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7.孤独之旅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7.孤独之旅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9 18: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孤独之旅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孤独之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揭示了挫折能促使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____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____指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经过一场xiē sī dǐ lǐ的暴风雨后,杜小康从孤独、寂寞、恐慌到驱除孤独、寂寞、恐慌,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ē sī dǐ lǐ)   驱_ _除
(2)语段中有一个句子存在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3)从语言连贯得体的角度考虑,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4.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冰 湖
陈彦斌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来:“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改)
5.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子俩遛网打鱼—— ——砸冰行船——_ _——看到希望
6.试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建议答题字数:45字左右)
7.第 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建议答题字数:50字左右)
8.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建议答题字数:25字左右)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9.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10.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16* 孤独之旅答案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孤独之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揭示了挫折能促使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__不仅__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__还__指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经过一场xiē sī dǐ lǐ的暴风雨后,杜小康从孤独、寂寞、恐慌到驱除孤独、寂寞、恐慌,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ē sī dǐ lǐ)__歇斯底里__   驱__qū__除
(2)语段中有一个句子存在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答案】“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这句话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是“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
(3)从语言连贯得体的角度考虑,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病句修改以及关联词的运用。(1)“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注意字形的正确书写。(2)“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其后补上“的轨迹”。(3)此处是递进关系的句子,应该用“不仅……还”。
2.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解析】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B项是比较;C项写状态,没有运用比喻;D项写感觉,没有运用比喻。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解题时,先通读文句,明确是哪类文体,再根据文体特征排序。如本题,是议论性文段,是从两方面论述了人们面对苦难的两种态度,从标志性词“而”可明确前面还论述了一种人的态度,与之对应的“有的人甘于沉沦”即②就应排在首句,⑤紧承②,因此应在其后;③另起一方面,紧承⑤,如此就明确了答案:②⑤③①④。
4.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答案】示例: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该一味推崇外国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结合句子内容以及上下语境,不难理解题目旨在强调本土儿童文学作品大有可取之处,不要总是一味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回答符合题意即可。
冰 湖
陈彦斌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来:“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改)
5.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子俩遛网打鱼——__遭遇风雪__——砸冰行船——__扒冰拖船__——看到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归纳概括。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按照时间和故事情节的推进从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概括作答即可。
6.试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建议答题字数:45字左右)
【答案】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恶劣;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砸冰、扒冰做铺垫;烘托人物形象,使父亲的性格更鲜明。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小说中景物描写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①景物描写本身的作用(自然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⑥烘托人物形象;⑦深化主题。具体的作用分析要结合环境描写的语境与上下文的情节发展,甚至小说的主题来考虑。
7.第 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建议答题字数:50字左右)
【答案】①运用短句,表现当时形势的危急;②运用一系列动词表现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父亲奋力扒冰拖船的情形。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言。此句是赏析动作描写,可按照“描写方法+描写的内容+表达效果”来赏析。
8.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建议答题字数:25字左右)
【答案】技艺娴熟,经验丰富;机智勇敢,顽强不屈;关心孩子成长。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从下面几点入手:①人物的身份、职业、经历等;②人物所做的事件;③人物相关的描写;④文中的关键词语;⑤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文中从父亲捕鱼和对付风浪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渔民;从砸冰行船和扒冰拖船可以看出父亲的坚强勇敢;文中两处“上学”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9.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前两句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戎装出征的英武勇敢的青年将士形象。“弓背霞明剑照霜”,侧重描绘将士们随身携带的武器,从雕弓利剑被擦拭琢磨得寒光闪耀的意象中,折射出将士们装备精良、同仇敌忾、求战心切的情状。“秋风走马出咸阳”,描写了将士们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的情形,“走马”二字则出神入化地传达出爱国将士们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描绘了青年将士们的飒爽英姿。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人物形象的赏析。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了诗人青年时期出征的豪迈气概。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驰出了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疆场。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与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鲜明。
10.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答案】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方式。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是间接抒情。后两句直接展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誓不回头眺望故乡。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是直接抒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抒情方式的理解。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诗人把雕弓、宝剑、夜光、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描写之中充溢着诗人的报国热情。抒情时,诗人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直述以国为家、先国后家的决心。据此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