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 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一、现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炉 中 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诗句中的“殷勤”是“殷切”的意思,写祖国对诗人的关爱。“我不辜负你的殷勤”是说诗人热爱祖国,愿报国济民。
B.诗的第2节通过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鲁莽直率,但胸中有“火一样的心肠”。
C.诗的第3节交代煤的出身,诗人以煤自喻,不只是表现自己身份、地位之低下,还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诗的第4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诗人在这里把个人命运跟祖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2.诗中“年青的女郎”比喻什么 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怎样理解“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游 子 谣
戴望舒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
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
——游子的家园呢
篱门是蜘蛛的家,
土墙是薜荔的家,
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
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
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
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
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
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
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
唔,永远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吧。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写游子乡愁的触发:海上微风乍起,碧海像“青色的蔷薇”。游子触景生情,想起了家园。
B.第三节写“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否定了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意思是游子的处境如此艰险,自然顾不得家园,只得“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C.本诗以游子的情感构成往复不已的循环: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种循环,从而细微地展现了游子的内心世界:他既有坚强的意志,又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情绪波澜。
D.这首诗发表时戴望舒正处在苦闷彷徨中:一方面他继续坚持人生的追求,另一方面他又有着无法摆脱的茫然、怅惘的心绪。这些复杂的情感在这首诗中都有所体现。
5.诗人在第三节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祖 国 土
[苏联]阿赫马托娃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戴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它也不像上天许给的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是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它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认为“祖国土”就像“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它影响了美观,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把祖国土“践踏蹂躏,磨成齑粉”,从而表明诗人想要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B.诗人用“不拘礼节”来表明自己已经和祖国融为一体,祖国已是自己的一部分,一切礼节反而是疏远的表现。这样写更能体现诗人对祖国的亲切感。
C.最后两句带有转折意味,是诗人对祖国的理性思索与透彻认识,表现了诗人真诚而又深厚的爱国之情。
D.在诗人看来,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依靠。无论祖国多么贫穷落后,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7.本诗明明是在抒发诗人对“祖国土”的热爱之情,而诗人却用大量诗行描写“祖国土”的普通与卑微,为什么这样写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① 。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的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② 。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8.对文中相关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古典诗文传诵悠久。
B.“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的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富春江涛声之美。
C.“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黄公望创作的辛苦。
D.“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画卷内容的丰富。
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答案:C
解析:C项,“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理解错误,应是隐喻自己长久积蓄心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参考答案:“年青的女郎”比喻自己的祖国。这一形象的比喻,既是对祖国的热情赞美,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之情。
解析:从“眷念祖国的情绪”可知,“年青的女郎”比喻自己的祖国。作用结合内容分析。
3.参考答案:煤虽是黑的,且经过了千年的埋藏,但依然能燃烧成熊熊烈火,释放出无穷的热量。诗句的寓意是:别嫌我外表难看,其实我这一类人对祖国拥有无限的忠诚和热爱。
解析:关键要理解“黑奴”这一比喻。诗人将自己比喻为煤,比喻为黑奴,既是说明自己的苦难之深,更是为了说明自己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正是因为苦难之深,所以愿为祖国献身。
4.答案:B
解析:B项,“否定了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分析有误。第三节突出了“沉浮在鲸鱼海蟒间”的游子因无法归家而导致自己的乡愁无处安放,这是在着重写游子的乡愁。
5.参考答案:①游子无家,就连乡愁也没有着落;②游子对思家而无归期的深深叹惋;③游子对家园的花自开自落的无奈和伤感。
6.答案:A
解析:A项,“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表明诗人想要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分析有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中生有,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本诗表达的是诗人的爱国情怀,不是“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7.参考答案:开篇大量诗行渲染了一种氛围——“祖国土”普通而又卑微,含蓄委婉地写出了“祖国土”的命运。而诗人只有强化这种情感体验,才能使最后两句的抒情有所依托,使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背景的反差中达到高潮。
8.答案:C
解析:C项错误,“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没有运用夸张手法。
9.参考答案:①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 ②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
10.参考答案:①原文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长句后,就没有这个效果了。②原文使用“参差隐现”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的身影状态和那种当地特有的朦胧感觉,且这里的“参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的,删掉“参差隐现”后,就缺失了这层诗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