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2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2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9 17:2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进退两途皆吾心
——《短歌行》《归园田居》

悠悠归心
觅一词·悟诗情
找出《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能够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并说说理由。(课前任务一)
课文 情感词 理由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吾心归处
镜头叙·丹青绘
1、如果让你拍摄一段《短歌行》的电影片头去展现当时的时代特点,你会选用什么画面?请用诗意的语言加以描述;
2、用诗意的语言描述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景,可尝试配图(自绘或选择网络配图皆可)。



吾心归处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 陶渊明《乞食》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五柳先生传》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我心我秀
自由评
曹操和陶渊明同处于乱世,为什么两人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

我心我秀
自由评·曹操
公元155
公元174
公元184
公元189
公元196
1岁
30岁
20岁
35岁
42岁
桓帝继位,祖父封费亭侯
举孝廉,授北部蔚,才智超群
封骑都尉,临危受命,讨伐黄巾军,首战告捷,迁济南相
首倡义旗,开始讨伐董卓
封为武平侯,高瞻远瞩,挟天子以令诸侯

我心我秀
自由评·陶渊明
早年生活
仕宦生涯
隐居生活
出生
41岁
29岁
63岁去世
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马。八岁时父亲去世,家境逐渐没落。自幼……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山,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污
29岁开始做官,出任江州祭酒,不久便辞官归家。此后又做主薄、参军之类的小官。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仅任八十余日。
从彭泽令上解印辞官后,正式开始隐居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等。

我心我秀
跟帖展
曹操横槊赋诗,陶渊明登高舒啸。如果抖音平台推荐了他俩的作品,你觉得哪些诗人会成为两人中谁的粉丝,请引用或化用他们的诗句写几句跟帖;你又会成为谁的粉丝呢?也可以写几句跟帖。

我心我秀
跟帖展·示例
李清照:我也曾经和您一样“东篱把酒黄昏后”,只是如今国破家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易安”仍是您的小欢喜,却不再是我的小确幸。
辛弃疾:乱世慷慨我行歌,千万人中有相和。我也曾心怀天下,梦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为百姓谋得盛世兴,而如今徒留一腔孤勇,一笑将酒并烈日入喉!
作业
阅读课后学习资料《进退两途皆吾心》
,并以此为话题, 写一段短评,
优秀者可在本单元最后一个课时与同学分享。
进退两途皆吾心
——教学阐释
我班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好,有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识。在第一课时已经解决了基本文言翻译问题,并且学习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学生已经能够熟读成诵。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小组内背诵,小组诗歌诵读比赛,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实践探究的模式。学生有能力也有兴趣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学情分析】
《短歌行》及《归园田居》既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内容,也是统编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两者教材都将这两课放置在了同一个单元。教材中的古代诗歌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诵读、鉴赏、表达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感受诗人们多样的人生,进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材(内容)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依据以上,我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鉴赏、表达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知识与能力:抓关键词,理解曹操“天下归心”的期待,以及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欣喜,提高学生的语言梳理、整合与表达的能力,因此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目标定位】
过程与方法: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学生合作探究两位诗人在乱世中不同的人生选择。在情境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主学习,知人论世,在争鸣与碰撞中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进退观”,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
重点:转关键词以及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难点:在争鸣与碰撞中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进退观”。
【目标定位】
《短歌行》中的入世思想《归园田居》出世思想,会让学生产生褒扬曹操而轻视陶渊明的现象。生在谈论这个话题显然是有失偏颇的,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弄清这两类人这两种人生态度形成的根源,并没有能够真正读懂诗人。本课旨在知人论世,在争鸣与碰撞中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进退观”,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朗诵、解说、绘画、配乐、制作视频、圈粉跟帖……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里体验着语文的乐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核心在于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
【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个简单的设计,学生都可以绽放出不一样的烟火。在语文教学中也在思考能否将团委活动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运用到课堂中来寓教于乐。因此在设计中我设置了“镜头”叙述、“丹青”绘制、抖音圈粉跟帖这样的环节。
【基本理念】
教法: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诵读、鉴赏、表达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突破古诗词单篇精细化讲解的传统模式,整合本单元诗词和相关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进退观”。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诵读、展示法,课前探究等。
放手让学生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在主动参与的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为我深知“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只有充分点燃并且足够尊重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打开原本局限的思维, 找到探索的自信。
【方法与策略】
两首魏晋诗歌难度不大,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前,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并选择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综合“文学阅读与写作” 任务群和“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我为学生精心选择了相关学习资源,并设计了课前学习任务单,分四组完成以下任务:
环节一 悠悠归心:觅一词·悟诗情 。结合课下注释重点研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找出两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并说说理由。此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快速梳理诗歌内容,小组合作,体会曹 操“心归天下”的豪情,以及陶渊明“心归田园”的欣喜。

【课程设计】
环节二 吾心归处:镜头叙·丹青绘 。通过网络或书籍,梳理并整合曹操、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如果让你拍摄一段《短歌行》的电影片头去展现当时的时代特点,你会选用什么画面?请用诗意的语言加以描述; 想象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可以通过为诗歌选配图(自绘、网络图片皆可)的方式来展现。并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你的配图。
此任务重在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促进小组合作,深入探究文本, 让学生发挥想象,为诗歌选电影镜头和选配图。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感受曹操“心 归”的天下之景,以及陶渊明“心归”的田园美景。
【课程设计】
环节三 我心我秀:自由评·跟帖展 。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对曹操和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带着任务,用“圈粉跟帖”的方式深入体会中国古代文人的“进退观”。
在有序的任务驱动下,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小组合作探究,积极思考,从文 句、文法,再到诗人情感,学生们由浅入深,全面把握诗歌内容。
课后印发关于文人“进退观”的理性看法,启发学生写出自己的评论性文章。
【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