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导入
情境
Qing Jing
Dao Ru
这位命途多舛的诗人是谁呢?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8AB9DA36C72C4162E5C30BDA47F7CE9BA961B52455AB79FE6E56154C4049CB0A9B75F6B9445D425D3A2A710EEB13F584EA655164C8B6A802
年少:
中年:
晚年:
临终: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Lou Chuan Ye Xue Gua Zhou Du Tie Ma Qiu Feng Da San Guan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①北伐献策,志在恢复
1164 年春,他为朝廷出师北伐建言献策。4 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
陆游
陆游出生两年后汴京沦陷、北宋灭亡。在随家人逃难的过程中饱尝流离失所、家国破碎的痛苦。少年时他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为了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他奋力读书,还读兵书,学剑术,时刻盼望杀敌立功。
陆游
陆游出生两年后汴京沦陷、北宋灭亡。在随家人逃难的过程中饱尝流离失所、家国破碎的痛苦。少年时他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为了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他奋力读书,还读兵书,学剑术,时刻盼望杀敌立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①北伐献策,志在恢复
1164 年春,他为朝廷出师北伐建言献策。4 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
①北伐献策,志在恢复
1164 年春,他为朝廷出师北伐建言献策。4 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②投笔从戎,亲临战场
46 岁时,陆游应时任宣抚使的王炎之邀到南郑。除献上《平戎策》外,还积极练兵,检阅部队,甚至冒着严寒、踏着冰雪出去视察,在视察时,还曾与敌人 发生过遭遇战……
②投笔从戎,亲临战场
46 岁时,陆游应时任宣抚使的王炎之邀到南郑。除献上《平戎策》外,还积极练兵,检阅部队,甚至冒着严寒、踏着冰雪出去视察,在视察时,还曾与敌人 发生过遭遇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62,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因种种原因,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62,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因种种原因,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背景
愤·什么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
一愤·世事艰
岳飞这样一位抗金骨干,却被汉奸以“莫须有”之罪诬害而死,年仅三十八岁。报国不仅无功,而且有罪,竟至死罪。
二愤·空自许
“塞上长城”化用南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檀道济率兵伐北魏,屡次建功,后遭猜忌被杀。
二愤·空自许
诗人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埙之前而被除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
当时,右丞相张浚张浚积极督练军马,防敌备战,但朝廷偏向议和,张浚处境艰难,最后被罢相。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指陆游48岁时在陕南汉中的经历。
当时,诗人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活跃在大散关前线,并曾经与金兵交战。
铁马秋风大散关
诗句赏析
在这两次战斗中,虽然宋军过光辉的战绩,但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作者的理想。
诗歌通过两次战斗的“胜利”与“空自许”的残酷现实的对比,把作者心中的另一种愤懑又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诗句赏析
“楼船” 与“夜雪”,“铁马”与 “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追述了 25 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借火热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希望奋战沙场,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理想。
“楼船” 与“夜雪”,“铁马”与 “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追述了 25 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借火热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希望奋战沙场,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理想。
诗句赏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些奇特,此联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让读者联想到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形象生动、画面壮阔。
元代马致远 《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些奇特,此联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让读者联想到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形象生动、画面壮阔。
元代马致远 《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句赏析
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而百姓也依然受难。
三愤·鬓先斑
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 老,壮志难伸。着一“已”字,悲凉之至。
四愤·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陆游追慕诸葛亮业绩,渴望自己也能名传后世。
四愤·谁堪伯仲间
同时,这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主和派小人排挤打压爱国志士的卑劣行径的强烈谴责。
小结
这四愤———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的根源,主要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放的风格。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 建康赏心亭》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 子》
英雄的悲愤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英雄的悲愤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英雄的悲愤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
——鲁迅
英雄的悲愤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
——鲁迅
背诵《书愤》
布置作业
以“陆游,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