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30 17:49:35

文档简介

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八年级科学
试题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化学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银Ag2S B.碘单质I2
C.氢氧化铁Fe(OH)2 D.铵根离子NH3+
2.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式C8H9NO2)是一种治疗流感的退烧止痛药。下列有关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乙酰氨基酚中含有1个氧分子
B.对乙酰氨基酚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4:1
C.保持对乙酰氨基酚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对乙酰氨基酚分子
D.对乙酰氨基酚中含有8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
3.如图甲所示,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其茎缠绕在桂花树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如图乙所示为桂花树茎的横切面,菟丝子的吸根插入桂花树茎的部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氧气的助燃性决定了氧气可以作为燃料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了氧气与氮气沸点不同的性质
D.氧气能和很多金属单质反应,体现了氧气具有氧化性
5.如图所示为某磁体周围磁场的部分磁感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可能是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磁感线
B.图中A点和B点的磁场一样强
C.图中C点没有磁场
D.图中D点处的小磁针黑色一端为S极
6.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电与磁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取走导体下方的小磁针,闭合开关,通电导体周围不产生磁场
B.乙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C.丙图中换向器的作用是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能持续转动
D.丁图中使用测电笔时,为了安全,手不能接触笔上任何金属部位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对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CO3 ②SO2 ③2Al3+ ④H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①
C.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量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的是②
8.粗硅是半导体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工业上用二氧化硅固体和焦炭反应制取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SiO2 2CO+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属于金属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D.根据反应,粗硅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有C和SiO2
9.围绕“亚运治气攻坚”,杭州进一步推动柴油货车清洁化政策和措施。柴油车尾气排放物包括H2O、N2、NOx(氮氧化物)、CO、SO2、PM(颗粒状物质)和大量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人为因素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C.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应积极推动柴油车的CO2减排
D.柴油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包括CO、SO2、PM(颗粒状物质)、N2和NOx
10.如图所示,金属棒AB、CD水平放置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两个蹄形磁体的N极和S极标识都没了。当小乐拉动AB向右移动时,发现CD会向左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铜、铁两种金属中,应该选用铜来制作AB和CD
B.此探究实验中,装置甲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C.若AB不动,向左移动甲中的磁体,CD会向左运动
D.若调换装置乙中磁体的上下磁极,拉动AB向左移动,CD会向左运动
11.如图甲所示为磁悬浮地球仪,球体内有一条形磁体,上端为S极,其下方环形底座内有一电磁铁,通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使地球仪悬浮在空中,如图乙所示为其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电磁铁下端为S极
B.电源上端为正极
C.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D.若在球体正上方A处吸一小铁块,可适当向右滑动滑片P使球体离底座的距离保持不变
12.如图所示为小乐验证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装置中放入碱石灰和若干健康、生命力旺盛的昆虫,实验前标记红色液滴位置。实验时,引起玻璃管内红色液滴移动的原因不包括
A.昆虫的呼吸作用
B.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
C.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
D.红墨水受到重力的作用
13.我国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了月壤,月壤是月球上的岩石在太阳风、昼夜温差等物理因素的作用下不断碎裂形成的。但由于月壤的形成没有空气、流水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月壤中不包含有机物和水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月球表面没有风,所以月壤的形成不是风化作用的结果
B.月壤的形成没有生物的作用,所以月壤中缺乏有机物的积累
C.未经过改造的月壤,不适宜植物的生长
D.用图示实验可以探究月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无机盐
14.粉尘爆炸是指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粉尘云,在点火源作用下快速燃烧,导致温度压力在有限的密闭空间内急骤升高,引发爆炸的现象。结合燃烧和爆炸的条件,下列防治粉尘爆炸的措施所对应的原理错误的是
A.安装通风除尘系统,控制粉尘源——隔离可燃物
B.生产场所严禁各类明火,控制点火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生产车间设计一定面积的门、窗等泄爆口——排泄爆炸产生的压力或能量
D.在粉尘和空气的混合物中充入不可燃、不助燃的惰性气体——降低助燃剂的浓度
15.“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B.在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中,②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C.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增强③过程不会打破碳循环的平衡
D.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与氧循环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16.小乐对教材中“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相关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的改进。当小乐通入CO2一段时间后,下列现象及结论错误的是
A.试管①内溶液的颜色变红色,证明CO2呈酸性
B.试管②内溶液变浑浊,证明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烧杯③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D.烧杯③中的蜡烛熄灭,证明CO2不可燃也不助燃
17.2023年5月,山东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原因是生产设备内部存在的杂质引起某高浓度化学物质剧烈反应,如图所示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的反应物有2种
C.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D.该反应的反应物应储存在阴凉、远离可燃物的地方
18.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火线上的保险丝熔断了,可以用铁丝代替
B.闭合开关S2,L2正常工作,此时用测电笔测e、f点氖管都能发光
C.用灯泡L0取代保险丝接入电路,只闭合S1,若L0正常发光而L1不亮,说明电路正常
D.把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后,室内电灯全部熄灭,可能是因为插头短路
19.2022年,德国和日本的研究者观察到了“四中子”,“四中子”是由四个中子组成的一种极不稳定的微粒。研究者通过在液态氢靶上发射某一原子的原子核,碰撞可将一个该原子的原子核分裂成一个α粒子(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和一个“四中子”。关于此项研究中的微粒,说法错误的是
A.“四中子”的相对质量是4
B.“四中子”是一种不带电的微粒
C.一个α粒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向氢靶上发射的是含两个质子和四个中子的原子核
20.所谓“黑盒”,是指内部结构或运行逻辑未知,有待研究或控制的对象与系统。我们可有目的地往“黑盒”中输入信号,观察其对应的输出信息,然后经由推理与分析,得出“黑盒”的内部结构或运行逻辑。下列“黑盒”实验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息”不对应的是
选项 “黑盒”实验 输入信号 输出信息
A 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在磁体周围撒细铁屑 细铁屑的疏密分布
B 家庭电路故障 测电笔检验火线和零线 氖管是否发光
C 原子的内部结构 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α粒子的带电情况
D 植物的叶散失水分的部位 无水氯化钴试纸固定在 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 氯化钴试纸变色 的快慢和深浅
二、填空题(共34分)
21.(2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依据下表回答问题:
H He
C ① O Ne
② ③ ④ Ar
(1)根据元素排列规律,锂与钠、氖与氩的化学性质相似,以此推理,碳与表中 ▲ (选填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2)2022年,我国科研团队开创了利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全新原理与技术。难以直接电解海水的原因之一,是海水中的第17号元素会优先于氧元素,在阳极被转化为单质,则第17号元素形成的气体单质为 ▲ (填写化学式)。
22.(4分)中科院研发了“液体阳光”技术,实现了简单有机物的人工合成。其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即在二氧化钛(TiO2)催化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水和甲醇(CH3OH),后者是当下重要的清洁燃料。
(1)模型图中“”所表示的物质是 ▲ (填写化学式),可以判断TiO2是催化剂的依据是 ▲ 。
(2)该技术通过光伏捕获太阳能,最终将太阳能以液态燃料甲醇的形式储存并利用,大大提高了太阳能转化为 ▲ 能的效率。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该过程类似于植物的 ▲ 这一生理过程。
23.(4分)蕨类是真正的陆生植物,其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征表现出与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1)如图甲所示为蕨类植物的根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该部位位于根尖的 ▲ 区,是根尖 ▲ (填写功能)的主要部位,这一结构特点是蕨类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之一。
(2)干旱条件下,蕨类叶片表面的气孔处于图乙所示的
▲ (填写数字)状态,但蕨类的气孔在干旱条件下作出适应性反应的速度比被子植物 ▲ (选填“快”或“慢”),这是蕨类植物难以适应干旱环境的原因之一。
24.(4分)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
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
(1)A、B、C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填写字母)。(2)X的值为 ▲ 。
(3)该反应的生成物是 ▲ (写物质名称)。(4)该反应中B和C的分子个数比为 ▲ 。
25.(4分)如图甲所示为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如图乙所示为肺泡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橡皮膜D向上推,模拟膈肌 ▲ (选填“收缩”或“舒张”)时,横膈恢复拱形,图中C的体积将 ▲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模拟人体 ▲ (选填“吸气”或“呼气”)的过程。
(2)成人约有3亿—4亿个肺泡,肺泡壁厚度只有0.1微米,肺泡面积一般为60-100平方米。肺泡表面毛细血管有30多万根,总长可达2400千米。这些结构特征都有利于肺泡 ▲ 。
26.(3分)下图是小乐按时间顺序梳理的电与磁相关知识结构图,补充完整。
A ▲ (填写科学家);
B ▲ 现象;
C ▲ 。
27.(4分)如图甲所示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植物体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所示,植物的叶主要通过[▲]
▲ 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 运输到其他部位。
(2)图乙所示,曲线Ⅱ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 。在5~6时时段,判断植物体内有机物有无增加情况,并说明理由: ▲ 。
28.(6分)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白磷燃烧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已知装置内的初始温度为T0,初始气体体积为V0,装置的初始质量为m0。利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瓶内温度,注射器记录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电子天平测量装置质量,将相关数据处理后,绘制成如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若实验中加入的白磷质量较小,该实验能否验证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 。
(2)有同学认为,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过量白磷,不改变其他操作的情况下,该实验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需要记录图乙中t0 和 ▲ (选填“t1”“t2”“t3”)时刻的气体体积。
(3)也有同学认为,分析图乙曲线也能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说明理由: ▲ 。
29.(3分)如图甲所示是某恒温箱的加热电路,其电路通断由控制电路控制,控制电路由电磁继电器、热敏电阻R1(安装在恒温箱内)、可变电阻器R2、低压电源U、开关等组成,低压电源电压恒为6V,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通过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I≥50mA时,衔铁被吸合。不计热敏电阻R1产生的热量,忽略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阻。回答问题:
(1)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 (选填“增大”或“减小”)。
(2)若使恒温箱中的最高温度为100℃,应调节可变电阻器R2的阻值是 ▲ Ω。
(3)若想降低恒温箱中的最高温度,提供一种方案 ▲ 。
三、实验探究、简答题(共36分)
30.(8分)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相关气体的制取实验(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装置E,实验过程中关闭止水夹时,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用字母a、b、c对如图所示现象进行排序)。
(2)用F装置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 (填写序号)。
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的塑料支架上(F图中支架略去)
③当集气瓶中的水被全部排出后,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备用
④观察到导管口出现均匀的气泡
(3)实验室利用NH4Cl饱和溶液与NaNO2饱和溶液混合后加热的方法,可以制取氮气,依据实验原理,在图中选择适合的气体发生装置: ▲ (填写字母)。
31.(8分)小乐通过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粗细大小相似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如图所示。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积相同,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枝条横切面被染色的部位。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自然状态的枝条(不作处理)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枝条
C.除去木质部的枝条,只留下树皮
(1)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积相同,其目的是 ▲ 。
(2)A组和B组对照,基于的假设是 ▲ 。
(3)按照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后,观察发现3根枝条中上部的横截面都未被染色。请从实验选材角度分析,说明原因: ▲ 。
(4)改进实验后,依据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运输的。若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依据 ▲ 的现象,还可说明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32.(8分)小乐用天竺葵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 ▲ (每幅图只用一次)。
(2)如图丙所示,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 ▲ 。
(3)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
(4)为了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小乐选取天竺葵一正常生长的叶片,黑暗处理一昼夜后切断其主叶脉,再光照4小时,最后进行淀粉检验。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
33.(6分)小乐听说银行卡靠近核磁共振机器会被消磁,于是她想选择某种材料制作保护卡套防止银行卡被消磁。为了完成任务,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磁体对回形针的吸引力的大小与放入它们之间物体的种类是否关。她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入形状、面积和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板材,观察吸引回形针的个数,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磁体与纸片之间放入的物体 不放物体 铁板 镍板 铝板 塑料板
吸引回形针 数量/个 4 1 1 3 3
(1)分析数据可知,吸引回形针数量越少,说明该材料对吸引力的影响 ▲ 。(选填“越大”“越小”或“相同”)
(2)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强弱的影响不明显,原因可能是 ▲ 。
(3)如图乙所示,可以解释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把卡放在磁场中的铁质壳内,外部磁场绝大部分沿铁质球壳壁“通过”,几乎不会进入球内空间,因此,内部物体不受外部磁场影响。给如图乙所示现象选择最合适的名字 ▲ 。
A.“超磁现象” B.“磁屏蔽现象” C.“消磁现象” D.“磁化现象”
34.(6分)小乐在探究“感应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可能与线圈匝数有关。
②可能与磁场的强弱有关。
③可能与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
(1)小乐将磁铁匀速向下插入螺线管,观察到电表指针偏转:换用一个线圈匝数更多的螺线管重复实验,此时她想验证的是猜想 ▲ (填写编号)。
(2)小乐保持线圈匝数和切割磁感线速度相同,改变磁场的强弱,进行多次实验,分别记下每次实验中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格数;发现磁场越强,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格数越大。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
(3)经进一步探究,小乐还发现:线圈匝数越多,线圈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快,产生的感应电流也越大。小乐把装置中的电表换成电流传感器(能将各时刻的电流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在电脑屏幕上同步显示出I-t图像)。已知小乐将条形磁铁的N极以1厘米/秒的速度穿过螺线管时,得到如图中虚线所示的曲线,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以2厘米/秒的速度让同一条形磁铁的N极穿过同一螺线管时的大致图像。
四、分析、计算题(共20分)
35.(6分)随着鱼塘精养技术的发展,大部分鱼塘都配备了增氧机,但常因意外停电,导致鱼塘中的鱼缺氧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1)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鱼塘中的鱼利用氧气获得能量的生理活动: ▲ 。
(2)发生意外停电时,对于鱼塘缺氧的急救,可采用以下应急措施:
方法一:大面积的鱼塘应设计停电提醒装置。如图所示,将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并闭合开关,紧急停电时,衔铁会被 ▲ (选填“吸合”或“释放”),电铃发声提醒人及时利用自备发电机,启动增氧机增氧。
方法二:及时泼洒化学增氧剂,如过氧化钙。其增氧原理是2CaO2+2H2O==2X+O2↑。产生氧气的同时,还产生 ▲ (填写化学式),它能提高水体的碱性,杀死致病细菌,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
36.(6分)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苯并咪唑(C7H6N2)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列式计算:
(1)苯并咪唑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苯并咪唑的相对分子质量。
(3)多少克苯并咪唑中氮元素的质量是56克。
37.(8分)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的纯度,取一定量该样品进行加热,不同时刻固体质量数据如图所示。
(1)t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 ▲ 。
(2)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 ▲ 。
(3)列式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八年级科学 第 7页 共8页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八年级科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B A C D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B A A B D D C
二、填空题(共34分)
21.(2分)(1)③。(2)Cl2。
22.(4分)(1)H2,反应前后Ti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2)化学。光合作用。
23.(4分)(1)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2)②,慢。
24.(4分)(1)BC。(2)0。(3)水、二氧化碳。(4)2:3。
25.(4分)(1)舒张,变小,呼气。(2)与毛细血管内血液的气体交换(合理即可)。
26.(3分)奥斯特;电磁感应;发电机。
27.(4分)(1)[2]叶肉(数字和名称都正确给1分、下同),[4]叶脉(或叶脉中的筛管)。(2)呼吸作用。没有积累,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28.(6分)(1)能。(2)t3。(3)分析图乙,反应过程中,装置的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9.(3分)(1)减小。(2)80Ω。(3)增大电源电压(或减小R2的阻值)(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简答题(共36分)
30.(8分)(1)CaCO3+2HCl==CaCl2 +CO2↑+H2O。cba。(2)②④①③。(3)B。
31.(8分)(1)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表面积,同时控制变量。(2)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或筛管)进行的。(3)枝条不带叶,不能进行蒸腾作用为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提供动力。(4)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
32.(8分)(1)戊→丙→乙→丁。(2)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并制造有机物(或淀粉)。(4)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3.(6分)(1)越大。(2)铝不是磁性物质,不能被磁化。(3)B。
34.(6分)(1)①。(2)当线圈匝数和切割磁感线速度相同时,磁场越强,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3)如图所示,红色曲线(既考虑到电流变大,又考虑到时间缩短)(2分);蓝色曲线(只考虑到电流变大,未考虑到时间缩短)(1分)。
四、分析、计算题(共20分)
35.(6分)(1)有机物(或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2)释放。Ca(OH)2。
36.(6分)(1)C:H:N=(12×7):6:(14×2)=42:3:14(2分)
(2)M=12×7+6+14×2=118(2分)
(3)(2分)
37.(8分)(1)1.68g(2分)
(2)氯酸钾已完全分解(2分)
(3)解:设5克样品中含有氯酸钾的质量为x
由图甲可知,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质量m=5克+1.5克-4.58克=1.92克(1分)
x=4.9克(1分)
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分)
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为9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