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练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练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30 07:0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练习题
1.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宣布收回美国等国兵营及其他建筑的地产权。新中国顶住美国威胁,一方面揭露美国“撤侨”真相,另一方面催促美国官方人员尽快离开中国。到1950年4月30日,美国撤回其全部驻华外交人员。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  (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保持了对外关系的延续性
C.面临两大阵营的激烈斗争 D.打破了美国外交遏制僵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有这样重大的影响主要在于其 (  )
A.化解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冲突 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D.超越了社会意识形态束缚
3.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50年代实行的护照共4个版本,包括1949年单页版、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均为中俄文对照。这反映了新中国 (  )
A.主要与苏联进行人员往来 B.“另起炉灶”,对抗西方封锁
C.建交国仅限于苏联和东欧 D.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方针
4.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妖魔化宣传。朝鲜战争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恐惧,认为中国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好战国家。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
C.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5.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努力推动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同年,中印签订协定,就印度在中国西藏的遗留问题达成共识。这些努力 (  )
A.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C.折射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D.奉行了不结盟的原则
6.1960年春,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不仅签订了中尼和平友好条约,而且交换了中尼边界协定批准书,还签订了中蒙友好互助条约、经济援助协定和科技合作协定。这些活动 (  )
A.表明中国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是对美苏冷战的挑战
C.体现了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有利于缓和中苏关系
7.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回忆录里有这样的描述,1971年的时候,由于欧洲与非洲的投票结果出乎美国意料,我私下里对助手们说:“光是中美接近就会使国际形势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连我自己对此也认识不足。”基辛格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改善使多极化加速发展
C.基辛格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重新获得了冷战的战略优势
8.从 1965 年到 1976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 49 个增加到 111 个。这一变化的背景包括 (  )
①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②两极格局瓦解,冷战随之结束
③中美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表是《人民日报》1997年有关美国的报道统计数据表(不完全统计)。从表中可以得出 (  )
分类 条数
政府报道 639
经济报道 217
科技报道 172
社会生活报道 238
中美关系缓和报道 450
中美关系紧张报道 36
A.中美在各个领域交流互动频繁 B.国家媒体主动服务中美关系大局
C.当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正面的美国形象在中国成为共识
10.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交对外协调机制日益成熟,特别是外交部部长的对外协调机制。从1991年开始,中国外交部长每年都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东盟外长会议,后来扩展为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这 (  )
A.极大地巩固和推进了中国的多边外交 B.是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
C.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贡献了中国智慧 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11.1982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进一步强调实行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  )
A.新型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 B.顺应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D.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改变
12.中共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推动”的外交总目标为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这一目标 (  )
A.展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 B.植根于国际社会形势
C.与地区大国的定位相符 D.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1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这体现我国外交新方向是 (  )
①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 ②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③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致力于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它打开了中西方之间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被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时任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称它为‘在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一道裂缝’。”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中苏建交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法建交   D.中日邦交正常化
15.1955年的万隆会议、197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之宣言》、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 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
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 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16.下图为中美关系变化示意图。据示意图可知中美关系 (  )
A.呈现敌对与合作的循环状态 B.由中国社会制度决定基本方向
C.受双方根本利益变化的制约 D.由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决定
17.2020年3月起,我国陆续向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地区派遣医疗队并援助了大量防疫物资,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治支持。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
A.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B.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与发展,首先必须扫除战略思维上的障碍。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角逐有什么变化
政治战:当今强权国家已将政治战作为攻击其他国家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残酷性仅次于军事手段。
经济战:经济不仅是一切军事、政治斗争的原动力,而且已经成为兵不血刃地攫取战略利益的直接手段。
文化战:自经济全球化以来,西方强势文化传播主要以价值观征服、战略传媒欺骗、战略文化渗透、战略舆论攻击、战略心理攻击为手段,影响甚至部分改变其他国家的文化体系。
外交战:在国际斗争中,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取决于该国运用的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当今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博弈中,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孟宪生《审视全球化时代国家角逐之变》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体育作为“外交先行官”成为中国沟通世界的桥梁。1954年,中国政府派出128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参赛期间,中国与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在体操、游泳、田径、足球、排球等项目培育方面获得充分经验。在亚洲,中国开启了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越南、柬埔寨等国的体育交流,向部分国家派出了援外体育教练队伍并援建了体育设施。
——摘编自陈金山等《新中国体育事业七十年》
材料二 下表内容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外交的发展历程。
时期 主要内容
“奥运外交”时期 (1979—1989年) 重返国际奥委会,建设体育强国和“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体育,开始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实施对外体育援助
“主场赛事”立体化 外交时期 (1990—2008年) 优先发展竞技体育,促进国际交往;参与或主办国际体育赛事
公共外交时期 (2009—2012年) 打造新型大国体育外交;打造中国特色的形象型体育外交;扩大民间体育外交
“全面引领”时期 (2012年至今) 打造中国特色体育外交新理念与新方式;创建体育式国家合作模式;构建体育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刘桂海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体育外交:历程、经验与理论反思——基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视角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外交的特点和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改革开放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体育外交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5.B 6.A 7.A 8.C 9.B 10.A 11.B 12.A 13.D
14.C 15.D 16.C 17.B
18.观点:孟宪生认为在国际斗争中,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还取决于该国运用的外交战略”,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论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华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我国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避免了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同时中国也积极争取同周边独立国家建立和平外交关系,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走向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积极推动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21世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彰显了大国责任和担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结论:外交战略在国际斗争中至关重要,对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求同存异,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19.(1)特点:体育成为外交先导;主要对象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
背景:冷战的兴起;美国对中国的孤立与封锁;“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1979—1989年
成就:重返奥委会,进行对外体育援助。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局势的缓和。
1990—2008年
成就:发展竞技体育,成为体育强国;参与或举办大型国际赛事。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2009—2012年
成就:打造大国体育外交和中国特色的形象型体育外交。
原因: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2012年至今
成就:打造大国特色体育外交新理念与新方式;构建体育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因: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