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测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1.绿原酸亦称“绿吉酸”(结构如图所示),其抗氧化能力强,还具有抗艾滋病毒、抗肿瘤细胞、抗菌、提高中枢兴奋、抗过敏等功能。若等物质的量的绿原酸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溶液、溶液反应,则消耗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B. C. D.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官能团名称:酯基 B.聚氯乙烯的链节:
C.甲酸的电子式: D.4-甲基-2-戊烯的键线式:
3.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或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质谱仪鉴别乙酸和丙醇 B.蒸馏法分离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
C.用溴水鉴别苯和己烯 D.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和水
4.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己烯和环已烷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5.有机物M具有令人愉悦的牛奶香气,主要用于配制奶油、乳品、酸奶和草莓等型香精,是我国批准使用的香料产品,用核磁共振仪测出M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1所示,图中峰面积之比为1∶3∶1∶3;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得M的红外光谱如图2所示。
A. B.
C. D.
6.根据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可以利用银镜反应证明反应①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C.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均为醛糖
D.向反应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7.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混合物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分液
B 乙醇(水) CaO 过滤
C 溴苯(溴) 溶液 分液
D 乙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A.A B.B C.C D.D
8.布洛芬()的一种合成路线片段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布洛芬属于羧酸,不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B.乙、丙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可以用碳酸氢钠溶液区分乙和丙
D.甲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平面
9.某药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药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已知:连有四个不同基团或原子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A.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B.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不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D.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反应最多放出1 mol氢气
10.将3.6g某饱和一元脂肪醛与银氨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0.8g金属银,则该醛为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
11.由丙醛(CH3CH2CHO)制1,2-二溴丙烷(CH3CHBrCH2Br),不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A.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 D.还原反应
12.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 mol,完全燃烧得 0.16 mol CO2和3.6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一定是CH4和C2H4
B.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H4
C.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 C2H2和C2H6
D.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H4,可能含有C3H4
13.将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将12g该有机化合物的完全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4.4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4g。则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A.C4H10 B.C2H6O C.C3H8O D.C2H4O2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是否有无色气体产生
B 检验浓硫酸催化纤维素水解的产物是否含有还原性糖 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C 检验溴乙烷与乙醇共热是否产生乙烯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紫色是否褪去
D 检验石蜡油加强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观察溶液橙黄色是否褪去
A.A B.B C.C D.D
15.山梨酸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山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1mol该物质能与2 mol乙醇反应生成相应的酯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B.油脂在强碱溶液中,充分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C.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D.核酸在一定条件下最终水解产物是形成其单体的核苷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可用于生产纸张、棉纱、葡萄糖、合成纤维等
B.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不能用于餐具和食品包装
C.动物脂肪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能使溴水褪色
D.天然氨基酸均为熔点较高的无色晶体,能溶于乙醇
18.有机物X是一种当归提取物。下列有关X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易溶解于溶液 B.1molX最多与发生反应
C.能和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D.与Y互为同分异构体
19.利用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乙烯 B.验证苯酚的酸性 C.提纯苯 D.检验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
20.某种抗结核候选药物的中间体Z可由下列反应制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HCl
A.化合物Z中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
B.化合物Y最多有16个原子共平面
C.1molZ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最多消耗2mol氢氧化钠
D.化合物X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HOCH2CH=CHCl
二、多选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21.有机物X、Y、Z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的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Y和Z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来鉴别
C.X、Y、Z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D.Y的分子式为C7H10O
22.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质谱法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式为,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3,A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如图。下列关于A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A的结构简式为
C.A最多可与4 mol 发生加成反应
D.红外光谱图可以获得化学键或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等信息
23.为完成下列各组实验,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检验中的溴元素 胶头滴管、试管、酒精灯 NaOH溶液硝酸 溶液
B 用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中醛基 胶头滴管、试管、烧杯、酒精灯 溶液、浓氨水葡萄糖溶液 蒸馏水
C 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 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 淀粉溶液、稀硫酸、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D 制备乙酸乙酯 酒精灯、试管、导管 乙醇 浓硫酸 乙酸 碎瓷片
A.A B.B C.C D.D
24.环己甲醇常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环己甲酸戊酯(X)经如下反应可生成环己甲醇(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和Y均有对映异构体
B.Y的核磁共振氢谱会出现6组峰
C.X属于环己甲酸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共有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比Y多1个碳的Y的同系物共有3种结构
25.香豆素-3-羧酸是日用化学工业中重要香料之一,它可以通过水杨醛经多步反应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水杨醛可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中间体A中是否混有水杨醛
C.中间体A、香豆素-3-羧酸互为同系物
D.1 mol香豆素-3-羧酸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共20分)
26.某同学为测定有机物A的实验式,取1.5g样品,置于铂舟并放入燃烧管中,不断通入氧气流,用电炉持续加热样品,将生成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生成物被完全吸收后,测得装置Ⅰ增重0.9g,装置Ⅱ增重3.96g。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试剂b分别为_______(填标号)。
A.、碱石灰 B.碱石灰、碱石灰 C.碱石灰、 D.碱石灰、
(2)有机物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其组成中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氧元素,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有机物A的质谱图如下,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核磁共振仪测出A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图(只显示部分基团)分别如图。
峰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四、有机推断题(共20分)
27.抗肿瘤药物前体M()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M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F→G反应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I→J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K→M的反应过程有和生成,则K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测试
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绿原酸中含有酚羟基、酯基、醇羟基、羧基,具有酚类、酯类、醇类、羧酸类物质的化学性质,钠能与羟基、羧基反应,氢氧化钠能与酚羟基、羧基和酯基反应,碳酸氢钠能与羧基反应。该有机物中含有5个羟基(2个酚羟基和3个醇羟基)、1个酯基、1个羧基,所以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消耗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选A。
2.A
【详解】A.甲酸苯酚酯 的官能团名称为:酯基,A正确;
B.聚氯乙烯的链节为:—CH2—CHCl—,B错误;
C.甲酸的电子式为:,C错误;
D.键线式为 的烯烃的系统命名为:2-甲基-2-戊烯,D错误;
故答案为:A。
3.A
【详解】A.乙酸和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不能用质谱仪鉴别乙酸和丙醇,故A错误;
B.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是互溶的液体混合物,沸点不同,可以用蒸馏法分离,故B正确;
C.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出现分层,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故可用溴水鉴别苯和己烯,故C正确;
D.乙酸乙酯难溶于水,故可用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和水,故D正确;
故选A。
4.B
【详解】A.乙醇溶于水,甲苯在水层之上,溴苯在水层之下,A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和苯、环己烷均不反应且有机层均在上,不能鉴别两者,B符合题意;
C.用碳酸钠溶液和乙醇互溶、和乙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乙酸乙酯互不溶分为两层,能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C不符合题意;
D.蚕丝含有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味;人造纤维灼烧有刺激性气味,灼烧可以鉴别;,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分析】根据图1可知,该有机物中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根据图2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C-H”、“O-H”、“C=O”,据此分析;
【详解】A.该有机物中有3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不符合题意,故A不符合题意;
B.该有机物中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峰面积之比为1∶2∶2∶3,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C.该有机物中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峰面积之比为1∶3∶1∶3,且含有“C-H”、“O-H”、“C=O”,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D.该有机物中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峰面积之比为1∶2∶1∶2,不符合题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B
【详解】A.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在10000以上,为多糖,则(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①中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含醛基,利用银镜反应可证明反应①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故B正确;
C.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且果糖不含醛基,故C错误;
D.反应②为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且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反应,应向反应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能够完全水解,故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分液即可,A错误;
B.乙醇和水沸点相差较大,但二者能够形成恒沸物,故除去乙醇中的水需加入CaO后进行蒸馏,B错误;
C.已知Na2SO3+Br2+H2O=Na2SO4+2HBr故除去溴苯中混有的Br2,可用Na2SO3溶液然后分液即可,C正确;
D.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将乙烯氧化成CO2,故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不能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否则将引入新的杂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8.D
【详解】A.布洛芬含有羧基属于羧酸,但还含有苯环,与乙酸结构不相似,不是乙酸的同系物,A正确;
B.乙含羟基,丙含羧基,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乙中含有醇羟基、丙中苯环所连烃基均可被高锰酸钾氧化,B正确;
C.丙含有羧基具有弱酸性,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乙不含羧基,不能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故可以用碳酸氢钠溶液区分乙和丙,C正确;
D.甲分子中含有多个饱和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错误;
故答案选D。
9.B
【详解】A.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分别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其与乙烯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A错误;
B.已知连有四个不同基团或原子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故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如图所示: 带“※”的碳原子均为手性碳原子,B正确;
C.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羧基,故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错误;
D.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1 mol该物质含有3mol羟基和1mol羧基,故1mol该物种与足量Na反应最多放出2 mol氢气,D错误;
故答案为:B。
10.D
【分析】生成的银的物质的量为:mol=0.1mol,醛基与银反应的关系式为:-CHO~2Ag。
【详解】若是甲醛,3.6克甲醛中含有的醛基的物质的量为:0.2mol,可生成m(Ag)=0.2mol×2×108g/mol=43.2g,显然该醛不是甲醛;3.6克该饱和一元脂肪醛中含有的醛基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该醛的摩尔质量为:=72g/mol,为丁醛,D满足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由丙醛制1,二溴丙烷时,应先将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丙醇,1-丙醇发生消去生成丙烯,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二溴丙烷,所以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故选A。
12.D
【详解】,即0.1mol混合烃完全燃烧生成0.16 mol CO2和0.2mol H2O,根据元素守恒,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1.6H4,烃中碳原子数小于1.6的只有CH4,则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由于CH4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则另一种烃分子中一定含有4个H原子,且其C原子数大于1.6,故可能是C2H4或C3H4等;综上所述,选D。
13.C
【详解】由浓硫酸增重14.4 g,可知水的质量为14.4 g,可计算出n(H2O)==0.8 mol,n(H)=1.6 mol,m(H)=1.6 g;使碱石灰增重26.4 g,可知二氧化碳质量为26.4 g,n(C)=n(CO2)==0.6 mol,m(C)=7.2 g;m(C)+m(H)=8.8 g,有机化合物的质量为12 g,所以有机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 g,n(O)==0.2 mol;n(C)∶n(H)∶n(O)=0.6 mol∶1.6 mol∶0.2 mol=3∶8∶1,即实验式为C3H8O,由于C3H8O中碳原子已经饱和,所以分子式也为C3H8O。
答案选C。
14.D
【详解】A.乙醇也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氢气,所以产生无色气体不能说明乙醇中是否含有水,故A错误;
B.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要在碱性条件下,直接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不可能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未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证明纤维素水解的产物是否含有还原性糖,故B错误;
C.乙醇易挥发,乙醇也能使酸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不能据此检验溴乙烷与乙醇共热是否产生乙烯,故C错误;
D.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的不饱和烃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褪色,则溶液橙黄色褪去说明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故D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A.山梨酸中含有双键,可以加氢还原;羟基可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两个羧基相连的C原子为四面体结构,所以该分子中所有C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
C.和分子式都为C7H10O5,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C.1mol山梨酸中存在2 mol羧基,能与2 mol乙醇反应生成相应的酯;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6.D
【详解】A.淀粉为多糖,水解产生葡萄糖,A项正确;
B.油脂为酯类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酯化而成,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B项正确;
C.蛋白质为氨基酸缩聚而成,其水解产物为氨基酸,C项正确;
D.核酸最终水解为磷酸和脱氧核糖等,D项错误;
17.B
【详解】A.纤维素可以用于生产人造纤维,不用于生产合成纤维,故A错误;
B.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于餐具和食品包装,故B正确;
C.动物脂肪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结构中无碳碳双键,但能和溴水发生萃取而使溴水褪色,故C错误;
D.天然氨基酸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故D错误;
故选B。
18.A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X分子中含有酯基,故不易溶解于溶液,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1分子X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故1molX最多与发生反应,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X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和饱和碳碳键,故能和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X与Y的分子式均为C12H14O2,但结构不同,故X与Y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故答案为:A。
19.C
【详解】A.制备乙烯需要使用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苯酚的酸性太弱,不能使石蕊试剂变色,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NaOH和溴能发生反应生成盐,苯和NaOH溶液不反应也不互溶,因此能分液提纯苯,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丙烯醛中碳碳双键、醛基均可和溴反应,不能检验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选C。
20.D
【详解】A.手性碳原子是指连有4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故化合物Z中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如图所示 ,A正确;
B.化合物Y,有苯环中12个原子共平面,羰基上的四个原子共平面,故可增加2个原子和苯环共平面,醚键上连接的甲基上最多可以增加两个原子和苯环平面共平面,故最多有12+2+2=16个原子共平面,B正确;
C.1molZ中,有1mol酯基水解为羧基和醇羟基,故可消耗1molNaOH,1mol卤素原子水解为氯化氢和醇羟基,可消耗1molNaOH,故1molZ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最多消耗2mol氢氧化钠,C正确;
D.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加热是氯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而不是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故化合物X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进而转化为 ,D错误;
故答案为:D。
21.AD
【分析】有机物要注意物质结构及官能团种类,根据结构的不同及官能团的性质对有机物进行分析,题中出现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醛基、羟基,可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Z的六元环上有四种等效氢,故六元环上一氯代物有4种,A正确;
B.Y中含碳碳双键和醛基,均可使高锰酸钾褪色,Z中含羟基,可使高锰酸钾褪色,故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来鉴别,B错误;
C.X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Y和Z中均含有饱和碳原子上连接3个碳原子,故不可能所有碳原子共平面,C错误;
D.Y的分子式为C7H10O,D正确;
故答案选AD。
22.CD
【分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8H8O2,不饱和度为=5,根据红外光谱图,可知A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且面积之比为,说明A含有四种氢原子且其原子个数之比为,结合红外光谱可知,分子中存在酯基等基团,故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据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中含有苯环和酯基,属于芳香化合物,故A正确;
B.据分析,A的结构简式为,故B正确;
C.A所含苯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加成,1mol A可与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当红外线照射有机物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可发生振动吸收,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上将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可以获得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种类,但不能获取化学键或官能团的数量,故D错误;
答案选CD。
23.AB
【详解】A.检验中的溴元素时,先加、NaOH溶液,加热,溴乙烷水解生成NaBr,充分反应后,加稀硝酸中和过量的NaOH,再加溶液,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证明含有溴元素,A正确;
B.用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中醛基的反应为葡萄糖溶液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铵、银、氨气和水,实验所需的试剂的顺序为硝酸银溶液、浓氨、葡萄糖溶液、蒸馏水,所需仪器为试管、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B正确;
C.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再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缺少氢氧化钠溶液,C错误;
D.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与乙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提纯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所需试剂的顺序为乙醇、浓硫酸、乙酸、碎瓷片、饱和碳酸钠溶液,所需仪器为酒精灯、试管、导管、分液漏斗、烧杯,D错误;
故选:AB。
24.BC
【详解】A.连有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存在对映异构体,X中不一定存在手性碳原子,Y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即X不一定有对映异构体,Y没有对映异构体,A错误;
B.根据等效氢原理可知,Y分子中含有6中不同原子氢的碳原子,如图所示:,则Y的核磁共振氢谱会出现6组峰,B正确;
C.已知戊基共有8种,故X属于环己甲酸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共有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正确;
D.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即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分别相同)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比Y多1个碳的Y的同系物即含有环烷烃结构和醇羟基,则有:、、、、、等光含有六元环的就有6种,还含有五元环、四元环、三元环的结构,D错误;
故答案为:BC。
25.AD
【详解】A.水杨醛含酚﹣OH,甲醛含﹣CHO,可发生缩聚反应,选项A正确;
B.中间体A中含碳碳双键,水杨醛含﹣OH、﹣CHO,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不能检验,选项B错误;
C.中间体A、香豆素﹣3﹣羧酸中官能团不完全相同,二者不互为同系物,选项C错误;
D.香豆素﹣3﹣羧酸中苯环、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香豆素﹣3﹣羧酸最多能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AD。
26.(1)B
(2) 72% 含有 或其他合理答案
(3) 150
(4) 1∶2∶2∶2∶3 或其他合理答案
【分析】有机物A置于铂舟并放入燃烧管中,不断通入氧气流,反应生成CO2和H2O,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装置Ⅱ,根据装置Ⅰ和装置Ⅱ的增重,集合A的质量,可计算有机物A的分子式,再结合质谱、核磁和红外等技术确定A的结构,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据分析可知,装置Ⅱ用于吸收CO2;装置Ⅲ用于尾气吸收,所以试剂a、试剂b均可用碱石灰;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2)装置Ⅰ吸收H2O,;装置Ⅱ吸收CO2,;所以有机物A中,;则m(O)=1.5g-0.1g-1.08g=0.32g;所以有机物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为;故答案为72%;含有:或其他合理答案;
(3)根据有机物A的质谱图可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且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为;可知A的分子式为;故答案为150;;
(4)①由核磁共振仪测出A的核磁共振氢谱可知,有机物A共有5种不同环境的H,且面积比为1∶2∶2∶2∶3;故答案为1∶2∶2∶2∶3;
27.(1)酰胺键、酯基
(2) 对溴甲苯或4-溴甲苯 HC≡CCH2CH2OH
(3)CH3OH、浓硫酸、加热
(4)2 +O22 +2H2O
(5)
(6) 10
【分析】根据A的分子式,推出A为乙炔,结构简式为HC≡CH,根据B的分子式可知:-MgBr替代乙炔上的一个H,即B的结构简式为HC≡CMgBr,根据H的结构简式以及C的分子式,推出C的结构简式为HC≡CCH2CH2OH,D的分子式为C7H8,根据H的结构简式,D中含有苯环,即D的结构简式为,D与Br2在FeBr3催化剂下,则D的对位上引入一个溴原子,E的结构简式为,E氧化成F,对比分子式,将E中甲基氧化成-COOH,即F的结构简式为,根据H的结构简式,F通过与甲醇反应生成G,G的结构简式为,H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根据I的分子式,氢气与H中碳碳三键发生加成反应,即I的结构简式为,I发生催化氧化物得到J,J的结构简式为,根据M的结构简式,J与HBr发生取代反应,-Br取代醛基所连碳上的一个H,即K的结构简式为,据此分析;
【详解】(1)根据M的结构简式,M中含氧官能团为酯基、酰胺键;故答案为酰胺键、酯基;
(2)E的结构简式为,溴是取代基,苯环为母体,该有机物的名称为对溴甲苯或4-溴甲苯;根据上述分析,C的结构简式为HC≡CCH2CH2OH;故答案为对溴甲苯或4-溴甲苯;HC≡CCH2CH2OH;
(3)F→G发生酯化反应,F与甲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所需试剂为CH3OH、浓硫酸、加热;故答案为CH3OH、浓硫酸、加热
(4)I→J发生醇的催化氧化,即反应方程式为2+O22+2H2O;故答案为2+O22+2H2O;
(5)根据M的结构简式以及K分子式,J与HBr发生取代反应,-Br取代醛基所连碳上的一个H,即K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6)I的结构简式为L是I的同系物,比I的相对分子质量小28,说明L中比I中少量2个“CH2”,L的分子式为C10H12O3,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CHO或HCOO-,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说明含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峰面积之比为6∶2∶2∶1∶1,应是对称结构,且含有2个对称的甲基,同分异构体为、、、、、、 、、、,共有1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