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把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及反思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先来说说第一板块,分析教材、把握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威尼斯的小艇》是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课文并没有多方面描绘游览威尼斯的所见所感,而是借这个城市独有的标志——小艇,把水上名城的风光韵味十足地表现出来。
课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描写了日常生活中游客、居民乘坐小艇的情形,描写了半夜戏院散场后小艇散去的场面,表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课文也描写了水城沉沉睡去后的寂静,表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这些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现出“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的特点,突出了小艇为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生活带来的无尽情趣。
把这篇文章选编入教材,编制又赋予了它怎样的意义价值呢?这篇课文在五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世界各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五年级上册教材已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了解课文的写法,把握好适切度。关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不要作过细的分析,也不要机械地让学生去判别,应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的表达效果。其次,本单元的课文富有情趣,要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品味优美生动的语句。
学生在近几年出门旅游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他们已经很久没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么一座独特的城市,大部分学生目前只能通过文字描述来了解。但是文字的描述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审美的追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呈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威尼斯的魅力。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把握,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5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2个词语。
通过默读,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能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其中我把第三个教学目标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达成以上三个教学目标,我来说说第二板块——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揭示课题,走近水城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品析语句,感受动静
先来说第一环节“揭示课题,走近水城”
课题中的“艇”是生字,在书写上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就提醒学生注意“艇”字的书写。齐读课题后进入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获取本段的关键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并相机板书。抓住关键句小结,让学生明白小艇的作用与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密不可分。
再说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对课文整体的把握,我先让学生默读,思考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提醒学生借助课堂作业本第三题的思维图,完成学习任务后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小艇的样子、乘坐小艇的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自学生字,分享识记方法,我相机指导易错字。读音的过关只是刚开始,让学生提出容易写错的字,范写在黑板上。解决完字音、字形,借助课堂作业本第一题的练写初步巩固。
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便达成了教学目标一和二。
接着说第三环节“品析语句,感受动静”
本环节是第一课时需要突破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成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学习第二自然段
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作为本单元的开篇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我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到哪些内容有动的感觉,哪些内容有静的感觉,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
预设:(1)静的感觉: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2)动的感觉: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找到语句第一时间就是学生自己读一读,读能给学生初步的印象,读完便追问:为什么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把小艇比作水蛇,让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就会发现小艇的造型和特点能够适应威尼斯纵横交错的河道,符合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这一条件。接着指导学生朗读句子,重点读好“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突出小艇的样子,以及它灵活便捷、速度快的特点。
读完描写动态和静态的语句后提问:这样一动一静的描写好在哪里?学生会提到语句变得生动,这时教师就可以补充小艇形如新月、动如水蛇的特点,出示小艇的图片,直观地欣赏再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或加上自己的联想来介绍小艇的造型,要求介绍时要说清它的特点。
完成第一步教学后进入第二步教学,学习第三自然段
有了上一步骤的学习基础,继续让学生默读,交流还有哪些内容给人以动感。预设: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马上跟随学生聚焦到第三自然段,观看小艇“起航”“沿着蜿蜒河道前行”的视频,请学生说说看完视频的感受,从中体会“说不完的情趣”。
紧接着第三步教学,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让学生找一找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抓住“毫不手忙脚乱”“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平稳地穿过”“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等语句品读,感受船夫在不同情况下驾驶小艇都胸有成竹,这里的动态描写不仅表现船夫驾驶技术好,而且展现了水城的美与活力。接着提问学生船夫驾驶技术好跟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有什么关系,学生就会反应过来正因为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船夫日日驾驶小艇,才练就了高超的本领。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紧抓单元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寻找动静描写的语句,读中感悟,借多媒体手段的直观呈现,让文字的描述变得生动。同时这个环节的结束也达成了第三个教学目标。
最后我和各位评委来回顾一下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以及我对教学设计的一点思考。
先请看板书设计,这是我关于这篇课文的板书,抓住这篇课文关键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后面是整理出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个板书既是我教学内容的呈现,也是教学过程的体现,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学路。
18威尼斯的小艇
特点
乘坐感受
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船夫驾驶技术好
人们的生活
回顾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课文时,我力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中感悟,读出静态美,动态美,再去感受其表达效果。同时我追求生本课堂,以读代讲,紧扣语文要素,通过文本研读让要素有效落地。
以上是我对《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的一点见解,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