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0gNaOH溶于水中,所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100mL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ρ=1.84g/cm3)溶于900mL水中,所得溶液浓度1.84mol/L
C.58.5gNaCl溶于水配成1000ml溶液,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
D.11.2LHCl气体通入水中,溶解后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2.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不能确定的是( )
A.原子核内质子数 B.原子核中子数
C.核外的价电子数 D.原子的电子数
3.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且油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的是( )
A.酒精和水 B.汽油和植物油
C.碘和四氯化碳 D.水和四氯化碳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B.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C.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
D.化学研究一定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约为44g
B.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C.阿伏伽德罗常数通常表示为6.02×1023mol-1
D.将20g氢氧化钠溶于水配成1L溶液,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6.下列反应,若改变反应物的量或浓度,产物不会有变化的是
A.A1片和硫酸 B.A12O3和盐酸
C.AlCl3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D.H2S在空气中燃烧
7.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加水溶解
B.鉴别NaCl和Na2CO3溶液,加适量盐酸
C.除去CaO中的CaCO3,加足量稀盐酸
D.除去CO2中少量的CO,通入O2,点燃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可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加入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线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溶液中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9.取浓度相等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和,所得溶液中的c(OH-)=0.01 mol/L,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
A.0.01 mol/L B.0.017 mol/L C.0.05 mol/L D.0.50 mol/L
10.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200 mL 2.5 mol·L-1 MgCl2溶液 B.1 000 mL 2.5 mol·L-1 NaCl溶液
C.2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 D.300 mL 5 mol·L-1 KClO3溶液
11.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称量时,应在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大小的滤纸,将NaOH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B.在烧杯中溶解NaOH固体后,必须立即将所得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C.定容时,俯视操作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
D.摇匀操作后,发现凹液面略低于刻度线,需用胶头滴管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12.下列溶液中Cl- 浓度最大的是
A.100mL 0.5 mol·L-1KClO3溶液 B.200mL 0.1 mol·L-1 FeCl3溶液
C.300mL 0.2 mol·L-1MgCl2溶液 D.400mL 0.3 mol·L-1 NaCl溶液
二、填空题
13.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下列物质:①碘酒 ②AgCl ③液氯 ④液态氯化氢 ⑤ ⑥澄清石灰水 ⑦铜 ⑧氨水 ⑨蔗糖 ⑩。请将序号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处:
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2)在9.5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3)若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4)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元素的质量约为_______。
(5)在由形成的植物营养液中,,向混合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溶液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___ (填字母)。
A.不慎碰翻燃着的酒精灯使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灭火
B.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浓NaOH溶液清洗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
D.把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倒入试管中,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多余的试剂倒入原试剂瓶中
E.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F.使用分液漏斗前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G.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中的水全部加热蒸干
15.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蒸馏(分馏) B.萃取 C.过滤 D.结晶 E.分液。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合适?(填方法的标号)
(1)提纯氯化钾和硝酸钾混合物中的硝酸钾____
(2)分离乙醇(沸点78℃)和水____
(3)除去CaCl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____
(4)分离汽油与水的混合物_____
(5)分离溴水中的溴单质_____
16.阴离子Xn-含中子N个,X的质量数为A,则m g 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所含质子数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17.(1)检验某溶液中含有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鉴别NaCl和KC1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可以利用_________区分。
18.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配制100 mL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5.85克NaCl固体
B.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CO32-
C.制备Fe(OH)3胶体时,应往沸水中加饱和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溶液呈红褐色为止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E.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F. 容量瓶水洗后未干燥就配制溶液
G. 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H. 量取液态溶质的量筒用水洗涤,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
19.Ba(OH)2是一种强碱,可用于测定天然气中CO2的含量。
(1)请写出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吸收CO2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某课外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操作测定Ba(OH)2·nH2O中n的值。
①称取5.25g试样(含有杂质)配成100mL溶液。配置溶液中用到的仪器有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胶头滴管。若配制过程中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蒸馏水,则所得溶液的浓度将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②用30.00mL 1mol·L-1盐酸与上述Ba(OH)2溶液反应,消耗该Ba(OH)2溶液100.00mL(杂质不与酸反应),则该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③另取5.25g试样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杂质不分解),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3.09g,则Ba(OH)2·nH2O中n=__________。
20.(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① HCl=_____,② NaOH=___,③ NaCl =_______,④ H2SO=____。
(2)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法 B.加热分解 C.结晶法 D.分液法 E.蒸馏法 F.过滤法
①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
②____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③__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④__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 ℃)和甲苯(沸点为110.6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不正确,无法确定溶液的体积。B不正确,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D中没有指明状态,11.2L气体不一定是0.5mol,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2.B
【详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从核外电子数可以确定核外的价电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不能确定的是原子核内中子数,
故选B。
3.D
【分析】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且油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可知混合物分层,且油层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酒精与水互溶,不能分液分离,故A错误;
B.汽油和植物油互溶,不能分液分离,故B错误;
C.碘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分液分离,故C错误;
D.水和四氯化碳分层,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且油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还能制造新的元素、新的分子等,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A正确;
B.化学的特征就是研究分子、认识分子,并根据需要制造分子,B正确;
C.化学科学是一门起步较晚的科学,她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C正确;
D.化学研究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有时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科学家总会想出办法解决污染问题,最终将人类带入美好的未来,D不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A错误;
B.气体的摩尔体积必须指明温度和压强,B错误;
C.阿伏伽德罗常数包括数值和单位6.02×1023mol-1,即,C正确;
D. 20g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0.5mol,配成1L溶液之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A1片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但和浓硫酸会产生钝化现象浓硫酸显强氧化性,生成二氧化硫,故A不符;
B. A12O3和浓、稀盐酸均生成氯化铝和水,故B符合;
C. AlCl3溶液和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浓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故C不符;
D. H2S在空气中燃烧,氧气不足时生成硫单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硫,故D不符;
故选B。
7.B
【详解】A. 二者都溶于水,加入水不能检验碳酸钠,A项错误;
B.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用于检验,B项正确;
C. 二者都与盐酸反应,可用加热的方法除杂,C项错误;
D. 会引入新的杂质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灼热的氧化铜除杂,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高频考点,掌握除杂原则是解题的关键。在除杂过程中选择试剂时要保证不增、不减、不繁“三不原则”,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包括水蒸气等),不能与原有的物质反应,且过程要简单、易操作。该题中C和D选项均违背了除杂原则。
8.C
【详解】A.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固体和稀释浓溶液等,故A不选;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齐平,故B不选;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选C;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与水的密度形成密度差,不一定要比水的密度大,故D不选。
答案选C。
9.C
【详解】设溶液浓度为cmol/L,NaOH溶液、HCl溶液的体积分别为3L、2L,二者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c(OH-)=0.01mol/L,则:3L×cmol/L-2L×cmol/L=5L×0.01mol/L,解得c=0.05故选C。
10.A
【详解】A.200mL 2.5 mol·L-1 MgCl2溶液中c(Cl-)=2c(MgCl2)=2mol/L×2.5=5mol/L;
B.1000mL 2.5mol L-1NaCl溶液中c(Cl-)=c(NaCl)=2.5mol/L;
C.250mL 1mol L-1AlCl3溶液中c(Cl-)=3c(AlCl3)=1mol/L×3=3mol/L;
D.氯酸钾中不含氯离子,所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
所以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5mol/L,故选:A。
11.C
【详解】A.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具有腐蚀性,将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称取的氢氧化钠就会有部分粘在纸上,腐蚀托盘,应该在烧杯中进行称量,A错误;
B.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会放出大量的热量,由于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要求温度是室温20℃,因此要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B错误;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高,C正确;
D.摇匀操作后,由于部分溶液粘在容量瓶的瓶颈上,使凹液面略低于刻度线,但溶液具有均一性,浓度不变,因此不必再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2.C
【详解】100mL 0.5 mol·L-1KClO3溶液中没有Cl-;200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c(Cl-)=0.1 mol·L-13=0.3mol/L;300mL 0.2 mol·L-1MgCl2溶液中c(Cl-)=0.2 mol·L-12=0.4mol/L;400mL 0.3 mol·L-1 NaCl溶液c(Cl-)=0.3 mol·L-1;其中Cl- 浓度最大的是300mL 0.2 mol·L-1MgCl2溶液,故选C。
13.(1) ⑥⑦⑧ ②④⑤ ⑨⑩
(2)24
(3)
(4)2.8g
(5)0.03mol
【详解】(1)澄清石灰水、铜、氨水可以导电,故选⑥⑦⑧; AgCl 、液态氯化氢、为电解质,故选②④⑤;蔗糖、为非电解质,故选⑨⑩;
(2)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用MCl2表示,在9.5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则氯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该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71=24;
(3)若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4)标况下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每个分子中均含2个氮原子,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质量约为:;
(5)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硫酸根的浓度为:,钡离子与硫酸根反应生成硫酸钡,生成的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
14.AEF
【详解】A.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都能灭火,湿布扑盖既可以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又可隔绝空气,故A正确;
B.稀酸不慎沾在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去,然后用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浓NaOH具有强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浓NaOH清洗,故B错误;
C.NaOH固体容易潮解,需要放在小烧杯中进行称量,故C错误;
D.多余的试剂倒入原试剂瓶会污染试剂,故D错误;
E.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E正确;
F.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查漏,则使用分液漏斗前要检查其是否漏水,故F正确;
G.为防止固体飞溅,应加热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G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AEF。
15.(1)D
(2)A
(3)C
(4)E
(5)B 或BE
【详解】(1)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提纯氯化钾和硝酸钾混合物中的硝酸钾,应选择结晶或重结晶法分离,故选D;
(2)沸点不同的两种互溶的液体常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水是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体,应选择蒸馏法分离,故选 A ;
(3)不溶性固体与溶液常用过滤法分离,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悬浮的碳酸钙微粒为不溶性固体与溶液的分离,应选择过滤,故选C ;
(4)由于汽油和与水不互溶,水的密度大于汽油密度,水在汽油的下层,因此分离汽油与水的混合物用的方法是分液,汽油从上口倒出,水从下口放出,故选E;
(5)溴在有机物四氯化碳或汽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分离溴水中的溴单质,应选择四氯化碳或汽油做萃取剂用萃取、分液法分离,故选 B 或BE。
16.
【详解】阴离子Xn-含中子N个,X的质量数为A,所以X的质子数为A-N,由阴离子Xn-可知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nX,所以1个HnX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A-N+n,氢化物HnX的摩尔质量为(A+n)g/mol,mg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
17. 取少量试样加入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放出的气体,试纸由红变蓝 焰色试验 丁达尔效应
【详解】(1)与强碱溶液共热产生氨气,因此检验某溶液中含有的操作是取少量试样加入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放出的气体,试纸由红变蓝,就证明溶液中存在;故答案为:取少量试样加入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放出的气体,试纸由红变蓝。
(2)NaCl和KC1不同点是金属阳离子不同,可以利用焰色试验鉴别,焰色呈黄色的为NaCl,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焰色呈紫色的为KCl;故答案为:焰色试验。
(3)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因此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18.C F G
【分析】A. 根据天平精确度分析;
B. 能够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有CO32-、HCO3-离子;
C. 根据Fe(OH)3胶体制备方法判断;
D. 浓硫酸的稀释原则是注酸入水;
E. 根据配制溶液的要求分析;
F. 根据容量瓶的作用分析判断;
G. 根据胶体和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分析;
H. 根据量筒量取物质时的作用分析。
【详解】A. 制100 mL1.00 mol·L-1的NaCl溶液,需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NaCl)=c·V=1.0 mol/L×0.1 L=0.1 mol,则需NaCl的质量为:m(NaCl)=n·M=0.1 mol×58.5 g/mol=5.85 g,但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 g,因此可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5.9克NaCl固体,A错误;
B.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CO2,能够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离子可能是CO32-,也可能是HCO3-离子,所以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大量CO32-,B错误;
C. 在实验室中制备Fe(OH)3胶体时,是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溶液呈红褐色,得到的液体物质就是Fe(OH)3胶体,C正确;
D. 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浓硫酸稀释时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D错误;
E. 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溶液的体积偏大,而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应倒掉重新配制,E错误;
F. 由于容量瓶是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所以容量瓶水洗后无需干燥就可配制溶液,只要最后加水定容时,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就不会对溶液的浓度产生任何影响,F正确;
G. 鸡蛋壳膜属于半透膜,淀粉胶体微粒直径大于1 nm,不能透过半透膜;NaCl电离产生的离子直径小于1 nm,能够透过半透膜,所以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可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G正确;
H. 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已经排除了残留在量筒内壁的部分,所以若再用水洗涤,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就会使配制溶液中的溶质偏多,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高,H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为CFG。
【点睛】本题考查了仪器的使用方法、物质的精确度、离子的检验、混合物的分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掌握仪器的结构与使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9. CO2+Ba2++2OH-===BaCO3↓+H2O 100mL容量瓶 玻璃棒 烧杯 偏小 0.15mol/L 8
【详解】(1)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吸收CO2气体生成BaC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Ba2++2OH-===BaCO3↓+H2O;
(2)①称取5.25g试样(含有杂质)配成100mL溶液,需要经过溶解、转移并定容,其中溶解时需要玻璃棒和烧杯,转移时需要玻璃棒引流,定容时需要容量瓶和胶头滴管,则配置溶液中用到的仪器有天平、100mL容量瓶、玻璃棒、烧杯和胶头滴管;若配制过程中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蒸馏水,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所得溶液的浓度将偏小;
②设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1mol·L-1×0.03L=cmol/L×0.1L×2,解得:c=0.15,该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5mol/L;
③5.25g试样中含有Ba(OH)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L×0.1L=0.015mol,含有水的物质的量为=0.12mol,所以1:n=0.015mol:0.12mol,解得n=8。
20. H++Cl- Na++OH- Na++Cl- 2H++SO42- F C D E
【详解】(1) HCl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Cl=H++Cl-;NaOH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NaCl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H2SO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答案为 H++Cl-;Na++OH-;Na++Cl-;2H++SO42-;
(2)①沙子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故答案为F;
②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则选择结晶法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故答案为C;
③水和汽油不互溶,水和汽油的混合物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故答案为D;
④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四氯化碳和甲苯,故答案为E。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