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4.处处留心》课堂实录(附设计、反思、评课)
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小学 王芳
课前游戏 引导留心
师:离上课还有一会儿时间,小朋友们可以先看看这些话,看看能不能给你什么启发?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来做个“处处留心”的小游戏。(板书:处处留心)
留心生活,看看大屏幕上的那副图片,会让你想起那个成语。想到的就赶快举手。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专心致志。
师:答对啰!
生:第二幅图让我想到了生龙活虎。
师:说得非常棒!
生:第三幅图让我想到了观者如堵。
师:观者如堵就是形容观看的人----
生齐接:很多!
生:第四幅图让我感觉到他们在自由自在地玩耍。
师:你理解得非常好,这个词语用在这里最合适了。奖励你们再玩一个。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硕果累累
师:对,硕果累累的秋天。
生:第二幅图应该是一叶知秋。
师:秋天到了,树叶落了,看到了落叶就让人想到秋天来了。
生:第三幅图应该是天高云淡。
师:天高云淡,秋天的天空我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生:第四幅图画是形态各异和五彩缤纷。
师:形态各异的菊花。还可以说-------
生齐接:五彩缤纷的菊花。
师:只要我们处处留心,你就会发现,生活就是一本“无字词典”。
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揭题设疑,直接导入。
师:练习4的处处留心要我们留心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4的处处留心。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练习4)
默读词串 初步感知
师:请看,练习4给了我们这样一组词串,请用最快的速度默读这组词串,告诉老师,这组词串是写什么的?
生:是写秋天的。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对!是写美丽、迷人的秋天的。(板书:秋)
这节课王老师就带你们去参加一个浪漫的、愉快的秋之旅。(板书:秋之旅)
读题解题 明确题意
师:秋之旅第一站-----读秋(板书:读秋)
读秋有什么要求呢?谁来把要求读一读。你来读!
生:诵读下面的词串,要边读边在头脑里“过电影”,读出味道来。
师:你的字音真准,读得真响亮。
“过电影”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像在脑子里看电影一样。
师:说得真好,也就是要边读边怎样?
生:要边读边想。
初读词串 读准字音
师:题目理解了,先让我们来把词语读正确吧!
谁先来挑战,读哪一行都行,只要能把字音读准了你。你来读!
生:蓝天 大雁 秋霜
师:慢点孩子,把每个字音读准了,再来一遍。
生:蓝天 大雁 秋霜
师:你读得非常标准!
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你是“调音师”,他哪个字音不准,你给他指出来。
还有谁想读?
生:枫树 菊花 重阳
师:她读得准吗?
生:准!
师:重阳的“重”是多音字,它还有一个音读
生齐:重(zhòng)。
师:一起把第二行读一下。
生齐:枫树 菊花 重阳
师:第三行谁想读?你来!
生:儿童 秋游 玩耍
师:读得真棒!像她这样读。
生齐:儿童 秋游 玩耍
师:最后一行谁来读,那个女生!
生:老人 登高 健康
师:你把这个词语再读一遍。(指“登高”)
生:登高
师:像她这样把后鼻音读准了。
生齐:登高
师:一起来。(指:第四行)
生齐:老人登高健康
师:让我们把这个词串每个字音读准了。蓝天―――读
生齐读整个词串。
师:孩子们课前预习得真充分,很快就把字音读准了。
品读词串 读出味道
师:请捧好语文书,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读出味道来。
注意:请你们边读边想象,一定要在脑子里“过电影”,不要跟读,也不要装腔读。沉下心来,边读边想象,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由品读词串。
师:都想好啦!这个词语谁来读。(卡片出示:蓝天)你读!
生:蓝天
师:你读得真美!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湛蓝湛蓝的天空。
师:“湛蓝”这个词用得好,这是我们在《拉萨的天空》中学过的词语,会学也也会用,真棒!
还有谁也想读?你读!
生:蓝天
师:告诉老师,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蓝蓝天空。
师:蓝得怎么样?
生:蓝得让人神往。
师:秋天的天空比其他季节的天看上去更高、更蓝,蓝蓝的天上有时会飘着朵朵白云,显得特别的美,谁再来读这个词。你读!
生:蓝天
师:真美呀!一起读!
生齐:蓝天。
师:这个词语又会让你想到什么呢?(卡片出示:大雁)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说
生:我好像看到了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
师:你真能想象,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
生:大雁。
师:大雁飞的真高呀!一起来!
生齐读:大雁。
师:这个词语又能让你想起什么呢?(出示:秋霜)
哎呀!没人举手,老师请你们来看一看,深秋的早晨,你会看到地上,植物上会有一层薄薄的霜,那是秋天送给大地的礼物,谁来读这个词语?你读!
生:秋霜。
师:真凉呀!谁再读!你读!
生:秋霜
师:我们能把三个词语合在一起想象一幅画面吗?谁来挑战一下,你说。
生:秋天到了,湛蓝的天空下,一群大雁排着人字形的队伍飞向南方。
师:说得真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蓝天 大雁 秋霜
师:像他这样来读!
生齐读:蓝天 大雁 秋霜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呀就能把词语也读美了。
这行词语又能让你想起什么呢?
生:我还好像看到了重阳节到了,爷爷奶奶去登高山,山上有火红的枫树,还有五颜六色的菊花。
师:你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感受了,非常好,你能读一读吗?
生:枫树 菊花 重阳
师:你能带着你的想象再读一下吗?
生:枫树 菊花 重阳
师:读得好多啦!一起像她这样读!
生:枫树 菊花 重阳,
师:这组词语又能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想到了火红的枫树。
师:同学们,请看,秋天到了,枫树红了,远看像什么?你说!
生:像一朵红的云。
师:像一朵红色的云把天边都染红了。走近点,再看,每一棵枫树又像什么?
生:像一团团火。
师:谁能把这句话说完整的。走近看-----
生:走近看,枫树像一团团火。
师:可以在加上一句吗?
生:走近看,枫树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师:把我们学过的句子用起来,多美呀!再近点儿,每一片枫叶像什么?你说!
生:每一片枫叶像手指。
师:你已经想象到了。你说
生:每一片枫叶像红风筝。
生:走近时候,枫叶像张开的手指。
师:哦!像小朋友热情的小手。好像在欢迎你来看呢!
再看,一阵风吹过,枫叶又像什么?你说!
生:像翩翩起舞的蝴蝶。
师:谁能把枫叶的各种姿态连起来说一说?看着图片说,其实很简单。你说!
生:在远处看,火红的枫树像片片红云。走近了,像一团团火。再近一点,每一片枫叶像我们的小手。一阵风吹过,枫叶像翩翩起舞的蝴蝶。
师:谁把这个词语读一读(指着枫树)
生1:枫树 生2:枫树 生3:枫树
师:带着自己的想象一起读!
生齐读:枫树!
师:菊花这个词你想到什么?你说。
生:让我想到五颜六色的菊花。
师:有哪些颜色呢?谁来帮他补充一下?
生:我想到了五颜六色的菊花,他们在向我招手,他们在比谁最美。
师:他们在比谁最美,让我想起个成语,你说什么成语?
生:争奇斗艳
师:你是我的知音,还有什么成语?你说。刚刚我听到有小朋友说的?
生:竞相开放。
师:这个成语用在这里也很合适。把你们想到的菊花读一读。你读。
生:菊花。
师:菊花开得真艳啊!再读。
生:菊花。
师:还有谁要读。你读。
生:菊花。
师:真美呀!一起来读。
生齐读:菊花。
师:重阳节这一天有什么习俗呢?
生1:重阳节我们要去登高。生2:吃重阳糕。生3:喝菊花酒。生4:还有赏菊花。生5:还有插茱萸。
师:在古代。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就要插茱萸,据说茱萸能辟邪,让身体更健康。而且重阳节还是什么节啊?
生齐:老人节。
师:把你们的想象读出来。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要去干什么呀?三个词语连起来读。
生:枫树 菊花 重阳。
师:你肯定边读边想了。
生:枫树 菊花 重阳。
师:菊花真美呀,我听出来了。你读
生:枫树 菊花 重阳。
师:一起读。
生齐:枫树 菊花 重阳
师:说到重阳节,我们肯定会想到老人。(出示卡片:老人 登高 健康)这一天老人们要干什么?
生齐:登高。
师:我们祝老人们身体——
生齐:健康。
师:一起把我们的祝愿读进去。
生齐:老人 登高 健康。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登高的爷爷奶奶们了吗?
生:看到了。
师:他们谈笑风生。再读。
生齐:老人 登高 健康。
师:秋天还有谁最喜欢呢?(出示卡片:儿童 秋游 玩耍)
生:儿童
师:就是你们呀!这三个词语能让你想起什么呢?
生:我好像看到秋天到了,同学们终于可以去秋游了。他们高兴地向森林走去,他们到树叶全落下来了,想翩翩起舞的蝴蝶。
师:她说得多好呀!“终于来了”——期盼已久的秋游呀!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吗?
生:儿童 秋游 玩耍
师:呦!孩子们玩耍得真快乐。谁再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你说。
生:我好像看到了秋天到了,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去秋游。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跑到草地上尽情的玩耍。
师:说得真好。“迫不及待地”“尽情的玩耍”。孩子们在草地上干什么?玩什么?
生:他们有的玩耍。
师:玩什么?在干什么?如果是你,你会干什么?
生1:打滚。生2:同学们在草地上踢毽子、跳绳。生3:我们会在草地上捉蚂蚱。
师:同学们,秋游的孩子们,你们快乐了吗?
生:快乐。
师:谁来把快乐读出来。你读。
生:儿童 秋游 玩耍。
师:真快乐呀!你读。
生:儿童 秋游 玩耍。
师:像她这样轻快地读。
生齐:儿童 秋游 玩耍。
师:让我们把所有的词串边读边想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
生:齐读所有词串。
描画词串 描述画面
师:秋天是这样的迷人,被你们读得这么美,真想把秋天留下来呀!秋之旅第二站,干什么?
生:画秋。
师:(板书:画秋)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谁来把画秋的要求读一读。(出示要求的幻灯片)
生:从词串中选一个场景,如火红的枫叶、五颜六色的菊花、排列成行的大雁、儿童秋游、老人登高。展开想象画一幅画,再涂上颜色。
师:你读得真准,里面有许多生字呢,你都读出来了。孩子们,画的内容要从哪里选?
生齐:词串中。
师:而且只要选几个场景?
生齐:一个。
师:再看看我们选的场景,可以是枫叶、菊花、大雁、儿童秋游、老人登高等。这里还有一个——
生齐:省略号
师:这就是说,你还可以画什么?你说。
生1:秋霜。生2:蓝天。生3:重阳
师:只要画一个场景,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
师:孩子们,这个环节老师只给你们5到10分钟的时间。赶快拿出画笔,选好了就开始吧。(播放音乐,指导绘画)我看到了一朵黄菊花。你在画山和台阶,肯定在画老人登高吧。……(时间到)停笔!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收拾画笔。把画留在桌上。
生:(收拾画笔)
师:没有画好的,没关系。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在下面一个环节中,把你想画的说出来,也可以。有人已经想说了!你如果能像讲故事那样,把你的画讲出来就更好了。拿着自己的画先说给自己听听,说个同桌听听。
生:(学生自由说画,老师指导。)
师:好,谁先来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的?大家仔细听,把他说得好的句子,记下来,同样的主题,自己也可以用。你来。
生:我和爸爸妈妈上山去看火红的枫叶。
师:什么时候去看的?
生:秋天
师:说上时间。
生:秋天到了,一个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上山去看火红火红的枫叶。
师: 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火红的枫叶,一阵风吹过,落下的枫叶像翩翩起舞蝴蝶在跳舞呢。
师: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就行了,继续!
生:走进看,那些火红的枫叶像我们的小手。到晚上爸爸说:“我们走吧。”可我和妈妈还舍不得走。
师:哦!这就叫流连忘返。说得真棒。还有谁要说的?就像他那样,像讲故事那样的说。你说。
生:秋天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看菊花。我看见了菊花,它们有的像小绒球,有的像金灿灿的太阳,有的像一团团火,它们真是形态各异啊!
师:孩子们,听出来她哪里说得好吗?你来说。
生:形态各异。
师:形态各异这个词用得好。还有哪里说得好?你说。
生:金灿灿的太阳。
师:她说菊花像——
生齐:金灿灿的太阳。
师:还像——把你的几个比喻再说一说。
生:它们有的像金灿灿的太阳,有的像一团团火,有的像小绒球。
师:“小绒球”真美呀!你真会想象。她把菊花的姿态都说出来了。还有谁也要来说菊花的?你来说。
生:秋天到了,地上长满了五颜六色菊花,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红的似火,一朵比一朵美丽。
师:你能把这一句再说一说吗?白的——同学们大家跟在她后面一起说。
生:白的似雪。
生齐:白得似雪 。
生:粉的似霞 。
生齐:粉的似霞 。
生:红的似火 。
生齐:红的似火
师:你真会用词用句。孩子们像向她那样,把你们的画说美丽了。你来说。
生:秋天到了,在老师的指导下——
师:在老师的带领下。
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秋游,他们扑向无边的草原。
师:他们去干什么了?
生:他们有的编花篮、有的捉蚂蚱、有的打滚。
师:他们真是——刚才课前我们有个成语是——谁来帮他一下。
生:真是自由自在。
师:自由自在。真不错。
积累创新 诗歌赞秋
师:听了你们的讲述。我有个感想——谁和老师有一样的感想的?你说。
生1:秋天真是太美了。
生2:秋天正是美极了!
生3:秋天真是太好了。
师:同学的感想和老师一样,真是无法用语言赞美秋天。下面让我们一起像诗人一样赞美秋天。(板书:赞秋)(出示赞秋的幻灯片)为你的画配上两句诗,可以引用名家的诗句,也可以自己写。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在采蜜本上收集赞美秋天的诗句,现在可以拿出来了。
生:(学生取出采蜜本)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赞美秋天的诗句。(出示赞秋诗句的幻灯片)看一看我收集的第一句是——
生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我觉得它很适合今天的一个主题——
生齐:火红的枫叶。
师:第二句:放歌山野外,如鸟自由啼。谁在山野外放歌?谁如鸟儿自由的歌唱呀?
生:儿童
师:对了,是秋游的孩子们。它适合儿童秋游这一主题。下面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我收集了什么样的诗句,它适合哪一一个主题。(出示幻灯片)你说。
生:我收集的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它适合“火红的枫叶”这一主题。
师:还有其他的诗句的。你说。
生:我编的是:秋天到,菊花开,爷爷奶奶去登高,山上风景多迷人。适合“登高”。
师:你们觉得适合吗?
生齐:适合。
师:还有谁要说的?你说
生:我收集的是:菊花色色有人夸,五彩斑斓如心田。适合菊花这幅画。
师:你说。
生:我我收集的是:待到重阳日,还(hái)来就菊花。适合菊花这幅画。
师:应该是:还(huán)来就菊花。说的很好。下面就请你们拿出你的画,把适合的诗句写上去。可以是收集的,可以是自己编的,还可以借用小组里其他同学的。如果还没有,也可以用老师的。
生:(学生自由讨论,配写诗句)
师:(巡视,指导)你画的是什么?
生:枫叶。
师:你用的诗句是?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用在这里最合适了。你画的是什么?
生:菊花
师:你选的诗句是?
生:菊花能傲霜,风霜重(zhòng)重(zhòng)恶。
师:应该是:秋菊能傲霜,风霜重(chóng)重(chóng)恶。这是陈毅赞美秋菊的一句诗。孩子,你真用心。你画的什么?
生:登高。
师:诗句是?
生:重阳到老人笑,登高赏菊身体好。
师:大家说放在这里合适吗?
生齐:合适。
师:再合适不过了。你说
生:我画的菊花,诗句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师:哦!这也是赞美菊花的名句。
赏秋点题 布置作业
师:我们读秋、画秋、赞秋,但我们最想干的是什么呀?欣赏美丽的秋天。下面跟老师一起出发吧,去欣赏美丽的秋天吧。
师:(配乐播放幻灯片)看我们到哪儿了?我们来到郊外,看稻田里稻子黄了,稻穗压弯了腰。再看棉田里的棉花,像枝头的白雪,又像天边飘落的白云。打谷场上,成堆的玉米就像金色的小山一样。这美丽的菊花是哪儿的呢?告诉你,这是在我会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花池里美丽的菊花,我忍不住把它拍下来,带给你们欣赏的。这是哪里的花儿啊?有人已经发现了。你说。
生:苏果超市哪儿的。
师:对,是一串红。红的像火一样的。这是金色的什么花呀?告诉你,是鸡冠花。没有看见的小朋友,课后一定要去看看呀!这是哪儿啊?
生齐:我们的学校。
师:秋天的天空真美啊!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孩子们看天空的神情也吸引了老师,老师就把它拍下来了。
生:哇!桂花!
师:这是校园东北角的桂花。它的香气弥漫了我们整个校园。
师:仔细看,这红果子是在哪儿的啊?你说?
生:学校画廊。
师:再看,这火红的枫叶在美丽的丹顶鹤的雕塑旁,多美呀!这是哪儿啊?
生1:我们的学校里。生2:就是学校的画廊。
师:原来呀,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最美的秋天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读秋、画秋、赞秋,还赏秋,通过这节课我们更明白了一个道理?你说。
生: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处处留心。
师:只要处处留心,最美的秋天就在我们身边。还有谁要说?你说。
生:要善于观察。
师:说得真好。
生:生活中,不仅要动手、动脑还要注意观察。
师:说得真棒。我们要——一起说——(指板书)
生齐:处处留心。
师:(出示幻灯片)本节课的作业是:
一、继续完成画作。
二、写一段文字介绍自己的画。
三、留心生活,观察秋天,完成预习习作四。习作四,就是让我写秋天的。
好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附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名师评课
1、《练习4. 处处留心》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超越文本,让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学中长进,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语文教师的新要求。苏教版第五册《练习4》“学用字词句”中有这样四组词串:蓝天 大雁 秋霜 枫树 菊花 重阳 儿童 秋游 玩耍 老人 登高 健康 这12个词语,词语相串,连成画面,词尾压韵,琅琅上口。但要求三年级的小朋友充分调动生活的表象,将词与景相连,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何让学生走近美丽的秋景,自主学习呢?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引发话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通过“处处留心”的小游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让他们都能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二、注重朗读,感悟词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引领着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读。“新课标”使我们明白读有三个层次:感知性的读、理解性的读和有感情的读。在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了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自由畅谈读的感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诵读,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秋景中,拓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学生的心中呈现出更绚丽多姿的秋景中。
三、展开想象,体悟生活。
“新课标”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画秋环节的教学中,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了。通过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促进了学生对生活感受力的提高。尽管有的同学的画还很稚嫩,但那画面上活跃着学生的思维。每一幅作品都跳跃着秋的音符,谱写着秋的韵味。同时,我增加了让学生描述画面的环节,既训练了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给画作没有完成的孩子一个补充的机会,避免了把语文课变成美术课,让“语文”的特性得以充分体现。
四、创意表达,灵活运用。
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出为图配诗句的练习。由于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都能通过“跳一跳”而“摘到桃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一环节的练习达到了丰富积累,正确、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学生个性飞扬的诗句创作描绘着秋景,张扬着秋情,实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走进生活,突出主题。
引导学生养成“处处留心”的习惯,才是“授之以渔”。我通过搜集身边美的画面在课上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秋天的美,并由那些“陌生又熟悉”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处处留心”的意义,为《习作4》写一处秋景做了一个很好的引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充分感受词串秋景后,通过绘画展现秋天的美,并结合画做看图说话练习。
3、指导通过积累、创作诗句赞美秋天。
4、引导留心观察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联系生活,想象词语的画面,感受秋天的美,描述秋天的美。
难点:理解搜集的诗句,找出适合主题的诗句。激发创作诗句的欲望。指导共享资源,合作为画配诗。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搜集5句赞美秋天的诗或优美句子,自己写的更好,将句子整理在“采蜜本”上。画画工具。
老师:词串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处处留心”小游戏,画面和图片配对。
小结:处处留心,生活就是一本“无字词典”,板书“处处留心”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通过“处处留心”的小游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让他们都能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一、导入新课
1.课前的游戏让我们知道“处处留心皆学问”,《练习4》的“处处留心”要我们留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练习4》的处处留心。【板书:练习4】
二、新授
读秋
(一)默读,整体感知。
1.练习4给我们准备了这样一组词串,我们学过的词串有写桂林山水的,有介绍传统节日的,还有描写国庆大典的,请大家快速默读这组词串,想想这组词串是描写什么的?(这边就看着大屏幕读,不要翻书默读了。)
(汇报:描写秋天)
2.对是迷人的秋天。(板书:秋)
3.这节课我们就让这组词串带着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个浪漫的、愉快的秋之旅。(投影:秋之旅)【板书:秋之旅】
(二)初读,读准字音
1.让我们出发吧!秋之旅第一站“读秋”。【板书:读秋】
2.读秋有什么要求呢?谁来把要求读一读。
3.解题:“过电影”是什么意思呢?(引导说:边读边想象画面)
【设计理念:既然是练习,就要学会审题。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让我们先分行来把这些词语字音读准了,谁先来挑战,读哪一行都可以只要能把字音读准了。其他同学注意了,现在你是“调音师”,专心听,他是不是每一字都读准了。
①你全读对了,真了不起!
②字正腔圆,完全正确。
③他每一个字音都读准了吗?
登(dēng后鼻音) 重(多音字) 游(yóu)
6.读准每个字音,相信你们也能做到,一起读!
(二)精读,体验情境
1.每一个词语都是一美丽的副画,每一行词串都描写了一个动人的场景,你能在脑中一一的想象出来吗?听清要求:请大家沉下心来,自由读词语,要求大家真正的边读边想象画面,不要跟在别人后面读,跟不要装腔走过场,能做到吗?一定要边读边想,开始吧!
2.把你想象的最美的画面描述给大家来欣赏吧!
3.谁先来说说由哪一组词串让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自由说由其中一组词串想到了什么,相机出示卡片,评价,点拨)
“蓝天 大雁 秋霜”
秋天的天空多美呀? “湛蓝”,是才学的课文中的词语呀!用的好!
记得我们一起看过秋天的天空吗?那些白云像什么?大雁在哪里?大雁怎么飞的?秋霜能让你想到什么?哦,天气渐渐凉啦!深秋的早晨有时能看到薄薄的霜 !这几个词在一起又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
“枫树 菊花 重阳”
这三个词语会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
菊花 重阳节我们一起看到了什么样点的菊花呢?(看图)想到了那些词语?谁现在来描述你看到的菊花。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看这些菊花有…有…有…还有…,它们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寒霜重重的秋天,许多花谢了,菊花却傲然开放,是文人作家经常赞美的对象。陈毅元帅就说:“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把你看到的读进这个词语里吧。
枫树 枫树渐渐红了,远远看像……?走进看,一株枫树像……?再近点没一片枫叶像……?一阵风吹过,飘落的枫叶像……有[配套的课件展示]。
看到了这火红的枫叶,我想到了一句诗,你想到了吗?
把你看到的枫叶读出来吧。
重阳节 重阳节各地风俗各不相同,你知道重阳佳节有哪些习俗吗?
重阳节也叫“老人节”,重阳佳节,赏菊、登高还有美酒,美食享受,难怪诗人孟浩然会对他的朋友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组词串结合在一起又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老人 登高 健康”
读到登高,我们要看看这组词串,它能让你想到什么呢?
看到了吗,老人们手挽手,登高赏秋来了。读(用手势引导重读“登高”)
让我们祝所有的老人健康、长寿,读出对所有老人的祝福。(引导重读“健康”)
“儿童 秋游 玩耍”
秋天要数孩子们最快乐了,这组词串好像让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读出来。
这组词串,还有谁想到了和他不同的画面。
秋游真快乐呀!能把这种快乐融入朗读中,给大家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听,如果他真的读出了那种感觉,咱们就掌声鼓励,好吗?你读
请带着自己的想象,一起读吧。
4.每一组词串都能被你们想得那么丰富,哪一行的画面在你的脑海中最清晰,你最喜欢哪一行,你就带着想象读这一行。
相机评价。
5.孩子们,一起带着着自己的感受把所有词语读一遍吧!
【设计理念:对于培养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投入和参与是最深刻的活动机制,而兴趣则是推动儿童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事物的重要内在动力。”阅读离不开想象,带着想象的诵读,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秋景中,拓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学生的心中呈现出更绚丽多姿的秋景中。】
画秋
1.秋天被你们描述的这么迷人,读得这么美,让我们把美丽的秋天展现出来吧,秋之旅第二站“画秋”【板书:画秋】
2.谁来把画秋的要求读一读。
3.这个省略号里省略的那些场景。只要与词串相关的都可以画,为了降低难度,题目只要你重点画某一个场景。
4.这个环节,老师准备给你们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5.不要惊讶,我们只要画一个场景,而且现在是语文课,我只要你画出大体的场景,美术课上要求的那些细节,你到课后再去完善,赶快开始吧!
6.巡视,指导。你画的那个场景?菊花的颜色真美呀!……
7.时间到!没画好的没关系,冲浪练习来帮你,没画好,只要能说来就行了,如果能像讲故事一样说就更好了。先请同桌互相说说。
8.介绍自己的画:注意听别人怎么说,我要请你当录音机,随时会请你把同学说得好的句子再说一遍,
点评:你的想象真丰富!没画好,可说得非常好!他那个句子说得特别好。……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补充自己的画,避免了游离文本,避免了脱离了语文的实质,语文课还是姓“语”。】
赞秋
秋天被你们描述的这么迷人,我真想说:
(指名说:秋天真美呀!秋天真是太迷人了!……)
这样的语言好像无法表达尽我们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像诗人一样来赞秋吧!
秋之旅第三站,赞秋。
1.出示要求,老师读。(练习要求:为自己的画配上一句歌,可以是名家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
3.(课件出示老师搜集的诗句)。这是老师搜集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月二月花”,它是名家的,你觉得适合哪个主题的画?我来做个标注。
2.拿出你们搜集的赞美秋天的诗和优美的句子,大声诵读吧,如果有合适今天绘画主题的用波浪线画下来,像老师这样在后面做个标记。
3.汇报。有适合今天主题的只要选择一句来汇报。
出示句式:我搜集的“ ”适合“ ”这幅画。
4.指导写诗,出示儿童画和自编的诗句。
“红菊花,黄菊花,绿菊花,紫菊花……五彩缤纷人人夸”这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编的,你觉得适合哪个主题。
你也能选择某个主题,像她这样编个一两句诗吗?
4.选择合适诗句的写到画上吧,自己准备的诗中没有的,左右前后合作,协调,看看谁有搜集的适合你的可以借用,也借用老师的,如果能自己写更棒。
4.汇报
请你要说清楚:我画的是哪个场景?我选择的诗句是什么?
相机评价:小诗人,不简单。引用得非常合适。看来你课外一定读了很多书……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练习达到了丰富积累,正确、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学生个性飞扬的诗句创作描绘着秋景,张扬着秋情,实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赏秋
1.词串美,你们的画美,语言也很美,那是因为秋天美!秋之旅第四站,赏秋。
2.欣赏校园和学生熟悉地地方的风景图片。
在学生的诧异和惊叹中小结: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每个季节,每一天都是美的。
读------“处处留心皆学问”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养成“处处留心”的习惯,才是“授之以渔”。我通过搜集身边美的画面在课上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秋天的美,并由那些“陌生又熟悉”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处处留心”的意义.】
二、小结、布置作业
1.(结合板书)这节课我们秋之旅旅行团一起读秋、画秋、赞秋、最后还赏秋,你有什么感受吗?你知道老师最想对你们说什么吗?(处处留心)
2.作业:
(1)继续完成画作。
(2)写一段文字介绍自己的画。
(3)留心生活,观察秋天,预习《习作4》。
【设计理念:没有生活基础的作文一定不会是好作文。本课关于秋天词串的学习,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到了秋天的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所以我将《习作4》和《练习4》教学做了调整,学完《练习4》,《习作4》水到渠成】
2、边行边思——《练习4》教学反思
接受教导主任的建议,最终敲定挑战练习课后,我在凤凰论坛三备室开了《练习4》的“一课一贴”,盼望能得到更多同行者的帮助。在论坛里看到了大家的鼓励,但更多的是惊讶:“练习也上公开课?”“怎么上?”……
“怎么上?”最初我也一片迷茫。读教参,发现教参写得很笼统。于是把希望寄托于似乎无所不有的网络,搜寻一番之后,发现自己真的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练习课的资料少之甚少,更别说是“练习的公开课”了。这时,三备室的“馅饼”版主的留言给了迷茫中的我一丝光亮,他说:“首先教材设置‘处处留心’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找到编者的意图,我们的教学方向就更明确了一步。”
静下心来,去研读,思索。上将自己这段日子的边行边思整理上。
“处处留心”是低年级练习中“学用字词句”练习的提升。是将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并借助学生生活的经验的积累学习新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并
《练习4》的“处处留心”由12个词语相串,连成画面,词尾压韵,琅琅上口。但要求三年级的小朋友充分调动生活的表象,将词与景相连,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我创设了一个“秋之旅”的意境,设计了旅行途中的四个环节:“读秋”、“画秋”、“赞秋”、“赏秋”四个环节,将练习潜移默化的溶进了环节中,旨在激发孩子的兴趣。
一节朴实、扎实又不失自己风格的练习课,是我给自己的最初定位。课上我通过读正确、读出味道、描述词串的画面、介绍自己的画、吟诗赞美……等教学环节,对学生由词句到到段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每一轮上下来,都会有新的收获,发现自身的很多不足。教学设计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断地完善。最后的定稿中,自己在课上反倒少了初上时的激情和投入,有点心不在焉,语言也少了些精炼,多了些琐碎。另在赞秋环节的处理上显得拖沓、冗长了,如果再上,还需要作调整。
特别是熬夜将实录整理出来后,我将老师的话用蓝色的字体呈现,学生的话用黑色的字体,不需细看, 两种颜色的显目对比,更加凸显这节课上我说得太多了。并从中领悟到“整理教学实录”这项任务的必要性。
一起研备的主任安慰说:“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关键是在研备的过程中,自己觉得有收获了。”喜欢这句话,喜欢“边行边思”,喜欢“收获”的体验。
3、用行动实践思想——《练习4》教学点评
读王老师《练习4》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最想说的就是:“用行动实践思想”。
王老师想上好语文课,想上好“练习的公开课”,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年级的“处处留心”是低年级练习中“学用字词句”练习的延续提升。三上《练习4》的“处处留心”由12个词语相串,连成画面,词尾压韵,琅琅上口。王老师创设了一个“秋之旅”的意境,设计了旅行途中的四个环节:“读秋”、“画秋”、“赞秋”、“赏秋”四个环节,词与景相连,将练习潜移默化的溶进了环节中,激发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的浓厚兴趣。通过读正确、读出味道、描述词串的画面、介绍自己的画、吟诗赞美……等教学环节,对学生由词句到到段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课“朴实、扎实又不失自己风格”。
王老师的教学反思认真总结了磨课过程及心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在熬夜“整理教学实录”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这项任务的必要性。
我主张课堂教学研究应该在做中学,学中做,用行动实践思想。王老师“边行边思” 有收获;期盼她“边思边行”再收获!