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14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期各大银行增加储蓄种类,目的就是扩大吸储渠道。
B.网虫是进入网吧破坏网络系统的不法分子。
C.深股连续三年熊市盘跌,不知目前股改将怎样影响其走势。
D.剧团这次到南方巡演,受到各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解析:A项,“吸储”指(银行、信用社等)吸收存款。B项,“网虫”指网迷,含有诙谐意。C项,“熊市”指股市行情萎靡不振,交易萎缩,指数一路下跌的态势。D项,“巡演”指按一定的路线到各处进行活动,包括各种文艺类的表演,也涉及科技教育类的信息传授,各行各业均可触及。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于有充足时间做早就计划做的事情了,却东摸摸西触触,有意无意地延宕。如果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反复出现这种情形,我们就有理由为他担忧了。
B.他在牛市的狂跌中,将手中股票全部抛出,做起了空头。
C.几年前,有色金属研究所有一支部队,整个研究所纪律涣散,人浮于事。
D.领导干部说话要算数,不能随便抹桌子。
解析:A项,“延宕”指拖延。B项,“牛市”指股票价格持续上涨,成交额上升,交易活跃的证券市场行情。C项,“101部队”指早上十点上班,下午一点下班的人。D项,“抹桌子”指领导干部说话不算数。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艺《最三国》玩家们将新版《三国》中的所谓雷人的台词在四格漫画上恶搞了一番。
B.目前各大城市的许多住宅纷纷标榜“低碳”,以往的“生态”住宅也纷纷打擦边球,改名“低碳住宅”。
C.这个工厂虽然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但由于建在偏僻的山村,外界将他们生产的手机叫作“山寨机”。
D.与“高雅文化”对峙的“草根文化”,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界关注的焦点。
解析:A项,“雷人”本义是云层放电时击倒某人。目前网络上流行的“雷人”有新的含义,是出人意料且令人格外震惊,很无语的意思,有时也引申为因为事物的某些属性而使看到的人产生无限热爱的一种情况。B项,“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住宅”是指住宅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非常低。C项,“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工厂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特点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并非因为地处偏远地区而得名。“山寨机”一般指高仿手机,它们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模仿品牌手机的功能和样式,价格比品牌手机低很多。D项,“草根”有多个义项: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草根文化”指平民文化,大众文化等。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东航货运管理部副总经理介绍,这架空客A300货机是东航向土耳其欧亚航空公司湿租(对方的航空器与机组人员一同租用)的,租期为15个月,此外东航还和该公司签订了另一架A300货机的意向协议。
B.公司这次一次性投放7款车型,更显示出该品牌的品牌实力和全面抢滩车市的雄心。
C.公司积极招商引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外商投资的稳步增长,因此提高了企业的造血功能。
D.他每年除了白色收入,还有大量的灰色收入。
解析:A项,“湿租”指航空公司之间的一种特殊租赁方式,在提供飞机的同时提供机组和乘务组为对方服务,而且在租赁过程中,被租赁飞机的标志不变、飞机号不变。B项,“抢滩”指为使处于险境中的船只脱险,而设法使其强行、搁靠于浅水海滩上;也指抢先占领时间上、地点上或市场上的优势。C项,“造血”比喻部门、单位、组织等从内部挖掘潜力,增强自身实力。D项,“灰色收入”,一种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收入,是间接或变相获得的某种贿赂,应予以杜绝;一种是合理但不规范的收入,应加以规范和管理。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徐某说,确定认养后,他将按照协议规定,定期前往养殖基地“探望”自己认养的黑山猪。
B.这家银行的行长因受贿被“双规”,很快引发了挤提风潮。
C.“全线飘红”(美国股市上涨显示为绿色,下跌为红色)成了纽约股市给新任总统的“见面礼”,同时也为他敲了警钟,提醒他美国经济目前仍处在水深火热中。
D.某些地方通过燃油附加费,正大光明地把吃的亏再转嫁给消费者,让更加弱势的旅客为垄断企业的暴利“买单”。
解析:A项,“认养”:①认领并抚养;②经有关部门确认而负责养护(花木、动物)。B项,“挤提”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取款,而是指大家一起把所持有基金份额兑现。C项,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可知使用正确。D项,“买单”常用的意思是付账,另有承担责任、付出代价的意思。
答案:B
6.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称,“菜鸟”“粉丝”“BT”“PK”“雷人”……这些流行于网络的新词语,近年来频频在电视、广播、报刊上亮相,并出现在中小学生的日记、作文中。
“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这个句子出自一篇小学生作文。老师和家长都看不懂。日前,在《重庆日报》《课堂内外》杂志社联手打造的“2011寒假快乐作文大本营”报名处,负责培训的钟老师解释,“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现在最流行的网络用语。
对于网络用语出现在学生作文中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流畅,100字以上。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以有个人观点,但关键是有理有据。就本题而言,可以不赞成,但要把不赞成的理由说明白,让人信服。赞成也需要把赞成的理由说清楚。
答案示例:(1)不赞成。网络语言虽然是一种很流行的语言形式,但这种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对历经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造成了一种极大的冲击。如果任其出现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作文中,肯定会影响学生们对标准语言的接受能力。所以我认为这种语言形式不应该进入学校,更不应该出现在学生作文中。
(2)赞成。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它大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为汉语注入了一种更为新鲜的血液,真正体现了汉语词汇丰富这一特点,应当能够促进其发展。我们的语言就是在不断地创造与更新中得到发展的,如果不给新的语言形式一种较为自由的空间,那么我们的母语怎么能焕发新的活力呢?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神马都是浮云”这句网络流行语流行原因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神马都是浮云”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浮云”一词出自《论语》,后来指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事物。这句流行语看起来“很调侃”,又是当下人们的某种精神写照,有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绝望的感觉,还透着点儿超然和豁达。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明确题干要求——找出流行原因的关键性词语。语段一共由三句话构成,前两句说了一个原因,最后一句中说了两个原因,据此可提炼出关键词,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谐音 调侃 精神写照
8.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认为:“‘被时代’传播的是信任危机,将会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如今“被字句”红遍网络。请根据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每条答案不超过60字。
(1)某高校的2009届毕业生张某毕业后没有找到就业单位,但就在他为找工作到处奔波时,同学告诉他,学校已经公布了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名单,他已经到一家大型国企就业。他听后苦笑着说自己“被就业”了。
(2)为四川地震灾区同胞捐款,本是善举,有的企业却嫌捐款数额不够多,没面子,竟强制扣除员工奖金凑数。广州某大型餐饮集团将旗下3 000多名员工的奖金强行扣除,作捐款之用。员工们无奈地说,自己“被捐款”了。
解析:解答题目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给现象一个定性的说明。所涉及内容和时代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一特点。
参考答案:(1)“被就业”是指毕业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为提高就业率,在学生就业信息上随意填写就业单位,来说明该生已经就业。
(2)“被捐款”是指某些单位为了所谓的“面子”,不尊重员工意愿,强制扣除员工奖金作捐款之用,来表明员工已经捐款。
9.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在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使前后文语意连贯,不超过15字。
人肉搜索能在短短数天中找到虐猫事件中残忍的网络美女嫌疑人,追查功夫少女事件的幕后黑手……让人惊叹google、baidu的自然语言智能处理的功能。当然, ,比如在最近的一起“网络通缉令”事件中,其不幸者就由于被网友误当作被通缉者,他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私人信息都被公布在网络上,甚至连8岁女儿是领养的隐私也被人公布,生活因此受到了极大干扰。?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人肉搜索”这一关键词,从横线后的内容可提炼出“误伤无辜”这一信息。同时还要注意,要求填写的句子处在文段承上启下的位置上。
参考答案:人肉搜索有时也会误伤无辜
二、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有删改)
10.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解析:B项,第二段“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的说法表明,“理由”不能简单等同于“流行的理由”。A项和C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答案:B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解析: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A项中“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意,变或然为实然。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C项和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
答案:A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解析:原文没有有关的论述,词语的讽刺意味往往意味着辛辣地反映现实。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