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降低
C.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D.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X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化合物RY2是一种高效灭菌消毒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R>Z
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R>X
C.Y和Z可形成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D.分子W2XY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3.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缩小容器容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的转化率增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的浓度增大 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4.已知金刚石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石墨是放热的,则金石和石墨“贮存”能量较高的是( )
A.一样高 B.石墨 C.金刚石 D.无法判断
5.下列各项中,两物质间反应均产生1 mol气体时,参加反应的酸的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碳与浓硝酸 B.铜与浓硫酸 C.锌与稀硫酸 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
6.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B.手机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还原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
7.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投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测得此时容器中C和D的浓度分别为0.2mol L-1和0.4mol 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2 B.2min时,B的浓度为0.4mol L-1
C.0-2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0.2mol L-1 min-1 D.2min时,A的物质的量为1.8mol
8.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电解质是
A.CaCl2 B.H2O C.NH3 D.CH4
9.下列各组中每种物质都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一组是( )
A.H2SO4、(NH4)2SO4 B.Na2SO4、HNO3
C.Na2O2、KOH D.HCl、Al2O3
10.生产中常要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增大反应速率。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尽可能使用稀溶液 B.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C.碾细固体反应物 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11.与NH4Cl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A.NaOH B.MgCl2 C.HNO3 D.H2O2
12.在一定条件下,将和通入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前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则末,容器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 C. D.
13.下列有关有效碰撞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 B.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不一定是活化分子
C.不存在活化能为零的反应 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14.C可与H2O反应制备合成气,在温度为T℃,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水蒸气同时加入足量的碳,发生反应:C(s)+H2O(g)CO(g)+H2(g)。下列描述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CO的生成速率与H2的生成速率相等时
B.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改变时
C.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再改变时
D.CO、H2、H2O的浓度相等时
二、填空题
15.某温度下,与0.2mol在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其中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0.2 0.15 0.11 0.09 0.08 0.08
(1)上述反应_______(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5min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
(2)写出一种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方法:_______。
(3)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2min时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 mol L 1 min 1。
(4)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填字母)。
A. B.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C.容器内的颜色不再改变 D.
E.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F.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16.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液态氯化氢;②小苏打;③固体纯碱;④二氧化碳;⑤葡萄糖;⑥氯化镁;⑦氢氧化铁胶体;⑧氨水;⑨空气;⑩硫酸铁溶液。
(1)上述十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
(2)④的电子式为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⑥的形成过程_______。
17.科学家们用原子轰击某种铬原子,得到了原子。已知
(1)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其中的x=_______,y=_______。
(2)Ts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与它属于同族的一种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18.(1)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H2O大于H2S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KSCN 为离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写出 KSCN 的电子式___________。
(3)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HClO给质子能力强于HCO ___________。
19.在密闭容器里,通入x mol H2(g)和y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 2HI(g) △H<0。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将如何改变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____________;
(2)容积不变,充入更多的H2______;
(3)扩大容器的体积_______。
20.炎热的夏天暴雨之前,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气压低,鱼因缺氧出现翻塘死鱼现象,若不及时人工增氧会使鱼大量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请说明鱼塘翻塘缺氧的原因。____________
21.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铝,②纯醋酸,③,④,⑤NaOH,⑥硫酸铜溶液,⑦熔融的NaCl,⑧,⑨,⑩乙醇。
(1)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填序号);①②⑥⑦⑨⑩这六种物质中能导电的有_____(填序号)。
(2)③④⑤⑦⑨这五种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只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
(3)向⑤中加入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⑧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可用离子反应表示,请写出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6)用双线桥表示反应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增大C的用量,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两种反应物,增大一种浓度平衡正向进行,另一种物质转化率增大,本身转化率减小,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减小,故B正确;
C.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即增大压强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
D.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容器的体积增大,混合气体各组分的浓度减小,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则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一定不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2.B
【分析】W、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则W为H元素,X为C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Y为O元素,Z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则Z为Na元素,化合物RY2是一种高效灭菌消毒剂,则R为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Cl-有3个电子层,而Na+只有2个电子层,故离子半径:r(Cl-)>r(Na+),A正确;
B.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高氯酸,属于强酸,酸性大于碳酸,但Cl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ClO的酸性却比H2CO3弱,B错误;
C.O和Na可形成Na2O2,Na2O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C正确;
D.分子HCHO为平面三角形结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D正确;
答案选B。
3.D
【详解】A.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则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的转化率增大,A正确;
B.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则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B正确;
C.缩小容器容积,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的浓度仍增大,C正确;
D.缩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气体浓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不正确;
故选D。
4.C
【详解】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石墨是放热的,那么金刚石具有的能量高于石墨具有的能量,因此能量“贮存”高的为金刚石;
答案选C。
5.A
【详解】试题分析:A项碳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根据关系式 4HNO3~4NO2+CO2可知产生1 mol气体时,参加反应的酸的物质的量0.8mol;B项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为二氧化硫,根据关系式 2H2SO4~SO2可知产生1 mol气体时,参加反应的酸的物质的量为2mol;C项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关系式 H2SO4~H2可知产生1 mol气体时,参加反应的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D项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为Cl2,根据关系式 4HCl~Cl2可知产生1 mol气体时,参加反应的酸的物质的量为4mol;故两种物质间反应均产生1 mol气体时,参加反应的酸的物质的量最少的是A;本题选A。
考点:化学反应、元素化合物知识。
6.A
【详解】A.锌锰干电池中,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Zn-2e-+2OH-=Zn(OH)2,A正确;
B.手机用锂离子电池因可以重复充电使用,故属于二次电池,B错误;
C.氢氧燃料电池在工作时,氢气在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为高纯硅,并非高纯二氧化硅,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A.2min末测得此时容器中C和D的浓度为0.2mol/L和0.4mol/L,根据浓度的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1,A错误;
B.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B应该是0.2mol/L,则2min时,B的浓度为-0.2mol/L=0.3mol/L,B错误;
C.消耗B应该是0.2mol/L,则0~2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 =0.1mol·L-1·min- ,C错误;
D.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B应该是0.2mol/L,物质的量是0.4mol,则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3×0.4mol/L=1.2mol,2min时,A的物质的量为-1.2mol=1.8mol,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CaCl2 为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无共价键,A错误;
B.H2O为共价化合物,H-O为极性共价键,且水为电解质,B正确;
C.NH3为共价化合物,N-H为极性共价键,但是氨气为非电解质,C错误;
D.CH4为共价化合物,H-C为极性共价键,且CH4为非电解质,D错误;
正确选项B。
9.C
【详解】A.H2SO4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而(NH4)2SO4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Na2SO4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而HNO3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Na2O2和KOH 是均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HCl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Al2O3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如何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1)从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判断。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它们形成的化合物即为离子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般为共价化合物,例外:并不是非金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铵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NH4+内部N原子与H原子间则以共价键结合);(2)从化合物的分类情况判断。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Na2O2等)、强碱(如NaOH、K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是离子化合物;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SiO2除外)、酸等是共价化合物;(3)从化合物的一些性质判断。①常温下是气态或液态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②熔融时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0.A
【详解】A.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小,A符合题意;
B.催化剂一般可加快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
C.增大反应物的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
D.升温可加快反应速度,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1.A
【详解】NH4Cl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共价键。
A.NaOH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共价键,与NH4Cl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A符合题意;
B.MgCl2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无共价键,与NH4Cl所含化学键类型不相同,B不符合题意;
C.HNO3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无离子键,与NH4Cl所含化学键类型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
D.H2O2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无离子键,与NH4Cl所含化学键类型不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2.A
【分析】一个化学反应体系内,不同物质同一方向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H2)∶v(CH3OH) =3∶1,所以前10s内,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是,根据反应速率计算公式得到,又由于CH3OH起始时浓度为0,所以10s末容器中CH3OH浓度为0.4mol L-1。
【详解】A.根据分析,本选项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本选项计算错误,不符题意;
C.根据分析,本选项计算错误,不符题意;
D.根据分析,本选项计算错误,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A。
13.A
【详解】A.有效碰撞才可能发生反应,则有效碰撞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充要条件,故A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必须分子间发生有效碰撞,普通分子间的不能发生有效碰撞,即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故B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Ag+和Cl-已是活化离子,故其活化能为零,故C错误;
D.活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所以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4.B
【详解】A.CO和H2均为生成物,且二者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CO的生成速率与H2的生成速率始终相等,故CO的生成速率与H2的生成速率相等时,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项不选;
B.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当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改变时,说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选;
C.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始终不变,故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再改变时,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项不选;
D.CO、H2、H2O的浓度相等时,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不选;
答案选B。
15.(1) 是 60%
(2)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答案写其中一种或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 50% (或)
(4)BCDE
【解析】(1)
根据表格数据4min后NO物质的量不再减少,说明上述反应是可逆反应,5min时NO的转化率为;故答案为:是;60%。
(2)
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方法可以是从浓度、温度、压强分析,因此一种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方法为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答案写其中一种或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
达到平衡状态时,NO物质的量为0.8mol,则消耗NO物质的量为0.12mol,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为0.06mol,剩余氧气0.04mol,则生成物质的量为0.12mol,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为,2min时NO物质的量为0.11mol,消耗0.09mol,则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为0.045mol,2min时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故答案为:50%;0.01125(或)。
(4)
A.,没有说正反应与逆反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B.正向反应,NO物质的量减小,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故B符合题意;C.正向移动,颜色逐渐加深,当容器内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达到平衡,故C符合题意;D.,一个正向反应,一个逆向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能说明达到平衡,故D符合题意;E.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当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故E符合题意;F.气体密度等于气体质量除以容器体积,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F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CDE。
16. ①②③⑥ ④⑤
【详解】①液态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属于电解质;
②小苏打溶于水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属于电解质;
③固体纯碱溶于水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属于电解质;
④二氧化碳不能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⑤葡萄糖不能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⑥氯化镁溶于水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属于电解质;
⑦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空气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⑩硫酸铁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上述十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②③⑥,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④⑤。
(2)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
(3)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镁的形成过程为。
17.(1) 32 7
(2) 7 VIIA Cl
【详解】(1)第四层最多可以排32个电子,所以x=32,y=117-2-8-18-32-32-18=7;
(2)Ts原子核外有7层电子,所以位于第七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7,且倒数第二层有18个电子,所以不是副族元素,则位于第ⅦA族,与它属于同族的元素有F、Cl、Br、I等。
18. 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或 HClO+CO=ClO—+ HCO
【详解】(1)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就越稳定,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则水的热稳定性大于硫化氢,故答案为: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2) 由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可知,硫氰酸根离子的结构式为[S—C≡N]—或[S=C=N]—,则硫氰酸钾的电子式为或,故答案为:或;
(3) 次氯酸能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根和碳酸氢根,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次氯酸给质子能力强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CO=ClO—+ HCO,故答案为:HClO+CO=ClO—+ HCO。
19. 增大 增大 减小
【分析】(1)根据升温速率增大分析。
(2)容积不变,充入氢气,氢气浓度增大,速率加快。
(3)扩大容积,浓度减小,速率减慢。
【详解】(1)升温,反应速率增大。
(2)容积不变,充入氢气,氢气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3)扩大容积,各物质的浓度都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20.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夏天暴雨前温度高、气压低,故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鱼塘中含氧量低,鱼会缺氧而死
【详解】试题分析:炎热的夏天暴雨之前,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气压低,鱼因缺氧出现翻塘死鱼现象,若不及时人工增氧会使鱼大量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是因为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夏天暴雨前温度高、气压低,故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鱼塘中含氧量低,鱼会缺氧而死。
考点:气体的溶解性
21.(1) ③⑩ ①⑥⑦
(2) ⑦ ⑤⑨ ③④
(3)
(4)NaHSO4=Na++H++
(5)2NaOH+H2SO4=Na2SO4+2H2O
(6)
【详解】(1)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所给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CO2和乙醇,即③⑩;能导电的物质是金属单质、石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的电解质,所给物质中能导电的物质为铝、硫酸铜溶液、熔融的NaCl,即①⑥⑦;故答案为③⑩;①⑥⑦;
(2)熔融的NaCl只含离子键,则只含有离子键的是⑦;NaOH和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则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⑤⑨;和只含共价键,则只含有离子键的是③④;故答案为⑦;⑤⑨;③④;
(3)向NaOH溶液中加入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硫酸氢钠属于可溶性盐,属于强酸强碱盐,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SO;故答案为NaHSO4=Na++H++ SO;
(5)两种溶液反应可用H++OH-=H2O表示,说明酸、碱均是可溶的强酸、强碱,或是NaHSO4与可溶的强碱反应,即有2NaOH+H2SO4=Na2SO4+2H2O或NaHSO4+NaOH=Na2SO4+H2O;故答案为2NaOH+H2SO4=Na2SO4+2H2O、NaHSO4+NaOH=Na2SO4+H2O(任写一个);
(6)CaH2中H显-1价,H2O中H显+1价,CaH2为还原剂,H2O为氧化剂,1个CaH2参与反应失去2个电子,用双线桥的表示电子转移:;故答案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