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十一单元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十一单元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9 15: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目录
01
课堂检测
【实验目的】
1. 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2. 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图11-S-1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 mL)、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粗盐、水。
【实验用品】
图11-S-1
图11-S-1
【实验内容】
  粗盐提纯需要用到的装置如图11-S-1所示,甲为  过滤  装置,乙为  蒸发  装置。
过滤 
蒸发 
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注意事项
(1) 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 ①天平要左物右码称量物品;
②称量时两个托盘中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称量纸,防止药品污染托盘;
③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  加快粗盐的溶解 
加快粗盐的溶解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注意事项
(2)过滤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溶解后的液体 ①“一贴二低三靠”;
②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③若滤液仍浑浊,检查原因,再过滤一次
引流 
续表
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注意事项
(3) 蒸发 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热至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观察蒸发皿中食盐的外观 ①倒入蒸发皿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②加热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  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③停止加热后用  坩埚钳  取下蒸发皿,不能把其直接放实验台上,以防烫坏实验台
局部温度过
高,造成液滴飞溅 
坩埚
钳 
续表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注意事项
(4)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称量纸上,称量固体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
转移
固体 
续表
【实验数据】
称取粗盐/g 剩余粗盐/g 溶解粗盐/g 精盐/g 精盐产率/% 食盐的外观
5.0  略   略   略   略   白色晶体 
略 
略 
略 
略 
白色
晶体 

(2)产率偏低:①粗盐没有完全溶解;②溶解搅拌时有溶液溅出;③蒸发时有液体飞溅;④转移固体时有部分精盐没有转移。
【知识拓展】粗盐中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Na2SO4等的去除步骤。
杂 质 除杂试剂 化学方程式
Na2SO4 BaCl2
MgCl2 NaOH

BaSO4↓+2NaCl 

(OH)2↓+2NaCl 
杂 质 除杂试剂 化学方程式
CaCl2和过量的BaCl2 Na2CO3

CaCO3↓+2NaCl 

BaCO3↓+2NaCl 
续表
杂 质 除杂试剂 化学方程式
过量的NaOH和Na2CO3 盐酸

H2O 

+H2O+CO2↑ 
续表
注意:①加入的试剂必须过量,保证杂质能完全反应;②加入的Na2CO3不仅要除去CaCl2,还要除去过量的BaCl2,故必须先加入BaCl2,再加入Na2CO3;③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之前,必须先过滤,否则生成的CaCO3、BaCO3、Mg(OH)2沉淀会重新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杂质;④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过量的盐酸在蒸发时会挥发,对NaCl的纯度没有影响。
1.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在这四步操作中均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C )
A. 烧杯 B. 漏斗
C. 玻璃棒 D. 酒精灯
C
2. 以下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B. 称量10.5 g粗盐时,若指针左偏,应增加砝码
C. 操作错误的地方是未用玻璃棒引流
D. 当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
B
3. 下列有关粗盐提纯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可以采用化学方法
B. 除去粗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来
C.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属于化学方法
D. 粗盐提纯过程中既有化学方法,又有物理方法
C

A. ④⑤②①③ B. ②④⑤①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⑤②④③①
C
5.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11-S-2所示的粗盐提纯方案。
图11-S-2
(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溶解、 过滤、 蒸 。
溶解、 过滤、 蒸发
(2)下列混合物能按操作①②③的顺序进行分离的是  C  (填字母)。
A. 碳酸钙和泥沙 B. 炭粉和氧化铜
C. 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D. 硝酸钾和氯化钾
C 
(3)进行操作②时需要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引流  ;若所得滤液仍浑浊,应采用的措施是  检查原因,重新过滤  。
(4)进行操作③时需要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若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  时,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进行操作③时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间歇加热  等操作措施。

流 
检查原
因,重新过滤 
使
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多固体 
间歇加热 
(5)此次实验得到粗盐的产率是 75%。下列原因可能导致产率偏高的是  C  (填字母)。
A. 粗盐未完全溶解
B. 溶解粗盐的烧杯壁上还沾有水
C. 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 蒸发时有液滴飞溅出去
C 
6. 从海水得到的粗盐,常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氯化钙、硫酸镁)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11-S-3所示。
说明:滤液一至滤液二之间需进行三步操作,分别是操作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操作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操作③: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图11-S-3
图11-S-3
(1)操作①②③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③①②(或③②①)  (填序号)。
③①②(或③②
①) 
(2)滤液二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
除去过量的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若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为m,通过上述流程后理论上最终所得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将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m。
大于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