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重点)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难点)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秫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作品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一文正是如此。
“答”是“回复”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故称。第二个“书”,即书信。文题意为作者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书,即书信,古时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也具有审美的文学属性。书信的别称:鸿雁,札,鲤鱼,素,笺,函,八行书等。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
札:用绳索将写好字的木片、丝帛捆扎起来,表明是密封好的书信。
鲤鱼:是指用两块雕刻有鲤鱼图案用来放书信的木盒,也就是书信的封套。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原文 重点字 译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3、晓雾将歇(晓雾:早晨的雾;歇:消散)4、夕日欲颓(颓:坠落)5、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复:又,在;奇:指奇山异水;者:......的人)7、实是欲界之仙都(实:确实,的确。是:这。)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本文通过对景物全方位、立体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心意,也透露出作者归隐山泉的高洁志趣。
课文内容 内容详解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总领全文 ,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仰视、俯视,山的高峻,水的清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平视,远眺;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时间顺序,由静到动,傍晚热闹场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收束全文,感慨、赞美。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晓雾:早晨的雾;歇:消散)
4、夕日欲颓(颓:坠落)
5、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指奇山异水)
1、山川之美(之:的)
2、实是欲界之仙都(实:确实,的确。是:这)
3、自康乐以来(自:从)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未:没有。者:......的人)
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
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
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
1、古来共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2、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3、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4、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1、五色交辉(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1、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①康乐是“能与其奇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②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③“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许,期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3、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体现在:
(1)结构美:总(总领) 分(写景) 总(抒怀);首尾呼应 ;层次分明
(2)意境美:山水相映 、色彩配合 、俯仰结合、晨昏变化、动静相衬。
(3)语言美:修辞:“共”与“未复”,前后呼应,形成对比。既彰显古人的雅量深致,也感叹今人的粗陋无闻,隐含自矜得意之意。
句式:以四字为主,言简意赅,多用对称,长句收束,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
《记承天寺夜游》
1.反复朗读课文,读通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3.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宋词豪放派创始人。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他的“东坡居士”号就是在黄州种田时起的,这个地方叫东坡,现在听起来是一个雅号。这篇文章就是写于作者贬官期间。
原文 重点字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乐:乐趣 者:……的人(2) 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3)怀民亦未寝 寝:入睡(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分享这个乐趣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6)水中藻、荇交横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 交横:交错、纵横。(7)盖竹柏影也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8)但少闲人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9)解衣欲睡 解:脱,脱下 欲:想要(10)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11)何夜无月 何:哪里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请赏析这句话
(1)写月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赏析:
①比喻修辞。作者用“积水空明” 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暗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澈的水中交错着的藻和荇,把暗喻又推进了一层,营造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②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 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见其静,点染出一幅幽静又不乏灵动的月下美景图。
③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的皎洁。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二者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2.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明确: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1.重点实词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乐:乐趣 者:……的人
(2) 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
(3)怀民亦未寝 寝:入睡
(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5)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6)水中藻、荇交横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交横:交错、纵横
(7)盖竹柏影也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
(8)但少闲人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9)解衣欲睡 解:脱,脱下 欲:想要
(10)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
(11)何夜无月 何:哪里
2.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2)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窗户、人家
(3)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
3.一词多义
(1)遂:①遂至承天寺 于是 ②意将遂入以攻其后 打洞
(2)寻:①寻张怀民 寻找 ②未果,寻病终 不久
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 步,在文中意思为散步
本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做了生动形象的描绘,用美景衬托了自己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的胸怀。
一、根据课文,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填空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____________
(3)夕日欲颓____________ (4)沉鳞竞跃____________
(5)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独具风格,与___________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___________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___________并称“欧苏”,为“___________”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他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等作品传世。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沿溯阻绝( ) (2)晓雾将歇( )
(3)蝉则千转不穷(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4.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略无阙处 __________ ②沿溯阻绝__________ _
③晓雾将歇__________ ④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晓雾将歇 ______
(2)略无阙处 ______
(3)鸢飞戾天 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
三、选择题
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中藻、荇/交横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跃)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置身其中)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以我酌油知之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C.相与步于中庭/尝射于家圃 D.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xiē) 怀民亦未寝(qǐn) B.沉鳞竞跃(yuè) 盖竹柏影也(bó)
C.夕日欲颓(tuí) 遂至承天寺(suì) D.藻、荇交横(xìng) 步于中庭(tíng)
6.对《记承天寺夜游》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
B.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8.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曰欲颓(tú) B.沉鳞竞跃(jìng)
C.水中藻、荇交横(xìng) D.何处去竹柏(bǎi)
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四、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书
B.四时俱备 有时见日
C.夕日欲颓 吾日三省吾身
D.沉鳞竞跃 负势竞上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本文是写景的佳作。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
4、“出世”是一种人生态度,就是远离现实政治,逍遥处世。这种人生态度在陶弘景身上得以充分地体现。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
【链接材料】
谢安,字安石。初辟①司徒府,除②佐著作郎,以疾辞。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许询游处③,出则游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吏部尚书范汪④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拒绝之。
(取材于《晋书 谢安传》)
【注】①辟:召,征召。②除:任命官职。③弋:泛指射猎。④范汪:字玄平,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著名医学家。
参考答案
一、 1、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4、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5、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
1、(1)季节 (2) 消散 (3) 坠落 (4)争相 (5) 实在 (6) 参与,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详解】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平时学习应加强此方面的积累,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重点掌握:四时:四季。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实:确实,的确。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2、 苏轼文集 苏轼 文学家 书法家 画家 黄庭坚 辛弃疾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
【详解】《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苏轼,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3、 (1)逆流而上 (2)消散 (3)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4)只是
【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第一句大意是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船都被阻断了。故“溯”的意思是逆流而上。第二句大意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故“歇”的意思是消散。第三句大意是蝉儿无休止地鸣叫不停。故“转”的意思是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第四句大意是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故“但”的意思是“只是”。
4、 ①通“缺”,缺口 ② 逆流而上 ③消散 ④考虑,想到
【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第一句大意是:没有一点儿中断的地方。故“阙”的意思是通“缺”,缺口。第二句大意是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船都被阻断了。故“溯”的意思是逆流而上。第三句大意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故“歇”的意思是消散。第四句大意是想到没有能(和我)交谈取乐的人。故“念”的意思是想到,考虑。
5、(1) 消散 (2)同“缺”,空隙、缺口 (3) 至、到达 (4) 只
【详解】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阙”是通假字,同“缺”,空隙、缺口的意思。
三、1、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停顿。
A.“水中藻荇”是主语部分,“交横”是谓语,中间应该停顿,正确的停顿应为:水中/藻、荇交横;
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C.“户”的意思为“门”;与:参与,这里是欣赏、领悟的意思;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B.句意: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读音为yù,意思是: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故选B。
4、C
【详解】A.表示时间界限/介词,凭借;
B.代词,代指山川之景/代词,他们的;
C.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D.介词,和/动词,参与;
故选C。
5、B
【详解】B.盖竹柏影也(bó)——bǎi。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结合“欣然起行”中的“欣然”和“念无与为乐者”的“乐”字分析,主要表现出作者在遭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而不是“无比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7、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A.盖:原来;
B.与:一起;
C.但:只;
D.欲:将,将要/欲望;
故选D。
8、A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A项“夕日欲颓”中的“颓”应读作“tuí”。
9、D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D项第一个“与”是参与的意思,这里指欣赏;第二个“与”是“和”的意思。
四、1、D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甲文中,“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晓雾将歇;夕日欲颓,由静到动、富有生机的山川图。
4、谢安借病辞官,流连山水,体现出他无意为官的出世态度。
【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书:官职名称/书信;
B.时:季节/时候;
C.日:太阳/每天;
D.竞:都是“争着”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复:又。与: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奇:指山水之奇异。
3、本题考查写景方法的理解和分析。
《答谢中书书》中的“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写出了山川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特点。“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夕阳的余晖中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传达了生命气息,写出了山川静中有动,富有生机和活力。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阅读拓展。
根据材料中“初辟司徒府……以疾辞”(最初被司徒府征召……用生病作托辞不去就任)“出则渔弋山水……无处世意”(出门就游山玩水捕鱼打猎……回屋就吟咏诗赋写作文章,无入世为官的想法)“安以书拒绝之”(谢安用书信拒绝了他),和友人流连山水,推辞征召和举荐,可见他无意为官的出世态度之坚决。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
谢安,字安石。最初被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用生病作托辞不去就任。寄居在会稽,与王羲之及许询交游相处,出门就游山玩水捕鱼打猎,回屋就吟咏诗赋写作文章,无入世为官的想法。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担任吏部郎,谢安用书信拒绝了他。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标题解读
文体知识
课文翻译
本文主旨
内容详解
重点实词
重点实词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课文翻译
答疑解惑
词语积累
文章主旨
巩固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