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练习题】5-1“四两拨千斤” ——虚词(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练习题】5-1“四两拨千斤” ——虚词(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14 09:10:35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6 “四两拨千斤”——虚词
一、夯基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明天,全省中学生篮球赛在省城兰州举行,你和小明   去吧。?
(2)在《风声》里苏有朋的突破   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他把昆曲名伶白小年的阴柔细腻、举手投足间“娘”味十足的模样演得惊艳妖娆。?
(3)   ,通过她的牵线,从海南到陇西,一次又一次的爱心接力,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
A.一齐   简直   而后
B.一起 几乎 而后
C.一起 简直 尔后
D.一齐 几乎 尔后
解析:作为副词,“一齐”侧重同时,“一起”侧重一块儿、一道儿,句(1)应选“一起”。“简直”指“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夸张)”,“几乎”只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轻。“简直”带有强调语气,含有“实在”“真是”“完全”的意思。句(2)应选“简直”。“而后”指“然后”,一般不单用;“尔后”指“从此以后”,句(3)应选“尔后”。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   很多,比如媒体披露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的盲目所致。?
(2)今年我省高等院校录取8.5万人,可使全省高考录取率   与去年持平。?
(3)据美国媒体披露,多年来,巴基斯坦为了确保核武器的安全,还采用了部件分散配置的方式。这样,   个别部件遭遇不测,   难以变成核弹而造成不良后果。?
A.当然  大致  不仅/而且
B.固然 大致 即使/也
C.固然 大概 即使/也
D.当然 大概 不仅/而且
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当然”表示应当这样。“大致”和“大概”都有“大约”的意思,但“大致”还有“大体上”的意思,而“大概”则没有。“不仅……而且”为递进关系;“即使……也”为假设关系。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由于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解析:D项,“被”用在“应邀”前是错误的,因为“应邀”表示“答应了邀请”。A项,“或”作“或者”讲,表选择关系。B项,“就”在句中表示事实就是如此。C项,“和”是连词,“与”作介词,使用恰当。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我国将   取消代课教师制度,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任教。?
(2)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是对台海地区   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
(3)在抗癌明星座谈会上,张老汉很自豪地说:“   得病十几年了,我的身子骨还很硬朗。”?
A.逐渐   更/和   虽说
B.逐步 也/乃至 虽说
C.逐步 更/乃至 即便
D.逐渐 也/和 虽然
解析:“逐步”,一步一步地,强调动作或情况的变化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或步骤。“逐渐”,渐渐,强调行为动作等的变化缓慢。“逐步”表示的变化有着明显的阶段性,而“逐渐”所表示的变化没有明显的阶段性。“更”,表示程度上又加深了一层或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也”,副词,表示并列。“和”,连词,意为“跟”“与”。“乃至”,连词,甚至,表示更进一层。“虽说”,既能表达转折关系,又符合口语化的语言环境。根据语境,B项更为合适。
答案:B
5.下列各句横线处,必须加“的”字的一项是(  )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①句中“加快”为谓语,“发展”为其宾语,“经济”是“发展”的定语,去掉“的”字,句子意思和结构都不受影响。②句后半部分中“存在”是主语,如果无“的”字,则“它们存在”构成主谓关系,这一分句将没有主语部分,结构就不完整。③句中“你”与“钱袋”是修饰关系,去掉“的”字不影响句意的明确表达。④句中去掉“的”字,句子不通。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必须删去的一项是(  )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3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②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学习社会,无论业余作者或专业作家都不可忽视。
③从上述事实说明,科学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④那时鲁迅的杂文,其矛头多指向封建思想,对封建意识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①句中的“的”构成偏正结构,使“下跌”成为主语,句子转为短语,意思就变了,必须删除。③“从……事实”是介宾短语作句子状语,而使句子缺少了主语,应去掉“从”,让“事实”作主语。
答案:C
7.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即便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B.给难字注音,不只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而是为了在“读书”中“识字”,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C.姑且承认你说的都在理,但你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打人。
D.这件事连小孩都知道,况且是大人呢?
解析:A项改为“虽然”,B项改为“而且是”,D项改为“何况”。
答案:C
8.下面句子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招聘中,有不少求职者   面试环节首先关心的就是待遇,   企业给出的薪水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值时,   不予以考虑。   他们没有想过,自己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
A.在  当  就  却
B.在 当 便 然而
C.从 在 便 却
D.从 在 就 然而
解析:将每组选项代入原句,再通读原文,发现“在面试环节”“当……时”都是常见的用法,特别是第四个横线处,若填“却”,“却他们没有想过”读起来不通顺。
答案:B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赌场”距市中心不到一公里,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来人往的繁华所在   能容得下一个大赌场的存在。?
(2)大同、小康,原来都只讲到了社会秩序,   没有说到经济生活。?
(3)如果父母花了钱费了力,而孩子增长的   是骄奢之心和自以为是的仇贫心理,这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家庭来说都是无益的。?
A.竟然   都   不过
B.居然 都 恰恰
C.竟然 却 恰恰
D.居然 却 不过
解析:“居然”,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竟然”,出乎意料,语气较“居然”轻。“却”,副词,表转折。“都”,副词,表总括。“不过”,副词,只,仅仅。“恰恰”,副词,正,正好。
答案:D
二、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 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 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0.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解析:D项,汉语“广为传播,‘热’遍全球”,只能说明外国人对汉语的兴趣和重视,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答案:D
1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解析:B项不能说明汉语“语词”表达特点及功能与“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B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
解析:B项,汉语和英语并非此长彼消、相互对立的关系。重视母语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外语,按照文意,两者都要兼顾。C项,“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说法绝对,推断无据。D项,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原文无据,且说法错误。
答案: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