争,有美化战争的倾向。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你觉得作家写作时有必要淡化战争、美化战争吗
点拨 不同意。小说并没有美化战争,只是侧重于描写环境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热爱和对人情的赞美,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的憎恶。战争不应该被美化,只有人人都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无情,才能激发起人们保卫家园、捍卫和平的勇气,呼吁人们为维护和平而不断努力。
14.阅读《小二黑结婚》(节选),说说其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点拨 ①叙述语言通俗、口语化。例如开篇一段,就如过去民间说书艺人的口气,叙述流畅生动,很有吸引力。②人物对话有鲜明个性。例如二诸葛和三仙姑,虽然都是所谓“神仙”,但由于两人身份、思想性格不同,对话语言也就不同了。像“不宜栽种”“属猴的”“命相不对”“恩典恩典”之类的话,出自农村初通文墨的阴阳先生二诸葛之口,自然是很符合他的个性的;而像“刘修德!还我闺女!你的孩子把我的闺女勾引到哪里了”之类的话,出自一个粗俗刁钻的女人三仙姑之口,是十分贴切的。
15.王愿坚善于截取典型的斗争生活片段,选取感人的细节刻画人物,请你结合《党费》具体情节谈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写作特色的。
点拨 小说围绕咸菜这一主线,串联了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例如,黄新打开党证,拿出丈夫留下的两块银洋缴党费,既点明题目,又说明黄新对党的忠诚,在白色恐怖下,她的心依然与党证上印着的镰刀锤头一样鲜红。又如,她那饿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的女儿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黄新“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这两个“瞅了瞅”包含着丰富的感情。
小说在最后也没有一般化地描写黄新被捕的场面,而是用一系列细节描绘了她在敌人逼近窝棚时的应急准备:利索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从容地交代八角坳党组织的情况,慢条斯理地为女儿梳理头发……这位女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品质以及与亲人、同志永别时的复杂感情就这样跃然纸上。
思维提升
分析典型形象
小说的典型人物是指艺术作品塑造的显示了一定历史时期的阶级、阶层等共同体的,或者整个人类的某些本质的,具有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和高度审美意义的人物形象。
1.《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都是作家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后的创作成果,都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形象。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征,并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分析人物的典型性,填写下面的表格。
鉴赏同一主题下不同的创作风格
2.《小二黑结婚》(节选)、《荷花淀》等作品都是作家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作品,请从思想内容、创作手法、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作品的异同。
答案同:从选材和思想内容上来看,都是红色文学、革命题材。抒写了革命者的情怀,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心声。
异:①从创作手法来看,《荷花淀》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小二黑结婚》(节选)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
②从情节结构来看,《荷花淀》以人物活动为情节线索,通过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等几个片段展开情节,作品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但每个片段都富有生活情趣,充满诗情画意。《小二黑结婚》(节选)首先是故事性强;其次,作者用一个人物,用一个小故事引出另一个小故事,情况交代得既清楚,又有趣;最后,作品以叙述故事为主,在叙述中突出人物形象。
③从人物形象来看,《荷花淀》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是正面的,积极的,是美与善的化身。《小二黑结婚》(节选)中小二黑与小芹爱情的成功离不开党领导下政府的支持,落后分子的改变离不开政府的教育,恶势力的清除离不开政府的帮助。
④从创作风格来看,《荷花淀》是诗体小说,语言美,意境美,人物美。《小二黑结婚》(节选)是“山药蛋派”作品,用山西农民的语言,保持了极浓厚的地方色彩。
[整合建构]
荷 花 淀
思路整合
文章主旨
本文在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选取白洋淀的一隅,把笔墨集中在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这些善良、纯朴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的人性的光辉,表现了白洋淀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
小二黑结婚(节选)
思路整合
文章主旨
本文描写了农村的男女青年为争取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和封建势力、封建迷信进行抗争,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作者不仅热情讴歌了自由恋爱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歌颂了农民进步的新思想战胜愚昧、落后、迷信的封建旧思想,歌颂了农民反对封建势力的胜利,从而对解放区新建立的民主政权进行了热情的赞颂。
党 费
思路整合
文章主旨
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在敌后艰苦环境里坚持斗争,为了缴纳党费和掩护游击队的同志,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信仰坚定、斗争顽强、富有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形象,赞美了她对党的忠诚,讴歌了她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外拓展 比较阅读
分析赵树理的作品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老杨同志[注]
赵树理
过了阴历八月十五日,正是收秋时候,县农会主席老杨同志,被分配到第六区来检查督促秋收工作。老杨同志叫区农会给他介绍一个比较进步的村,区农会常听章工作员说阎家山是模范村,就把他介绍到阎家山去。
老杨同志吃了早饭起程。他一进村公所,正遇着广聚跟小元下棋。他们两个因为一步棋争起来,就没有看见老杨同志进去。老杨同志等了一会儿,还没有人跟他搭话,他就在这争吵中问道:“哪一位是村主任 ”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村主任广聚以为他是哪村派来的送信的,就懒洋洋地问道:“哪村来的 ”老杨同志答道:“县里。”广聚仍问道:“到这里干什么 ”小元棋快输了,在一边催道:“快走棋嘛!”老杨同志有些不耐烦,便道:“你们忙得很!等一会儿闲了再说吧!”说了把背包往台阶上一丢,坐在上面休息。广聚见他的话头有点不对,也就停住了棋,凑过来搭话。老杨同志也看出他是村主任,却又故意问了一句:“村主任哪里去了 ”他红着脸答过话,老杨同志才把介绍信给他,信上写的是:
“兹有县农会杨主席,前往阎家山检查督促秋收工作,请予接洽是荷……”
广聚看过了信,把老杨同志让到里屋,说了几句客气话,便要请老杨同志到自己家里吃饭。老杨同志道:“还是兑些米到老百姓家里吃吧!”广聚还要讲俗套,老杨同志道:“这是制度,不能随便破坏!”广聚见他土眉土眼,说话却又那么不随和,一时想不出该怎么对付,便道:“好吧!你且歇歇,我给你出去看看!”说了就出了公所去找恒元。恒元道:“前几天听喜富说有这么个人。这人你可小看不得!听喜富说,有些事情县长还得跟他商量着办。”广聚道:“是是是!你一说我想起来了!那一次在县里开会,讨论丈地问题那一天,县干部先开了个会,仿佛有他,穿的是蓝衣服,眉眼就是那样。”恒元道:“去吧!好好应酬,不要冲撞着他!”广聚走出门来又返回去问道:“我请他到家吃饭,他不肯,他叫给他找个老百姓家去吃,怎么办 ”恒元不耐烦了,发话道:“那有什么难办 他要那么执拗,就把他派到个最穷的家——像老槐树底老秦家,两顿糠吃过来,你怕他不再找你想办法啦 ”广聚道:“老槐树底那些人跟咱们都不对,不怕他说坏话 ”恒元道:“你就不看人 老秦见了生人敢放个屁 每次吃了饭你就把他招待回公所,有什么事 ”
广聚回去就把饭派到老秦家。阎家山没有行过这种制度,老秦一来不懂这种管饭只是替做一做,将来还要领米,还以为跟派差派款一样;二来也不知道家常饭就行,还以为衙门来的人一定得吃好的。他既是这样想,就把事情弄大了,到东家借盐,到西家借面,老两口忙了一大会,才算做了两三碗汤面条。
晌午,老杨同志到老秦家去吃饭,见小砂锅里是面条,大锅里的饭还没有揭开,一看就知道是把自己当客人待。老秦舀了一碗汤面条,毕恭毕敬双手捧给老杨同志道:“吃吧,先生!到咱这穷人家吃不上什么好的,喝口汤吧!”他越客气,老杨同志越觉着不舒服,一边接一边道:“我自己舀!唉,老人家!咱们吃一锅饭就对了,为什么还要另做饭 ”老秦老婆道:“好先生!啥也没有,只是一口汤!要是前几年,这饭就端不出来!这几年把地押了,啥也讲不起了!”老杨同志听她说押了地,正要问她押给谁,老秦先向老婆喝道:“你这老不死,不知道你那一张疯嘴该说什么!可憋不死你!你还记得啥 还记得啥 ”老杨同志猜着老秦是怕她说的有妨碍,也就不再追问。老秦见老婆不说话了,因为怕再引起话来,也就不再说了。
小福也回来了,问道:“爹!这是哪村的客 ”老秦道:“县里的先生!”老杨同志道:“不要这样称呼吧!哪里是什么‘先生’!我姓杨,是农救会的。你们叫我个‘杨同志’或者‘老杨’都好!”老秦老婆见孩子也回来了,便揭开大锅开了饭。老杨同志第一碗饭吃完,不等老秦看见,就走到大锅边,一边舀饭一边说:“我也吃吃这饭,这饭好吃!”老两口赶紧一齐放下碗来招待,老杨同志已把山药蛋南瓜舀到碗里。老秦客气了一会,也就罢了。
小顺来找小福割谷,一进门碰上老杨同志,彼此问询了一下,就向老秦道:“老叔!人家别人的谷都打了,我爹病着,连谷也割不起来,后晌叫你小福给俺割吧 ”老秦道:“吃了饭还要打谷!”小顺道:“那我也能帮忙,打下你的来,迟一点去割我的也可以!”老杨同志问道:“你们这里收秋还是各顾各 农救会也没有组织过互助小组 ”小顺道:“收秋可不就是各顾各吧 老农会还管这些事啦 ”老杨同志道:“那你们这里的农会都管些什么事 ”小顺道:“咱不知道。”老杨同志自语道:“模范村!这算什么模范 ”老秦家五岁的小女孩听见“模范”二字,就想起小顺教她的几句歌来,便顺口念道:“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选自《李有才板话》,有删改)
注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
阅读思考
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杨同志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生活俭朴。广聚看到老杨的穿着打扮认为是别村来送信的农民。②工作深入。他愿意到农民家中去,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③平易近人。和老百姓谈话不强调自己的身份,和普通百姓一起吃饭,没有半点架子。④坚持原则,立场坚定。初到阎家山,他对广聚和小元的官僚主义作风十分不满;在广聚献殷勤时不接受他的私人邀请等。
2.请结合《小二黑结婚》(节选)和《老杨同志》两篇文章,分析赵树理的作品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答案①多用方言,口语化,通俗易懂。小说人物语言是农村的方言,并且描写特定区域的民俗事象,质朴、平易,浅显易懂,充满生活气息。②生动活泼,轻松幽默。叙述语言生动有趣,如“她吃完了饭,换上新衣服、新首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生动描写了一个不合时宜的爱美的女性形象。再如“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轻松幽默地表现出当时的不公平现象,表现出了群众的机智与乐观。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