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声和光
一.选择题
1.(2023 金华)某些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会产生强烈的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下列各图中光学现象的原理与玻璃幕墙发生镜面反射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林中光束 B.拱桥倒影
C.水中铅笔 D.人手影子
2.(2023 宁波)节日期间,宁波三江口上演了主题灯光秀。光与“影”交相辉映,营造出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如图所示。大楼的彩灯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为光射到江面发生了(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3.(2023 台州)如图是一只白鹤在水面散步时的优美场景。关于白鹤两个“影”的形成原理,正确的是( )
A.影子——光的反射 B.影子——光的色散
C.倒影——光的反射 D.倒影——光的折射
4.(2023 杭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
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
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
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 绍兴)小敏散步时看到了李白诗中“对影成三人”的真实场景:一只白鹭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图的两个“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两个“影”形成原理相同 D.倒影是白鹭等大的虚像
6.(2023 丽水)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折断”的铅笔
C.镜中的像 D.日食
7.(2022 杭州)下列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 )
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
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正立放大的像
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
8.(2022 金华)光与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艺术,更包含着科学的知识与原理。如图是汤勺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现象与原理相对应的是( )
A.灯光下玻璃杯的影子——光的折射
B.水中放大的“勺头”——光的反射
C.水中弯折的“汤勺”——光的折射
D.平面镜中的“杯子”——光沿直线传播
9.(2022 台州)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其中表示折射光线的是( )
A.AO B.OB C.OC D.ON
10.(2022 舟山)如图,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O是入射光线
B.反射角等于30°
C.将激光笔靠近N时,光线OB会靠近ON
D.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
11.(2021 杭州)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
12.(2021 金华)“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们能看见水中的鱼,是因为(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13.(2021 衢州)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21 丽水)周末,小科一家到丽江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科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
15.(2023 绍兴)小敏透过水杯看见《科学作业本》上的“科”字呈如图所示的放大效果。下列选项中与其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 B.
C. D.
16.(2023 浙江)将平行光射向某一个光学元件,光路如图所示,该元件是(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反光镜
17.(2022 绍兴)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18.(2021 台州)“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19.(2021 宁波)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二.填空题
20.(2021 湖州)小明用手机拍照,发现手机镜头过于靠近拍摄对象时(如图所示)无法正常对焦,拍出的照片模糊,此时像成在感光器(相当于光屏) (选填“前”或“后”)。小明发现将 透镜紧靠在手机镜头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理解了手机微距镜头的工作原理。
三.作图题
21.(2022 宁波)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只杯子,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等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CD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AB在视网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AB,再用图乙的方法画出A'B')
四.解答题
22.(2022 湖州)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
(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
(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声和光
一.选择题
1.(2023 金华)某些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会产生强烈的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下列各图中光学现象的原理与玻璃幕墙发生镜面反射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林中光束 B.拱桥倒影
C.水中铅笔 D.人手影子
【解答】解:
AC、林中光束和人手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C错误;
B、拱桥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D、水中铅笔变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2023 宁波)节日期间,宁波三江口上演了主题灯光秀。光与“影”交相辉映,营造出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如图所示。大楼的彩灯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为光射到江面发生了(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解答】解:江面上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故选:A。
3.(2023 台州)如图是一只白鹤在水面散步时的优美场景。关于白鹤两个“影”的形成原理,正确的是( )
A.影子——光的反射 B.影子——光的色散
C.倒影——光的反射 D.倒影——光的折射
【解答】解:AB、白鹤的“影子”——光的直线传播,故AB错误;
CD、白鹤的“倒影”——光的反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2023 杭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
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
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
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答】解:①②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D。
5.(2023 绍兴)小敏散步时看到了李白诗中“对影成三人”的真实场景:一只白鹭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图的两个“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两个“影”形成原理相同 D.倒影是白鹭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ABC.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两者的成像原理不同,故ABC错误;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成的是等大的、正立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6.(2023 丽水)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折断”的铅笔
C.镜中的像 D.日食
【解答】解:A、树荫下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折断”的铅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
C、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7.(2022 杭州)下列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 )
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
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正立放大的像
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
【解答】解: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
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8.(2022 金华)光与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艺术,更包含着科学的知识与原理。如图是汤勺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现象与原理相对应的是( )
A.灯光下玻璃杯的影子——光的折射
B.水中放大的“勺头”——光的反射
C.水中弯折的“汤勺”——光的折射
D.平面镜中的“杯子”——光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A、灯光下玻璃杯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这就是影子的成因,故A错误;
B、水中放大的“勺头”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水中弯折的“汤勺”是汤勺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时,从上面看上去,水中的部分比实际位置高了,所以看起来像折断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故C正确;
D、平面镜中的“杯子”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9.(2022 台州)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其中表示折射光线的是( )
A.AO B.OB C.OC D.ON
【解答】解:光发生折射时,会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由图可知,AO为入射光线,AO在空气中;OC在水中,为折射光线。
故选:C。
10.(2022 舟山)如图,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O是入射光线
B.反射角等于30°
C.将激光笔靠近N时,光线OB会靠近ON
D.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
【解答】解:A、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由图知入射光线从激光笔沿OA射向镜面,所以AO是入射光线,故A正确;
B、由图知入射角为6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60°,故B错误;
C、若把入射光线OA靠近ON,则入射角减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会减小,所以反射光线OB也会靠近ON,故C正确;
D、绕ON前后转动F板,由于两个面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故D正确。
故选:B。
11.(2021 杭州)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
【解答】解:
A、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α1>γ1,故A正确;
B、光线从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α2<γ2,故B错误;
CD、因两条法线是平行的,则由几何知识可知γ1=α2,所以α1>α2,γ1<γ2,故CD错误。
故选:A。
12.(2021 金华)“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们能看见水中的鱼,是因为(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解答】解:鱼在水中,人在岸上,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折射光线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射出的,所以看到的鱼的虚像。
故选:D。
13.(2021 衢州)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AB、看甲点时,甲点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B错误;
CD、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14.(2021 丽水)周末,小科一家到丽江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科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
【解答】解:
A、妈妈的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项说法正确;
B、树木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项说法正确;
C、水中的鱼“影”,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即鱼“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项说法错误;
D、小科的身“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2023 绍兴)小敏透过水杯看见《科学作业本》上的“科”字呈如图所示的放大效果。下列选项中与其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由图可知,透过水杯看到了正立、放大的“科”字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选项D中,烛焰位于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成像规律相同。
故选:D。
16.(2023 浙江)将平行光射向某一个光学元件,光路如图所示,该元件是(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反光镜
【解答】解:由图知,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经过元件后光线会聚了,因此是凸透镜,故B正确,C错误;
平面镜、反光镜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镜面的同侧,故AD错误。
故选:B。
17.(2022 绍兴)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应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变小;
D、图中,蜡烛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u>2f,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在f<u<2f还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故D正确。
故选:D。
18.(2021 台州)“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解答】人的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u>2f(或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图中,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B、图中,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2021 宁波)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解答】解: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此时的物距变小,像距会变大,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需要增大眼睛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即要增大晶状体的凸度,使得焦距变短,故A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20.(2021 湖州)小明用手机拍照,发现手机镜头过于靠近拍摄对象时(如图所示)无法正常对焦,拍出的照片模糊,此时像成在感光器(相当于光屏) 后 (选填“前”或“后”)。小明发现将 凸 透镜紧靠在手机镜头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理解了手机微距镜头的工作原理。
【解答】解:用手机拍照,发现手机镜头过于靠近拍摄对象时(如图所示)无法正常对焦,拍出的照片模糊,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成在感光器的后面;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将一凸透镜紧靠在手机镜头上,能使光线提前会聚成像,像就会成在感光器上了。
故答案为:后;凸。
三.作图题
21.(2022 宁波)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只杯子,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等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CD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AB在视网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AB,再用图乙的方法画出A'B')
【解答】解:CD为杯子的像,分别过C、D点做镜面的垂线并延长等大的距离,为A、B,连接AB,AB为杯子;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分别过A、B做经过光心的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点A'、B',则A'B'为杯子的像,如图所示:
四.解答题
22.(2022 湖州)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
(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底面BC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会聚 作用的原因。
(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 研究白光是由哪些颜色的光组成的 。
【解答】解:(1)由图1、图2、图3分析可知,红光都向底面BC偏折;
(2)凸透镜可以看出是两个三棱镜,两个三棱镜底边BC重合,当光线传播到凸透镜上,光线会向BC偏折,即起到会聚作用;
(3)三棱镜还可以研究光的色散,研究白光是由哪些光组成的;
故答案为:(1)底面BC;(2)会聚;(3)研究白光是由哪些颜色的光组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