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秋季)第11次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一(秋季)第11次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9 13:15: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现代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指导
【概念了解】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完整的一篇文章而言,由若干片段组成的一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可能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材料可以是文字、图表等,材料呈现的信息和观点可以互不相同。
【课标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依据这一要求,将非连续性文本分为以下几个考点。
【考点解读】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作者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临时借用原有词语,使其带有某种特定的意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义,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它们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核心。
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对概念的外延考查,通常是对某事物所包含的对象的判定。
考点2 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阅读非连续性材料的核心。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舍弃与阅读目的无关的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编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考点3 评析文本的内容、观点和呈现形式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内容往往具有实用性,信息的关联性较强,评析文本内容时应该结合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背景进行阐发。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既要抓住集中表述的中心观点,又要抓住分散表述的和隐含于文中的观点。
非连续性文本是由文字、数据表格、图表、曲线图、图解文书、使用说明书、广告、索引、目录、清单等构成的组合材料,呈现形式具有简明、直观、易于比较等特点,阅读时应联系文本内容和表述主题,结合文本形式特点进行分析。
考点4 发现文本信息中隐含的问题,并另以解释、探究
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自主解读文本的意义。
考点5 根据文本内容和形式进行推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个性观点
能将文本信息与自己原有储备相联系,提高个性思考和判断能力,通过合理推断、深入探究,提出自己对文本形式和内容进行的反思和评价。能在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围绕特定话题,根据写作目的和阅读对象选用恰当的文体、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
【解题策略】
一、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知识的综合性、内容的实用性、形式的直观性、信息的关联性等特点。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的重要能力之一。
二、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1.查看标题:文本的标题有的提示了文本线索,有的表明了作者态度,有的说出了事件内容,有的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查看标题,可以快速地了解文本的内容或中心思想。
2.读通材料。
(1)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一则材料的内容。
(2)读懂图表。
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分类图例。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注释性文字。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的注释性文字内容,图表和文字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3.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话题;分析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三、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1.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除了材料比较散之外,方法、技巧与阅读普通的连续性文本的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题目的指向,到原文中去寻找对应的信息,只是要注意问题指向的可能不仅仅是一则材料,还可能会指向多个材料中的共同点,需要对材料信息做归纳概括,也有可能会指向不同材料的差异。这样做,才能跳过无关的信息,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去伪存真,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
整合信息主要有两种方法:
摘引语句法,是指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原文相关语句,以归纳答案的方法。
提炼重组法,将较为零散的没有明显提示信息的短语、句子以及关键内容隐含其间的文字,按一定要求概括出其中大意的整合信息的方法。
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非文学作品阅读试题
近视漫谈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 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
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物理学中街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
1.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生动地说明了眼晴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B. 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活动。
C. 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那么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
D. 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
2. 文中插入两个图表,有什么效果
3.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请结合上文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
食品安全
【材料一】食品安全风险类型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中新旧风险交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是主要的风险类型;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消费方式带来了新型食品安全风险。
2017年我国食品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为2.4%。其中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占不合格样品的23.9%。特别是粉条粉丝、面制品中铝超标问题尤其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小食品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为了延长食品保存期,强化感官特性,不顾法律法规要求,超限量、超范围地滥用食品添加剂。
此外,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类风险备受关注。2016年农业部调研发现,我国部分省份存在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现象。转基因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众的知情权的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材料二】甲醛在食物中的危害
在工业和医学领域,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在食品行业,它是非法添加物。因此,不允许将甲醛添加到食物中,只要添加就是违法。
尽管有人认为甲醛在食物中的防腐效果并不好,在面条中添加甲醛没有意义,但是面条等食品中检测出甲醛的案例并不少。比如,2016年陕西榆林一家面店的老板为了延长面条的保质期,从网上购买甲醛,生产面条时添加其中。警方及时将面店老板抓获,他供认不讳,最后被判刑一年并作罚款处理。
除了直接添加甲醛,食物中的外来甲醛还可能来自甲醛次硫酸氢钠。甲醛次硫酸氢钠是一种化工原料,俗称“吊白块”,国家已明令禁止将其作为添加剂加入食品,但是由于它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外观,一些不法商贩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将其掺入,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材料三】消费者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调查
食品安全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同类型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消费者担心哪些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机构进行了一项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
【材料四】完善“学校集中用餐”制
近年来,中小学生食物安全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针对学校集中用餐安全问题作出部署,为保障师生的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学校集中用餐”制至少有三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首先,应确定校级以上的“学校集中用餐”责任主体,由责任主体负责制定地区餐费标准,设置非营利机构或委托有资质的餐饮企业,以属地为中心形成统一的采购、制作、运输系统,改变目前自办食堂、委托、外包、外购等状况。其次,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对食堂面积、设施设备条件、人员资质等可以在就餐过程中学习食材生长、饭菜烹调、学校餐食制作及运送、健康合理膳食等方面的知识,为健康人生打下基础;通过备餐及分餐过程中的小组分工培养合作能力;通过收拾餐具、我后打扫过程培养责任心。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与同学一起吃饭的乐趣。因此,“学校集中用餐”应纳入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目的、有计划的“食育”范畴,而不是只限于顾及安全与健康的“就餐”行为。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转基因产品风险已成为食品安全主要的风险类型。
B.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防腐效果并不好,因此不允许在食物中添加甲醛。
C.材料三图表显示:只有1%的人担心注水肉问题,说明注水肉不再成为食品安全问题。
D.“学校集中用餐”不应只顾及安全与健康的“就餐”行为,还应顾及教育教化功能。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分别提三条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议。
(3)【材料四】加点语句“从目前情况看”能否去掉,为什么?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
近期,媒体曝光了个别不合格的牛奶产品,引起了消费者对牛奶安全问题的担心。重阳节到了,同学们准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由你负责到超市买几箱牛奶,老师提醒你要着一下牛奶包装盒上的标签。标签上的信息包含产品名称、产品类型、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址、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贮存条件、净含量等。
购买时你应该关注牛奶包装盒标签上的哪些信息?请根据材料三图表内容简要说说。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现代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指导
【概念了解】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完整的一篇文章而言,由若干片段组成的一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可能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材料可以是文字、图表等,材料呈现的信息和观点可以互不相同。
【课标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依据这一要求,将非连续性文本分为以下几个考点。
【考点解读】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作者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临时借用原有词语,使其带有某种特定的意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义,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它们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核心。
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对概念的外延考查,通常是对某事物所包含的对象的判定。
考点2 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阅读非连续性材料的核心。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舍弃与阅读目的无关的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编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考点3 评析文本的内容、观点和呈现形式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内容往往具有实用性,信息的关联性较强,评析文本内容时应该结合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背景进行阐发。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既要抓住集中表述的中心观点,又要抓住分散表述的和隐含于文中的观点。
非连续性文本是由文字、数据表格、图表、曲线图、图解文书、使用说明书、广告、索引、目录、清单等构成的组合材料,呈现形式具有简明、直观、易于比较等特点,阅读时应联系文本内容和表述主题,结合文本形式特点进行分析。
考点4 发现文本信息中隐含的问题,并另以解释、探究
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自主解读文本的意义。
考点5 根据文本内容和形式进行推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个性观点
能将文本信息与自己原有储备相联系,提高个性思考和判断能力,通过合理推断、深入探究,提出自己对文本形式和内容进行的反思和评价。能在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围绕特定话题,根据写作目的和阅读对象选用恰当的文体、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
【解题策略】
一、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知识的综合性、内容的实用性、形式的直观性、信息的关联性等特点。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的重要能力之一。
二、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1.查看标题:文本的标题有的提示了文本线索,有的表明了作者态度,有的说出了事件内容,有的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查看标题,可以快速地了解文本的内容或中心思想。
2.读通材料。
(1)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一则材料的内容。
(2)读懂图表。
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分类图例。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注释性文字。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的注释性文字内容,图表和文字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3.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话题;分析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三、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1.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除了材料比较散之外,方法、技巧与阅读普通的连续性文本的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题目的指向,到原文中去寻找对应的信息,只是要注意问题指向的可能不仅仅是一则材料,还可能会指向多个材料中的共同点,需要对材料信息做归纳概括,也有可能会指向不同材料的差异。这样做,才能跳过无关的信息,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去伪存真,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
整合信息主要有两种方法:
摘引语句法,是指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原文相关语句,以归纳答案的方法。
提炼重组法,将较为零散的没有明显提示信息的短语、句子以及关键内容隐含其间的文字,按一定要求概括出其中大意的整合信息的方法。
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非文学作品阅读试题
近视漫谈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 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
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物理学中街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
1.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生动地说明了眼晴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B. 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活动。
C. 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那么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
D. 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
2. 文中插入两个图表,有什么效果
3.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请结合上文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
食品安全
【材料一】食品安全风险类型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中新旧风险交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是主要的风险类型;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消费方式带来了新型食品安全风险。
2017年我国食品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为2.4%。其中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占不合格样品的23.9%。特别是粉条粉丝、面制品中铝超标问题尤其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小食品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为了延长食品保存期,强化感官特性,不顾法律法规要求,超限量、超范围地滥用食品添加剂。
此外,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类风险备受关注。2016年农业部调研发现,我国部分省份存在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现象。转基因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众的知情权的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材料二】甲醛在食物中的危害
在工业和医学领域,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在食品行业,它是非法添加物。因此,不允许将甲醛添加到食物中,只要添加就是违法。
尽管有人认为甲醛在食物中的防腐效果并不好,在面条中添加甲醛没有意义,但是面条等食品中检测出甲醛的案例并不少。比如,2016年陕西榆林一家面店的老板为了延长面条的保质期,从网上购买甲醛,生产面条时添加其中。警方及时将面店老板抓获,他供认不讳,最后被判刑一年并作罚款处理。
除了直接添加甲醛,食物中的外来甲醛还可能来自甲醛次硫酸氢钠。甲醛次硫酸氢钠是一种化工原料,俗称“吊白块”,国家已明令禁止将其作为添加剂加入食品,但是由于它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外观,一些不法商贩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将其掺入,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材料三】消费者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调查
食品安全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同类型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消费者担心哪些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机构进行了一项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
【材料四】完善“学校集中用餐”制
近年来,中小学生食物安全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针对学校集中用餐安全问题作出部署,为保障师生的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学校集中用餐”制至少有三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首先,应确定校级以上的“学校集中用餐”责任主体,由责任主体负责制定地区餐费标准,设置非营利机构或委托有资质的餐饮企业,以属地为中心形成统一的采购、制作、运输系统,改变目前自办食堂、委托、外包、外购等状况。其次,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对食堂面积、设施设备条件、人员资质等可以在就餐过程中学习食材生长、饭菜烹调、学校餐食制作及运送、健康合理膳食等方面的知识,为健康人生打下基础;通过备餐及分餐过程中的小组分工培养合作能力;通过收拾餐具、我后打扫过程培养责任心。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与同学一起吃饭的乐趣。因此,“学校集中用餐”应纳入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目的、有计划的“食育”范畴,而不是只限于顾及安全与健康的“就餐”行为。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转基因产品风险已成为食品安全主要的风险类型。
B.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防腐效果并不好,因此不允许在食物中添加甲醛。
C.材料三图表显示:只有1%的人担心注水肉问题,说明注水肉不再成为食品安全问题。
D.“学校集中用餐”不应只顾及安全与健康的“就餐”行为,还应顾及教育教化功能。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分别提三条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议。
(3)【材料四】加点语句“从目前情况看”能否去掉,为什么?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
近期,媒体曝光了个别不合格的牛奶产品,引起了消费者对牛奶安全问题的担心。重阳节到了,同学们准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由你负责到超市买几箱牛奶,老师提醒你要着一下牛奶包装盒上的标签。标签上的信息包含产品名称、产品类型、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址、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贮存条件、净含量等。
购买时你应该关注牛奶包装盒标签上的哪些信息?请根据材料三图表内容简要说说。
【参考答案】
【近视漫谈】
13.B 14.内容上,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图表一显示我国青少年各阶段近视率高并呈上升趋势,图表二显示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的各项数据均不达标。形式上,图文结合,使文本呈现方式有了变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
15.文中介绍用眼时间长会增加用眼负荷,法则明确了用眼时长,到了20分钟就要休息;文中说明休息、远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法则规范了用眼后的休息时长(20秒)和远眺距离(20英尺)。该法则具有合理性。
【食品安全】
(1)D
(2)根据材料可提的建议:①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管理。②加大对违法食品企业的处罚力度。③尽早防范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类食品安全风险。④及早解决转基因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众的知情权的保护问题。根据材料二可提的建议:①加强对甲醛等有毒有物质的管理,②加大对不法商贩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甲醛行为的处罚力度。
(3)不能。“从目前情况看”从时间上限定,说明我国的“学校集中用餐”制至少有三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是现在的情况,不代表以后。如果去掉,与原文不符合。“从目前情况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①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可以知道牛奶有没有过期变质。②关注配料,可以知道牛奶有没有违规使用或滥用添加剂。③关注有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可以知道牛奶是不是假冒食材。④关注产品名称,可以知道牛奶是不是媒体曝光的问题乳制品。
【点评】要解答好材料题,必须做到:读懂材料,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对于提建议的题目,可以有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去提出相应的建议,注意建议要有一定的可行性。
【考点】信息筛选与辨析;联系生活实际.
【分析】本题为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第二题考查提建议的能力,第三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分析,第四题考查材料知识的运用能力。
【解答】(1)A.与原文不符,材料一中表述的是“一方面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是主要的风险类型”,选项的表述前提“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有误;
B.与原文不符,材料二中表述的是“但在食品行业,它是非法添加物。因此,不允许将甲醛添加到食物中,只要添加就是违法”,选项对原因的表述“防腐效果并不好”有误;
C.图表理解错误,材料三是“消费者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统计图表”,在图中显示出来,就表现有这一问题的存在,数值小是相对于其他问题而言的,并不能说明注水肉不再成为食品安全问题;
D.与原文相符。
故选:D。
(2)首先根据题意,找出材料一、三中所表现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比如,材料一给出食品安全风险的类型,可建议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或惩罚力度等;材料二介绍的是食品中甲醛的危害,那么可以建议对甲醛在市场流通的控制,或是对查出食品中添加甲配合的商贩给予严厉的处罚等。
(3)首先回答:不能,然后分析原因。“从目前情况看”从时间上限定,说明我国的“学校集中用餐”制至少有三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是现在的情况,不代表以后,之后可能会有变化。如果去掉,就变成了“我国的‘学校集中用餐’制至少有三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与原文不符合。“从目前情况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根据材料三图表中列出的人们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对照题干所给出的关注物品牛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生产日期、保质期,还要关注其成分表,看有没有添加有害的物质,比如违规使用某些添加剂等;同时还要关注生产厂家,看是否是正规厂家。有关细菌是否超标的问题,则要关注产品的名称,看是不是媒体曝光过的问题商品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