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单元检测(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单元检测(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30 20:3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微粒性质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键角:BF3>CH4>H2O>NH3 B.热稳定性:CH4>NH3>H2O>HF
C.沸点:CH4>NH3>H2O>HF D.第一电离能:P>S>Si>Sn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的结构相似,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1:1
B.CO与的结构相似,CO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2:1
C.共价化合物中含有σ键,离子化合物中也含有σ键
D.已知反应,若该反应中有断裂,则形成的π键的数目为
3.下列分子叫手性分子的是
A.CH3CH2OH B.HOOC-CHOH-CHCl-COOH
C.CFCl3 D.CH2OH-CHOH-CH2OH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待测溶液中含有Fe2+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 H2O能大量共存
C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D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与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A.A B.B C.C D.D
5.药物吗替麦考酚酯有强大的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合物X 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B.化合物Y 的分子式为C6H12NO2
C.1mol 化合物 Z 可以与 3mol NaOH 反应
D.用溴水可鉴别化合物X 和 Z
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A.Na2O2 B.MgCl2 C.H2O D.N2
7.A、B、C、D、E、F、G、H均为18电子分子。A和E为双原子分子,E为浅黄绿色气体;C和F为四原子分子,F的水溶液常用于医用消毒;B有臭鸡蛋气味;D与甲烷分子构型相同;G为火箭推进器常用燃料;H为烃。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B分子中的化学键为sp3-sσ键
B.C和D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别为平面正三角形和正四面体形
C.F和H中均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但是前者为极性分子,后者为非极性分子
D.G可以和氢离子通过配位键形成阳离子,反应前后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不变
8.肼(N2H4)是火箭常用的高能燃料,常温常压下为液体。肼能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N2H4+2H2O2=N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2H4由分子构成,在反应中被氧化
B.H2O2溶液中滴入氯化亚铁溶液后,分解速率加快
C.H2O分子间由于存在氢键,沸点高于H2O2
D.该反应中,非极性断裂与形成的数目相同
9.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分子间形成氢键能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C.CH4、SiH4、 GeH4、 SnH4 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D.HCl的稳定性强于HBr
10.利用待测样品和指定的试剂设计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待测样品 试剂
A 检验补铁剂硫酸亚铁片是否部分氧化 硫酸亚铁片的水溶液 铁氰化钾溶液
B 检验洁厕剂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洁厕剂 硝酸银溶液
C 检验是否患糖尿病 患者尿液 硫酸铜溶液、纯碱溶液
D 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 海带灰浸出液 氯水淀粉溶液
A.A B.B C.C D.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CH4 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B.“X-H Y”中X与Y一定是不同原子
C.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
D.卤素单质、卤素氢化物的熔沸点均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骨架为的烃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2
B.有机物分子里一定既有非极性键也有极性键
C.乙烯分子中有4个σ键1个π键
D.乙醇的键线式为
二、填空题
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邻羟基苯甲酸(,pKa=2.97)的酸性强于苯甲酸(,pKa=4.20),试从作用力的角度解释____。
(2)FeCl3溶液中滴入KSCN呈血红色,K3[Fe(CN)6]溶液中滴入KSCN无明显现象,解释上述实验现象____。
14.D、E、X、Y、Z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它们的最简氢化物分子的立体构型依次是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V形、直线形。回答下列问题:
(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上述五种元素中,能形成酸性最强的含氧酸的元素是________,写出该元素的任意三种含氧酸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和Y形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4)D和X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键类型属于________。
(5)金属镁和E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此产物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三鹿奶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恐慌,三鹿奶粉中被掺杂了被称为“蛋白精”的工业原料三聚氰胺。已知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三聚氰胺是氰胺(H2N—C≡N)的三聚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
(2)氰胺中—C≡N中的氮原子、三聚氰胺环状结构中的氮原子和氨基中的氮原子,这三种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三聚氰胺分子中有______个σ键。
(4)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分子相互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在肾脏内易形成结石。三聚氰酸分子中C原子采取_________杂化。该分子的结构简式中,每个碳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_________ (填选项)。
a.2个σ键 b.2个π键 c.1个σ键,1个π键
16.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利用镍与CO形成化合物Ni(CO)4分离提纯镍。Ni(CO)4的中心原子是_______,配体是_______,配位数为_______,中心原子与配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
(2)W g CO中含π键数目为_______。
(3)H3O+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BCl3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
(4)按要求写出由第二周期元素为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形成中性分子的化学式(各写一种):正四面体形分子_______,三角锥形分子_______,V形分子_______。
17.I.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
(1)①H2O_______;
②MgCl2_______
Ⅱ.有下列物质:①O2、②CO2、③NH3、④Na2O、⑤Na2O2、⑥NaOH。请回答下列问题:
(2)只含极性键的化合物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3)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
18.锗(Ge)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BF3、CH4、H2O、NH3的键角分别为120°、109°28′、104.5°、107°18′,所以键角大小顺序为:BF3>CH4>NH3>H2O,A不正确;
B.因为非金属性F>O>N>C,所以热稳定性:HF>H2O>NH3>CH4,B不正确;
C.因为NH3、H2O、HF分子间都能形成氢键,水中氢键比氟化氢多,常温下,氨气为气体,所以沸点:H2O>HF>NH3>CH4,C不正确;
D.因为非金属性S>P>Si>Sn,但P的3p轨道半充满,电子的能量低,第一电离能反常,所以第一电离能:P>S>Si>Sn,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由与的结构相似,可推断出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中含有6个σ键和3个π键,所以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2:1,A项错误;
B.CO与的结构相似,则CO的结构式为,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1:2,B项错误;
C.中的和都是共价单键,属于可键,中存在共价单键,是可键,C项正确;
D.分子中含有4个,若该反应中有断裂,则生成,形成π键的数目是,D项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CH3CH2OH中两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都有一样的,没有手性碳原子,所以不属于手性分子,故A错误;
B.HOOC-CHOH-CHCl-COOH中间的两个碳原子都连有的四个不同取代基,是手性碳原子,所以属于手性分子,故B正确;
C.CFCl3中的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有3个是一样的,不是手性碳原子,不属于手性分子,故C错误;
D.CH2OH-CHOH-CH2OH中两边的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有2个是一样的,不是手性碳原子,中间的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有2个是一样的,不是手性碳原子,所以分子不含手性碳原子,所以不属于手性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待测液中先加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肯定是否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可能原溶液中本来就存在Fe3+,则不能证明Fe2+是否存在,故A结论错误;
B.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发生反应Ag++ 2NH3·H2O=[Ag(NH3)2]++2H2O,这二者不能共存,故B结论错误;
C.将KI溶液与FeCl3溶液混合,由现象可判断反应生成I2,从而确定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Fe3+>I2,故C结论正确;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AlO2,发生反应+HCO3- =Al(OH)3↓+CO32-+H2O,没有发生双水解反应,故D结论错误;
答案选C。
5.C
【详解】A.与碳原子相连的4个基团均不相同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化合物X 中不含手性碳原子,A错误;
B.根据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Y 的分子式为C6H13NO2,B错误;
C.1mol 化合物 Z含1mol酚羟基和2mol酯基,故可以与 3mol NaOH 反应,C正确;
D.X、Z均含碳碳双键,均能使溴水褪色,无法鉴别,D错误;
答案选C。
6.B
【详解】A. Na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故A不选;
B. MgCl2只含有离子键,故B选;
C. H2O 含有极性键,故C不选;
D. N2只含有非极性键,故D不选;
故选B。
7.B
【分析】A、B、C、D、E、F、G、H均为18电子分子,A和E为双原子分子,E为浅黄绿色气体,则E为F2,A为HCl;C和F为四原子分子,F的水溶液常用于医用消毒,则F为H2O2,C为PH3;B有臭鸡蛋气味,则B为H2S;D与甲烷分子构型相同,则G为火箭推进器常用燃料,则G为N2H4;H为烃,则H为C2H6,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B为H2S,中心原子S形成sp3杂化轨道,氢原子提供s电子原子轨道,形成sp3-sσ键,故A正确;
B.C为PH3,D为SiH4,二者的空间构型分别是三角锥形和正四面体形,故B错误;
C.F为H2O2,H为C2H6,H2O2、C2H6分子中均含有极性键(C-H、H-O键)和非极性键(O-O、C-C键),H2O2分子的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而C2H6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
D.G为N2H4,N2H4能够与氢离子通过配位键形成阳离子N2H,N2H4和N2H的中心原子N的杂化方式均为sp3,即反应前后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8.C
【详解】A.N2H4由分子构成,在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至0价,被氧化,故A正确;
B.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可做其分解催化剂,故B正确;
C.H2O、H2O2分子间都含有氢键但过氧化氢的氢键强度大,其沸点较水高(150℃左右),故C错误;
D.N2H4中含N-N、H2O2中含O-O、N2含氮氮三键,都属于非极性键,断裂3个,形成3个,故D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H-O键键能很大,与氢键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分子间形成氢键能使物质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从而使熔点和沸点升高,B符合题意;
C.CH4、SiH4、 GeH4、 SnH4 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故其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与氢键无关,C不符合题意;
D.HCl的稳定性强于HBr,是由于H-Cl键键能大于H-Br键键能,与氢键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A.检验补铁剂硫酸亚铁片是否部分氧化,要取硫酸亚铁片的水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或亚铁氰化钾溶液),若变为红色(或产生蓝色沉淀),就证明含有Fe3+,该补铁剂被氧化,否则未被氧化,A错误;
B.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可能是HCl,也可能是NaCl、Na2CO3、Na2SO4等物质,因此不能证明洁厕剂的主要成分是盐酸,B错误;
C.检验是否患糖尿病,要取患者尿液,向其中加入NaOH至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由硫酸铜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制备),加热煮沸,若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C错误;
D.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的方法是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发生反应:Cl2+2I-=2Cl-+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1.C
【详解】A. 可燃冰中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但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故A错误;
B. “X-H Y”中X与Y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故B错误;
C. 非极性分子可能含有极性键,如二氧化碳中只含有极性键,结构对称是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
D. 卤素单质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卤素单质,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大,熔点沸点也越高,但是卤素氢化物中,像氟化氢里面除了有分子间作用力外还有氢键,熔沸点反而最高,故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A.根据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碳骨架为的烃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2,故A正确;
B.有机物分子里不一定既有非极性键也有极性键,如:甲烷中只有极性键,故B错误;
C.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1个π键,故C错误;
D.乙醇的键线式为,故D错误;
选A。
13.(1)邻羟基苯甲酸形成了分子内氢键,使酸性增强
(2)Fe3+与SCN-反应生成Fe(SCN)3[或Fe(SCN),x=1~6],呈血红色;K3[Fe(CN)6]溶液中铁元素以Fe(CN)存在,难以电离出,所以无明显现象(或Fe(CN)比Fe(SCN)3更稳定,或CN-与Fe3+结合能力比SCN-强)
【解析】(1)
邻羟基苯甲酸形成了分子内氢键,使酸性增强,则邻羟基苯甲酸的酸性强于苯甲酸;
(2)
K3[Fe(CN)6]溶液中滴入KSCN无明显现象,原因是:Fe3+与SCN-反应生成Fe(SCN)3[或,x=1~6],呈血红色;K3[Fe(CN)6]溶液中铁元素以存在,难以电离出,所以无明显现象(或比Fe(SCN)3更稳定,或CN-与Fe3+结合能力比SCN-强)。
14. SO3 Cl  HClO、HClO2、HClO3、HClO4(任写3种酸) 直线形 共价键 Mg3N2 Mg3N2+8H2O===3Mg(OH)2+2NH3·H2O
【详解】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最简氢化物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的是CH4和SiH4,故D是C,X为Si,由此推知E为N,Y为S,Z为Cl。C和S形成的化合物为CS2,C的价电子对数为2,CS2为直线形。C和Si之间形成共价键,化学式为SiC。(1)S位于第3周期ⅥA族,最高正价为+6,即其最高价氧化物为SO3;(2)在C、N、Si、S、Cl中,形成酸性最强的含氧酸为HClO4,氯元素位于第3周期ⅦA族,其正价有+1、+3、+5、+7,故其含氧酸为HClO、HClO2、HClO3、HClO4;(3)C与S形成化合物CS2,其空间构型应与CO2类似,故为直线形;(4)C与Si形成共价化合物SiC,化学键类型属于共价键;(5)Mg在N2中高温条件下形成Mg3N2,其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NH3·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8H2O=3Mg(OH)2+2NH3·H2O。
15.(1)1s22s22p2
(2) sp sp2 sp3
(3)15
(4) sp2 C
【详解】(1)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
(2)—C≡N中的N原子、环上的N原子、—NH2中的N原子分别参与形成1、2、3个σ键且均有一对未成键电子,所以分别采取sp、sp2、sp3杂化;
(3)一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12个单键(6个N-H键、6个C-N键),3个C=N双键,每个单键含1个σ 键,每个双键含1个σ 键和1个π键,即一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15个σ 键,所以1mol三聚氰胺分子中 σ 键为15mol;
(4)由于该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形成碳氧双键,则应采取sp2杂化;形成碳氧双键的两个原子之间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故选C。
16.(1) Ni CO 4 配位键
(2)
(3) 三角锥形 平面三角形
(4) CH4(或CF4) NH3(或NF3) H2O
【解析】(1)
Ni(CO)4的中心原子是Ni,配体是CO,配位数为4,中心原子与配位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
(2)
叁键含有1个σ键2个π键;CO的结构式为,1个CO分子中含有2个键,故W g CO中含π键数目为;
(3)
H3O+中氧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则中心原子为sp3杂化,但有一对孤对电子,故H3O+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型;BCl3中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中心原子为sp2杂化,没有孤对电子,故BCl3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4)
由第二周期元素为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形成中性分子,说明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是4,如果是正四面体构型,则中心原子不含孤电子对,如果呈三角锥型结构说明中心原子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如果呈V形结构则说明中心原子含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正四面体分子为CH4或CF4,三角锥分子为NH3或NF3, V形分子为H2O。
17.(1)
(2)③
(3)⑤⑥
【详解】(1)①H2O为共价化合物,H、O原子间各形成1对共用电子,另外,O原子的最外层还有2个孤电子对,电子式为;
②MgCl2为离子化合物,由Mg2+和Cl-构成,电子式为。答案为:;;
(2)①O2为只含非极性键的单质;
②CO2为只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③NH3为只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④Na2O为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⑤Na2O2为既含非极性键、又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⑥NaOH为既含极性键、又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由以上分析可知,只含极性键的化合物是NH3,故选③。答案为:③;
(3)由分析可知,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⑤Na2O2、⑥NaOH,故选⑤⑥。答案为:⑤⑥。
18. 3d104s24p2 2 锗的原子半径大,原子之间形成的ρ单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的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详解】(1)Ge是32号元素,与碳元素是同一主族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ⅣA;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2;在其原子的最外层的2个4s电子是成对电子,位于4s轨道,2个4p电子分别位于2个不同的4p轨道上,所以基态Ge原子有2个未成对的电子;
(2)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原子半径较小,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锗的原子半径大,原子之间形成的ρ单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的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