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2024 届高二年级联考数学答案
一、单选题
1 5 6 8
二、多选题
9、 10、 11、 12、
三、填空题
2 1
13、4 ± 2 14、√3 15、 或2 16、
3 2
四、解答题
17、(1)证明:因为数列{ }的前 n 项和为 = 2
2 + 5 ,
当 ≥ 2时, 1 = 2( 1)
2 + 5( 1),
所以 = 1 = 2
2 + 5 2( 1)2 5( 1) = 4 + 3, 2 分
当 = 1时, 1 = 1 = 2 + 5 = 7,所以满足 1 = 7,
所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4 + 3, ∈
, 3 分
所以 +1 = 4( + 1) + 3 4 3 = 4, ∈
,
所以{ }是首项为 7,公差为 4 的等差数列. 4 分
+1 1 1
(2)因为 = 16 +1,所以 = ,所以数列{ }是以8为首项,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6 16
1
所以 = 8 ( ) 1 = 27 4 ; 5 分 16
所以 = 2
7 4 = (7 4 ) 2, 6 分
要使对一切正整数 n 都有 = + 成立.
即4 + 3 = (7 4 ) 2 + ,即4 + 3 = 4 2 + 7 2 + ,
4 = 4 2
所以{ 9 分
3 = 7 2 +
1
= 1
解得{ 2 ,所以则当 = , = 10时,对一切正整数 n 都有 = 2
+ 成
= 10
立. 10 分
18、(1)由正弦定理可知:(2 ) = 2 分
所以2 = + = 3 分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数学答案 第1页 (共 6 页)
{#{QQABKYiQogiIAAIAAAACUwEQCgMQkgACCAgGhAAYIEIBiRFABAA=}#}
1
又 ∈ (0, ),所以 > 0,所以 = . 4 分
2
因为 ∈ (0, ),所以 = . 5 分
3
1 √3 1 1(2) √
3
= = = ,所以 = ① 8 分 2 2 2 2 2
而 2 = 2 + 2 2 60° = 2 + 2 ≥ 2 9 分
所以 2 ≥ ,当且仅当 = 时等号成立 ② 10 分
4
由①②两式可知, ≥ 11 分
3
3 3 3
所以 √ √ √ = ≥ ,即 面积的最小值为 . 12 分 4 3 3
19、(1)由已知可得 ∥ ,且 = = 1,
所以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 = = 1,所以平行四边形 为菱形
所以 ⊥ 2 分
在圆锥 中,因为 ⊥平面 , 平面 ,
所以 ⊥ 3 分
因为 ∩ = , 平面 , 平面 ,
所以 ⊥平面 . 4 分
又因为 平面 ,所以平面 ⊥平面 . 5 分
(2)取 中点 ,易知 ⊥平面 , = √ 2 2
√3
= ,
2
以 为原点, , , 所在直线分别为 轴、 轴、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
系, 6 分
3 1
则 (0, 1,0), (0,1,0), (0,0,3), √ ( , , 0), 7 分
2 2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数学答案 第2页 (共 6 页)
{#{QQABKYiQogiIAAIAAAACUwEQCgMQkgACCAgGhAAYIEIBiRFABAA=}#}
因为 = 2 ,所以
2
=
2 2
= (0, 1,3) = (0, , 2),
3 3 3
1
所以 (0, , 2), 8 分
3
所以
4 3 3
= (0, , 2), √ = ( , , 0).
3 2 2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 ).
4
= 0, + 2 = 0,3
因为{ 所以{ ,
= 0, √3 3 + = 0.
2 2
令 y = 3,则 = 3√3, = 2,所以 = ( 3√3, 3, 2), 10 分
易知平面 即平面 ,所以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1,0,0), 11 分
设平面 与平面 的夹角为 ,
| | 3√3 3√30
则 = | , | = = = ,
| || | √27+9+4×1 20
3 30
所以平面 与平面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 . 12 分
20
20、(1)定义域:(0,+∞),
1 +1 2 ( +1) +1 ( 1)( 1)
′( ) = + 2 = 2 = 2 1 分
1° < 0时 1 < 0,
令 ′( ) > 0 ,解得0 < < 1;令 ′( ) > 0 ,解得 > 1;
所以 ( ) 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2 分
2° > 0时
1 1
①当 > 1时,即0 < < 1时,令 ′( ) > 0,解得0 < < 1 或 > ;
1
令 ′( ) < 0,解得1 < < ;
1 1
所以 ( )在(0,1)上单调递增,(1, )上单调递减,( ,+∞)上单调递增; 3 分
1
②当 = 1时,即 = 1时,
′( ) > 0 恒成立,所以 ( )在(0,+∞)上单调递增; 4 分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数学答案 第3页 (共 6 页)
{#{QQABKYiQogiIAAIAAAACUwEQCgMQkgACCAgGhAAYIEIBiRFABAA=}#}
1 1
③当 < 1时,即 > 1 时,令 ′( ) > 0,解得0 < < 或 > 1 ;
1
令 ′( ) < 0,解得 < < 1;
1 1
所以 ( )在(0, )上单调递增, ( , 1)上单调递减,(1,+∞)上单调递增. 5 分
综上所述:当 < 0时, ( ) 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1 1
当0 < < 1时, ( )在(0,1)上单调递增,(1, )上单调递减,( ,+∞)上单调递增;
当 = 1时, ( )在(0,+∞)上单调递增;
1 1
当 > 1 时, ( )在(0, )上单调递增, ( , 1)上单调递减,(1,+∞)上单调递增.
6 分
(2)由(1)知: > 0且 ≠ 1
1
且 ( ) = ( ) + (1) = 1 + ( + 1) + 1 = ( + 1) 7 分
即:解不等式 ( + 1) < 2 2 ;( > 0且 ≠ 1 )
2( 1)
等价于解不等式: < 0 9 分
+1
2( 1)
令 ( ) = ( > 0),
+1
1 4 ( 1)2
′( ) = = > 0
( +1)2 ( +1)2
所以 ( )在(0, + ∞)单调递增 , 11 分
且 (1) = 0,所以 ( ) < 0 = (1),即不等式的解集为{ |0 < < 1}. 12 分
+2
21、(1)设 ( , ),则 ( , ) 1 分
2 2
2 +2
因为点 在抛物线 2 = 2 2上,即( ) = 2 × 2, 3 分
2 2
化简得 2 = 4 ,所以曲线 的方程为 2 = 4 . 4 分
(2)假设存在点 ( 1, 0)使 为正三角形.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数学答案 第4页 (共 6 页)
{#{QQABKYiQogiIAAIAAAACUwEQCgMQkgACCAgGhAAYIEIBiRFABAA=}#}
10 当 垂直于 轴时,不符合题意(舍); 5 分
20 当 不垂直于 轴时,
设直线 : = + 1, 的中点为 ( , ),
2 = 4
联立{ 得: 2 4 4 = 0
= + 1
∴ = 16 2 + 16, 1 + 2 = 4 , 1 2 = 4
6 分
∴ | | = √1 + 2√( + )2 4 = 4( 21 2 1 2 + 1) 7 分
1+ ∴ = 2 = 2 , = 2 2 + 1 8 分
2
∴ | | = √1 + ( )2|2 2 + 1 ( 1)| = √1 + 2|2 2 + 2| 9 分
√3
∵ 为正三角形∴ | | × = | |
2
√3
即:4( 2 + 1) × = √1 + 2|2 2 + 2| ∴ = ±√2 10 分
2
: 2 = ( 2 2 1),令 = 1
0 = (2
2 + 2) + 2 = (2 2 + 4) = ±8√2 11 分
所以存在点 ( 1, ± 8√2)使 为正三角形. 12 分
22、解:(1)由题意,全市高中生航天创新知识竞赛成绩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73,37.5),
则 = 73, = √37.5 ≈ 6.1,所以 = 66.9, + 2 = 85.2, 2 分
1 1
而 ( < < + 2 ) = ( < < + ) + ( 2 < < + 2 ) = 0.815,
2 2
3 分
所以该市 4 万名高中生中航天创新知识竞赛成绩位于区间(66.9,85.2)的人数约为
40000 × 0.815 = 32600(人); 4 分
1 0.95
(2)由 ( > 85.2) = = 0.025可知,
2
任意抽取一人,等级为优秀的概率 = 0.025, 5 分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数学答案 第5页 (共 6 页)
{#{QQABKYiQogiIAAIAAAACUwEQCgMQkgACCAgGhAAYIEIBiRFABAA=}#}
设抽取次数为 ,则 的分布列如下:
1 2 3 … 1
p ( 21 p) p (1 p) p … (1 )
2 (1 ) 1
7 分
故 ( ) = + (1 ) × 2 + (1 )2 × 3 + + (1 ) 2 × ( 1) + (1 ) 1 × ,
又(1 ) ( ) = (1 ) + (1 )2 × 2 + (1 )3 × 3 + + (1 ) 1 × (
1) + (1 ) × , 8 分
两式相减得: ( ) = + (1 ) + (1 )2 + + (1 ) 2 + (1 ) 1 ,
1 (1 ) 1 (1 )
即 ( ) = 1 + (1 ) + (1 )2 + + (1 ) 2 + (1 ) 1 = = =
1 (1 )
1 0.975
, 10 分
0.025
1 0.975
而 ( ) = 在 ∈ +时递增, 0.025
结合0.9755 ≈ 0.881,0.9756 = 0.859,0.9757 = 0.838,0.9758 = 0.817知,
当 = 5时, ( ) = 4.76;当 = 6时, ( ) = 5.64;当 = 7时, ( ) = 6.48;
所以 的最大值为 6. 12 分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数学答案 第6页 (共 6 页)
{#{QQABKYiQogiIAAIAAAACUwEQCgMQkgACCAgGhAAYIEIBiRFABAA=}#}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
数学试卷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集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已知,,则与夹角的余弦值为( )
3.已知双曲线与双曲线则两双曲线的( )
实轴长相等 虚轴长相等 离心率相等 焦距相等
4.已知且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
5.一条长椅上有6个座位,3个人坐. 要求3个空位中恰有2个空位相邻,则坐法的种数
为( )
6.某学校有男生600人,女生400人.为调查该校全体学生每天的运动时间,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获取容量为的样本. 经过计算,样本中男生每天运动时间的平均值为80分钟,方差为10;女生每天运动时间的平均值为60分钟,方差为20. 结合数据,估计全校学生每天运动时间的方差为( )
7.过直线上一点向圆作两条切线,设两切线所成的最大角为,则=( )
8.设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满足,. 数列满足
,则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得5分,部分选对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若事件相互独立,则事件也互斥
若事件相互独立,则事件不互斥
若事件互斥,则事件也相互独立
若事件互斥,则事件不相互独立
10.函数由关系式确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函数的零点为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
函数的图像是轴对称图形
若,则在定义域内满足恒成立
11.某通信工具在发送、接收信号时都会使用数字或是作为代码,且每次只发送一个数字.由于随机因素的干扰,发出的信号或有可能被错误地接收为或.已知发送信号时,接收成或的概率分别为和;发送信号时,接收成或的概率分别为和.
假设发送信号或的概率是等可能的,则( )
已知两次发送的信号均为1,则接收到的信号均为1的概率为
在单次发送信号中,接收到
在单次发送信号中,能正确接收的概率为0.95
在发送三次信号后,恰有两次接收到0的概率为
12.已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为斜边且长度是4. 为等边三角形,若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三棱锥的体积为
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半径为的球可以被整体放入以三棱锥为模型做的容器中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方程在复数集中的解为__________ .
14. .
15.已知函数的图像关于点对称,且在区间上单调,则 .
16.如图所示,斜率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交轴、轴分别于两点,且,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_______ .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 第17题10分,第18题每小题1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满足,.
(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是否存在常数,使得对一切正整数都有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8.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求角的大小;
(2)设边上的高,求面积的最小值.
19.如图,圆锥的高为是底面圆的直径,为圆锥的母线,四边形是底面圆的内接等腰梯形,且,点在母线上,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
已知函数 (≠0).
(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若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且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和为. 解不等式.
已知为抛物线上一点,,为的中点,设的轨迹为曲线.
(1)求曲线的方程;
(2)过点于点,点为直线上一动点. 问是否存在点使为正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航天事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带动着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学科的发展.某市为了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点燃学生的航天梦,现组织该市全体学生参加航天创新知识竞赛,并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作为样本,研究其竞赛成绩. 经统计分析该市高中生竞赛成绩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其中近似为样本平均数,近似为样本方差,并已求得和.
(1)若该市有4万名高中生,试估计这些高中生中竞赛成绩位于区间的人数;
(2)若规定成绩在85.2以上的学生等级为优秀,现从全市高中生中任意抽取一个进行访谈,如果取到学生等级不是优秀,则继续抽取下一个,直至取到等级为优秀的学生为止,但抽取的总次数不超过. 如果抽取次数的期望值不超过6,求的最大值.
(附:,,,,,若,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